书城成功励志口才学(历代经典文丛)
8432400000016

第16章 金口才决定你的一生(2)

现代社会许多职业都需要好的口才,比如律师、教师、培训师、外交家、企业家、谈判代表、营销代表、公务员等,因为有好口才的人,在这些职业中很快会脱颖而出,取得优异的成绩。当然其他的职业也需要好口才,如经商者有好口才,可以使顾客盈门,财通三江,而不是无人问津:领导者有好口才,可以口若悬河地讲话,明白无误地把各种指示、会议精神传达下去。

在生活中,好的口才可以使合家欢乐,其乐融融。

好口才可以使你获得别人的同情、帮助,受到他人的赞赏。中国人很早就体会到了口才的作用。俗语说:“一句话使人跳,一句话使人笑。”由此可以感知口才的重要性。中国历史上,善辩之士甚多,晏子使楚,名扬千秋:

苏秦善辩,穿梭六国;孔明机智,舌战群儒:解缙巧对,传为美谈。鲁迅、闻一多、周恩来、陈毅,更是近现代能言善辩的口才泰斗。在西方国家也有相通之处,古罗马杰出的政治家、哲学家和文学家西塞罗具有非凡的演说才能,他能把演讲的社会作用推广到惊人的程度,并凭着自己的一张利嘴跻身政界,成为古罗马的检察官和执政官。18世纪的英国在工业革命之后发展很快,议会议员皮特有“第一张铁嘴”之称,其演讲仪态雄伟、声音洪亮、言辞激越、感情充沛,这种非凡的口才使他打败了一个又一个政敌,并赢得了支持和理解,一跃成为英国首相。好的口才如战鼓催征,雄兵开拔;如江水直下,一泻千里;如绵绵春雨,滋润心田。秦朝末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此话振聋发聩,似狂飙突起,令人热血沸腾,奋力相随。可见,“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古希腊曾流传着这样一则故事。著名的寓言大师伊索年轻时曾给一贵族当奴仆。一天,主人设宴,宴请城中的风流名士。主人传下话来,让伊索准备最好的酒肴待客,伊索接到主人的命令后,四处收集各种动物的舌头,办了一个舌头宴。开宴时,主人大吃一惊,忙问:“这是怎么回事?”伊索笑着回答:“我尊敬的主人,您吩咐我为这些高贵的客人办最好的菜,舌头是引导各种学问的关键,对于这些名士、贵族们来说,舌头宴不是最好的莱吗?”

客人听后,一个个都发出赞赏的笑声。主人也对伊索的机智表示赞许。次日,主人又吩咐伊索说:“明天给我办一次酒宴,菜要最差的。”次日,开席上菜时,依然是舌头。主人见状勃然大怒。伊索却不慌不忙地说:“难道一切坏事不是从人口中出来的吗?舌头既是最好的,也是最坏的东西啊!”主人听后无话可说。

虽然这则故事十有八九是人们编出来的,但却说明了一个道理,即口才对于人类来说有着无法估量的作用。好口才即是人一生的财富。

如果你正在求职,觉得面试这一关不好过,假如你能学会推销自己的优点,针对提问不卑不亢地回答,那么,你一定会获得这份工作。

如果你是位教师,循循善诱和口若悬河是必不可少的。

如果你是位律师,学会唇枪舌剑地辩论就是这种职业的基本功。

如果你是位商务人员,你做贸易也好,做管理也好,推销公关也好,商战舌战是不可避免的,口软一定利薄,嘴笨赚不了大钱。

人生在社交中度过,口才交流伴随着我们每一刻。口才是生活的调味剂,是事业的推进器,是家庭的和谐曲,也是实现自我的凯旋曲。有了好口才,将会使我们愉快地工作,快乐地生活。

口能言之,国宝也

语言的重要性,自古以来就为人们所重视。《论语》云:“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口才在国家大事中的重要作用。蔺相如完璧归赵就是一个流传了千余年的善言故事。

