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笑着离开惠普
8480400000049

第49章 把员工培养成职业运动员

我们来看一下惠普的培训体系。惠普的员工培训体系大致可以分成三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的培训是由人力资源部主导的,包括新员工培训、老员工培训、新经理培训、老经理培训、公共培训五大类;

第二个层面的培训是由各业务部门主导的培训,分技术培训和专业培训两种,比如销售 部门会安排针对销售人员的销售学校,市场部门会安排针对市场人员的市场学校,而某个集团或产品线的所有人员都会参加相关技术的培训和相关产品的培训;

第三个层面的培训是由公司高管主导的针对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比如总经理训练营、职能经理学校、加速成长项目(Accelerated Development Program,简称ADP)等等,这些培训侧重于为公司培养领导人才,所以只有到达一定级别以后才有资格参加。下面就分别说明一下这几类培训。

1)人力资源部主导的第一个层次的培训

凡是新加入公司的员工,在来公司上班后一个月之内通常都要参加人力资源部主办的新员工入职培训,为他们介绍公司的文化、规章制度、组织架构、人员情况、工作流程等等。在这个培训上,公司的总裁一般都要亲自讲课,其他各职能部门的总监(副总裁一级的高管)也要亲临现场,与新员工沟通,既显示公司对新员工的重视,也让这些新员工认识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可以说新员工刚入职的时候,他们最需要的就是关心和重视,如果这时公司的高管亲自来讲课,他们的情绪和对公司的兴趣一下就被调动起来了。当所有的高级管理人员讲完课以后,新人对公司各个部门的情况就有所了解,对公司也就更有信心了。这是我们在新员工入职培训的时候必须做的一件事情。各高管人员一般都会准时到场,实在是公务缠身的,一般也会安排自己的副手去讲。大多数情况下,公司会提前一两个月把日程排定,保证高管人员准时参加。新员工在接受培训的时候,会被问到这样一个问题:你的工资是谁发的?刚进来的员工不懂其中的道理,答案各种各样:有人说是老板发的,有人说是公司发的,但老师总会摇摇头,对这些答案一一否定,然后告诉大家:你的工资是用户发的。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点呢?因为惠普是一个强调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既然是以客户为中心,就要向员工灌输这样一个理念,这种观念要经过反复强调,使其“溶化在血液里”,让员工从内心里接受。既然工资是客户发的,那么如何对待客户就不用多说了。

第一次讲这个概念时大家觉得很新鲜,讲了10遍、20遍以后,大家就坚信不移了。任何人对客户绝对不会有什么不尊重的举动,对于用户的要求绝对不会置若罔闻,更不会为了自己的利益、部门的利益,或者公司的利益而损害客户的利益,因为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工资是用户发的。久而久之,这种思维方式就潜移默化地成为每个人的行动指南。惠普就是用这样的“笨办法”树立“客户至上”观念的。

为什么如此重视新员工培训呢?因为大家都觉得这种投资是非常值得的,因为公司投资的是员工的心。公司要让员工觉得,这家公司真的在意员工,员工在这里受到尊重和重视,而且在员工没有受到任何先入为主的思想影响的情况下进行培训效果会好很多,有希望成为“根正苗红”的员工。随后员工会参加一系列的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培训,直到两年后,新员工成为老员工后,就进入下一个阶段的培训。当年我刚加入惠普时就参加过“在惠普工作”,“如何做销售”,“时间与区域管理”等培训。可以说新员工培训侧重于让员工融入公司的文化和环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学会按照规定动作做事,强调规则意识和守法意识,当然也会让员工掌握最基本的工作技能,把他们训练成符合跨国公司要求的员工。

