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活性物质(psychoactive substances),又称成瘾物质,可影响人类情绪、行为,改变意识状态,并可致依赖作用的一类化学物质。在社会学中,称其为毒品。人们使用这类物质的目的在于获得或保持某些特殊心理、生理状态。
精神活性物质可由医生处方不当或个人擅自反复使用导致成瘾综合征和其他精神障碍,易造成药物依赖和滥用。依赖与滥用与使用者的特殊人格特征(如反社会性人格)、家族遗传、医源性成瘾、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因素有关。精神活性物质的依赖与滥用已成为日益严重的世界性医学与社会问题。1989年我国9个城市4种职业人群中调查结果,酒依赖患病率为3.727%。2000年底公安部门统计,在册吸毒人数为86万人。
1.基本概念
(1)滥用(abuse):又称有害使用,指一种有悖于社会常规或偏离医疗所需的间断或不间断地自行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此种使用不属于社交性、境遇性的需要。由于反复使用此类物质或药物,导致社会功能受损,甚至触犯法律,仍不顾一切后果,最终形成物质依赖。一旦停止或中断使用,会产生戒断综合征。
(2)依赖(dependence):又称成瘾(addiction),指反复使用精神活性物质引起的,包括对这类物质的强烈渴求,明知对自身有害,但仍无法控制,持续使用,而致耐受性增加、戒断症状出现和强行觅药等一组认知、生理和行为改变的症状群。所谓强行觅药行为是指使用者不顾一切后果(如社会责任、道德、法律)地使用药物,行为具有冲动性。
依赖分为躯体依赖和心理依赖:①躯体依赖也称生理依赖,它指由于反复使用精神活性物质导致机体产生的一种病理性适应状态;②心理依赖又称精神依赖,是指使用者为寻求一种愉悦或欣快的特殊感觉而反复使用,表现出对这类物质强烈的渴求。
(3)戒断综合征(withdrawal syndrome):指减少或中断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或使用拮抗剂所致的躯体精神症状或社会功能受损等一系列综合征。症状和病程与使用精神活性物质的种类与剂量有关。
(4)耐受性(tolerance):指持续反复使用某种物质,需要明显增加该物质的剂量,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若使用原来的剂量则效果明显降低。
2.精神活性物质的分类 根据精神活性物质的药理特性,可分为以下几种:
(1)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如咖啡因、苯丙胺、可卡因等。
(2)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如巴比妥类、苯二氮卓类、酒精等。
(3)大麻。
(4)阿片类:如二醋吗啡(海洛因)、吗啡、鸦片、美沙酮、哌替啶(杜冷丁)等。
(5)致幻剂:如麦角二乙胺(LSD)、仙人掌毒素等。
(6)挥发性溶剂:如丙酮、苯环己哌啶(PCP)等。
(7)烟草。
“病因与发病机制”
1.社会因素 宗教信仰、父母的不良使用,以及酒精、杜冷丁等精神活性物质很容易获得,尤其是医护、药剂人员,利用职业之便成为高发人群。
2.心理因素 研究发现滥用者有明显的个性特征,如反社会倾向性、易冲动、适应不良、不善交际、缺乏有效的防御机制、追求即刻满足等。青少年心理不稳定,情绪行为控制力差,易受外界影响,因此成为好发人群。
3.药物因素 某些药物能产生“欣快感”,使用者为寻求快乐而避免痛苦,易成瘾。
4.生物学因素 研究发现,使用者脑内存在吗啡受体,推测药物依赖可能与外源性吗啡与吗啡受体结合有关。
“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
