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遇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有时候,一次机遇就可能整个地改变你的生活,成就你的事业,因此一定要睁大双眼,机遇到来时,千万不要让它溜走。
升职机遇一定要抓住
升职是每个职场中人的渴望与梦想,因为升职就意味着加薪、地位的提高、个人价值的实现……尤其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那些行走职场的女人对升职的渴望会愈加强烈。试想,如果一个女人到三十岁,却仍然是一个平凡小职员,那一定是职场恐龙了。
然而,机会只垂青有准备的人,不要只是等待升职的机会,聪明的女人应该懂得发现机会、捕捉机会,必要时更应主动创造机会,才能实现“升升不息”的梦想,才能从此一览众山小。
(1)主动寻找机会
职业女性的事业是否成功,人生是否壮丽,在很大程度上要看她能不能赢得和充分利用一次又一次的机会。谁都无法预知机会来自何方,以什么形式出现。有的时候机会从“前门”进来了;有的时候机会从“后窗”进来了;有时机会以本来面目出现了,却又打扮成挫折的样子。你必须慧眼识珠,寻找每个机会。
①要有广阔的视野,不要把眼光局限在某一狭小的范围内。
②善于分析,机会往往打扮成问题的面目出现,例如,对某一重要问题的解决本身就为你的升职提供了机会。
③不能仅仅看到目前的问题,还应该发现随问题而来的机会。
(2)学会创造机会
愚蠢的人丧失机会,软弱的人等待机会,聪明的人把握机会,强大的人创造机会。在可能的情况下,你应该通过自身的努力,创造有利于你升职的机会。
①抓住亲近机会。有些人对上司十分畏惧,以至于跟上司有沟通的心理障碍。畏惧权威的结果,使得上司只好独来独往。其实,在大多数情况下,他都不愿意扮演这样的角色。上司们也是血肉之躯,不希望别人拿他当外星人。所以,你应该主动抓住与上司相遇的机会,比如电梯、餐厅、走道等,轻松面对,大胆沟通。上司因此也会对你刮目相看,在上司眼中你自然也会比其他躲得远远的人亲近许多。
②主动推销自己。千万不要以为,你的上司会很主动注意你的需求,会主动为你规划升迁之路。其实,公司中人数众多,上司很难了解和顾及每个人的需求。当有某个职位空缺时,上司往往凭个人的推测,来决定提升谁。这时候,可能被选中的人根本不喜欢做,而很渴望的人却不被注意。因此,你平日最好在上司面前有意无意地提及自己的兴趣和专长,这样对上司和自己均有利。一旦有职位空缺,你也可以“主动”向上司推销自己。
③精彩“秀”自己。公司里通常有这样三类人:第一类,只肯做不愿说;第二类,不肯做只会说;第三类,既肯做又能说。有了数年的职场阅历,哪一类最得上司欢心,没有人不清楚吧?那为什么还要固执地等待上司放下身段,来殷殷垂询你的精辟见解或者光辉业绩呢?要知道,身处人才济济的公司里,仅有踏实苦干还是远远不够的,该“秀”的时候一定不要客气,而且要“秀”得精彩。
④挺身脱颖而出。哪家大公司不是名校毕业生一大把,要成为真正出类拔萃的一个,不是三五年就出得了头的。要尽快脱颖而出,当然得另辟蹊径展示你的与众不同。比如,在大多数人都无所适从的时候,你能够挺身而出为上司排忧解难,化险为夷,这样必然能赢得上司的欢心,也较能在同事中被突显出来。要做到这点其实并不困难,只需处处留心、时时在意即可。
努力争取机会
你若想升职,绝不能一味等待伯乐的上门,而应该争取施展才华的机会。就算伯乐上门相才来了,也要有表现才华的明显迹象作为依据,才能被伯乐看中。
①到升职机会多的单位或者部门。在公司部门的选择上,要选择提拔机会多的部门。比如,宣传部门、科技部门、组织人事部门和经济部门。只要选择了这样的单位或者部门,就找到了升职的良机。而且,上司叫你到地区任职的时候,你最好到人口多、地域广、经济位置重要的地区任职,这样你在竞争中就会成功。
②选准上司。选准上司对你获得升职是非常重要的条件。事实上,上司是不能由你选择的。可是,你能够创造条件去接近比较理想的上司,疏远不理想的上司。
有几种类型的上司可以供你选择:
第一种是年轻有为、在前程上被众人看好的上司。跟着这种上司干,除了挨累以外可能你什么都得不到,可是,一旦上司被提升了,就会为你空出职位,留下升职的良机。
第二种是资历深的上司。上司的权威性和人际关系能够保证你顺利地开展工作,在物质利益方面也会给你带来好处。你还可以从他们那里学到许多宝贵的东西,从而为升职做准备。
第三种是无所作为的上司。他们无视名利,对下属的要求不严。你跟着他们干,好处是不会挨累,没有压力。
第四种是道德品质和业务水平糟糕的上司。假如你是一个愿意冒险的人,不妨选择这样的上司,只要时机成熟,马上取而代之。
