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海丽
墓志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可以补史之阙,就墓志志主而言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正史中有传的,但墓志记载的内容更为翔实;二是正史中无传的,仅靠志文见其姓名事迹。墓志还可以证史之误,墓志与正史资料所载往往有差异,将这些互异的记载汇录对比,有助于断定正误。一般说来,墓志早于正史,为比较原始的资料,失误的可能性较小,具有以志证史之功,但也并非绝对正确,复杂的情况须经考证才可下结论。墓志记载墓主的生、卒、葬、立志时间,其纪年法的使用灵活多样,本文以北朝墓志为研究对象,对其纪年之误予以纠正,亦对其记时法的配合使用予以关注。
一、干支纪年法与年号纪年法
干支纪年,又称甲子纪年,是我国最古老的纪年之一。干支纪年法,是用干支的十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配以地支的十二字(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而成,共六十对。
中国古代的统治者,为突出其权威,每有称帝者,总要自立名号,作为纪年的标志。其法始于西汉武帝“建元” 元年,直至清末宣统皇帝下台,才停止使用。年号纪年法在我国历史上是最常用的纪年方法之一。
墓志记载墓主的生、卒、葬、立志时间,将年号纪年与干支纪年法配合使用最为常见。如《侯掌墓志》记: “正光五年岁次甲辰三月辛亥朔二日壬子,卒于洛阳延寿宅。亲朋悼心,知故陨泗,事等枯木,义同罢祖。粤四月辛巳朔廿九日己酉,寓殡于河南之芒阜。”“正光五年”为“甲辰”年,即北魏肃宗孝明帝元诩的一个年号,三月为“辛亥”朔,二日为“壬子”;四月为“辛巳”朔,廿九日为“己酉”。已出土的北朝墓志中,纪年有误者不在少数,现统计如下:墓志干支记时谬误校正
墓志名称原墓志纪年有误正确纪年
梁阿广墓表
葬时:前秦建元十六年七月岁在庚辰廿二日
丁酉
前秦建元十六年七月岁在乙亥廿二
日丙申
司马绍墓志
卒时:太和十七年戊申七月庚辰朔十二日
壬子
太和十七年癸酉七月己酉朔十二日
庚申
杨莲墓志 卒时:太和廿二年正月乙丑朔十一日丙子太和廿二年正月癸未朔十一日癸巳崔孝芬族弟墓志葬时:正始元年甲申正月乙□朔二十一日
丙午
正始元年甲申正月戊申朔二十一日
戊辰
元鉴墓志卒时:正始三年丙戌五月壬午朔廿六日丁未正始三年丙戌五月乙丑朔廿六日庚寅
封昕墓志卒时:永平五年壬辰三月辛酉朔廿四日甲寅永平五年壬辰三月辛卯朔廿四日甲寅
贵华恭夫人墓志卒时:延昌二年癸巳四月乙卯朔廿二日乙巳延昌二年癸巳四月甲申朔廿二日乙巳
孙标墓志葬时:延昌二年癸巳九月丁未朔五日辛亥延昌二年癸巳九月壬子朔五日丙辰元睿墓志卒时:延昌三年三月戊申朔四日辛亥延昌三年三月己酉朔四日壬子羊祉墓志诏册:熙平元年三月戊辰朔廿九日甲申熙平元年三月戊辰朔廿九日丙申席盛墓志葬时:正光四年癸卯二月戊午朔廿四日甲申正光四年癸卯二月戊午朔廿四日辛巳
染华墓志
立志:孝昌二年丙午十一月丙申朔十四日
己酉
