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老狐狸经(历代经典文丛)
8435200000003

第3章 老狐狸经之为官之道(2)

当你指派部下去做某些工作时,应该让他靠自己的能力把事情做完,不要总是指手划脚。当他遇到问题解决不了时,自然会来请教你。那时,你再作些适度的指导并不晚。

3.要重视部下的看法

要尽可能多地听取部下的建议,只要有可能,就尽量采用。一定不要断然否定部下的观点,也不能流露出漫不经心或轻视的神情。不能马上决定是否采纳时,要答应回去仔细研究一下。而且要确实去做,再给予郑重地答复。这样才不至于挫伤部下的积极性,从而使你的集体充满活力。

4.不要随意中断部下的工作

在一般情况下,你不要强迫部下停下没有干完的工作而去干另一项工作。一个人中断了全神贯注从事的工作会很不高兴,而且,重新做被中断的工作会比原来多花很多时间。

5.布置工作要交代清楚

不要在委派工作时只简单地说:“去做这件事吧。”要使部下对将要从事的工作感兴趣,就要告诉他你的动机和目的,使他感到有动力。只有这样,他才可能卓有成效地执行任务。

6.要积极支持部下的工作

如果某位高级经理或主管人收藏的情况中,有你的部下改进工作所需要的东西,你就应该亲自出面帮助部下把材料搞来。毫无疑问,你的支持对部下的工作是有决定意义的。为此,他们会产生一种报答你的愿望,从而加倍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出色。

7.要关心部下的工作条件和环境,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

一个领导者,必须采取宽猛相配合的谋略方法。要善于体察部下的思想变化、心理和生活需要等,使其能够在一种合谐的气氛中积极努力工作。

不要使部下为找红铅笔、胶水之类的东西而浪费时间。如果部下们由于阳光刺眼直皱眉头,或是由于百叶窗坏了,外面的热气使他们满头大汗,你就应该过问一下。要防微杜渐,不然,会造成时间和资金的巨大浪费。

8.要善于和部下交谈

要让听你讲话的人确实是在听,而不只是在那里点头。应该做到:①要了解对方;②创造一个有利于交谈的气氛;③你讲的东西要力求让对方容易理解;④要唤起对方谈话的兴趣;⑤要使对方感到你是尊重他的,而且应该相互尊重。唯有经常与部下平等、友善地交谈,你的部下的情感,才能得以沟通,你布置的任务也就能够积极、迅速地得以执行。

9.善于说服部下从事某项工作

作为上级、领导者,你有权命令部下做某件事。但是,如果你能说服部下去做那件事,效果会更好。聪明的领导者总是这样去做的:①利用部下的特长;②告诉他怎样能对他自己有好处;③把“丑话”讲在前头;④说话要采用“行,不错,但是……”而不是当面否定对方的观点。

10.要为部下设奖行赏

奖赏的目的在于激励斗志。鼓舞士气。运用得当,恰到好处,能调动部下的积极性,提高战斗力。大凡英雄主义的荣誉感与个人主义的贪欲性,常常埋在同一个心底。恰当的奖赏,就在于激发荣誉感,而不是滋润贪欲的种子发芽。

以上仅供参考,相信你在实践中也一定摸索到了不少为官之道。愿你成为一个聪明的领导者。

打开你的钱包

天下许多坏事,都因为舍不得钱而发生,天下许多好事,都因为舍得钱而做成。有这么一幅漫画,一个脏主坐在家中分配小偷们偷来的珍宝,他将珍宝留下极小的一份给自己,其余按功分给众人,小偷们欢欣而去,再立新功。这位赃生深知合作之道。因为他笼络的小偷越多,他所得到的也将越来越多。

俗话说:“千里做官只为钱”,钱,说得古雅一点,便是利禄,这是官场上诸公追求的终极目的。自古以来,“升官”总是和“发财”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有高官必有厚禄。任何一个政权的统治者都不会亏待死心塌地为自己卖命的属下。可以说,优厚的薪俸,丰足的物质利益正是做官的诱人之处。自古以来,君臣之间乃是一种买卖关系:君主为了夺取和巩固其政权,不惜重金收买臣下的聪明才智;臣下为了得到功名利禄而不惜向君主出卖自己的才智。因此,功名利禄也就成了联结君臣关系的重要纽带。所谓君臣之义、忠贞节操之类动人的言词都只不过是为了掩饰这种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而已。