员工入职两年后,就算是老员工了,这时候培训的侧重点发生了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培养这些人的情商,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能在团队里发挥作用,而不是单兵作战,要学会建立自己的影响力,不能靠职位权力去压制和强迫别人,而有影响力的最佳途径就是帮助别人,当其他人从你这里得到知识、得到帮助的时候,自然就愿意听取你的意见;二是让他们学习一些管理方面的入门知识,为将来走向管理岗位做准备,同时也让老员工自己做出判断:是否适合做管理人员,因为当老员工知道了管理人员都应该做什么的时候,就会有合理的期望值。另外,这些培训还涉及到与他人分享知识、团队合作、师傅带徒弟以及作为管理者所必须具备的责任心等等,使之具备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一旦有机会,这些人就可以走到管理岗位上去。这个阶段的培训课主要包括“质量控制”、“在团队里工作”等等。新经理培训则侧重于员工角色的转换。很多新经理都是从优秀员工中选拔出来的,所以他们往往在某一个方面工作很出色,但是过去的成功有可能成为他们今后失败的原因。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作为员工是自己干活,而成为经理后,角色就发生了变化,即从自己干活到指导别人干活,这是非常艰难的一种转变。如果新经理意识不到问题的严重性,不刻意去改变自己,不接受正规的培训,很难成为优秀的管理者,因为过去自己做事很成功,指导部下时会发现教别人做事比自己做要难得多(开始时会觉得部下很无能),自己干可能一个小时就行了,而教别人干有可能要花三小时,而且干出来的活还不令人满意,但是对于管理者来说,别无选择,如果一个人迈不过这道坎儿,就不适合做管理人员,而只是一个出色的员工(Individual contributor)。其实很多人都不适合做管理工作,只不过大家都愿意往上爬而已。所以新经理培训主要是帮助那些刚刚成为管理者的员工适应角色的转变,成为一名称职的管理者。这段时间的必修课包括“新经理入职培训”、“如何面试员工”、“给员工做辅导”、“给员工做业绩评估”, “规划与计划工具”,“提供高质量培训”,“战略规划十步法”等。 一个管理人员在成为经理两年后就算是老经理了,这时候培训的重点又发生了变化,是为公司培养高层次领导者做准备了。老经理培训一方面要教会那些资深经理如何去管理管理者(成为二线经理),因为管理普通员工与管理管理者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如果用管理普通员工的方法来管理管理者,那么下级经理会感到没有任何授权,没有任何自主权。另一方面,要使老经理学会从公司的立场上看问题,从战略的高度看问题,而不是从自己小部门的角度看问题,为自己的部门谋利益,目的是为这些人将来承担更多的责任打基础。再者,老经理培训会传授一些非本专业的知识,如市场营销人员会参加一些财务方面的培训、采购方面的培训、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培训等,以便开阔视野,因为惠普相信管理者越往上走越需要综合的知识,需要对其他职能有所了解,需要有全局眼光。对老经理的培训课程包括“有经验的管理者培训”、“领导一个质量管理小组”,“管理流程”,“质量成熟度”,“非财务经理的财务课”,“领导艺术”等等。最后我们来看一下公共培训。这种培训不管是新员工还是老员工,也不管是在什么部门、什么岗位工作,大家都可以报名参加。比如“如何做演讲”、“如何参与质量管理”、“如何谈判”、“如何使客户满意”等等。这些都是所有的惠普员工都应该具备的基本知识。当然任何培训都不是免费的,各个业务部门都要掏钱上课(通过内部结算体系支付),因此员工参加任何培训,都必须根据人力资源部的课程预报填写申请表,在得到顶头上司的批准之后才能向人力资源部报名。人力资源部在收到员工的报名表后会与员工的顶头上司确认,然后才开始安排员工的培训。这样,一年下来每个人花在培训上的钱是多少大家都心中有数,员工知道,员工的上司也知道,有时候员工一年的培训费比工资还要高。可以说,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从我加入惠普直到卡莉上台)惠普一直是这样的运作模式。每个部门在年初就要制订好年度预算,里面就包括员工培训的费用。

2)由业务部门主导的第二个层面的培训

第二个层面的培训,是由各个业务部门主导的技术培训和专业培训。因为不同事业部的 产品不一样,运用的技术也不一样,所以人力资源部一般不介入这些技术类的培训,而由各个业务部门自己组织。而对于不同职能的专业培训,则是组成跨部门的小组,比如各个事业部都有自己的市场部、销售部、技术服务部等职能,但是每个部门的人员都不够多,所以就把所有从事某个职能的人召集在一起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如果某个职能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数不够多,就会考虑在亚太地区(甚至全球范围内)集中培训,以降低培训费用。

