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游戏梦幻界之妖艳江湖
8609600000367

第367章 青城派宝贝

惠帝忽然灵机一动:“为什么不叫他们多吃点肉粥呢?”

大臣们听了,个个目瞪口呆。

西晋出了这样一个白痴皇帝,周围的一群野心家,自然就蠢蠢欲动了。

让这种人治理国家,能不天下大乱么?

帝王一词的内涵,就是依照自然的法则,有理论,有法规,因此天下太平。

有了功劳,君臣谦让,这种美德会无形中影响老百姓的行动,老百姓却不明白其中的奥妙。

古代的帝王任用群臣,不必有那么多的礼仪法规、赏罚奖励,就能使四海和美而不互相伤害。

历史上的三皇,伏羲、女娲、神农,虽然没有传下修身治国的言论,但是他们潜移默化的仁德,遍布四海,所以老百姓不知该把功劳记在谁的名下。

这就是榜样的力量。神、圣二字经常一起使用,因为圣人真不是人当的,要上升到神的级别。

作为五帝之首的轩辕黄帝,依据阴阳四时制定历法,按照农时所宜播种,充分发挥心智、体力和视听功能,节约使用山林江河的资源,在位时有土德的瑞兆,所以号黄帝。

颛顼高阳做领袖时,保护资源,治理土地,依据天象制定历法,崇拜山川之神,并按其尊卑秩序制定礼仪,依四时五行之气教化民众,虔诚的祭祀天地之神、祖先之灵。

凡天下之物,活动的禽兽,静止的草木,大到名山大川的神灵,小到丘陵坟茔的鬼魂,日月所照之处,没有不归顺的。

帝喾高辛当领袖时,取山川大地的财物,节约使用,抚养教育万民,引导他们谋利益,按照日月的升降制定历法,认识到鬼神的玄妙而虔诚的祭祀,整个部落的景象显得肃穆兴旺,社会风气显得道德高尚。

帝尧为领袖时,仁德涵养有如天空一样广博,智慧像神明一样微妙,人民像葵花向日般的追随他,像禾苗企盼云雨一样仰望他,富有而不骄纵,高贵而不傲慢。

虞舜为领袖时,多么微小的好人好事,也都要表彰,多么隐蔽的坏人坏事,也都要暴露,运用自然的法则来惩恶扬善,群臣心悦诚服而后让他们遵守各种制度。

综观五帝的治国之道,都能善用无为而治的法则,并在运用中使之体现为最高的和谐。

天下百姓在日常生活中受到了实惠,却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行为合乎道义,却好像生来就有这种修养。这些就是黄帝、颛顼、高辛、尧、舜之仁德的具体表现。

如果说五帝是以德治国,那么三王夏禹、殷商、周文王的治国之道,就是征服人心。

夏代推崇忠实,忠实过头了,就产生粗野的流弊,最好的补救办法是崇敬。

殷商时代,对忠的流弊进行了改革修正,推崇敬鬼神,讲尊卑。可是崇敬的流弊是迷信,最好的补救办法是文明教育。

周代的统治者为了矫正殷商六百年的动荡不安,大力提倡文治。然而文治也有弊端,那就是人们会变得太虚伪,于是又反回来提倡忠君爱国。

霸主的治国之术,是以权势来驾驶,以信誉来团结,以赏罚来使用人才。

不讲信用,人才就会疏远;赏罚制度毁坏,人才就会离去。

治国的根本问题,是怎样用刑法与仁德,二者都不偏废,相辅相成。

天以阴阳二气构成一年四季,人以刑德二法构成治国之道。

运用仁德较多、刑法较少的是五帝,刑德并重的是三王,刑法较多、仁德较少的是五霸,只用刑法暴力而亡国的就是秦。

古代治理国家,其政制可分为三类,一是王者之政,靠的是人文教育;一是霸者之政,靠的是刑法的威力;一是强权政治,靠的是暴力酷刑。

现在我面临的首要问题,是怎样治理国家,应该组建一个怎样的领导班子。

一个真正做大的老板,是不会事必躬亲的,通常会宏观的考虑问题。我希望能达到这个高度。

时至今日,大华国共有十大修真门派:少林、武当、青城、峨眉、天师、华山、恒山、崆峒、茅山、唐门。

青城派虽然不及少林和武当实力雄厚,却也人才辈出。

峨眉派和恒山派,多为女性修真者,华山派则是以剑入道。

天师派和茅山派,以传统的符咒之术为主,擅长捉鬼驱魔。

泰山派以炼丹行医为主,唐门则比较擅长暗器和毒药。

青城山位于都江堰东南,距成都百余里。

青城山以幽洁取胜,与剑门之险、峨眉之秀、夔门之雄齐名。

青城山方圆百里,分前山、后山两部分。

前山以天师洞、上清宫为中心,有三十六峰、八大洞、七十二小洞、一百零八处胜景,山势雄伟,四季常绿,景色清幽,集雄、奇、幽、险、神为一体,以青城天下幽著称。

后山靠近悬崖处,有一座孤零零的小道观,门上的横匾上写着福缘宫三个大字。

大门敞开着,一个少年道人,正在收拾香炉里的烟灰。

他看上去十七八岁,文弱清秀,和蔼可亲,神情却颇为严肃。仿佛他正在做的,是一件很伟大、很有意义的事。

天知道,他收拾这些香炉灰,已经整整十二年,从六岁开始。

他叫晴朗,是个孤儿,从小就在山上长大。

师父李白龙,是他惟一的亲人,也是他最好的朋友。

李白龙年轻的时候,比较放荡,喜欢捏花惹草,连掌门和四大长老也奈何不了他。现在年纪大了,却又像个顽童,经常在外面跑来跑去,一年大概只有一个月在山上。

青云真人曾经说过,李白龙是他最得意的弟子,如果不是这种性格,肯定会是下一任掌门。

当年李白龙将晴朗带回青城山,又不知跑哪去。

晴朗其实是青云真人抚养大的,尽管名义上是他的徒孙。

修道是苦闷的,长年累月的修炼,早已将那些道士的锐气消磨得一干二净。

或许因为晴朗是青云真人抚养大的,同辈的师兄弟都很尊敬他,而师叔伯也让着他。晴朗在青城山很得人心,却也很孤独。

他不想当什么掌门接班人,只想开开心心的活着,过好每一天。

他不想师兄弟尊敬他,只想和他们混在一起,打成一片。

他不想师叔伯让着他,只想他们在他做错事之时,教训他一顿。

可惜,这些都只是他的梦想……只能在梦里想想。

八岁那年,晴朗和建福宫的小胖子康毅悄悄溜到山下玩,结果被康毅的师父清风捉住,把小胖子狠狠的教训了一顿。

但是,清风不但没有呵斥晴朗,反而和蔼的笑着问:“小晴朗,玩得开不开心呀?下次如果想下山玩,记得要让师伯陪着。山下很多妖魔鬼怪,不安全。”

从那以后,曾经和晴朗混得很熟的师兄弟,就再也没来找过他,看到他也是恭恭敬敬的。似乎谁都觉得,只要和他在一起,如果做错事,受罚的永远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