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地震就在我们的生活的空间,在我们周围的东南西北四处开花。就在这样摇摆中一天天推进。无以拒绝,无法拒绝,大自然强加给这片土地的灾难,还在颤动中延续。但对于捱过近一年的灾区人民、对于我们而言,一切已习以为常。
案头放着一本样书——《映秀的月》,从书名就能掂出沉重。作者嘱能为这本书写点什么。
书的封面,是我2008年5月15日晚前往在映秀拍摄的。一轮大大的圆月挂在山间夜空,月华如练,洒在斑驳的废墟之上,恍若天上、人间,强烈的反差刺激着人的神经,那是一种欲哭无泪欲罢不能的痛,令我一生难忘。
许多年来常常途径驿站般的美丽小镇映秀去往各地采访,当2008年5月15日再去时,我已找不到映秀的路了。
一个人的一生,总要与很多地方、许多人结缘,摆脱不了。
就是在这里,我结识了任勇、周红令夫妇,还有映秀小学幸存下来的校长、老师们,并在废墟中的窝棚里度过了难忘的一个夜晚。也就是在这里,许多熟悉分裂为陌生,许多陌生转化成熟悉。一年之于史,倏忽而逝;一年之于人,却能在心里留下沟壑万千。
周红令是有心人,在夫唱妇随中,在混乱得理不出头绪的繁杂中,女人的细腻显示出先天的优势,她能将眼前的境况了然于心。周红令亦是勇者,在满目的死亡画面之间,她能挺住,勇者无畏。这样的见证和参与,在地震初期显得多么珍贵,悲欢离合、人性美丑、乐观豁达……镜头一样在作者的回溯中再现,排山倒海!走过了山崩地裂、生死摇摆的地震灾难记忆的人,或许都不愿回首,不堪回首——不是遗忘也不是逃避,相反,更是一种坚强的奋起。
这本即将出版的书的书稿曾无数次震撼了我,不是全景记录,而是从寻亲这一微观视角切入,一下子将人的思绪拉向震中,一个曾经令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地带。
真实的生活从来都是在最平淡无奇中显示出它的不可摧毁。
一颗跳动的心会痛、会哭、会感激,会感恩;无数颗跳动的心行动起来,就会汇成爱的海洋。沿着作者的足迹走向映秀,你会发现,还没有这样一本关于地震的书如此真实可触,如此让人情难自已。
地震只是一瞬间,生活还得继续,无关乎贫富贵贱,也无关乎平淡得意,时间的轴线在拉长,离去抑或留守,平淡抑或激情,坚韧抑或奋起,每一天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平复着灾区的日常秩序。震中的灾难现场,一切都在忙乱中重复着一种秩序。
有人说,灾难是历史的伤疤。周红令的心灵记录,不是为了展示灾难的疤痕,而是为了见证灾区的新生。在一次又一次的回望中,我们幡然发现,那些浸泡过泪水的伤疤,如今已随风而逝,但灾难中带给我们的感动,教会我们的坚强会永存!
这,或许正是《映秀的月》魂之所系吧。
四川日报 张宏平
2009年4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