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教师如何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8578000000026

第26章 不断掀起课堂小高潮(3)

让学生辩论吧,它可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言为心声,辩论使“心声”变为口头语言,作文使“心声”变为书面语言,两者都是“心声”的积淀,而辩论中的口脑心手形体的协调,更是高智力的活动。一次次的辩论,使学生们的神经中枢亢奋又亢奋,这无疑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催化剂。

让学生辩论吧,它可以培养学生们的意志品质。辩论中有得心应手的陈述,也有始料未及的尴尬,有奋勇追穷寇的豪迈,也有绞尽脑汁的着急,更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辩论是一场只见声音而不见硝烟的战斗。学生们总觉得辩论与其说是在挑战对手,倒不如说是在挑战自我,挖掘潜能,征服前进途中一个又一个的“障碍”。

请把辩论引入课堂吧,因为辩论中的多种思想的交叉和撞击,将犹如大自然中不停变幻的风霜雪雨、阴晴圆缺和春夏秋冬。

这种多姿多彩的学习环境,这种多种思想共存的灌溉,将会使学生在快乐中成长,在快乐中学会成熟,并学会分辨是非!

那么,教师该怎样开展课堂辩论呢?

作为老师,你既是课堂辩论的推动者,又是辩论的仲裁者,所以,要组织一堂卓有成效的课堂辩论,你必须设法给学生创造一种平等和谐的辩论氛围,又要适时地对学生加以点拨、启发,还要防止课堂演变成毫无章法、漫无边际的争论,成为一节争吵课。

首先要精心设计论题。论题要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要切合学生的实际,紧扣文章的重点、难点,突出文章的特点。组织辩论,教师还要善于组织引导学生,使学生敢于谈出自己的见解。为了保证课堂辩论的效果,教师可根据讨论的目的,班级学生人数的多少,学生能力的不同,采取多种形式。如果学生没有辩论的经验,可以采用“全班辩论”的形式。教师是辩论的组织者,由教师提出问题或议题,引导学生相互交流,保证课堂辩论顺利向着预期的目标进行,最后作辩论总结。课堂辩论的成败,取决于学生在课题方面的准备程度和教师处理课堂辩论的技巧。此外,对有过辩论经验的学生来讲,可采用“小组辩论”的形式,每小组有主持人,发言有时间限制,对每组的辩论结果及时肯定其成绩,如发现辩论离题,应及时加以引导。最后,教师还要组织整理好辩论题的答案,教师在吃透钻深教材的情况下,事先整理出正确的答案较容易,但对答案的处理是至关重要的,师生意见完全一致的,无需再浪费时间;对那些意见不太一致的问题,教师要认真思考,慎重决定取舍。教师谈自己的意见时,一定要有根有据,要讲明为什么。在答案中要尽量使用学生的语言,甚至有些是学生的原话。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会更高、更持久。

例如,在一节小学语文活动课上,一位教师针对刚刚学完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课开展辩论,个别学生认为:“只要两个物体是同一种材料,那么不论大小,让它们在同样的高度往下落,结果也会同时落地”的错误结论,又带着学生们做了一次实验。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激烈的辩论中。高潮迭起,学生的思维、语言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展。请看教学片断:

师:(拿出两张同样大的纸,将其中一张揉成一个纸团,然后,用一只手握着一个纸团,另一只手拿着一张纸,双手举向空中)同学们,你们讨论一下,说说这两张纸会同时落地吗?

生(1):纸和纸团同时落地,上次学了语文课,伽利略拿着两个大小不同的铁球,也是同时落地的!

生(2):不!铁球是铁球,纸是纸,一个重些,一个轻些,怎么会一样呢?

生(3):我们做的纸飞机,能在空中飞行一段时间,而一个纸团却不能飞。所以不会同时落地。

生(4):我也经常看到楼上的人把一张纸扔下来,纸是慢慢飘下来的,而一个纸团是直接往下落。

(老师继续了刚才的实验,结果纸团先落地。)生(4):(抢着说)老师,我发现这张纸从高处往下落时,像老鹰的翅膀一样。

生:(纷纷地)我也是这样想的。

师:为什么纸团直接落,而一张纸却是像老鹰慢慢扇动翅膀一样往下落呢?

