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情绪是复杂而变化多端的,它会对我们的为人处世产生很大的影响。能够调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是一个人内心成熟的表现。一个沉着的、冷静的、乐观的、淡定的人必然能够拥有精彩的人生。
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
——罗曼·罗兰
荀子曰:“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有自知之明的人不抱怨别人,掌握自己命运的人不抱怨上天;抱怨别人的人则穷途而不得志,抱怨上天的人就不会立志进取。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任何牢骚满腹、怨天尤人的举动都毫无意义,任何成功之道都不是抱怨出来的,而是走出来的。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容易发现,有些人很喜欢抱怨。这些人说起话来总带着不满意的、抱怨别人的口气。这样的人,好像世上没有几件事能让他称心如意。
当然,人与人,人与社会,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矛盾的统一体,在其运动的过程中有些磕磕碰碰、烦闷、不快在所难免。问题是,总是抱怨别人或环境,不说对别人,就是对自己的生活和事业,也是没有半点益处的。
有一个小和尚,他尽管遁入空门,却依旧不能看破红尘。他一直非常苦恼,认为自己的生活实在是苦。终于有一天,他把自己的苦恼告诉了师傅。
师傅说:“你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谁吗?”
小和尚答道:“不知道,我从小在寺院里长大,我是被父母抛弃的孤儿。”
师傅又问:“那么,你恨他们吗?”
小和尚答道:“不恨,因为他们是我的亲生父母,我骨取之于父,肉取之于母,没有他们就没有我。我对他们何来的恨呢?”
师傅轻声叹了一口气:“在我发现你的时候,你已经奄奄一息,你的喉咙差一点就被人割断,而凶手正是你的父母。他们正被一群日本兵追杀,害怕你受到惊吓而哭叫,所以就要割断你的喉咙,现在你明白了真相,你恨不恨他们?”
听完之后,小和尚有些伤心,但依然斩钉截铁地回答说:“不恨,倘若当时换作是我,我也会这样做的。”
师傅说:“你不恨他们,是因为你感激他们生下了你。那么你为何要恨生活给你痛苦呢?难道生活不是更值得你去感激吗?”
若干年后,这座寺院有了很大的名气,许多人都会来这里参佛。而寺院的主持就是当年的那个小和尚,因为他终于领悟了感激。同时,他还会告诉来这里参佛的每一个人要学会感激。
生活告诉我们,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事物。许多事物常常都是一把双刃刀,如果只看到刀刃的一面,那么受伤的永远是自己。因此我们要少一份抱怨,多一份感激。要想对他人心存感激,就要常怀慈悲之心、仁爱之心;要想有一颗感激之心,就要多给予少索取,令自己心安理得。与别人发生矛盾时心存感激,就会使你想起曾经他对你的关怀与帮助,化解心灵的隔阂。对现实不满时心存感激,就会使你对生活产生美好的信念,从而生活得更好。
一位伟人说过:“有所作为是生活中的最高境界。而抱怨则是无所作为,是逃避责任,是放弃义务,是自甘沉沦。”不管我们经历怎样的境遇,一味地抱怨不已,只会于事无补,而且会把事情弄得更加糟糕,尽管这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
一个傍晚,过路的老人看到一位年轻人正坐在一块石头上叹气,在他的身旁摆着一担柴火,明显是刚从山上砍的。
“年轻人,你有什么困难吗?”老人疑惑地问道。
“唉,每天上山砍柴前,我都计划好要砍两担柴的,可是,每次不是斧子钝了,就是体力不支,因此我的目标从来没有实现过。为这,我很沮丧,每天都过得很不开心。”“年轻人,很多事强求不来,一切顺其自然,就不会徒生那么多烦恼了。”说完后,老人就消失了。
一切顺其自然,说来容易做起来难,但若是你真能做到这一点,那么你就会从中受益很多。有人说,一个人如果在青少年时就知道永不抱怨的价值,那真的是一个明智而良好的开端。如果我们还没有修炼到这种境界,那么就记住:倘若事情没有做好,就不要为抱怨找借口。
一个人经过一棵椰子树,正巧一只猴子从树上扔下来一个椰子,击中了他的头。没有想到,他摸了摸被打中的头,然后捡起椰子,吃椰肉、喝椰汁,最后还用椰壳做了一个碗。
试想,如果猴子扔下的那个椰子击中的是你的头,你会怎么做呢?咒骂?怨恨?或者教训猴子一顿?这些都无济于事,而且会使你的心情变得更糟。如果你能够像故事中的人一样,怀有一个积极的心态,那么你可能会感谢那只猴子,因为没有猴子的淘气,就没有椰子。如果没有这些,你也许无法解决旅途中的无聊、寂寞和饥饿。
没有人喜欢抱怨的人,因为抱怨的人根本不会有好的未来。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跨越抱怨这堵石墙,积极思考,付诸行动,信心百倍地大干一场,相信没有抱怨,你的生活会更加美好,没有抱怨,你的事业会更加成功!