比如销售学校就是销售部门组织的专业培训,所有从事销售工作的员工必须参加,有初级班和高级班之分。在销售学校里,员工不仅要学习各种销售技巧,如“销售流程”、“销售漏斗管理”、“客户权力核心分析与管理”、“大客户管理”、“顾问式销售”等课程,另外还要接受素质培训,以提高员工的品味,内容涉及到如何吃饭、如何握手、如何与人沟通、如何穿衣(怎么系领带,衣服颜色、式样怎么搭配)等。公司认为员工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所以要用正规的培训去影响他们。

在高级班的培训里,销售人员在结业前要在五星级酒店吃一顿丰盛的西餐,让他们学会如何接受别人的服务、如何用西餐餐具、用餐时要注意哪些礼仪等。因为到了这个层次,销售人员经常接触有身份、有地位的客户,如果在用餐等社交场合显得很“土”、很外行的话,公司形象在对方心目中顿时就掉价了。

市场学校也一样,是针对所有市场营销人员的课程。市场学校也有初级班和高级班之分,只不过市场营销人员相对少一些,所以市场学校通常都是在亚太区这个层面上统一组织。市场学校更多地是培养营销人员的专业技能,向营销人员传授科学理性的营销手段和方法。

国内很多营销人更多地是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即所谓的“点子”,但惠普强调的是系统性的工具、方法、思路,培训课程包括“了解客户需要”、“市场调查如何做”、“竞争分析如何做”、“如何选定目标市场”、“市场宣传与促销的流程管理”等等。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更高层次的培训,如“跨越裂谷”、“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组织”等等。说到着装,跨国公司对员工的要求很严格,不一定穿高档、名牌,但是必须穿着到位,讲究品味和适宜,知道什么场合穿什么服装。而这些知识不是员工天生就知道的,只有经过专门的训练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与国际惯例接轨。跨国公司为什么对着装这么在乎呢?原因是让员工站在用户面前的时候,能给人留下一个非常专业的印象。它背后的理念是:讲究穿衣打扮是为了尊重别人。

在惠普,上班时间男士必须穿西服、打领带,夏天不管多热,男士都必须穿长袖衬衫,穿黑皮鞋,袜子必须是深色的(深蓝色、深褐色,或者黑色)。公司对女士的着装要求相对宽松一点,但是上班期间必须穿套装,必须穿袜子,不能穿露脚趾和后脚跟的鞋,上衣必须是带袖的,不能是露肩的。不管是男士还是女士,都禁止在上班期间穿白袜子,禁止穿牛仔服。几年前,IT界曾经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

看一个人是在跨国公司工作还是在国内企业工作,只要观察两件事就明白了:第一,夏天的时候拉起西装的袖子看一下,看里面衬衫的袖子,一个是长袖的,一个是短袖的。国内企业里很多人喜欢穿短袖打领带,这在跨国公司是不允许的。第二,提裤腿看袜子的颜色,跨国公司员工的袜子一定是深色的,而国内企业很多员工都喜欢黑皮鞋配白袜子。通过这两点就能判断,哪个人是跨国公司的员工,哪个人是国内企业的员工。对跨国公司的员工来讲,穿衣是规定动作,不允许员工自己随便穿;而在国内很多企业,着装都是自选动作,员工想怎么穿就怎么穿,没有明确的、严格的规定。尽管可能公司作了某种规定,但一些不接受这种理念的人还会振振有词地说:我穿黑皮鞋白袜子怎么了?我又没影响别人!但是作为专业人士,作为职业经理人,最好还是按照国际惯例穿衣,否则会让人笑话。我见过一些上市公司的老总,在很正式的场合穿黑皮鞋白袜子。尽管没有人会说什么,但是大家在心里都会给这样的老总打分。

说到穿衣,其实与其他规章制度一样,不能是笼统地要求举止文明,穿衣文明,各项规定和制度要非常具体,这样才有可操作性。另外,设计制度和做出规定之后,不能假定每个人都可以无师自通,必须通过严格的培训去落实,理解公司的规定以及背后的道理,否则大家没有统一的认识、统一的标准,很多东西都无法衡量,各种规定自然没法操作。惠普的各项规定一定是非常具体的、容易操作的,员工在入职的时候就会拿到一份手册,在培训过程中也会反复强调这些规定。对于没按要求着装的,公司一般会采取比较温和的手段促其改变,但绝不妥协。曾经有过这样一个事例:某个员工没有按照要求着装,穿着一身休闲装就来上班了。他的上司非常客气地跟他说:你今天穿的衣服好像不太合适,我放你半天假,回家换了衣服后再回来上班,好吧?尽管不是批评,但语气非常坚定,没有任何商量余地。那位员工觉得很不好意思,立即回家换了装,再回来上班。这样的事例流传开以后,慢慢地大家就知道规定就是规定,不是闹着玩的,也都加强了自律,自觉地按照规定做了。