(学生讨论,四人一组,争得面红耳赤。)生(1):因为有空气,纸下落时,被空气挡住了。

生(2):张开的纸像降落伞,被空气托住了,下落得慢。

生(3):纸越大,就落得越慢。

师:(时机成熟,进行小结)这说明受空气阻碍的物体,表面越大,这个物体从空气中下落就越慢。

从这个教学片断中,看出了学生们积极主动,思维活跃,争论热烈。学生们在辩论中思考,在思考中辩论,并发现了真理。

可见,课堂辩论达到了一定的火候,必然会掀起小高潮,而组织高潮,是以教师深入地钻研教材,真正地吃透教材为前提的,学生们在这样的课堂辩论中,理解了课文内容,强化了语言文字的训练。

展开热烈的课堂辩论,不仅仅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还应该让学生带动学生,让学生影响学生,让学生评价学生。也就是说,课堂教学要达到这样一种和谐的至高境界:教师得心应手,学生如沐春风。一位教师在教完《愚公移山》后,设置了正方论题《愚公应该移山》,反方论题《愚公应该搬家》,让四位男生和四位女生分别代表本组,组成正方和反方在讲台上进行辩论,教师当主持人。学生在辩论中,既有立论,又有驳论;既能自圆其说,又能针锋相对;既能依赖课文,又能触及课外;既能开拓思维,又能训练口才;既能讲现象,又能谈本质;既能明确主题,又能接受思想教育……下课铃响了,双方都欲罢不能,其乐融融。

总之,课堂辩论是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共振,易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使思维呈现积极的态势。当然也不能用得过多过滥,否则会使学生失去新鲜感。

在游戏中点燃学习的火种

游戏是少年儿童非常喜欢的一种趣味性活动,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针对教材本身特点和儿童的年龄特征,采用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来组织教学,就会不断掀起课堂小高潮,课堂生动有趣,从而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将这种活动引入课堂,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而且更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游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些游戏活动具有很强的竞争性,可以激励学生主动积极的思考;有些游戏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可以激励儿童发现自己、表现自己和了解自己;有些游戏带有表演合作的性质,这就需要同学之间团结互助、齐心协力、密切配合、共同完成活动。

通过教学游戏,在乐中求知、在趣中增智、在美中陶情,参与游戏的学生无不全力以赴、用心投入。作为教师应抓住这一点,在教学中利用游戏的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兴趣,不断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如:猜字谜、编故事、找朋友、编顺口溜……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游戏的乐趣,那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会被充分调动了起来,兴趣也会越来越浓厚。

那教师应该怎样把游戏引入课堂呢?我们下面根据不同学科分别介绍,以资借鉴。

1.数学课中的教学游戏数学课中可运用的游戏很多,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类。

(1)导入性游戏我们先看一个案例,这是著名教师詹明道《平均数》课前精彩导入的片段。

师:你们知道我叫什么名字吗?你们应该怎样称呼我呢?

生:老师,您姓詹,全名是詹明道,我们应该称呼您为詹老师。

师:唉!你们是怎么知道我的名字的。

生:我是看到大屏幕上的介绍知道的。

师:很高兴认识你这个善于观察、勇于发言的小朋友,请你们再仔细观察老师名字的每个字,思考一下,老师的爸爸妈妈为什么给老师起这个名字,包含了他们对我的什么感情?

生:我认为:“詹”是姓,没有明确的意思,“明”是明确、懂得的意思,“道”是道理的意思,我想您的爸爸妈妈给您起这个名字是希望您能好好学习,多明白一些道理,做一个有知识、有学问的人。

师:来握握手,太棒了,真高兴认识你这个善于分析、勤于思考的小朋友,你说的很有道理。

生:我觉得:“明”还有光明的意思,“道”还有道路的意思,我猜想您的爸爸妈妈给您起这个名字的用意是祝福您、保佑您从小到大一直走在光明的大道上。

师(激动地说):真了不起!你真是一个善于创新、明白道理的小朋友,其实老师的爸爸妈妈给老师起这个名字确实包含了这两个方面的含义,体现了他们对我的感情和对我的祝福!其实你们的爸爸妈妈和老师的爸爸妈妈一样,对你们也是这样的感情。

师:好,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

生:套圈。

师:你们玩过套圈游戏吗?让我们做个套圈比赛的游戏轻松一下,好吗?

生(兴奋地说):好。

师:下面我来说一说比赛的规则:1请男、女生各一名参加比赛,每人在等距离的情况下每人套8个圈;2请男、女生各一人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套中的成绩,男生统计女生的成绩,女生统计男生的成绩,我们要做一名公正的小裁判;3其余的同学做啦啦队员,我们每个人都要做一名文明的观众。

学生进行第一轮比赛,男生套中5个,女生套中4个。

师问:“是男生赢,还是女生赢?你是怎么裁决的?”

生:男生赢,因为男生套中的多。

师:让我们以掌声向男生代表队表示祝贺。

师:女同学们,你们服气吗?想不想再玩一次?

生:想。

师请另两名学生进行第二轮比赛,男生套中4个,女生套中6个。

师:第二轮是哪个代表队赢?

生:女生赢。

师:让我们以掌声向女生代表队表示祝贺。

师:经过两轮激烈的比赛,综合起来看,究竟是男生赢还是女生赢?你是怎样裁决的?

生:男生一共套中了9个,女生一共套了10个,所以说是女生赢了。

师:这位同学用比总数的方法裁决出是女生赢,这种方法公平吗?

生:公平。

突然有一名男生说:不公平,我认为是平局。

师:唉!你能不能说说你认为是平局的理由呢?