孝昌二年丙午十一月丙寅朔十四日
己卯
韦墓志葬时:孝昌二年丙午十二月乙未朔十日丙午孝昌二年丙午十一月乙未朔十日甲辰
羊深妻崔元容
墓志
卒时:武定二年甲子正月辛卯朔廿五日乙卯
武定二年甲子正月丙戌朔廿五日
庚戌
见2007年9月17日琉璃厂在线履薄斋《杨莲墓志》拓片。
指北魏宣武帝正始元年。
韦 妻柳敬怜
墓志
卒时:大统十五年己巳十一月十九日癸酉大统十五年己巳十一月十九日庚午拓跋虎墓志立志:保定四年庚申三月己未朔廿六日保定四年甲申三月己未朔廿六日大利稽冒顿墓志立志:建德元年壬辰十二月己□□廿三日
辛酉
建德元年壬辰十二月己巳朔廿三日
辛卯
杨济墓志葬时:建德六年乙酉四月癸卯朔七日乙酉建德六年丁酉四月癸卯朔七日己酉元墓志葬时:延昌三年甲午十一月丙寅朔四日己巳延昌三年甲午十一月丙午朔四日己酉
皇甫墓志葬时:延昌四年丁未四月癸酉朔十八日庚寅延昌四年乙未四月癸酉朔十八日庚寅
杨播墓志葬时:熙平元年九月二日庚申熙平元年九月二日丙寅元延生铭葬时:熙平元年庚申十一月甲子朔廿一日
甲申
熙平元年丙申十一月甲子朔廿一日
甲申
太妃李氏墓志葬时:熙平二年十一月戊午朔廿八日癸未熙平二年十一月戊午朔廿八日乙酉元孟辉墓志卒时:神龟三年三月乙亥朔廿一日丙申神龟三年三月乙亥朔廿一日乙未郑道忠墓志葬时:正光三年壬寅十二月己未朔廿六日
壬申
正光三年壬寅十二月己未朔廿六日
甲申
冯季华墓志葬时:正光五年十一月甲子朔十四日甲子正光五年十一月丁未朔十四日庚申郭显墓志卒时:正光四年六月庚辰朔廿三日壬寅正光四年六月丙辰朔廿三日戊寅李谋墓志卒时:正光四年甲辰七月廿七日卒于洛阳正光五年甲辰七月廿七日卒于洛阳李颐墓志葬时:孝昌六年丙午三月朔八日癸未孝昌二年丙午三月朔八日丁未崔鸿墓志卒时:孝昌元年十一月壬辰朔廿九日庚午孝昌元年十一月壬寅朔廿九日庚午墓志名称原墓志纪年有误正确纪年
秦洪墓志葬时:孝昌二年丙午十月丁卯朔十八日甲辰孝昌二年丙午十月丁卯朔十八日甲申
和邃墓志
葬时:(孝昌二年卒)越岁乙未二月庚寅朔
廿七日丁丑葬
(孝昌二年卒)越岁丁未二月甲午朔
廿七日庚申葬
元固墓志葬时:孝昌三年丁未十一月庚申朔二日辛卯孝昌三年丁未十一月庚申朔二日辛酉
刘玉墓志卒时:孝昌三年丙午十一月廿四日卒于家孝昌三年丁未十一月廿四日卒于家寇慰墓志葬时:孝昌四年九月壬申朔三日甲戌葬 永安元年九月乙卯朔三日丁巳元端墓志卒时:武泰元年四月戊子朔十三日戊子武泰元年四月戊子朔十三日庚子元略墓志卒时:建义元年四月丙辰朔十三日戊辰建义元年七月丙辰朔十三日戊辰王翊墓志卒时:永安元年戊申十二月壬午朔廿日辛丑永安元年戊申十二月甲申朔廿日癸卯
丘哲墓志葬时:武泰元年十一月戊寅朔十九日丙申武泰元年十一月甲寅朔十九日壬申王舒墓志葬时:永安三年庚戌九月甲戌朔十二日甲申永安三年庚戌九月甲戌朔十二日乙酉
长孙子泽墓志葬时:永熙三年三月甲寅朔二十七日己卯永熙三年三月癸未朔二十七日己酉王令媛墓志卒时:兴和四年壬戌十月戊午朔廿日丁丑薨
于邺
葬时:武定二年甲子八月庚申合葬
兴和四年壬戌十月甲午朔廿日癸丑
薨于邺
武定二年甲子八月癸丑合葬
王光基墓志卒时:武定三年辛未二月丁巳朔十九日癸亥武定三年乙丑二月庚戌朔十九日戊辰
崔墓志葬时:天保四年癸酉十一月己未朔廿六日乙酉天保四年癸酉十一月己未朔廿六日甲申