③做好上司最关心的工作。上司最关心的是关系到全局利益的工作任务。你若能以敏锐的观察力,找到一个时期内上司关心的工作,用你的最大能力把上司最关心的工作做好,那么,不管在业绩上还是与上司关系上,都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岁月在一天天地流逝,年龄在一点点地增长。岁月不饶人,女人只有懂得并全力捕捉升职的机遇,才能避免遭遇“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的悲剧,才能在30岁一览众山小,也算作为送给自己30岁的礼物,让30岁的喜悦冲淡30岁的困惑,让30岁成为女人成功与幸福的代名词。
机遇属于有准备的人
怎样才能攀上事业的高峰?有杰出的才干,灵活的头脑?其实这些都不是成功的关键。成功只属于那些有备而来的人,他们懂得抓住机遇,讲究工作的方式、方法,他们知道要成功就应先做好准备,再好的种子,如果落在沙漠上,也是很难发芽生长的,因此人们要为成功的降临准备一片沃土。
首先,我们都知道机遇的重要性,一个人能否有所成就,往往与是否得到良师指导、贵人提携等机遇有着重大关系,但是我们也知道,和天资、禀赋一样,机遇毕竟也只是提供一个机缘、一个条件、一种可能。要把这种机缘变成现实,还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行。因为,努力奋斗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机会,它还可以为自己抓住机会、创造机会。
生活中处处都有机会,只要你留心它、发现它,并善于抓住它,你就有希望获得成功。莎士比亚曾经写道:“人间万物都有一个涨潮的时刻,如果把握住潮头,就会领你走向好运。”那么,如何抓住机遇,插上腾飞的翅膀呢?下面几点经验可供借鉴:
(1)必须有强烈的成功的欲望。愿望是成功的一半。许多女人对目标追求的愿望越强烈,她的行动就愈加坚定。
实际上,成功的愿望是观念的一部分。女人如果具备了这一品质,培养起成功的愿望,形成了成功的观念,你就可能无所不能,最终成为一个胜利者!
(2)要对自己绝对自信。运气好的女人一般都是自信的,相信自己什么都能行。胆小怕事的女人往往觉得运气不好,拒绝了一切机会。
具备了上述条件,当机会降临时,相信你会果敢行动,抓住机遇,踏上成功之路。
在公司中的各科室、各部门分配工作时,如果你只是一个44岁之前的普通职员,公司一般不会考虑到你的喜好。这时,不是工作来适应你,而是你来适应工作的需要。公司一般也不会考虑到你的个性,你只不过是公司的一个运转部件而已。在这种时候,很多人都会产生悲观情结,觉得自己只不过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人而已。
一位征服过珠穆朗玛峰的女探险家被问到她在登上峰顶时有何感受时,她平淡地说道:
“我当时只觉得终于上了山顶,不用再向上爬了,仅此而已。”
她并没有觉得征服珠穆朗玛峰有什么伟大,只是觉得就像完成了一项平凡的使命那样。
而问题也在于此。她在征服珠穆朗玛峰之前,肯定碰到不计其数的困难,比如资金、队伍的编排、粮食、帐篷、氧气筒等各种问题。当时,当他们到距山顶只有600米的时候,由于天气不像平常那么稳定,情况十分危险,所以只选一名队员与领导一起攀登这最后的600米。最后,她被选中了,而其他人都是些无名英雄。回来以后,媒体也大多是报导她一个人的事迹,而对其他队员则并不怎么关注。
她当时之所以被选中,是因为她有相当好的体力、沉着冷静、经验、勇气、处理突发事件或突发危险的能力、不一人独占成果的谦虚个性等。而她所说的“终于到达山顶、仅此而已”之类的话,只不过是谦虚之辞。
要想登高一步,就必须具有相当的观察力。虽然你不是登山员,但可以想象在征服高山时,每前进一步都有着一份内心的喜悦。她也并不是一开始就征服高山,而是从先登小山开始,然后才向更高的山峰挑战,等待积累更多的经验之后,终于征服了珠穆朗玛峰。人也是一样,44岁之前的时期就是一个累积经验的时期,从一座座小山开始逐渐升级,至最终征服人生的“珠穆朗玛峰”。
对于一个登山队员来说,登上一座山并不意味着登山生涯的结束。相反的,他应当利用登前一座山所得到的经验来为登下一座山做更好的准备。人在44岁之前时也应当累积相当多的经验,留给别人一个有能力有才干的印象。如果别人认为你是一个十分能干的人,这本身就是一笔不小的财富。你一旦拥有了这笔财富,就意味着你将会进入人生最鼎盛时期。
到了44岁之前以后,同事彼此之间的竞争相当激烈,如果你在44岁之前时工作平平,那么到了40多岁时也不大可能比别人捷足先登并取得成功。
生活中你会发现,那些在平时做足了准备工作的人往往是最后的成功者,因为他们懂得利用一切对己有利的条件,所以总是能在人群中脱颖而出,总是更容易被成功青睐。
该出手时就出手
抓住机会才能走向成功,这个道理人人都懂,却不见得人人都能做好。特别是对一些中年人来说,抓住机会往往意味着需要放弃一些东西,或冒一点风险。很多人在这种情况下迟疑了、畏缩了,而机会也就从他们的指缝间溜走了!面对着大好良机却不敢出手,那么给你再多的机会又有什么用呢?