成功有方
抱怨并不能帮你解决任何问题,反而会让你的情绪更加恶化。学会接纳,学会感激,把事情往好处想,你的感受就会发生变化。
1.对人要常心存感激
不管是对帮助过我们的人,还是成为我们对手的人,对他们都要心存感激。感谢他们给自己的支持和压力,这些都促进你的进一步的发展。心中常有感激才会感到温暖,保持对周围人和事的热情和关怀。
2.凡事多从自身找原因
当遇到难题和挫折的时候,第一时间应该做的是对自己进行反思,看看是不是自己哪些地方做的不好,而不是去抱怨环境,指责他人,这样是逃避责任的表现,也不利于更好地认识自己。
很少见到有人专心致志地去完成一件美好而正当的事。我们通常见到的,不是畏首畏尾的学究,就是急于求成的莽汉。
——歌德
有些人,内心缺少宁静,做事就凭脑子一热,常常既没有准备,又没有计划,只要兴致一来就动手去做,恨不能一锹掘出一眼井,一口吃成个胖子。然而结果却常常事与愿违,反倒是欲速则不达。因为,他们大多犯了浮躁的毛病,他们不懂得循序渐进,而一味地追求急功近利。明代边贡《赠尚子》一诗中这样写道:“少年学书复学剑,老大蹉跎双鬓白。”说的是有些年轻人正要坐下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忽而又要去学舞剑,这般浮躁,随着时光匆匆流逝,最终只落得个白发苍苍。
有一个多次失意的年轻人,感到自己在工作单位很没有面子,单位的领导没有让他担任重要的职位,也没有提拔他的意思……因此,他决定出去寻求名人指点。
他不远千里来到普济寺,慕名找到老僧释圆,非常沮丧地对老僧说:“人生处处不如意,活着好似偷生,没有什么意思。”
释圆镇定地听着年轻人的唠叨与叹息,等年轻人说完之后,他才吩咐小和尚道:“这位施主远道而来,去烧一壶温水送过来。”
过了一会儿,小和尚提了一壶温水过来。释圆捏了茶叶放进杯子,然后倒进温水,放在茶几上,面带微笑地请年轻人喝茶。杯子里冒出微微的热气,茶叶静静地浮在上面。年轻人不解地问道:“宝刹为何用温水沏茶?”
释圆笑而不答。年轻人喝一口细细品味,不住地摇头:“一点茶香都没有。”
释圆说道:“这可是闽地最有名的茶叶铁观音啊。”
年轻人听后又端起杯子细细品尝,然后肯定地说:“真的一丝茶香都没有呢。”
释圆又吩咐小和尚道:“再去烧一壶沸水送过来。”
一会儿过后,一壶冒着腾腾白气的沸水被小和尚提了进来。释圆走过去,又拿了一个杯子,放进茶叶,倒进沸水,再放在茶几上。年轻人低头看去,茶叶在杯子里上下翻动,丝丝清香不觉入鼻,让人望而生津。年轻人正要端杯,释圆趁势挡开,又提起水壶倒入沸水。这时茶叶翻腾得更加厉害了,更醇厚,更醉人的茶香缕缕升腾,弥漫在禅房的各个角落。释圆如此注了五次水,杯子终于满了,满满的一杯绿茶,端在手上香气扑鼻,喝上一口沁人心脾。
释圆微笑着问道:“现在施主可知道,同是铁观音,为何茶味迥异?”