公元前283年,赵惠文王得到了楚国的和氏璧。强大的秦昭王听说了这件事,就派人给赵王一封书信,表示愿意用十五座城交换这块宝玉。赵王同大将军廉颇及大臣们商量:要是把宝玉给了秦国,秦国的城邑恐怕不可能得到,白白地受骗;要是不给呢,就怕秦军马上来攻打。怎么解决没有确定,想找一个能派到秦国去回复的使者,没能找到。这时,宦官头目缪贤推荐了蔺相如。

于是赵王立即召见,问蔺相如说:“秦王用十五座城请求交换我的和氏璧,能不能给他?”相如说:“秦国强,赵国弱,不能不答应他。”赵王说:

“秦得了我的玉璧,不给我城邑,怎么办?”相如说:“秦国请求用城换璧,赵国如不答应,赵国理亏;赵国给了璧而秦国不给赵国城邑,秦国理亏。两种对策衡量一下,宁可答应它,让秦国来承担理亏的责任。”赵王说:“谁可以派为使臣?”相如说:“大王如果确实无人可派,臣愿捧护玉璧前往出使。

城邑归属赵国了,就把宝璧留给秦国:城邑不能归赵国,我一定把和氏璧完好地带回赵国。”赵王于是就派遣蔺相如带着和氏璧,西行入秦。

秦昭王在章台(秦宫名,旧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水)接见蔺相如,蔺相如双手捧璧,献给秦王。秦王接过璧,展开锦袱观看,果然纯洁无瑕,宝光闪烁,雕镂之处天衣无缝,真不愧是稀世之宝。秦王非常高兴,又依次递给妃嫔、文武大臣和侍从们欣赏,众人都啧啧称赞,欢呼“万岁”,向秦王表示祝贺。

过了很久,秦王却绝口不提以城换璧的事,蔺相如知道秦王绝对不会以城换璧,他见机行事,对秦王说:“这块宝玉很好,就是有点小毛病,让我指给大王看。”秦王听后,就把璧交给他,蔺相如接过璧,迅速后退几步,身子靠着柱子,义正词严地对秦王大声说道:“大王想要这块美玉,写信给赵王,答应用十五座城来交换,当时赵王召集文武大臣商议,都说秦国贪得无厌,仗着势力强大,想用几句空话骗取赵国的宝玉。大家都不同意把璧送来,可我却认为,即使老百姓交朋友,尚且互不欺骗,何况秦国是个堂堂大国呢?

再说也不能因为一块璧的缘故而伤了两国的和气。赵王采纳了我的意见,并且还斋戒五天,写了国书,然后派我做使臣带着宝玉到秦国来,态度是如此恭敬。可大王却在一般的离宫接见我,而且态度又这样傲慢。大王把这么贵重的宝玉,随便递给宫女侍从们观看,分明是在戏弄我,也是对赵国不尊敬。

我看大王并没有用城换璧的诚意,所以我把它要了回来,如果大王一定要逼迫我,我情愿把自己的脑袋和这块宝玉一起在柱子上撞个粉碎。”说罢,举起和氏璧,眼瞅柱子,作势向柱子砸去。

秦王怕蔺相如把璧玉砸坏,赶忙赔礼道歉,请他不要那样做,一面叫来掌管地图的官员送上地图,秦王摊开地图对蔺相如说,从这里到那里的十五座城,准备划归赵国。蔺相如想到秦王现在不过是装装样子而已,绝对不会把城给赵国,于是又对秦王说:“这块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贝,赵王非常喜欢,可因为害怕秦国势力强大,不敢不献给秦王。在送走这块璧的时候,赵王斋戒了五天,还在朝廷上举行隆重的仪式。现在大王要接受这块璧,也应该斋戒五天,然后在朝廷上举行九宾之礼,我才能把璧献给大王。”秦王想到璧在蔺相如手里,不好强取硬夺,便答应斋戒五天,然后,又派人送蔺相如到馆驿去休息。到了馆驿,蔺相如想到秦王虽然答应了斋戒五天,但一定不会真把城给赵国,于是就选了一名精干的随从,让他穿上粗布衣服,打扮成普通老百姓,揣着和氏璧,悄悄地从小路连夜赶回赵国去了。

