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 炜
一、引 言
西安碑林博物馆现存的三件菩萨造像年代久远,在流传、保存过程中由于环境变化、人为破坏等因素导致头颈断开、颈部部分缺失、表面灰尘污渍等不利于文物安全或有损文物外貌的诸多病害。另外,碑林新石刻馆即将对外开放,三件菩萨造像也在展陈之列,若不及时修复保护,这三件文物就无法正常展示,因此这项工作急需进行。
为使这几件文物得到良好长久的保存,更好地向广大观众展示,我们有必要采用科学合理的保护措施。
二、三件菩萨造像的价值评估
三件文物修复前(如图一、图二、图三):
图一、文物号:4928隋观音菩萨像,高:97cm,材质:汉白玉图二、文物号:五九569隋菩萨立像,尺寸:84×30×17cm,材质:青石图三、文物号:4929隋菩萨立像,尺寸:80×25×21cm,材质:汉白玉这三件隋代观音菩萨立像,均是西安周边出土,时代都是隋代,属单体造像,雕凿细致、造型精美,是一批难得的古代艺术珍品,对研究佛教史、艺术史都具有重要的价值。长安自西晋开始就成为北方佛教弘传的中心,至隋唐时期,更成为全国佛教的中心,建寺、造像均达到了顶峰。同时因关中平原缺乏开凿石窟的条件,这些单体佛造像便成为长安地区佛教艺术的主要形式,因而它们又是研究展示长安地区佛教艺术发展脉络的珍贵实物资料。
三、保存现状及病害分析
这三件菩萨造像长期存放于文物库房中。石刻库房处于半地下环境,比较潮湿,密闭性也不好,受四季、昼夜温差、降尘等外界的影响较大。
主要病害:
1断裂:这三尊菩萨造像均是头部断裂。
2颈部缺失:有一尊缺失较多,另两尊由于时间久远,搬运中的碰撞,导致部分缺失,茬口也对不上。
其中:4929隋菩萨立像,颈部缺失较多。
3水锈结壳:馆藏石质文物露天存放或曾经露天存放,可能导致石刻表面生成一层结壳(多为钙质)。在露天存放的灰岩类文物上极为常见的石灰岩凝浆及石灰凝华也包括在这类病害之中。
其中:4928隋观音菩萨像,上有多处水锈结壳。
4灰尘污染:这三件文物由于存放时间、存放环境的原因,表面都覆盖有较厚的灰尘。
5人为污染:由于人为涂写、墨迹污染、烟熏等导致的石刻表面的污染。人为污染非常普遍,主要是墨迹污染,个别有人为涂写和烟熏导致的表面污染。
6不当修补:以往采用水泥、石膏等材料对文物进行修补,且存在已经出现问题或从目前保护理念来说认为存在问题的以往修补。
其中:4929隋菩萨立像,底座部位曾粘接过(前后断),粘接所用水泥,颜色很不协调。
四、保护修复方案
我们依据《文物保护法》,按照国际文物保护界藏品修复的基本原则,制定出对三尊隋菩萨立像的保护修复方案:1.对三尊隋菩萨立像表面污物进行清洗。
2.清除断裂面的灰尘油脂及其他附着物,选择适合三尊菩萨立像头颈部粘接的粘接剂和粘接工艺。
3.对三尊菩萨立像的颈部和需要修复补全的部位进行补全修复。
五、保护修复操作
(一)清洗
清洗是石质文物保护修复的重要环节,这三件菩萨造像由于存放时间、存放环境的原因,造像表面覆盖着较厚的灰尘,个别部位还有水锈结壳、墨迹、水泥沉积物、油漆痕等污染物,这些不仅影响到文物的美观,而且还会加速文物表面风化。我们首先要清洗掉表面的灰尘,其次对其他污染物进行局部清洗。
1这三件菩萨造像质地都比较好,对于表面覆盖的灰尘、盐类,我们采用水清洗法。其中五九569头部多处残留有贴金,清洗时要非常小心。对4928、4929也可采用高压水喷射表面,保持一段时间,使污垢层膨胀,可溶解的盐类溶解而洗脱。水量要控制在最小限度内。残留的污垢用刷洗的办法去除,刷洗的时候使用尼龙材料或毛刷,不可用钢丝刷。
2烟垢的去除:用中性的清洁剂擦洗,局部也采用有机溶剂如丙酮等进行擦拭。
3水锈:可以先用高压蒸汽清洗,然后刮除,局部也采用超声波清洗仪进行清洗。
4油漆痕的清除:采用有机溶剂如石油醚等,用棉签擦拭去除。
5坚硬泥垢的清除:主要采用超声波清洗仪、微型刻蚀机进行机械清除。
6墨迹的去除:墨迹主要是碳颗粒,最稳定,基本不和其他物质反应,而且渗透到里面去了,可尝试下使用强效有机溶剂,或是采用表面活性剂溶液刷洗。
7去除水泥修补部分,去除杂草、污泥,后人添加的铁钉、铁丝等影响外观的杂物:我们尽量用机械方法对这些部分进行清除,处理时要非常小心,以免对文物造成新的损伤。
清洗后的三件菩萨头像(如图四、图五、图六),效果很好。
(二)粘接