试想一下,如果“功高不赏”,只给官不给钱,人们自然也就失去了做官的兴趣。

战国时期,燕国发生内乱,国力凋敝,齐国乘虚而人打败了燕国。燕昭王继位后决心复仇,开始罗致人才,改革政治以便复兴国家。于是乎,他向燕国名士郭隗请教,怎样才能招致贤士以报齐国灭燕之仇。郭隗便向他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我听说古代有个国君,愿花千金购买千里马。三年没有买到。这时宫中有个诗臣对国君说:‘请让我去买吧’。国君就派他去。找了三个月果然找到一匹千里马,可是那匹马已经死了。待臣就用五百两黄金买下那匹马的骨头,回乘报告君王。国君大发雷霆说:‘我要的是活马,死马有什么用?白白花了五百两黄金?’那个诗臣说:‘一匹死马还用五百两金子买来,何况活马见?人们必定认为大王确定不惜重金买良马,千里马很快就会送上门来了。’不到一年,果然有人送来了三匹千里马。现在大王真要招致人才,就从我开始吧。象我这样的人还能受到您的重用,何说比我更有才干的呢?哪怕千里之外,他们也会来的!”

燕昭王采纳了郭隗的建议,专门为郭隗建造了一所宏大华丽的住宅并尊他为师,放下架子向郭隗学习。同时还在燕国都城之外筑起了一座高台,上面放了千两黄金,以招揽天下有才之人,此所谓“金台骏骨,以示招徕”。这一招果然奏效,造成了“土争凑燕”的局面。投奔而来的有魏国军事家乐毅,有齐国的阴阳家邹衍,有纵横家苏秦等等,很快使燕国恢复了元气,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后来还雪了国耻,把齐国打得只剩下两座城。

俗话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有钱能使鬼推磨。古往今来,为官者往往不惜重金收买部下,以便达到个人目的。于是乎,各种名目繁多的赏赐便应运而生。翻开二十四史,君王赏赐部下的记载比比皆是。当然,任何人都不会无功受禄,上司自己掏腰包笼络部下必然是有求于对方。若是部下已失去了利用的价值,或者不愿为其所用,那么上司就有可能想方设法让部下把吞下去的东西再吐出来。官场上人情冷暖由此可见一斑。

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用和平方法解除了几位大将的兵权,并赏赐给他们大量的良田美宅供其享用。然而,事过之后,赵匡机便有些后悔,心想:既然对方已经交出了兵权,再赏钱给他们岂不是毫无价值了吗?可是身为一国之君,又岂有言而无情的道理,天子“金口玉言”,说话不能不算数。于是,赵匡胤只好另打主意,想方设法让这些人把吃到嘴里的肥肉再吐出来。

不久,赵匡胤赏给每人一块地,让他们修建住宅,结果使每人都花费数万。住宅完工后,又赐他们宴席。石守信等人不知是计,欣然前往。宴会上,赵匡胤频频举杯向大家散酒,几位大将也毫无顾忌地开怀畅饮起来。直到深夜,一伙人喝得烂醉,赵匡风才宣召每位大将都由一个子弟搀扶回家。宋太祖将众人送到大殿门前,对他们的子弟说:“你们的父亲都答应各自献给朝廷十万缗(一千钱为一缗)。”几个节度使醒来后,问怎么自来的,是否在皇上面前失礼了。他们的子弟告诉父亲许给朝廷十万缗,诸节度使虽然怀疑醉酒中是否真有此言,但这种事宁信其有不信其无,否则犯了欺君之罪就了不得了。于是,他们在第二天便进它如数上缴了。

宋太祖的做法未免有些小家子气,但这在官场上也是司空见惯,大家都很实际,人一走茶就凉。失去了利用价值,也是好任人宰割了。

宋太祖虽然对已离职的官员苛刻至极,但对在任的文武官员却是出手大方。宋朝文武官员的待遇是历朝历代中最优厚的。首先是薪俸高,宰相每月薪俸是30万钱,在外地任节度使的月薪是40万钱,最低的县令,月薪3万。按当时粮价计算。宰相一月薪俸可买大米15万斤,县令的可买1.5万斤。这还不算,除了月薪之外,还有“职钱”。用今天的话,便是岗位津贴。除此之外,还有按月供给的禄米,绿绢,茶酒厨料,柴薪炭盐、牲口饲料、米面肉类等等。这些官员每月仅现金一项收入,便高得惊人。

应该说,这个办法的确是很有作用,有宋一朝,文武官员待遇优厚、养尊处优,对皇权已构不成任何威胁了。这也许正是赵匡胤的高明之处。然而,任何事情都有其两面性,官吏薪俸高固然会使文武官员贪财好利,便于皇帝驾驭,但也必然会加重政府的财政负担,导致“积贫积弱”的局面。

到了明清两代,官员的薪奉相对较低,这在客观上又助长了贪污。允许贪污,对部下的贪污行为视而不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是明清两代帝王笼络群臣的一个绝招。