评估病人目前滥用精神活性物质的种类、方式;初次使用时间与成瘾时间;使用剂量、规律;是否因饮酒,而产生偷窃、攻击、卖淫行为。既往是否因滥用精神活性物质而致消化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二)身体状况
1.酒精所致精神障碍 酒精(alcohol)是亲神经性物质,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重要影响。嗜酒者不仅可以引起胃出血等急性症状,还可引起脑、神经系统、心、肝等重要脏器系统的慢性损害。除此之外,还可出现人格改变,如自私,为获取酒而撒谎、欺骗,甚至犯罪。酒精所致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
(1)急性酒精中毒:包括:①单纯性醉酒 一次大量饮酒引起的急性中毒。先是表现为自控力减弱,兴奋、话多、言行轻佻、行为冲动等兴奋症状;继之表现为言语零乱、步态不稳、困倦嗜睡等麻痹症状。严重者出现意识障碍。除重症外,一般能自然恢复,不留后遗症。②病理性醉酒 极少数人一次少量饮酒就出现意识障碍、定向力丧失、强烈的兴奋及攻击行为,常伴有惊恐、片断幻觉妄想症状。常突然发生,醒后完全遗忘。③复杂性醉酒 多以脑器质性疾病或躯体疾病为基础,在此基础上,由于对酒精的耐受力下降,少量饮酒后便出现急性酒中毒,表现为严重的意识障碍、强烈的精神运动性兴奋、幻觉、错觉、妄想、攻击和破坏行为等。
(2)慢性酒精中毒:包括:①酒依赖 俗称酒瘾,是一种特殊心理状态,由于反复饮酒引起的对酒渴求和需要饮酒的强迫性体验。酒瘾者有以下特点:停止饮酒出现戒断综合征,如双手粗大震颤,出汗、恶心呕吐,情绪激动等,恢复饮酒则症状迅速消失。为避免停酒出现上述症状,而表现为对酒的强烈渴求或努力觅酒行为,并常晨饮或随身携带频繁饮用。固定模式、固定时间饮酒。耐受性逐渐增加,饮酒量增大。后期饮酒量减少,但频率增加。多次戒酒,可屡戒屡败。②戒断综合征 包括:单纯性戒断反应,长期大量饮酒者突然停止或减少饮酒量,数小时后出现一系列精神与躯体症状。精神症状主要为失眠、情绪不稳、焦虑、抑郁、恐惧;严重者出现意识模糊、谵妄,甚至短暂性幻觉或错觉、妄想、精神运动性兴奋。躯体症状主要为双手粗大震颤、头痛、恶心呕吐、厌食,以及自主神经功能亢进,如血压增高、心动过速、出汗、发热等。震颤谵妄,在慢性酒中毒、长期酒依赖的基础上,突然停酒或显著减少饮酒量(大约在48h后)时出现的一种短暂发作的急性中毒性意识障碍。发作时患者意识模糊,有定向力障碍,出现生动鲜明的幻觉(如奔跑的小动物、丑陋的面孔等)或错觉,全身肌肉震颤,行为冲动。常伴有发热、大汗淋漓、心动过速、血压升高等症状,严重者可因高热、衰竭、感染、外伤而死亡。一般持续3~5d,恢复后部分或完全遗忘。③酒中毒性幻觉症 酒依赖者突然停饮或骤然减少饮酒量后48h内出现的幻觉。表现为持续的、生动鲜明的视听幻觉,幻视多为动物,幻听多为责骂、威胁等对使用者不利的言语。病程长短不定,但不超过6个月。④酒中毒性妄想症 慢性酒中毒者在意识清晰情况下,出现嫉妒妄想与被害妄想,受其支配可出现攻击、凶杀等行为。⑤酒中毒性脑病 长期(大于5年)大量饮酒引起的严重的脑器质性损害,临床主要表现为:柯萨可夫精神病,也称柯萨可夫综合征,常在一次或多次震颤谵妄发作后发生。临床以近记忆缺损为主,常伴有虚构、错构及定向障碍。酒精中毒性痴呆,大脑功能损害,出现人格改变、持续性智力减退、长期记忆力障碍,甚至痴呆(个人生活不能自理,失语、失认、失用,二便失禁等)。
2.阿片类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阿片是从罂粟果中提取的粗制脂状物,粗制阿片含有多种天然生物碱,如吗啡、可待因等。阿片类物质指任何天然的、合成的,对机体产生类似吗啡效应的一类物质,可通过口服、注射或吸入等不同途径进入体内,可分布到机体任何组织,包括胎儿。
临床主要利用其强烈的镇痛作用,但因其致欣快和抗焦虑作用而被滥用,成为主要的吸毒药品。
