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44岁以前不可不做的59件事
8462300000039

第39章 知道在两难的境地如何照顾好婚姻

已婚男女常会陷入两难境地:男人在母亲与妻子中间变成“夹心饼干”;女人在事业与家庭之间徘徊惶恐,如果不能技巧地处理好这个问题,婚姻也不会幸福。

一边是亲情,一边是爱情

开始家庭生活后,一些44岁之前的男人终于体会到了“夹心饼干”的滋味,明白了什么叫作“两面不是人”,婆媳之间的矛盾成了已婚男士最大的心病。

44岁之前的魏先生讲述了他的苦恼:“结婚两年来,我一直像块夹心饼干似的,一面在母亲的要挟中尽孝顺之道,一面在妻子的离婚威胁中小心谨慎,我实在是筋疲力尽、走投无路了。”

魏先生和妻子是在苏州认识的,妻子是苏州本地人。后来魏先生去北京发展,女友为了不失去这份感情,放弃了在家乡稳定的工作,也来到了北京。一年后,当魏先生把女友带回家时,却遭到了母亲的强烈反对,说女孩太娇气,他们家供养不起,对女友非常冷淡。还当着女友的面给儿子介绍对象。无奈,两人回到北京后,紧衣缩食买了一套房子,只是办理了结婚手续,就简单地住在了一起。可结婚后,老家的母亲执意要来住,来后完全把儿媳排斥在外,妻子咽不下这口气,婆媳两个顶上了。一次争吵后,妻子负气搬到了公司的宿舍去住。一面是母亲的养育之恩,一面是妻子的离婚威胁,魏先生心力交瘁。

如何减少婆媳之间的矛盾,让自己不做“夹心饼干”呢?

(1)差异较大就分开住

两代人之间的代沟很难沟通,而且由于母亲和妻子是来自两个不同的家庭环境,很多问题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例如生活习惯、价值取向都不太一样,如果差异较大,那就要尽量的分开来住。让性情不好的父母和妻子生活在一起,或者是让任性的妻子与较为软弱的公婆生活在一起,都会促进矛盾的产生。很多男人会觉得,和父母一起住是孝顺的表现。其实不然,孝顺的表达方式很多,孝顺也并不代表要求一方一味地迁就和忍耐。与其等到矛盾激化,还不如尽早的分开来住。

(2)多分些精力照顾母亲

每一个母亲都为孩子的成长付出了心血,等到母亲年老了,不要因为自己忙,或者是娶妻生子而冷落了母亲。母亲对孩子的要求并不多,可能她们只是想听听儿子的声音,看看儿子是否胖了、瘦了,让儿子听自己唠唠家常,尤其是独居或者是丧偶的老人,她们需要儿子的心理安慰。作为儿子,一定要对母亲多付出些精力。用一句歌词叫作:常回家看看。

从妻子的角度考虑问题

很多男人会觉得妻子在对待自己父母的时候不够好,他们无法接受为什么妻子不能像他一样对待自己的母亲,为什么妻子的感情那么淡薄。其实从妻子的角度来说,婆婆和自己的关系只是因为她的丈夫,而在妻子没嫁人的时间里,她们之间根本就是陌生人。感情要一点点地培养,不是一两天就可以积累的。

而且有的老人很容易受中国传统的影响,认为儿媳就是自家的财产,甚至会对儿媳无端的挑毛病,而妻子也会在婚后不适应,毕竟,从父母的宝贝女儿、男友的心肝宝贝一下子降落到公婆的“小媳妇”,这个心理落差是很大的,如果这时候丈夫再不加以关心,甚至会有这样的想法:母亲只有一个,老婆却可以换,那就更会使妻子心理不平衡,加重婆媳之间的矛盾。作为丈夫,要多从妻子的立场和角度来考虑问题,不要过分要求妻子对自己的母亲感情如何好、如何真实。尊重生活的真实,尽量弥合,别让婆媳间产生大的感情冲突和裂痕。随着时间的推移,婆媳交往、相互了解的增多,感情自然会加深,也就不会再是“对头”或“仇人”了。

其实婆媳关系并不是不可调和的,只要男人用心努力,把握好自己的立场和原则,就可以让婆媳实现良好互动。这也是对男人智慧和能力的一种考验。

家庭向左,事业向右

44岁之前的女人大多拥有了自己的家庭和事业,这就使她们常常要面对一个两难的局面:重视事业还是家庭?有些女人形容这种情况是“蜡烛两头燃”,夸张吗?并不。

44岁之前的黄女士是一个在外人看起来非常成功的女人,她本人是一个知名的室内设计师,丈夫是北京某集团公司的总经理,夫妻伉俪情深,膝下还有一个6岁的聪明可爱的女儿,然而黄女士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她正被家庭与事业的选择所困扰着。不久前,正在与客户谈判的黄女士接到保姆打来的电话:孩子发烧了,让她回家。虽然心急如焚,但她又怎能丢下好不容易争取来的大客户呢?那晚回家后,一向体贴的丈夫发火了:“这女人啊!就不能让她做事,一做事就连轻重都找不准了!”黄女士哭了,我做错了吗?

