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再现”
某展览馆正展出一批珍贵的艺术品,包括众多价值连城的十六世纪的油画。
展览进行到快结束时,一幅关于晚宴的名画被盗,只剩下装饰名画的镜框。 FBI探员乔治在观察现场时发现有几只苍蝇围着镜框转来转去。“人喜欢赴宴也就罢了,怎么这苍蝇也喜欢呢。”乔治一句话引得几名工作馆员哈哈大笑起来。看到乔治如此和善、幽默,展览馆的几名工作人员开始七嘴八舌的跟他聊了起来,同时他们也对这些苍蝇产生了兴趣。“也真是奇怪啊,为什么这些苍蝇就喜欢这张画呢,其他花啊,草啊的画多的是,也比这光秃秃的镜框漂亮的多,它们怎么就这么不开眼呢。”“其他的画不是都不能吃嘛,这可是丰盛的大餐哦,虽然是残羹冷炙了,但也比那不能吃的好。” ……显然,乔治的话引起了工作人员的兴趣,他们拿这些苍蝇打趣起来。“你们呀,真是无聊,这些苍蝇之所以围着这画转,其实是因为它们喜欢甜的。”沉默好久的馆员约翰说道,“简恩喜欢喝红茶,昨天走时,我看见他不小心把红茶洒了,虽然擦拭了,但可能还留下了味道,所以苍蝇才围着这镜框转。”机敏的乔治听到这一番话后,立即审问了简恩,很快简恩被逮捕被交代了全部罪行。“跟 FBI学读心术”有过说服他人经历的人也许会有这样的体验:在说服别人时,如果对方认为你所说的跟他没有多大关系,那么不论你是多么地卖力,对方都会有种事不关己的感觉,而你也很难成功地说服对方。但是,如果你先让对方对那个话题产生兴趣,再进行说服时,结果往往会截然相反。
有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
在实验中,有一些女助手扮演乞丐的角色到大街上乞讨,在不打算引起路人注意的情况下,女助手提出的请求是:“您能给我一些零钱吗?”或者是:“您能给我一些硬币吗?”为了引起路人的注意,并且不至于让路人一下子就拒绝,另一组助手提出了不同寻常的请求:“您能给我 17美分吗?”或者“您能给我 37美分吗?”
结果表明,第二组助手的请求引起了许多路人的兴趣,大约有 75%的路人将助手所需要数目的钱给了他们;而在前一种情况下,只有很少的路人给了他们一些钱。
很显然,人们对什么事有兴趣,或者认为什么事有满意的回报,就会乐于对其投入感情和精力,甚至投入资金。所以,我们在说服改变他人,想取得对方的应允或帮忙时,就应该设法使对方对这件事产生积极的兴趣,或者设法让对方感觉到办完这件事后会得到自己感兴趣的利益。例如在说服老年人购买电脑时,就可以先跟对方说有了电脑就可以和外孙视频聊天,或者是如果懂电脑的话外孙会非常引以为豪之类的话,尽量地将电脑与对方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这样对方就会逐步对电脑产生兴趣,说服工作就能很顺利的进行了。
一位推销员正在挨家挨户的敲门推销一种炊具。
布朗太太开门让推销员走了进来,在做了简短的介绍后,推销员便做了一次极其认真的烹调表演:他先用自己要推销的那套炊具煮苹果,然后又用布朗太太家的炊具煮,两次操作的结果给布朗太太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对于一般的推销员来说,到此肯定会趁热打铁,鼓动她买自己推销的饮具。但这位推销员却没有这么做,因为经验告诉他,如果那样做,对方最后不一定会买。于是他决定先吊一下布朗太太的胃口,只见他洗净炊具,包装起来,放回到样品盒里,然后对布朗太太说:“多谢你让我做了这次表演。我实在希望能够在今天向你提供炊具,但我今天只带了样品,将来你再买它吧。”
说着,推销员故意起身准备离去。这时布朗太太立刻对那套炊具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她迫切的想知道什么时候能买得到:“你什么时候能提供货品呢?”推销员真诚地说:“实在抱歉,什么时候发货,我也无法知道确切的日期。
不过请你放心,等能发货时,我一定把你的要求放在心里。 ”“也许你会把我忘了,谁知道啊?”布朗太太不放心的说。推销员感到时机已到,就自然而然地提到了订货事宜:“噢,也许……为保险起见,你最好还是付部分定金吧。这样一旦公司发货我就第一时间给你送来。 ”布朗太太很爽快的答应了。通过这个故事我们不难发现,对于未知的事情,人们往往会很感兴趣,如果在说服别人的过程中,充分利用这一点,吊足对方的胃口,那么再难的事情也会变得简单起来。当然,利用兴趣进行说服工作时,必须让对方感到自然愉悦,深信不疑,大有希望,为此,这里我们介绍一下在具体运用此法时需要掌握的一些技巧。
第一,利用一些新颖的东西引起对方的好奇心,使他常常情不自禁、穷追不舍地要弄个明白,这时被说服的对方就会对你产生强烈的兴趣,不由自主地跟你“黏”在一起,再进一步,就可能被你牵着鼻子走了。
第二,当我们很谨慎地根据他人的经验、兴趣,而设法接近他人时,除了拿出“新颖”的东西之外,还得掺和着一些别人“熟悉”的成分。因为我们的目的是抓住他人的注意力。
“智慧锦囊”
一般来说,被说服的一方往往会对说服者有抵触心理,所以在运用“兴趣”说服时一定要巧妙,不动声色,让对方不知不觉间进入你的思维线路,否则,如果对方知道你是为了说服而故意制造一些悬或兴趣的话,对方就不会买你的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