妃姓敬墓志葬时:天保五年甲戌十月甲寅朔七日庚辰天保五年甲戌十月甲寅朔七日庚申宇文诚墓志葬时:武平元年壬辰六月戊辰朔十九日甲申武平元年庚寅六月癸未朔十九日辛丑
颜玉光墓志卒时:武平七年庚申武平七年丙申贺屯植墓志葬时:保定四年甲申四月己丑朔廿一日戊申保定四年甲申四月己丑朔廿一日己酉
孝昌四年正月北魏改元“武泰”;四月北魏孝庄帝即位,改元“建义”;九月北魏改元“永安”,是年九月乙卯朔,三日丁巳。
墓主丧期明确记载更改年号的墓志有几例,如北魏《鄯乾墓志》记其丧葬日为“以永平五年岁次壬辰正月四日薨”;“其年四月改为延昌元年,八月廿六日,卜营丘兆于洛北邙”。据《魏书·世宗纪》载,延昌元年四月乙酉,大赦,改年。志与正史记载相合。又,北魏《王温墓志》记载死于“普泰二年二月廿六日”,葬于“太昌元年十一月辛卯朔廿五日乙卯”。其实普泰二年,即太昌元年。节闵帝普泰二年四月,高欢击败尔朱集团,进入洛阳,立孝武帝,改元太昌。王温卒时,洛阳犹行节闵帝年号,葬时则已行孝武帝年号,故墓志两从其实。《羊祉妻崔?妃墓志》记夫人正光六年十月二十五日薨于洛阳徽文里宅,春秋六十六。其年夏六月,改为孝昌元年,越八月卅日葬。据《魏书·肃宗纪》:“六月癸未,大赦,改年。” 正史记载就是由正光六年夏六月,改为孝昌元年之事。志与正史记载相合。北齐《元洪敬墓志》记载,元洪敬“以大齐河清四年四月一日卒,春秋六十有八。其年八月廿二日,葬于邺郊野马岗之朝阳……改河清四年为天统元年”。据《北齐书》记:“(河清四年)夏四月戊午,大将军、安东王娄轈坐事免。乙亥,陈人来聘。太史奏天文有变,其占当有易王。丙子,乃使太宰段韶兼太尉,持节奉皇帝玺绶传位于皇太子,大赦,改元为天统元年,百官进级降罪各有差。” 又云: “河清四年,武成禅位于帝。天统元年夏四月丙子,皇帝即位于晋阳宫,大赦,改河清四年为天统。” 知河清四年夏四月丙子改河清为天统。元洪敬卒于河清四年四月一日,此时尚未改元。而八月廿二日埋葬时,已是新皇即位,年号变更。墓志对更改年号之事特书,有补证史料之功。
二、岁星纪年法与太岁纪年法
岁星纪年是古人基于对天象的观察而得出的一种纪年方法。古人认为太阳在天空中运转,并假设有称为黄道的运行轨迹。同时,古人还发现木星不仅在运转,而且在黄道周围的一周天中运转。并推算出木星运转一周为十二年。由此,把黄道一周天划分为十二等份,称为十二次。木星每年运行一等份,并将木星称为岁星。这十二次由西向东依次被命名为星纪、玄枵、诹訾、降娄、大梁、实沈、鹑首、鹑尾、鹑火、寿星、木火、析木。用岁星运行到某一次的名称来纪年,就称为岁星纪年。十二次由东向西配以十二地支,即称为十二辰。
由于岁星纪年法在实际使用中不便,因此,古代的天文家便确定一个假想的岁星叫“太岁”,由东向西与十二辰运行方向一致,利用此方法纪年就称为太岁纪年。所以太岁纪年法实际上是以岁星纪年为基础,两者是相互承续发展的关系。
太岁纪年与十二辰、十二次(或支)对应关系表:太岁年名摄单执大敦协縩作阉大困赤
提 荒 渊 奋
格阏徐落洽滩噩茂献敦若
太岁所
在位置
十二辰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丑
十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