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好打难治,帝王都把天下打下来了,最后天下被别人抢走了。刘秀弄懂了这个问题,搞活经济正是治理天下的必要“手段”!
一个王朝处于困难时期,即使不提倡节俭,也没有条件去挥霍浪费。
当一个王朝处于兴旺发达时期,提倡节俭就是非常必要的了。否则,经济的发展就会被挥霍浪费所破坏。风气一变,王朝就会由盛转衰,走下坡路。
光武帝刘秀上台后,为了稳定社会秩序,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采取一系列节约财政开支,减轻人民负担的举措。
他先从精简机构着手。
官府机构冗员过多,不仅财政开支大,而且人浮于事,空拿俸禄,甚至遇事互相推诿,办事效率明显低下。
刘秀在建武六年(公元30年)六月就下诏:“夫张官置吏,所以为民也。今百姓遭难,户口耗少,而县官吏职,所置尚繁。其令司隶、州牧各实所部,省减吏员,县国不足置长吏者并之。”
根据这一诏令,先后裁并了400多个县,又减少了官吏职位,地方官吏编制只留原来的十分之一。这样,既节省了政府的财政开支,也减轻了人民的赋税负担,官吏也勤敏精干多了。
财政开支大大减少后,刘秀的第二举措便是减轻田租。
农民的负担减轻,生产积极性也被大大调动起来了。
刘秀又命令地方官员们都鼓励农民开荒,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提高粮食产量。
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安定的社会环境,更需要的是宽舒的经济政策。
刘秀废除了王莽时期的苛捐杂税,山林川泽,不再征收“假税”,吏民可在允许范围内随意渔猎、采樵。
开采铁矿、冶炼和铸造铁器,除官府经营外,也允许私人经营,东汉的冶铁业发展起来。当时的南阳太守杜诗发明的“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既有利于冶铁业的发展,也标志着东汉冶铁技术的进步。
土地增加的同时,人口也增加,政府的田租和税赋等财政收入也随之增多。
刘秀深深知道条件再好也不可任意挥霍。他对众人说:“当年汉文帝要建露台,一计算需要的经费相当于10万户人家的财产,就取消了这项建修计划。汉文帝是多么清廉啊!古人皆如此,何况我们呢!”
节俭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刘秀的一系列治国措施,无论是古时还是现在,都是可以借鉴的。机构庞大,则不灵活,赋税太重,则百姓怨恨。约束百姓的创造力,则不会有生产工具的突破。刘秀正是克服了这三个问题,才出现了东汉初的“光武中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