(1)阿片类依赖:常见的是吗啡和海洛因成瘾,以中青年男性多见。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初次使用阿片类药物,许多人会有恶心、呕吐、头昏、乏力、视物模糊等不适感。重复使用多次后不适感渐消退,欣快感逐渐显露。短时间强烈快感后,随之进入松弛状态,似睡非睡,感到宁静、温暖、愉悦、幻想生动、飘飘欲仙,一切忧愁烦恼置于脑后。随后进入短暂的精神振奋期,表现为情绪高涨、思维活跃等,持续2~4h。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快感逐渐减弱或消失,代之出现以下不适症状:①精神症状 情绪低落,易激惹。性格改变明显,如自私、说谎、缺乏责任感,记忆力、注意力下降。不运动、不见阳光、失眠、昼夜颠倒。智力一般无障碍。②躯体症状 营养差,体重下降,食欲丧失、头晕、心悸、冷汗,性欲减退,体温或高或低。③神经系统症状 震颤、缩瞳、腱反射亢进、脑电图轻度异常等。使用者为消除不适,维持快感,不断加大吸食量,只要减量或断药,即出现戒断综合征。
(2)戒断综合征:①精神症状 明显内感性不适、情绪恶劣、烦躁不安、嗜睡,但又不能入睡。重者出现精神运动性兴奋或抑制。②躯体症状 打哈欠,流鼻涕、流泪,寒战,出汗,发热,瞳孔扩大,脉搏、呼吸加快,血压升高,肌肉疼痛,甚至抽搐,重者出现骨骼疼痛,短暂意识障碍,伴生动鲜明的幻觉。以上症状导致吸食者强烈的心理渴求和自主觅药行为,这常常是吸食者复吸的原因。
(3)过量与中毒:多有意识不清,重者深昏迷。常表现为呼吸极慢、皮肤冷粘、体温下降、血压下降、肌肉松弛、肺水肿、少尿或无尿,瞳孔极度缩小,缺氧严重时瞳孔扩大,对光反射消失。特征性表现为:瞳孔小如针尖、呼吸抑制(减至2~4次/分)及昏迷三联征。
(4)并发症:营养不良、便秘和感染性疾病较常见。静脉用药引起的并发症多且严重,如肝炎、性病、败血症、血栓性静脉炎、艾滋病等。孕妇成瘾者常致流产、早产、新生儿体重不足、营养不良、成活率低等。
3.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 又称精神兴奋剂,包括咖啡、茶中所含咖啡因、可卡因、苯丙胺类药物。目前我国滥用的主要是苯丙胺类药物。
苯丙胺类兴奋剂(ATS)指苯丙胺及其同类化合物,包括苯丙胺(安非他明)、甲基苯丙胺(冰毒)、3,4-亚甲二氧基甲基安非他明(MDMA,摇头丸)、麻黄素、芬氟拉明、哌醋甲酯(利他林)、匹莫林等。苯丙胺类兴奋剂(ATS)广泛用于医疗,如芬氟拉明用于减肥、利他林、匹莫林、苯丙胺等用于儿童多动症,苯丙胺还可用于发作性睡病。
苯丙胺类兴奋剂具有强烈的中枢神经兴奋作用和致欣快作用。使用苯丙胺类兴奋剂,尤其是静脉使用,很快出现精力充沛、头脑活跃,能力感增强,可体验到难以言表的快感,即所谓腾云驾雾感,或全身电流传导般的快感;数小时后,出现全身乏力、倦怠、精神抑制、沮丧,此时进入苯丙胺沮丧期。以上正负体验反复出现,致使用者易形成精神依赖,一般较难产生躯体依赖。长期使用可出现精神障碍、人格解体,甚至出现明显暴力、伤害和杀人倾向。
4.镇静催眠药、抗焦虑药所致精神障碍 此类药物能抑制中枢神经的活动,临床主要包括两大类:巴比妥类和苯二氮卓类。巴比妥类药物是较早的镇静催眠药,其中的短效和中效巴比妥类药物,如速可眠和戊巴比妥,临床主要用于失眠的治疗,滥用可能性最大。
(1)巴比妥类药物:①成瘾表现 急性中毒的典型表现为意识障碍和轻躁狂状态。慢性中毒者可出现智能障碍。成瘾后出现人格改变,如丧失进取心,无责任感,不择手段偷药、骗药。躯体症状表现为消瘦、乏力、食欲下降,面色青灰、易出汗、性功能明显低下。常伴药物中毒性肝炎。神经系统表现为手、舌震颤,腱反射亢进等。②戒断症状 一般突然停药1~2d内出现,表现为厌食、无力、头痛、失眠、烦躁,肢体粗大震颤;高峰时出现呕吐、心动过速、血压下降,体重锐减、四肢震颤加重,全身肌肉抽搐或癫痫发作,甚至高热谵妄。
(2)苯二氮卓类:临床上常使用的有三唑仑、阿普唑仑、地西泮、劳拉西泮、氯硝西泮等。由于其安全性好,即使过量也无生命危险,故目前应用的范围已远远超过巴比妥类药物,滥用现象严重。①成瘾表现 消瘦、倦怠无力、面色苍白、性功能低下、失眠、焦躁不安、情绪低落等。智能障碍不明显,有一定程度的人格改变,轻者意志薄弱、易激惹,重者说谎、欺骗、偷窃、缺乏责任感。神经系统表现为腱反射低下,步态不稳,肌张力低下。②戒断综合征 焦虑、失眠、欣快、兴奋、头痛、一过性幻觉、谵妄状态、癫痫大发作等。
