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单位有位处级干部,群众中不少人议论他将被提拔为这个单位的局长,他自己也认为领导上要越级提拔他。后来,上级给这个单位派来一位局长,让他担任副局长。这位副局长上任以后,并不象一般新提拔的干部那样—“新官上任三把火”。群众说上级给他们任命了一个“蔫”局长。
这位干部受了提拔重用,但精神不振,这显然是有原因的。这个原因,看起来比较复杂,但主要是由于个人期望值过高引起的。
心理学,上有个理论,叫期望理论。认为,一个人想达到的目标与实际达到的目标之间,有一个客观规律。一个人要达到的目标越高,而实际达到的目标越低,那么,被激发的积极性就越小。反之,一个人实际达到的目标比要希望达到的目标高。那么,这个人的满足程度就大,积极性就高。比如,两个中学生考大学,A学生的目标定为全国重点大学,B学生的目标只要有个大学上就可以了,显然,这两个大学生在报考志愿上期望值是不同的。但是,这两个学生如果同时被省市级重点学校录取,B学生很可能兴高采烈,因为取得了比预想要好的成绩;A学生则相反,虽然大学考上了,但没有达到原来的希望。在用人上,同样也是这个道理。那位新提拔的副局长之所以发蔫,正因为在他的心目中的职位期望是局长,实现的目标低于期望目标,产生不满足感。
对每一个干部来说,从事领导工作,是党和人民的委托,因此,职位不论高低,都是为人民服务,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更不能离开党和人民的需要谈什么职位期望。但是,应该看到我们目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观念到物质利益等各个方面,人们对做“官”还有很强的期望意识,因此,职位期望理论在组织人事实践中还很值得重视。
在实际生活中,忽视职位期望理论的偏向是很多的。比如,某个老同志要退居二线之前,就可能讨好某个部下,告诉他我已经交待了,你将被提拔起来,事后如果不能兑现,这位干部就很容易闹情绪。还有象在后备千部工作上,常常明的暗的告诉别人,“你是第三梯队,”后备午部等等,把一些人的胃口吊得很高。如果长期不给兑现,也不做思想教育工作,不但引起一些后备千部的不良情绪,还引起部分群众的错觉。因此,对干部的各种期望要求,都不要简单处理,不管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不要空口许愿,否则,只会给工作带来被动。
干部职位期望升值,有其极为错综复杂的原因,既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既有思想的,也有经济的。因此,对职位期望升值的现象,要作具体分析,正确引导,一般不要盲目打击。但是,对个别野心勃勃,心术不正的人,应该坚决清除,以免使党和人民的利益受到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