一提起贪污,不少人总以为这是中华古国的国粹,因为从古至今,中国的贪官污吏“英雄辈出”,令人防不胜防。其实,贪污营私的事古今中外都有。

据说:有位外国国王,为了整顿国防,需要庞大的经费,可是当他检查空虚的国库后,不禁奇怪,便问首相:“是不是民生凋疲?缴不出捐税?”首相据实报告,说是人民一切赋税都是按期缴纳的!国王更是纳闷。于是首相便叫人取一块冰来;一个传一个,最后传到国王的手里时一块冰只剩下很小的一块了。

“这就是国库空虚的原因!”首相指着国王手中的冰说。

低薪制容易导致官员贪污,而高薪制又会造成民生凋敝。按照明代宫俸标准,品级最高的正一品大官,每月只给俸米87石,除此之外,别无长物,这些米折合银子,不足57两,因此全年的薪俸还不到700两银子;其他官员,等而下之,最低的每月只有五石米。这和宋代真是天壤之别。这一点微薄的“工资”,甚至还不够平时家里的日常开销,更无法满足文武官员的贪欲。何况,为官者平时还要上下打点,请客送礼。怎么办?“羊毛出在羊身上”,皇帝给他们的薪俸低,便只好凭借手中的权利“取之于民”了。在明清两代,官员贪污是个公开的秘密。

明代有名的奸臣严嵩当权几十年,他利用职权之便贪污、受贿,积累了万贯家财。根据史书记载,他家有十几座金窑,每座窑深一丈,方五尺,四周及窑底铺上纹石,每一百万为一窑。他家金钱之多,实在难以统计。至于那一望无际的良田沃土,千门万户的高堂华屋,价值连城的奇珍异宝和书画古玩尚不计算在内。当时朝廷的经费不够支付边防一年的开支,而严嵩私人的财富竟可支付几年。

严嵩出身贫寒,虽然他后来身为宰相,子孙也都高官显贵,但薪俸并不多,将他们祖孙三代俸禄加在一起,折合白银每年才不过2100两,要想积累到200多万两,需要一千年,而且还得以一分钱也不消费为前提。

那么,他们的财富是从哪里来的呢?除了皇帝额外的赏赐以外,便是贪污受贿,有人说,严嵩的受贿实在是古今权奸所未有。他受贿的途径多,对象广。你要想升官吗?拿钱来,御史500两,吏部郎中3000两,明码标价,童叟无欺;你要考科举吗?拿钱来,我可以告诉你考题;你想免罪吗?拿钱来,贡献万两白银可免去你的死罪。由于严嵩父子贪婪成性,当时天下百姓将他们称之为“钱痨”。

而严嵩之所以敢于如此胆大妄为,完全是由于嘉靖皇帝默许和纵容的结果,对于天下百姓的斥骂,满朝正直大臣有理有据的揭露,嘉靖皇帝不闻不问。大约在他看来,“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这是不可能的,既然实行的是低薪制政策,朝廷舍不得多给大臣薪俸,就听凭他们自己去觅食吧,自己就睁只眼闭只眼算了。

允许贪污,这也是君上笼络、控制臣下的一个有效手段。

军师不可少

无数实践已证明,世界上一切好的、成功的决策,都带其共性的规律,那就是集思广益。而起着参谋作用的“智囊团”正是这一规律的重要表现形式。当今社会趋向精细化、宏大化、高速化,处在信息爆炸和新兴高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领导决策的思维观念方式趋于综合性、多元化,高变态、立体化,全方位、群体化,大学科、系统性,高技术、自动化。在这种客观条件下,各级领导的决策,必然由以往的个人决策向群体决策发展;由随机、随意性决策,向定性与定量综合分析之后决策发展,由单元性目标向系统目标发展;由近期决策向长远的战略性决策发展。由此,服务于领导决策的组织形式——智囊团也就更有其用武之地。

智囊团的研究活动,应是在真理面前、在法律面前、在科学面前人人平等;应成为任务明确、职责分明、管理科学、人才荟萃、资金充足、信息灵通、工作手段与工作方法趋于现代化的科研群体。

智囊团的决策研究作为特定意义的科研活动和脑力劳动,应具备必要的工作条件和信息能力,以及信息利用上的适时、适度和适量。为此,它必须:

(1)拥有必要的或保证获得的广泛信息资料:报纸、杂志、文件、网上情报,以及各种历史资料。

(2)参加与决策相关的会议:情报汇报会、研讨会、经验交流会、信息发布会等。

(3)建立信息渠道:信息网络。

(4)有足够的人力和手段,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检索分类,及时、适时、适量地向研究人员提供信息资源。

(5)具有较强的传播信息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