酒桌上常常听到有人说:“一步之差呀!几年前一个老同学找我去搞IT,当时我想还是吃‘皇粮’比较安稳,就没去。不然现在我也是一个大款哪!”不只是此君,还有许多人也有类似的经历,使他们丧失了机遇的正是中年人最普遍的心态——凡事求稳。而求稳心态是由他们的年龄、经历和社会背景等因素导致的。
首先,从44岁之前这个特定年龄层次来看,由于他们的环境、职业已经固定,有了家庭,已经习惯了某种生活方式,中年人的惰性在一天天增长。当机会降临时,他们不是果断、及时地抓住不放,勇敢地进行新的选择、定位,而是犹豫、彷徨,反复权衡,优柔寡断。满腔思绪剪不断、理还乱!中年人便在这犹豫矛盾中丧失了许多机遇。
其次,从他们的经历来看,他们的青年时期是在十年动乱中度过的,机遇、运气似乎从来就没有青睐过他们:许多人求学无门,求业无路,求艺无师。动乱的社会环境,封闭的人际关系,极左的政治形势,严格僵化的人事、户籍制度,使许多有抱负、有能力的青年人无法遇到施展才华、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有的当年66届高中毕业生本来可以上大学,前程无可限量,由于大学招生被废除,一切化为泡影;有的少年时代就在文学、艺术、体育等方面崭露才华,或是由于所谓家庭出身问题,或是由于教育瘫痪,可惜无人指导,没有发展机会,渐渐地便如平常人一般;有的生长在偏僻农村的回乡知青,曾经想以自己的奋斗改变命运,但终于无法逾越城乡的鸿沟,最终成为个普通农民;还有的下放知青返城后,不甘在工厂里当一名普通工人,他们刻苦钻研技术,但由于没有文凭,一直得不到晋升……严峻的现实压垮了一部分人,也磨炼造就了一部分人。当时代的阳光照耀到他们身上,社会向他们展示了重新生活的多种机会时,中年人之间便迅速地产生了分化:一部分人成功了;而更多的中年人却由于经历沧桑、人生沉浮,曾经的理想破灭,饱尝艰辛与挫折,饱受动荡、颠沛之苦,所以他们满足于现在这种安稳的社会和生活环境,有一种超然脱世之感,加之他们所处的家庭、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因素,更让他们安于现状,懒得去奋斗。
另外,他们所处的社会与时代背景也造就了他们这种按部就班、求稳求平的心态和思想。44岁之前的中年人大多成长、生活在沉闷的“左倾”和“文革”年代,生活、工作在计划经济时代。那个时代思想观念保守,不提倡竞争进取,具有论资排辈等特征,这就决定了求稳心态在中年人思想中占主导地位,使得他们缺乏主动参与、积极进取的精神。面对当今时代的剧烈变革,许多中年人缺乏的恰恰是这种主动参与精神。他们在剧烈变革的现实面前保持一种矜持、稳重的风度,一种得之不喜、失之不忧的超然心态,一种“生不愿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的清高,一种“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待价而沽姿态,他们总是想得多、做得少,因而丧失了许多机遇。
当今社会充满了机遇和挑战,但只有那些懂得抓住机会、敢于出手的人才能成为时代的弄潮儿。近年来的文凭热、出国热、经商热、特区热、股票热、学电脑热等,大都是青年人首先发起的,虽然这当中体现了他们狂热、浮躁的一面,但由于他们及时抓住了机遇,往往得风气之先,走在潮流的前头,因而获得了成功。
我们在生活中常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大公司中,那些身居高位的总经理、总裁,往往都是些20多岁30出头的年轻人。其实早在改变开放初期,许多敢想敢干的青年人便及时抓住了机会,成为了市场经济的成功者。而许多中年人,尤其是一些中年知识分子却一直在那里反复论证、争辩姓社姓资,这样做是否符合某些原则、标准、规范等等;等到别人已经富了起来,他们才如梦初醒,深感自己清贫。但“要发财,忙起来”,一些坐机关的中年人尽管想的很多,也欲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一试,但又总是瞻前顾后,又怕失败,又怕老来无依,摩拳擦掌后又打起了退堂鼓。于是他们仍然每天按部就班地上班下班,喝喝清茶,看看《参考消息》,讨论一下衣服款式,张家长李家短地传点小道消息。有时候,几个人也会聚在一起“侃大山”、侃经商、侃发财,但这也只是纸上谈兵,机会来时,仍不敢出手,到头来他们这些人依旧是清贫一族。
机会并没有特别偏爱那些成功者,唯一不同的是当你还在“想”时,人家已经开始做了。如果下一次,机会再来叩你的门,那就请你像刘欢在“好汉歌”中唱的那样“该出手时就出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