(三)心理-社会状况
1.心理评估 评估病人的认知活动有无幻觉有无思维改变,有无智力、定向力障碍,有无自知力等;情感活动有无焦虑、抑郁、易激惹和情绪不稳等负性情绪;意志活动是否改变了原有的生活方式,将所有时间都花在买酒、饮酒、觅酒上,是否因遇到挫折,为逃避现实、远离烦恼而不断滥用;戒断过程中有无抱怨、争执、寻觅行为,有无说谎、偷窃、藏匿、攻击等觅药行为。
2.社会评估 评估家庭成员中是否有药物滥用者和酒依赖者;有无婚姻破裂、下岗等情况;社会功能方面,有无工作、学习、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甚至旷工、逃学、偷窃,或严重犯罪问题等;人际关系有无社交隔离或退缩现象,有无为获取酒精、阿片类等药物而不择手段,以致与周围人关系紧张,甚至被拘留或被惩罚;人格方面有无反社会倾向性,或不成熟,是否缺乏自信,自卑感强,内心孤独、不合群,冷酷,缺乏爱心、退缩等。
(四)辅助检查
根据病人的病情有针对性地进行体格、神经系统及实验室检查,尤其要注重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及脑电图的检查。
(五)治疗要点及反应
1.切断物质来源 这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必须住院进行戒断治疗,住院期间杜绝一切成瘾物质的来源,才能保证治疗成功。
2.全程综合性治疗 根治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需应用全程综合性治疗,包括脱瘾治疗、对症治疗、支持治疗、心理治疗、康复治疗等。根据病情不断调整治疗方案。
(1)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治疗:药物治疗可使用戒酒硫、催吐药物(如阿扑吗啡)、纳洛酮等;对症治疗应用苯二氮卓类药物控制戒断症状,积极补充水、电解质和足量维生素进行支持治疗,应用抗精神病药物对抗酒后发生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2)阿片类物质所致精神障碍:一般分为两个步骤,急性期的脱毒治疗和脱毒后防止复吸的社会心理康复治疗。①脱毒治疗 是指通过躯体治疗减轻戒断症状,可进行替代治疗和非替代治疗,替代治疗是利用与毒品有相似作用的药物来替代毒品,以减轻戒断症状的严重程度,使病人能较好的耐受,目前常用的替代药物有美沙酮和丁丙诺啡;非替代疗法包括应用可乐定用于脱毒治疗的辅助治疗,中草药、针灸能有效促进机体的康复,减轻撤药的困难。②心理治疗 药物治疗结合社会支持、心理治疗重建病人的人格与行为模式,才能维持长久的疗效。可采用认知治疗、行为治疗等多种辅助治疗手段。
只有多种治疗手段综合运用,才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
3.加强卫生宣传 加强对相关人群的健康宣传教育,提高对精神活性物质危害性的认识及早期识别的能力,以便及早进行干预。最大限度地争取社会支持以减少滥用和依赖的发生。
“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
1.急性意识障碍 与精神活性物质严重中毒和戒断反应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精神活性物质的摄取及滥用致吸收不良有关。
3.认知改变 与精神活性物质过量中毒、戒断反应等有关。
4.暴力的危险:针对自己或他人 与精神活性物质中毒、戒断反应、认知改变、定向力障碍等有关。
5.有受伤的危险 与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有关。
“护理措施”
(一)生理功能方面
物质依赖者常常会因躯体问题前来求助,包括营养不良、水电解质紊乱、感染或器官的损害,这些躯体症状对病人的影响十分严重。
1.生活护理
(1)饮食护理:精神活性物质依赖者饮食无规律,食欲下降,厌食,甚至拒食。护士应每餐观察进食情况,保证充足的营养,必要时鼻饲或静脉给予营养支持。