秦王假装斋戒了五天,就在朝廷上设下隆重的九宾之礼。两边文武大臣排立,传下命令,要蔺相如来献璧。蔺相如走上朝廷,对秦王行了礼说:

“秦国从秦穆公以来,已经有二十一位国君了,没有一个是讲信用的。我怕受大王的欺骗而对不起赵国,所以早派人带璧离开秦国,恐怕现在旱已到赵国了。”秦王听了,十分恼怒。蔺相如仍旧从容不迫地说:“今日之势,秦强赵弱,因此大王一派使者到赵国要璧,赵国不敢违抗,马上就派我把璧送来,现在要是秦国真把十五座城割让给赵国以换取和氏璧,赵国哪敢要秦国的城邑而不给大王和氏璧呢?现在我欺骗大王,罪当万死,就请大王把我放在油锅里烹死吧,这样也能使诸侯知道秦国为了一块璧而诛杀赵国的使者,大王的威名也能传播四方了。”

秦王的阴谋被彻底揭穿,又狡辩不得,只好苦笑一番。而秦王左右的大臣卫士,有的建议把蔺相如杀掉,但被秦王喝住了。秦王说:“现在即使把蔺相如杀了,也得不到璧,反而损害了秦赵两国的友谊,也有损秦国的名声,倒不如趁机好好招待他,让他回赵国去。”于是秦王依旧按九宾之礼在朝廷上隆重地招待了蔺相如,然后客气地送他回赵国。以后秦国一直不肯把十五座城割给赵国,赵国自然也就没有把璧送给秦国。相如回赵国后,赵王认为他是一位称职的大夫,身为使臣不受诸侯的欺辱,于是封蔺相如为上大夫。

历史上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所以旬子说:“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

口才足以影响人的前途

事业的成功和失败,除了个人的品质和能力外,口才因素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富兰克林在自传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在约束我自己言行的方面,曾有一张约束言行的检查表。当初那张表上只列着十二项美德,后来有一位朋友告诉我,我有些骄傲,这种骄傲经常在谈话中表现出来,让人觉得盛气凌人。于是,我立刻听从了这位友人的忠告,随后在表上特别列上‘虚心’

一项,我决定竭力避免一切直接伤害别人情感的话,甚至禁止使用一切绝对词语,如‘当然’、‘一定’等,而用‘也许’、‘我想’来代替。说话的好坏,与事业的成败很有关系。你如出言不慎,如跟人争辩,那么,你将不可能获得别人的同情,别人的合作,别人的帮助,别人的支持,别人的赞赏。”

所以,一个人事业的成败,常会在一次谈话或发言中得到印证。因此,想获得事业上的成功,必须具备应答自如的口才能力。

战国时期,秦国大军攻打赵都邯郸,赵国虽然竭力抵抗,但力量不足。

赵王下令平原君赵胜想办法向楚国求救。平原君是赵国的相国,又是赵王的叔叔,他决心亲自上楚国去跟楚王谈判联合抗秦的事。

平原君打算带二十名文武全才的人跟他一起去楚国。他手下有三千名门客,可是真要找文武双全的人才,却并不容易。挑来挑去,只挑中十九个人,其余都看不中了。他正在着急的时候,有个坐在末位的门客站了起来,自我推荐说:“我能不能来凑个数呢?”平原君有点惊异,说:“您叫什么名字?

到我门下来有多少日子了?”那个门客说:“我叫毛遂,到这儿已经三年了。”

平原君摇摇头,说:“有才能的人活在世上,就像一把锥子放在口袋里,它的尖儿很快就冒出来了。可是您来到这儿三年,我没有听说您有什么才能啊。”毛遂说:“这是因为我到今天才叫您看到这把锥子。要是您早点把它放在口袋里,它早就戳出来了,难道光露出个尖儿就算了吗?”旁边十九个门客认为毛遂在说大话,都带着轻蔑的眼光笑他。可平原君倒赏识毛遂的胆量和口才,就决定让毛遂凑上二十人的数,当天辞别赵王,到楚国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