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理论上说,一定的职位赋于一定的权力,担任不同的职务的人们行使不同范围的权力。但实际生活表明,一个人的职权范围和实际权力影响范围并不总是一致的。在历史上,有些宦官,权势之大超过宰相,甚至超过皇帝。东汉皇帝刘宏在位期间,有一位叫孟佗的宦官,通过行贿送礼,交结了当时有权有势的张让的奴仆。当时,巴结张让的人很多,进他家的门都极难。但是,孟佗去张让家,张让家的奴仆都迎上前来磕头迎进。求见张让的人认为孟佗与张让关系绝非寻常,因此飞很多人纷纷给孟佗送起礼来,孟佗通过这种方法获得了“认知权力”。
孟佗获得“认知权力”的现象,领导心理学上称为权力的外延性。所谓权力的外延性是指:一个人在人们眼里被认为他与某一权势人物有某种特殊关系时,这个人在实际上也会获得某种权力和影响力。因此,一些人就竭力追求和权贵人物的私人联系和友谊。
权势的外延性,在现实生活中仍然普遍存在。比如:对某个领导者的家属子女以及亲朋好友,人们往往会用一种特殊的眼光看待他们。有些条件不太优越的干部子弟担任领导职务,并不都是领导者及其家属干预、要求的,而是下属迎合产生的,再比如,某某与另一个人关系不错,当某某升任重要职位时,另一个人就也引起人们的重视。
权势的外延性,并非局限于领导职务,而且普及到一切与权力相关的人。比如,彩色电视机供应紧张,那么与出售彩电的售货员相关的人就会有某些“认知权力”。这种“认知权力”普及面有时极广,隔壁邻居,朋友相好都会涉及。
权势的外延性,在社会生活中主要起消极作用。党内的不正之风、社会上的不正之风以及某些犯罪活动,很多是与权势的外延性有关的。有些人,利用关系套购紧缺物资,转手高价倒卖:有的冒充干部子弟,招摇撞骗等等,给社会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权势的外延性并非是权力的必然产物,尤其是在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权力以后,权势的外延作用受到了有效的限制。一般领导者都注意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力,不让亲属子女、亲朋好友利用自己的权力去谋取私利。但是,由于种种因素,近年来权力外延性的扩大是存在的,是应该引起人们重视的。
限制权势的外延,关键在于对权力的制约。只有把领导者手中的权力真正限制到只能为人民做好事,而不能为私人谋利益的时候,权势的外延性才能真正得到有效的革除。在现阶段,一方面要进行制度改革,建立有效的科学的领导制度。另一方面,也要强调领导者正确使用权力,反对利用职权为私人谋利益同时,要使人们能正确对待权力,正确对待权势,使党风、社会风气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