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信马由缰
8533300000001

第1章 信马由缰——也算作“自序”吧

李军

我曾经很喜欢读小说、散文,古今中外。

可能是由于“饥饿”或单调,“文革”期间,我和几个同学,从一个被抄家的同学家中被查封的书堆中偷“禁书”来读,如《三侠五义》、《秋海棠》、《基督山伯爵》之类。还找到了《一只绣花鞋》、《第二次握手》些许手抄本,翻看时,多少还有些犯罪感。形势宽松些了,又能找到《红与黑》、《战争与和平》之类来读。猫在被窝里,躲到昏暗的角落里。戴眼镜,或许也与此有关吧。后来,《古文观止》、中国四大古典名著,巴金、鲁迅、老舍、秦牧、刘白羽,托尔斯泰、巴尔扎克、司汤达、柯南道尔等,逐渐在我的书橱中驻足。我曾是《收获》、《译林》 较早的长期订户。着迷的时候,为了凑齐阿瑟·黑利、西尼德·谢尔顿等作家的系列小说,乐此不疲地跑书店。看小说,废寝忘食是常事。那时,不读书只看书柜,就觉得是一种享受,感觉自己还挺富有。

曾几何时,不知什么原因,或许它们离我太远,或许是我变得浮躁不安,也可能是吃多了撑的,搭错了筋,我把它们一股脑全送到了旧书店。还是不忍心当废纸卖,希望能继续发挥些作用。后来,望着空荡荡的书柜,我又心痛得流泪,心里也是空荡荡的。

在我印象里,除了文件、报告、学习资料之类,近几年,好像除了丹·布朗的《达·芬奇密码》个把本书,没怎么看过什么长篇小说。短篇小说、散文之类,也只是看《新华文摘》时,偶尔翻一翻。

大约是从2007年开始吧,好友许钧先生请他的一些作家、翻译家朋友,陆陆续续给我寄来一些他们的作品,长篇、中短篇,有他们的签名、留言。我得对得起人家的好意,哪怕出于礼貌也要翻一翻。我就又开始看一点小说、散文了。但也还是有今没明,断断续续,很随意。肯定不是如饥似渴地读。

读书,很累。读,要用心,还要试图从书中挖掘、归纳出些许什么,比如说时代背景、人物特点、主题思想、语言风格等,特别是所谓的人生哲理。早年,我为此曾写过些许书评,也发表过,但真的很累。记得以前我的毕业论文就是《高晓声笔下的陈奂生》,几经修改,导师还是不太满意。但那是过去的事了。

看书,是享受。看,正襟危坐也行,蜷在沙发里也好,懒散躺在床上也没人管,也可旅途中携带一册消磨时光。或点灯熬夜看,或闲暇时燃上支烟翻两三页。随心所至,由情而定,爱怎么看就怎么看。看过也就看过了。我不再写什么书评了。一来没那水平和心情,要说真想写那类东西,不认真读个三五遍原著,没有些其他积累和理论,真别下笔;二来那是人家文学评论家干的事情,给别人看的,是要引导人。我纯属消遣。兴趣有时,随手找张纸片,记下点联想或者心境,自娱自乐,信马由缰。

感谢学友、西南财经大学的赵德武校长,帮我出这本小册子。感谢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的李玉斗、杨琳编辑,为此付出的辛劳。

补充一句,文中的一些引文,除标注外,是引自这些作家的原著。

2010年8月于苹果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