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长河风·文汇集
8533500000012

第12章 读书无用?

我的理解,读本科的时候是要学个一技之长,掌握生存的本领;研究生就是要读点哲学书,学习一种辨证的思维;博士就是要写一本书,在某一个领域形成较为完整思想体系。

读硕士的时候,老师跟我推荐了罗素的《西方的智慧》(差不多是《西方哲学史》的简编版),我觉得版本不好,就选择了罗素《西方哲学史》,商务印书馆的本子。读起来非常枯燥,我也确实佩服自己,真真地泡在图书馆把它读完了。一次,一个同学看到我读这本书,夸张地向我竖起了大拇指,我微笑置之。当时读书也不觉得有什么用,只是觉得读完之后会有个印象,对书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也许将来某个时候就会用到了。到现在为止,已经过去四五年了,也不知道读过的东西用上了没有。

我特别怀念读研期间在学校自由自在读书的感觉。图书馆、自习室,我抱着喜欢的书一读就是几个时辰,到了吃饭的时候食堂里一吃,简简单单,接下来又可以读书了。记得那时读过的书还有钱穆的《国史大纲》、赵敦华的《现代西方哲学新编》等,觉得很有收获,很有成就感,似乎是饱读了诗书。

现在工作了,读书的时间不像以前那样自在了,读书的时间比较少了。每天能读半个小时就算是不错了。如果每天别人都读一个小时的书,十年下来人家就读了3650个小时的书,想想差距,我就感到恐慌。一些上班的人也常说,整天家务事工作上的事一大堆,还要挣钱买房子,生计还忙不过来呢!读书有啥用啊?事实也确实如此,身在江湖啊!我也常常困惑,读书有用吗?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再到研究生,读了圆园年的书,用上了吗?试想辛弃疾圆圆岁率几十骑冲入上千人的敌营,斩叛贼于马下,那是何等豪气?何等壮哉?要是在古代,我绝对不会像辛弃疾那样,我是个小个子,论武非我所长。如今的我,已过而立之年,想起自己还没有什么成绩,时常汗颜。

记得旁听过一节博士生的课。老师讲到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问题。说解决问题要先抓主要矛盾,然后再抓次要矛盾。可是当两个矛盾力量相当时,各占缘园豫时,该怎么办呢?到现在我也没有想明白这个问题。就比如今晚的我既想把昨天没有读完的小说《青春期》看完,又想在这里发些牢骚,怎么办呢?我看这是个难题。

现在的问题就是这样的。有很多社会工作要做,又想好好读点书,再回到从前那种可以抱着书一读就是几个小时的日子已不可能。上学的那阵,同学们就说再不可能有这样自由自在读书的好时光了,果不其然。但读的书、学到的知识总要转化成社会成果,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实用主义在作祟,有些功利。记得有人说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读书无用?但我依然会将读书进行到底。

写于2009年5月6日,原载2009年6月4日《银川晚报》、6月30日《吴忠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