(2)睡眠护理:精神活性物质依赖者往往存在顽固性失眠,易诱发复吸或增加对镇静催眠药物的依赖可能性。因此应合理用药,每种药物的使用时间不宜过长,最好是强弱间断用药,以减少副反应。此外,改善病人的睡眠状况,如指导病人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改善睡眠环境,睡前不宜过饱过饿、大量饮水、剧烈运动、过度兴奋,而宜放松心情,用温水洗澡等,以促进睡眠。
2.安全护理 对有精神症状的病人,应提供安全的环境,以减轻病人的恐惧心理。病人入院3~5d后,大多数处于戒断反应最严重时期,病人因难以克制生理上的痛苦和心理上的依赖,而强烈要求提前出院,或想外逃,因此要密切关注他们的言谈举止,及早发现不安全的先兆,防患于未然,以保证病室及病人安全。
3.对症护理
(1)戒断症状护理:密切观察戒断症状的出现,适时用药。在此期间病人应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减少体力消耗,站立时要缓慢,不应突然改变体位。
(2)过量中毒护理:首先确认是何种药物所致,然后进行相应处理,如洗胃、催吐、应用拮抗剂等。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变化、保持水电解质及能量代谢平衡。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预防并发症。急性期过后,应及时给予进一步健康教育和指导。
(3)药物副作用护理:密切观察药物副作用,服药时严格遵守服药制度,按时给药,严格督促服药,静脉用药时注意及时调整滴速,并观察心率、血压、呼吸、瞳孔等的变化,备好急救药品和器械。
4.防止交叉感染 入院时护士应注意全面体格检查,操作中严格执行无菌制度,实行一人一针一管,扫床时一人一巾。每位病人一份一次性生活用品。每天用消毒液擦拭治疗室、诊疗室及病房用品。发现传染病及时隔离、报告、处理。彻底消毒死亡或出院床单位。
(二)心理功能方面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尊重但不迁就病人;加强认知干预,使病人重获对生活的控制力,自觉抵制精神活性物质;指导病人进行有效的情绪调控;协助病人建立正确的心理防御机制。正确处理患者的常见心理问题,如否认、低自尊等。
1.否认 大部分患者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是否认。否认失去自制,否认带给个人和家庭的痛苦。护士应鼓励病人主动表达自己内心感受,帮助其发扬积极部分。可同病人及家属制定现实目标,经双方共同讨论和同意后,最好以书面形式签订行为契约,契约中强调治疗期间必须完全戒除成瘾物质,即患者能控制自己的行为且采用正向的行为。
2.低自尊 协助病人确认其现存的力量及资源,提高其自尊。对以往有效应对行为给予肯定和支持,建立正性的自我概念。鼓励参与各种有益活动,表扬每一次进步。
3.焦虑 协助病人认知自己的不良情绪,鼓励其主动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并适度提供安全保证,培养病人应对应激的技巧,可通过运动、音乐等转移注意力的方法降低焦虑程度。
4.觅药和再犯行为 针对觅药行为,护理人员要严加防范,严禁将毒品和酒带入病房。一旦带入,必须当面指出,帮助患者了解此种行为意味着自我挫败,注意防止发生冲突,保证安全。针对再犯行为,护理人员避免拒绝或批评患者,可以表达对患者未能保持进步的失望,与患者共同讨论再犯的动机,及时找出减轻心理痛苦的方法,借助成功的典型实例来培养患者对未来乐观的态度。
(三)社会功能方面
1.争取家庭、社会支持 为使病人彻底戒断精神活性物质和避免复吸,必须取得家属与所在单位的大力支持,以巩固疗效,促进其职业和社会功能恢复。鼓励病人参加有益的活动,引导其逐步适应工作及社会生活。
2.团体支持 参加各种形式的戒毒活动、戒毒团体,通过讲解、指导,或团体成员间的角色扮演等现身说法,达到促进戒毒,帮助病人学习如何拒绝精神活性物质的目的。
