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像夜菊那样绽放
8549400000041

第41章 丽江印象

云南是个令人梦牵魂绕的地方,想去云南的念头最早萌生于杨朔先生的那篇《茶花赋》,吸引我的是那童子面茶花。后来,就在各色各样人的口里传着云南的美丽和神奇,就更加向往那个四季如春的地方了。直到这次一个片会安排在了昆明,才让我遂了多年的心愿。

好多人都相信生命中有些感觉和喜好是天生的,比如让思想自由地飞翔,比如让脚步自由地漫开,更羡慕那种流浪式的旅行,但我却做不到。心总是渴望飞翔,云南是一个梦想的地方,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丽江。最近几年,仿佛我的耳边总有人会提起丽江,一种神秘的力量在引导我走向丽江,一个声音固执地告诉自己,一定要到丽江接受那份浪漫的洗礼。

回首在丽江的日子,让人心动的不只是闲暇柔软的时光,如果用心去看每一个很小的细节,你会越发贪婪。在酒吧放纵,或是无心恋战时晒着太阳看看小桥流水,看着当地人懒懒地移动,没有忧愁,没有烦恼,全部的愿望简单到能够沉默,心智变得非常单纯,淡淡地看着眼前的事。

所以,在回来的日子里,总是恍惚觉得自己又走在古城用青石板铺成的路上,看着清澈的流水中那长长碧绿的水草,逆流而游的金鱼,小桥流水人家,沿溪的一家家小酒吧,一间间小店铺,悠闲的人……而心痛,扑簌簌地散落了一地。

经过那个地方的人,总有依恋的感觉;读过那段时光的人,总有回忆的冲动。桥——丽江最多的就是桥。一直很喜欢桥,因了它能连接彼岸,互通心意,寄托希望。站在丽江那小小的石桥上,看倒映着灯笼和杨柳的流水哗哗而过,看流水两岸古色古香的房子,心里充盈着一种怀旧的情绪。据说马致远那首有名的《秋思》中“小桥流水人家”描写的就是这儿。如今,“小桥流水人家”还在,只是“伤心人在天涯”却无影无踪了——在丽江的街头,所见的都是快乐的人们,不管是黑头发黑眼珠的,还是黄头发蓝眼珠的。小城的桥有76座,随意得很,它们总是在你需要的时候出现,在还来不及感觉它的存在的时候就过去了。

每一次的旅程,皆因同行的人不同而有不同的感受和收获。我最不喜欢的就是和单位的同事以公差的形式行走,但这却是我出外行走的主要形式。在到达丽江的那天,感觉这个地方已经完全失去了我想象中的宁静和安详,它是商业的,嘈杂的,我真的不想就留下这样的印象而离开我梦中的丽江。第二天清晨,我又一次匆匆地去了古城,终于看到了我脚下的这些已被岁月磨砺得如此光滑的五花石的路……

当一个人漫步古城石板路上,竟然是既陌生又熟悉的感觉,我早已在朋友的叙述中熟悉了这里的流水声,此时,远方的朋友正传来短信:沿着水流走,也许石板路上还依稀有我的脚印呢。于是我就低了头寻找,当然脚印是找不到的,却能寻到一份亲切。熟悉的还有铺面,来时朋友已经絮叨多次,说沿街两旁都是各类的小商铺,有许多小玩意卖呢,极富有纳西文化特色。当然还有灯火,还有四方街,这些早已从朋友的口中和照片中认识了。陌生的是什么?是人吗?或许是一种交流吧。其实一直迷惑我的或许就是这样一份感觉,每个错身而过的旅人,想着他们身上的故事,想着他们对踏过相同石板路的心情,他们爱这儿吗?他们从哪里来?又要往何处去?那么此时的我呢?有人曾经说过,要陪我在丽江的石板路上行走的,可此时她又在哪里?做着什么?

一直梦想着丽江,可丽江就在眼前,就在身边,我忽然有些伤感。我一直认为,在中国或许让我如此牵挂和纠缠的地方,没有能和丽江相比的,但我又伤感什么呢?伤感的是自己没有找到梦中的那种感觉,还是感觉无法一一落实?