其实今天的女性早已经认识到了,要想被这个社会承认就必须要和男人一样拼命地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因为女人知道,许多男人一直没把女人放在眼里——虽然他们也时常嘴上喊着尊重女性。女人必须用自己的工作成绩证明给男人看,女人在工作上并不比他们差,女人必须和男人一样在社会上为自己争得一席之地,这对肯于付出辛勤劳动的女人来说并不是件难事。女人要用事实证明女人和男人一样可以挣钱养家饣胡口,女人不能为了一口饭而忍气吞声。然而,绝大多数的女人却要为此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女人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阻力和困难要比男人多得多,得到的却要比男人少得多。可以说很多时候,女人与男人显然是处在一个不公平的竞争环境里,整个社会对女性的要求总是比对男人更苛刻,今日的许多女性仍然处在这样的选择之中。家庭作为生存单位作用于两性职业发展过程中,成为女性职业发展道路上的温柔陷阱。掉进这个陷阱的女性,有的本身非常优秀,但当选择回归家庭时,她会这样很自豪地安慰自己:“我有过成功的事业,我同样也能当主妇,我什么都能干。”但这并不是完美的女人,完美的女人一定能兼顾事业和家庭。

惠普前总裁菲奥里娜、阳光文化主席杨澜、维亚康母的中国区部总裁李亦非,以及众多成功的商界女性,都说明女性在商界的兴起已经是明显的趋势,但阻碍商界女性走上权力塔尖的往往是家庭。一年前美国一项调查要求3000个25岁和44岁之前左右的女性,提出女性进步的最大障碍,73%的女性认为是个人和家庭责任。

现在,家庭负担对女性事业的障碍似乎可以通过颠倒与丈夫在家里的位置而彻底解决。虽然观念已经转变,但在家庭这个领域会有根本性的变化吗?情况恐怕不乐观。《财富》杂志认为,“家庭主男”现象的发展可能到此为止了。大规模的妻子上班、丈夫居家的生活方式可能永远不会到来。传统的习俗和观念就是这样根深蒂固。我们太习惯——待在厨房穿着围裙的那个就是妈妈,穿着笔挺西装去上班的那个就是爸爸。

尤其是女性在职业领域取得的所有进步,以及男性在这个方面对她们的接受并不容易,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都会对性别角色的彻底转换感到不适。如此违背惯例的生活是要付出代价的。比如说女人必须适应一直是由男人肩负的生活负担,成为养家饣胡口的人。她们放弃的不仅是宝贵的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间,还有私生活。即使她们努力弥补那些损失也会得到严厉的指责:一个不负责任、不称职的母亲。所以连有西方文化背景的杨澜和李亦非一有机会就会对媒体谈到孩子,这或许是缘于心理恐慌吧!

这种社会角色的转换对男人来说更不容易。他们在运动场上、在参加如何教育孩子的活动中,都会受到轻视。他们在空房子里四处敲敲打打、修修补补的时候还必须对付自己心中的疑虑。每个人都想知道他们哪儿不对。他们被解雇了?他们是失败者?如果家里有保姆,他们就会被揣测为吃白食的人,是“靠妻子吃饭”的成员。即使保姆能让他们从全职的家庭工作中解脱出来,也不能让他们从心魔中解脱出来。

尽管面对如此多的障碍,作为女人还是要坚信“工作也是女人的天职”,即使是在大男子主义依然盛行的今天。女人应该有自己的工作和相对独立的生活空间,记住:幸福是自己创造的,而不是别人赐予的。有一个建议是,女人要懂得如何获得家人的理解,让你的丈夫认识到你正在为家中所有人的生活打拼,你的成功是全家人的光荣。当然你也不要忘记家庭是人生的堡垒,只有后顾无忧,才能精力充沛地投入工作,所以也不要忽略了你的家庭建设,多给家人一点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