(四)健康教育
加强精神活性物质的精神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对成瘾物质的警惕性。严格药品管理和处方监管,严格掌握药物的临床适应证。加强法律宣传和检查工作的力度,严格执行未成年人法,控制未成年人饮酒。预防和控制对成瘾药物的非法需求。重点加强对高危人群的宣传及管理,减少家庭及不良环境影响导致的滥用。
综合测试
“A1型题”
1.下列有关酒精所致精神障碍,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引起胃出血等急性症状
B。可引起脑、神经系统的慢性损害
C。可引起心、肝等重要脏器系统的损害
D。酒精是亲神经性物质
E。酒精不会引起人格改变
2.有关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A。单纯性醉酒B。柯萨可夫精神病C。混合性醉酒D。戒断综合征E。酒瘾
3.多以脑器质性疾病或躯体疾病为基础的醉酒是()
A。单纯性醉酒B。病理性醉酒C。复杂性醉酒D。酒中毒性妄想症
E。酒中毒性幻觉症
4.不属于酒中毒性脑病症状的是()
A。兴奋躁动B。定向障碍C。智力减退D。记忆力障碍E。失语、失认、失用
5.柯萨可夫综合征的主要临床表现是()
A。记忆缺损B。定向障碍C。错构D。虚构E。近记忆缺损
6.从罂粟果中提取的粗制脂状物是()
A。地西泮B。阿片C。巴比妥D。冰毒E。苯丙胺
7.阿片类物质进入体内的途径是()
A。只能口服B。只能注射C。只能吸入D。既能口服,又能注射
E。可通过口服、注射或吸入不同途径
8.以下不属于精神兴奋剂的是()
A。咖啡B。茶C。苯丙胺D。可待因E。可卡因
9.3,4-亚甲二氧基甲基安非他明又称为()
A。利他林B。麻黄素C。苯丙胺D。摇头丸E。冰毒
10.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关键是()
A。应卧床休息,减少体力消耗B。鼓励病人多运动C。不要突然改变体位
D。切断精神活性物质来源E。密切观察戒断反应
“A2型题”
11.某男,25岁,入院6h后突然出现头痛、呕吐、腹泻、流泪、打哈欠、全身骨骼疼痛、烦躁不安等,对该病人采集病史时应特别注意询问()
A。头痛史B。平时睡眠情况C。家族史D。呕吐、腹泻的程度E。既往史
12.某男,饮酒史长达15年。一次突然停止饮酒2d后,病人出现全身肌肉震颤、意识模糊,不认家人,躁动不安,情绪激越,大喊大叫。并伴有大汗淋漓、血压升高等躯体不适。病人出现的症状为()
A。躁狂症B。震颤谵妄C。酒精性幻觉症D。焦虑障碍E。意识障碍
13.某男,40岁,饮酒史15年,近两年来无端怀疑妻子有外遇,为此常殴打妻子,最可能的诊断为()
A。酒依赖综合征B。酒中毒性痴呆C。酒中毒性幻觉症D。震颤谵妄
E。酒中毒性妄想症
14.某男,因酒依赖入院,戒断过程中总是偷酒喝,对他采取行为治疗,常用的方法是()
A。认知疗法B。限制人身自由C。厌恶疗法D。派专人随时看管E。绑在床上
“A3型题”
(15~16题共用题干)
病人,男,40岁,因工作原因常在外饮酒,饮酒史17年,主述:看见满屋的飞虫、老鼠,别人都看不到,很恐惧,很痛苦,意识清,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
15.该病人最可能的诊断是()
A。精神分裂症B。脑炎C。脑肿瘤D。脑外伤E。酒中毒性幻觉症
16.戒酒治疗的常用药物是()
A。安定B。氯丙嗪C。戒酒硫D。卡马西平E。碳酸锂
“B型题”
(17~18题共用选项)
A。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B。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C。致幻剂D。阿片类
E。挥发性溶剂
17.安定属于()
18.杜冷丁属于()
19.汽油属于()
20.冰毒、摇头丸属于()
(汪永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