第三个层面的培训,惠普第三个层面的培训是专门针对高级管理人员的,其目的就是让这些人更快地成熟,能够独立地担当更重要的角色。只有到了某个级别以后,才有资格参加这样的培训课,比如“总经理训练营”、“职能经理培训班”、“如何管理一项业务”等。

我前面曾经提到过的加速成长项目(ADP),就是一个耗费巨资的培训项目,每年惠普(还有从惠普分离出去的安捷伦科技)都会在全球范围内选拔30名有培养潜力的管理人员参加,为公司培养后备领导人才,所有学员都由各分部总经理和各国家(或大区)的总经理提名,由各集团的总经理或负责全球销售业务的高级副总裁亲自选拔确定,所有的费用均由各集团(或全球销售业务部)统一承担,每个人的培训费用在10万美元左右。惠普和安捷伦在分家后每年各要花费3百万美元用于该项目的实施。

ADP项目的主要目的是为公司培养后备的高级管理人才。选中学员之后,组织者会先做一个调查,把公司的价值观念(如我们鼓励什么,我们提倡什么)分条目地撰写成一份问卷,然后请比学员级别高的两个上级管理人员、两个平级的管理人员、两个直接下级经理评价他在上面所列出的每一条上的表现如何。对于每一个评分者,公司要求他们不但要打分,还要就自己给出的分数做出相应的解释。如果某个人在某项给了高分,那么他要解释:看到这个人做了一些什么事情体现了这种价值观念,反之亦然。所以这个培训侧重于价值观的改变,让每个人能站在公司的高度看问题,从而提升学员贯彻公司价值观的能力。

集训结束一年后,类似的调查评估会再进行一次,看看通过这样一个为期一年的四次集训,是否影响了他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在他们比较欠缺的方面是否有所改变,有所提高,平均分是否提高了。

就我所知,历年来,参加过惠普/安捷伦ADP项目的中国本地员工只有6~7个人,我是其中之一。所有参加过ADP培训的经理都会列入校友名单,今后各集团、各大区需要选拔高级经理时会优先考虑这些人。

除了公司直接组织的培训以外,惠普还鼓励员工学习深造,也会派员工参加外部机构组织的一些高层次的正规培训。不管是学历教育,还是非学历教育,员工如果想在某个方面改善自己、提高自己,均可以在征得其顶头上司的同意之后,将这些想法纳入个人发展计划,然后向公司人力资源部提出申请,去参加外部的学历教育或者非学历教育。

公司人力资源部有一套标准的申请手续,员工必须在表格中说明:自己为什么要上课,该课程与本职工作、与个人发展计划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直接上司签完字以后员工就可以去上课了,但是当事人要先垫支学费,等课程结业以后,员工拿着结业证和成绩单回来,证明自己认真学习并且成绩合格,然后公司会报销一部分学习费用,有的时候是一大半,有的时候甚至是全部学费。到底报销多少主要考虑员工参加的课程与公司岗位要求的贴近程度,如果市场部人员学财务课程,公司就会认为所学课程与本职工作关联不大,可能就会不予报销。所学课程与本职工作越贴近,报销的比例就越大。对于10年前开始兴起的EMBA教育,公司也专门出台了一个补偿标准,确定了一个固定的出资上限。员工学费低于这个水平,公司全部报销,高于这个水平的,员工自己承担差额部分,反正公司就出那么多钱。之所以采取这种办法,是因为惠普虽然鼓励员工学习深造,但也认为这既是公司的事,也是个人的事,个人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与此类似,某些员工要参加英语培训,每天两小时,假如该员工下午五点半下班,那么公司会允许员工四点半就去参加培训。这样的话,员工学习占一小时工作时间,占一小时个人时间,公平合理。

员工培训不是福利,要根据工作需要去安排,目的是把各种专业岗位上的员工培养成掌握规定动作的“职业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