一个人,在清晨,在散发着清醒潮湿味道的古桥上,静静地看着雪山之水汩汩流过,想起一些人,一些事,一不小心,就会在桥上呆立很久。

不论清晨与夜晚,古城的美都令人惊叹。早晨的古城静谧得几乎冷清,只有稀稀落落的几个人,石板路反射着微弱的光,如梦如幻。所有的桥也沉默地盯着水面,任水潺潺从身边流过。水是透明的,在微亮的天光映照下,显得更加柔和。但它又分明在唱着一首唱了千万年的歌。在这样的时候慢慢地走在古城的小巷中,才能体味到古城的真貌。

我一遍一遍地深深呼吸丽江清晨安详的空气。此时,早起的咖啡馆里放着悠悠的布鲁斯,从容舒缓的节奏和着酥油茶的醇香一起升腾,渐渐地溶化在古城中,使古城的清晨有种别样的情调。几乎所有的店铺都还没有开门,一排排的六合门关着,似乎关着一个个古老的传说,让你驰骋在想象中。有人说,丽江骨子里就有一种落寞的伤感,会让时间停顿,让光阴静止,一如晨曦的阳光穿过这深深的古巷,静静地停在街边的叶子上。

石板路,磨光的石面上有五颜六色的图案,这是用当地一种叫“五花石”的天然石料铺成的,清亮光洁,尤其在雨后更显得平滑光亮。在晨光中,古城在慢慢地走,从过去走向未来,仿佛在说“不过是走向坟墓,何必那么匆忙”。生活在这样的小镇中我忽然明白了福克纳为什么一生都不离开他的小镇,也明白了洛克为什么宁愿死在玉龙山下的花丛中。

从云南回来,和朋友在一起谈的最多的还是丽江。一位叫大漠的朋友说,到丽江应该看看束河古镇。这个地方我看到的仅仅是一个牌子,我所看到的丽江和大家所说的丽江其实应该叫做大研古镇,据说它已经有800多年的历史了,应该是建于元朝初年。这是个典型的少数民族民居,依山傍水,曲折自然,城内泉水绕户,开门即河,迎面即柳,形成了高原水乡“户户泉水,家家垂柳”的特有风采,也是纳西族建筑艺术风格的集中体现。我最喜欢的还是流水小桥,一石跨渠,即成一家,水绕民家,自然处处以桥通路。现在的桥已不全是石头的,不过,木桥的味道毕竟与石桥不同。

古镇的小巷可以说四通八达的,或伴水而走,或拾阶而上,或延壁而行。熙熙攘攘的人群来了又去了,灯红酒绿的酒吧亮了又灭了,而小巷依旧静静的,包容着,等待着。我喜欢一个人,在青灰的四方街光滑的石板上,认真地用脚步丈量分与秒的距离,或是披着细雨,伴着玉珠落在玉盘的清响,拾阶而上,探寻古巷深处的那人那屋。斜影下,红色的灯笼在轻风中微微晃动,街角墙壁上纳西族人的东巴图腾神秘而悠远。风吹动衣襟,咖啡的芳香和如天籁的纳西洞经音乐一起在空气中弥散,更给古朴的小巷增添了一抹宗教的色彩。

还有更多神秘、狭窄的水巷,溪的尽头,忍不住要留给你无限的遐想,是否,是否有位佳人,会在水一方?

阳光下,古巷青石板路上,细细地体味,却又有了一种别样的古朴和安逸。连绵的店铺和民居上面,绿阴乱红娴熟地探出头来,又自顾自投下喧闹而寂寞的影子。

我喜欢水,所以这个地方真的很切合我的性格。在我的感觉中,古城俨然如养在深闺的小家碧玉,而古城内的这条绕万户润众生、蜿蜒缠绵的潺潺清流,应该是雪山悄悄给自己小女儿的一份柔情了。站在街巷两侧,耐心等,恬谧看,那些戛然而断的清流,穿街过巷一番,又倏地在某个墙角屋下一泻而出。丽江的朋友说,如果在古城里迷路了,不用着急,只要逆溪流去的方向就能找到出路。此时,我呆立在桥头,风起了,默默地听,听风的喁语,是小城尚未诉说的故事,古镇隐约迷离的传说。末了,一并遗忘在水里。

朋友说,古城小巷很多,但要使人发呆,起码得具备四个条件:第一要古老,因古老才会有历史感;第二要悠长,容易让人发呆;第三周围环境要不太熟悉,联想才不会俗套;第四岔路要多,随时准备迷路。古城的小巷恰好如此,确是痴男怨女独自发呆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