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碑林集刊(十六)
8547500000008

第8章 新出三方唐代齐氏墓志铭考释(3)

夫人陇西李氏,哀毁抚孤,训成丧礼,皆俭而合制,亡犯易逾奢之议也。生子五人,男曰克标,克俭,克建,克邕,咸贰公之业,职列军班,展敬尽哀,子道具矣;女适浔阳郡翟氏。以明年正月二十八日,窆于京兆府长安县福杨乡邓村里,从先兄中丞之茔也。且夫生而忠谨信义,备全其身,得不曰忠臣孝子之道尽矣。殁而有令子传嗣,贰业不坠,得不曰福胤昌嗣之道见矣。将示远,莫若刊石铭德,贻百千祀,用俾不迷。弘农杨复铭词曰:顺意即从,背义乃毁。裨将全城,来乎帝里。德盛逾谦,功高不恃。胤嗣自昌,弓裘宁坠。生多王事,没遂私家。彼效易展,兹福难涯。亲戚号恸,朋友悲嗟。全形归本,又何叹耶。

志主齐志萼不见于史籍,志文述其曾祖、祖、父职衔,与《齐志英墓志》相同。

志文云:“其先高阳郡人也。后以世善武柄,效勇军前,河朔诸藩佳雄慕义者,独常山而得闻名夷夏,因其职嗣相继,徙居博野殆数胤,乃筑业其地,遂乎籍其所贯也。” 常山又曰恒山,为五岳中的北岳。汉置恒山郡,后改常山郡,武帝分置真定国。后魏复为常山郡,晋因之。隋初废郡存州,唐仍为恒州,“其府控太行之险,绝河北之要,西顾则太原动摇,北出则范阳震慑”。《新唐书·藩镇魏博传叙》曰: “安、史乱天下,至肃宗大难略平,君臣皆幸安,故瓜分河北地,付授叛将,护养孽萌,以成祸根。乱人乘之,遂擅署吏,以赋税自私,不朝献于廷。”“高阳齐氏”的崛起,与河朔常山等地藩镇割据势力的逐步强大是同步的。

志文云:“洎常山失帅,兵谋鸱张。”应是指成德军乱,前文已述及。自德宗以来,唐廷面临两个问题,其一是东部河朔为代表的地方藩镇频繁叛乱,其二就是西部边境吐蕃族防御问题。从安史之乱后,吐蕃迅速占领了唐朝河西、陇右等地,与唐朝处于直接的对峙之中,这对于唐朝构成的威胁超过以往任何外族势力。所以如何解决吐蕃的威胁,就成为唐朝中后期的最重要的任务。长庆元年(821)和二年,曾二度“唐蕃会盟”,以缓和与吐蕃的关系。于此形势下,志文所谓“公之伯仲皆激动群情,旋成大顺”,应是指志英、志萼兄弟在军乱中最终归顺朝廷。另外,志文中“大和初,沧寇作孽,天命扫除,时公全军用锐于此”一句,与《齐志英墓志》所记“三年春,沧帅乱常,公奉诏诛讨”,均指沧景军乱。此事平息于太和三年(830),是年志主二十八岁。

齐志萼咸通二年(861)卒于奉天官舍,既然“军止奉天二十有九载”,可知他与其兄齐志英是太和八年(834)同时移军奉天的。其葬地在“京兆府长安县福杨乡邓村里”,是“从先兄中丞之茔”,即与其兄齐志英葬在一起,而齐志英是“窆于当县高阳原”。“高阳原”之原名,《长安志》长安县条云:“高阳原,在县西南二十里。” “福杨乡”之乡名,唐《秦婆爱墓志》云,秦婆爱卒于长安三年(703),以其年葬于长安高阳原福阳里,唐《李安墓志》云,李安卒于贞观十六年(642),以其年葬于长安县福阳乡修福里高阳之原。“邓村里”之里名,仅见《陈讽墓志》称其葬地为长安县义阳乡邓村,今长安区郭杜镇西北仍有邓村,不知与齐志英、齐志萼兄弟葬地是否相合。

齐志萼有四子:克标、克俭、克建、克邕,其中齐克俭见于史籍。《资治通鉴》载:中和元年(881) “奉天镇使齐克俭遣使诣郑畋求自效。甲子,畋传檄天下藩镇,合兵讨贼。时天子在蜀,诏令不通,天下谓朝廷不能复振,及得畋檄,争发兵应之。

贼惧,不敢复窥西京”。中和二年(882) 五月, “黄巢攻兴平,兴平诸军退屯奉天。

…… (十二月)加奉天节度使齐克俭、河中节度使王重荣并同平章事”。《唐会要》亦有齐克让、齐克俭入相的记载。

三、齐克谏墓志

《齐克谏墓志》,志石宽48.5厘米,高46.5厘米,志文27行,行27字,楷书。

志文如下:

唐故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太子宾客庆州行营五千人马步都虞候追宥州刺史上柱国高阳郡齐公墓志铭并序前明经试右龙武军兵曹参军董宗裕撰

夫立邦国者,择以忠良,弥搀抢于寰宇,卓然神将也。谅怀海岱,意气凌霄,锋戮鲸鲵,剪除凶丑,霸里业以廓清,纵貔貅于边净。唯我高阳郡齐公之□也,盖当代之雄雄。公讳克谏,字能靖,承晋廿六世祖寂公之苗裔,为将为相,门袭簪缨。秦汉以来迄于唐典,功有泰岳之高,勋有沧溟之大,忠以尽命,力以拔山,我公之盛美也。曾祖讳演,皇朝散大夫,守定州司马。祖讳□,皇成德军节度押衙,□博野镇防遏都知兵马使,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太子宾客,兼殿中侍御史,赠忠州刺史、上柱国。父讳英,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太子宾客,行左金吾卫翊府左郎将,兼御史中丞,食邑三百户,上柱国。

公即中丞之嗣子也,年始成冠,从轩骑,以庆州迁乔,名于马岭。在□温温如玉,仁孝兼恭,廿六迁庆州散兵马使,运握弓裘,蕃戎破胆。厥有党项拒于皇化,公乃纵七擒之阵,领步卒五千,同减灶之奇,效李陵之深入,蕃贼大败,收戢狼心。授庆州四千五百人教练兵马使,众推奇能,宠战功也。续授庆州行营马步都虞候。云高势□,乔木□摧,贼势颇多,遂遭蟊害,享年卅有一。太夫人博陵崔氏,慈颜痛切,蔢泪盈巾。皇帝悲以御怀,哀崇良将,追赠宥州刺史,□门高节,积代分符。夫人太原王氏,□□□性,皎贯冰姿,毁霜月之容,泣长城之怨。有女二岁真娘子,慈育□□□石。有子一人,名文节,年虽婴稚,智怀泣血之哀,公之后裔也。亲□□□策军衙前虞候,亲自庆州扶护神柩,主持丧事,岁在庚午十一月□六日,#于先茔之侧,羊虎表柱旧茔。公之芳名,碣记具载,殡之礼也。遂使素车临穸,铁马空嘶,痛之甚也。宗裕门生日久,功业祚知,事实勋庸。乃为铭曰:天丧哀哉,神将斯摧。恨威沙幕,身掩灵台。沉沉宝剑,幂幂难回。松门永息,藤灵无□。孤坟苍苍,霜月皑皑。宇宙雄雄,公之勋庸,刻此铭□,万古无穷。

豫章郡罗君听书

志主齐克谏为齐志英次子,亦不见于史籍。其卒时享年三十一,时间是“岁在庚午十一月六日”。此“庚午” 年应是大中四年(850),则其生年应是元和十四年(819)。志文言其“年始成冠,从轩骑,以庆州迁乔,名于马岭”。按古时男子二十岁行成人礼,初加冠,那么他是开成四年(839)加入军旅,不久迁至庆州,与《齐志英墓志》所载其父齐志英“会昌二年,拜马岭镇都知马使,兼庆州副兵马使”,在时间上相合。齐克谏“年二十六迁庆州散兵马使”,是年应是会昌五年(846)。由于唐中晚期在藩镇的职阶中,有节度先锋兵马使、节度副兵马使、节度散兵马使,则在兵马使职级中形成了兵马使→副兵马使→散兵马使这一降序阶官,层级关系十分清晰,完全具备了阶官化的特征。在藩镇主兵将中,散兵马使、散十将、散虞候皆不统兵,可见齐克谏是年任职,是根据其父官阶而授。

至于齐克谏的功业,志文记曰:“厥有党项拒于皇化,公乃纵七擒之阵,领步卒五千,同减灶之奇,效李陵之深入,蕃贼大败,收戢狼心。”他因此被“授庆州四千五百人教练兵马使”, “续授庆州行营马步都虞候”。会昌以后,党项时为边患。大中四年(850),党项内掠宁,宣宗诏凤翔李业、河东李縂合节度兵讨之。宰相白敏中为都统。齐克谏正是在这场与党项的战争中建功立业,也是在这场战争中“遂遭残害” 的。

此时距其父齐志英“终于长安县崇化里之私第”仅过了两年。

以上齐志英、齐志萼和齐克谏三方墓志所述者,是以唐代中后期河北藩镇割据和西北吐蕃、党项边患不已为背景的。高阳齐氏“世善武柄,效勇军前”,是这些历史事件的参与者,其墓志的史料价值是不言而喻的。笔者仅对志文做了简单的考述,主要目的是把志文公诸于世,供相关专家进一步发掘其史料价值,使之成为唐史研究有用的资料。

(责任编辑:王其 王庆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