胶结面的处理:清除断裂面的灰尘油脂及其他附着物,避免形成“若划界层”。如果石质文物的断裂面发生酥碱、粉化等病害,应该进行预加固处理,以提高粘接强度。
预加固使用的材料要求有一定的渗透能力和弹性,能有效改善粘接层面的内聚强度,并能与胶粘剂较好的粘接。
粘接操作:
1对于连接强度要求较高的部位,可以使用销钉达到粘接效果。销钉的强度要能抵抗该部位的最大拉应力,并有抵抗一定外力的能力。不过销钉的形体不宜过大,以尽量减少在石质文物上开孔的尺寸。三尊菩萨都是头颈部断裂,颈部对于文物整体来说是最脆弱的部位,所以对连接强度要求较高,为保证粘接完后文物在搬运等易于使文物受损的过程中的安全,我们决定在三尊菩萨的头颈部使用销钉,我们选用不锈钢柱作为销钉(如图七、八)。
2这三尊造像中有一尊头颈部原来都有孔。另外两尊需要打孔。孔的尺寸要根据粘接面的尺寸而定。我们决定使用直径为2厘米的不锈钢柱。那么孔的直径应为2.5厘米。我们确定在头部以及下颈部的中央分别用水钻进行打孔,打孔时要格外小心,以免对文物造成新的损害。
3我们选用进口的液态环氧树脂对断裂部位进行粘接。将液态环氧树脂与固化剂按照41的比例混合,加入适量石粉调匀成无法流动的粘稠状。将粘接剂放入凿孔内并插入不锈钢柱,用粘接剂均匀涂刷断裂面(对应面只涂刷一侧即可),然后按照断裂吻合线进行合拢,约24小时后完成固化。
4后期处理:检查粘接接头,清理边缘的余胶和杂质,要边粘边做;粘接后的粘接接头边缘应做勾缝填补,使文物在视觉上协调,这种处理同时也可作为粘接接头防水、防空气污染物的封闭措施。
粘接过程(如图九)
(三)补全修复
补全修复的目的:通过对缺失部位的补全,重建石质文物的结构稳定性以及外观形象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恢复文物原状和可读性,保留和延续文物的历史、艺术、科技价值。
补全修复材料:原石材,性能与原始部分一致,但使用时与原始部分的接触面难以加工,无法直接吻合,必须借助其他材料来填充缝隙和分散压力。我们使用同种石材的石粉加粘合剂进行补全,若颜色差异较大,可在石粉内加些矿物颜料调整颜色,使其与文物本身的颜色接近。
补全修复具体操作:
1补全修复的依据:真实与准确的历史资料。
缺失部分的真实状态,如
果没有足够的史料来证实,或
者从艺术角度也无法确定,那
么,根据臆想的补全是违背真
实性原则的做法,是错误的。
补全应建立在有详实的文字、
图纸、照片等资料的基础上,
最好有同时期同类型的实物遗
存作参考,要综合考虑文物的
历史、美学和科技特性。
2补还是不补:缺失对文
物结构稳定性和可读性影响不
大,不建议补全;缺失造成结
构失稳,补全在力学上满足文
物的稳定性要求,在细节上适
当处理可以淡化视觉反差,以
协调文物整体形象,强调整体
感;缺失部分对文物整体造成
了较为强烈的视觉冲击,应该
考虑补全。
3具体操作:我们的三尊
菩萨均为颈部缺失,致使头与
身体分离,其中的一尊由于颈
部缺失较多,头部的高度无法
确定,我们请文物专家和雕塑师给这三尊菩萨塑形,尽量确定头部的高度及扭向,使其在视觉上协调。我们反复修改使其符合文物的年代及审美要求。另有两尊菩萨,粘接后表面缝隙较大,我们对粘接后无法严密的表面缝隙进行填充补全。
补全的颜色使用与石材表面接近或邻近色调的颜色,但在亮度和饱和度上都稍微降低,使得补全的部分略显暗淡,但总体上与原石材协调。补全部分的光泽不能比原始部分明亮,以免喧宾夺主。光泽与材料表面的平整程度、致密程度有关。
根据邻近原始部分的表面起伏塑形,使整体的表面纹饰连续,避免生硬和过分细腻,能达到整体较为流畅即可。补全部分的表面可以略低于原始表面,或与原始表面持平,但不能突出。相对来讲,表面看起来凹陷的补全修复具有可辨识性,更能够突出残存部分的原真性。
修复后的五九569(如图十)
六、结 语
通过对三件隋代菩萨立像的保护修复,我们有以下方面的认识:1.由于上陈时间限制,我们对三尊菩萨立像未能进行全面的科学检测,特别是对五九569表面的贴金成分进行分析。此项工作有待近期进行。
2.粘接修复补全的过程中,从文物的原状到保护修复完成,文物资料的收集整理非常重要,为以后的保护修复留下系统的档案资料。
3.补全修复部分的可识别性。远看差不多,近看有区别。
(责任编辑:韩 钊 张蒙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