生:按照乒乓球比赛规则,只比哪个队胜的局数多,而不看哪个队赢的分数多。

师:你们认为他说的有道理吗?

生:有道理。

师:真是太精彩了,不同的比赛有不同的规则,同样的比赛,用不同的规则去衡量它,就会有不同的比赛结果,让我们为他的精彩发言鼓掌。

……这个案例说明,在课的起始阶段就精心设计导入性教学游戏会给学生创造出一种可以充分表达实现自我的机会,使他们处在紧张、惊奇的学习氛围中,并产生急于探究、获取知识的心理,引发了学习动机,营造一种凝神思考、激动兴奋的愉悦情境。

(2)求解探索性游戏一位教师在教《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时,教师提问:“谁能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学生虽然经过冥思苦想,但怎么转化还是一筹莫展。正在这“愤”“悱”之时,教师马上让学生用“剪”和“拼”的方法进行学具操作,学生精神振奋,纷纷举起小手回答:

生:平行四边形可以转化为已学过的长方形来计算。

生:因为拼后的长方形的长等于原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等于原平行四边的高。

生:虽然平行四边形的形状变了,而它的面积大小没有变。

生:因此平行四边形计算公式为:底×高。

师:说得好,掌声鼓励!(一阵热烈的掌声)通过操作游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人人动手参与操作,在游戏中,学生的思维被激活,经过研究、探索,很快找到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内在联系,又得出了平行四边形的计算公式,收到较好效果。

总之,在教学中设计求解探索性教学游戏,它能使学生把知识的获得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与学生的动手、动脑、动口相联系,在游戏中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积极探索,从而掌握正确的概念。

(3)复习巩固性游戏一位老师在教《速算》时,采用了“玩扑克与学数学”的教学游戏。

这位老师深有体会地说:“我教数学速算时,总有一部分同学算得慢,时间长,误差多。”后来这位老师发现班上的马云每次速算都准确迅速,而且计算从来不出错。老师询问了她:“你为什么能这样迅速地解答问题?”她说:“我每天回家都做扑克游戏。我把扑克牌里的4组JQK都抽出去,用剩下的4组1~10进行加法口算,做连续加,中间不出错;而且要求快速记时,一开始我做一个完整的练习用2分钟,后来用1分钟……现在仅用40秒钟左右。”老师听后觉得不妨试一试,于是做了布置。第二天上数学课,讲到速算,老师让马云说出自己的做法,同学们情绪高涨,都想试一试。于是老师让同学们都拿出预先准备的总数40张的扑克牌,同学们跃跃欲试。老师说:“先请马云表演一次吧。”大家呼啦一下围住了她,屏住呼吸,几十双眼睛盯住她的手。只见她沉稳地洗过牌,飞快地抽出,迅速地计算,每个得数都准确无误,当她得出最后一个数时,一看表:39秒!大家一下子欢呼起来!王明平时很稳重,大家让他先算,真是一点错也没有,但是时间却长了3分钟。同学们纷纷练习了一番,速度大大提高。最后老师启发大家总结了这样玩扑克的体会,学生有的说:“这种玩法,可以锻炼我们思维的敏捷性,计算的准确性。”有的说:“这种玩法有兴趣,持之以恒地练习能磨炼意志。”

这种方法不仅在课堂上能使教学掀起高潮,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开发智力,老师让学生们把此方法搬到家里天天练,结果经过一段时间,同学们的速算能力也会大大提高,有的同学在各级各类竞赛中频频获奖。

这样的游戏与教学内容融为一体,使学生置于紧张愉快的氛围之中,激起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游戏中掌握了知识,发展了智力,“赛”中增长了勇气,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2.语文课中的教学游戏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兴趣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很现实很活跃的因素,是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前提。特别是在语文教学中,由于语文课内容丰富,语言博大精深。学生学习语文时,兴趣的作用显得更大,其学习往往随兴趣而迁移。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什么时候激发了学习兴趣,课就上得轻松,学生就学得生动活泼,乐而忘返;反之,学生学习情绪就沉闷、事倍功半。

既然如此,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成了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学生,他们从家庭、幼儿园来到学校,学习成了他们的主要活动。然而他们的年龄特点还是爱玩好动,是以玩耍为兴趣。那么怎样把玩耍兴趣转变为学习兴趣呢?游戏教学就是最好的桥梁。

拼音教学是小学低年级学生遇到的第一难关。为了突破这一关,教师在教学复韵母ɑi、ei、ui时,设计了“排队上车”“呼叫名字”“打电话”三个教学游戏。

老师请几个学生上来做“排队上车”的游戏,要求他们从高到矮排着队,一个个按着次序上车。孩子们欢快地做着游戏,从中学会了ɑi(挨)的韵母。

吃晚饭了,小伙伴们还在弄堂里玩耍着。“妈妈”扯开嗓子大声呼喊:“××,快回家吃饭了。”“ēi(哎),我来了。”一个个孩子随着“母亲”的呼叫声答应着,ei的复韵母就在快乐的游戏中学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