年轻人想了一会说:“一杯用温水,一杯用沸水,所用的水不同。”
释圆点头道:“用的水不同,茶叶的沉浮就不一样。温水沏茶,茶叶漂浮于水上,怎么会散发茶香?沸水沏茶,反复多次,茶叶浮浮沉沉,释放出四季的韵味:既有春的清幽、夏的炎热,又有秋的丰硕和冬的甘洌。芸芸众生的人世,与沏茶的道理相同,温度不够的水不可能沏出一壶好茶,同样,能力不足的人也不会处处得力,事事顺心。要想摆脱失意,最好的办法就是勤学苦练,提高自身的能力。”
年轻人听完后,顿时醒悟,回去后勤奋学习,虚心向人请教,不久就得到了单位领导的重用。
水温够了茶才香,功夫到了自然成。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就要学会稳健、不浮躁。只有不断地要求自己,完善自己,才会使自身不断适应社会和时代的变革。
人们内心涌起的浮躁大多由自我定位不准而起的,或者说是自我评价不客观,或者说对周围环境的观察不准确。总是以自己的所长去衡量别人和外界,总觉得自己的贡献是巨大的,总觉得自己的成绩是斐然的,所以渴望得到丰厚的回报。当期望变成失望之时,便牢骚满腹,怨天尤人,甚至自暴自弃,自然而然地由浮躁而郁闷、而痛苦了。
其实,只要心态好,生活自然会快乐。人们对待外界的态度是由其心态决定的。同样的事情,以良好的、积极健康的心态来勇敢面对,自然是办法多于困难,快乐多于郁闷。
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微笑,它也便对你微笑。你踏实、勤奋、积极地面对生活,所收获的自然是成功和快乐。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里,到处充满着诱惑,而这如此多的诱惑,会使人变得浮躁。因为他常常会想,别人可以拥有的,我为什么不可以有?然而事实就是如此,你越是迫不及待,你就越不易成功,因为浮躁会占据你的思想,使你的头脑不再清醒,以至于不能制订正确的计划以稳步前进,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李嘉诚之所以成为华人首富,不是靠什么急功近利,而是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奋斗了几十年得来的,而他的奋斗,同样充满了艰难与困苦。一个浮躁的人,是没有耐心去品味这些滋味的,也许他们一碰到这样的坎坷与曲折,就立刻退缩了。然而李嘉诚深知:只有经历千辛万苦,才能拥有最终的成功。
成功有方
浮躁的人往往总是眼高手低,希望获得成功却有不愿意付出努力。成功的人必然是内心踏实的人,学会摒弃浮躁,才能有更大的提升。
1.不可好高骛远
做什么事情,做多大的事情,总是需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大小来定的。很多人不切实际地想要做完全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的事情,必然会遭受失败。正确地认识自己,量力而行,缓图发展才是正道。
2.不被名利所迷惑
在这世上,名和利这两样东西往往会对人产生很大的诱惑。所谓“利令智昏”,在名利面前一旦不能把握自己,就会走上歧途。所以,面对名利一定要保持清醒,理智地对待它们。
再没有比那些只顾自己鼻尖底下一点事情的人更可悲了。
——卢瑟福
白朗宁说过:“人要在心中培养对未来的希望,千万不要陷入眼前的琐事不能自拔。”耗尽我们生命的,与其说是重大的悲剧,不如说是琐碎的小事引起的烦恼。
生活中有许多人都在芝麻绿豆、鸡毛蒜皮的小事中空耗生命,在斤斤计较中,大多都是毫无收获的,就更说不上获得成功了。这些人活得很匆忙,却也毫无目标。因为不知道自己究竟要去向哪里,所以像只苍蝇一样乱飞乱撞。其实,只要不会想得太多,问题就会简单些。
在非洲草原上,有一种动物叫吸血蝙蝠,它的身体非常小,但它却是野马的克星。这种蝙蝠靠吸动物的血生存。它们经常依附在野马的腿上,用锋利的牙齿快速地刺入野马腿,然后吸食野马的血液。不管野马怎样地狂奔、暴跳,都无法摆脱掉这种蝙蝠。它们轻松地吸附在野马身上,直到吸饱才抽身而去,而野马常常在狂奔、暴怒、流血中愤然地死去。
这令动物学家们百思不得其解,不起眼的吸血蝙蝠怎么会使壮硕的野马毙命呢?因此,动物学家们进行了一次实验,用以观察野马死亡的整个过程。结果发现,吸血蝙蝠所吸的血是微不足道的,根本不至于使野马毙命。他们在分析这一问题时,最终一致认为是暴躁的习性和狂奔导致野马的死亡,而不是因为蝙蝠吸血而死。
如果一个人心智成熟,就会控制住自己的所有情绪和行为,而不会像野马那样为小事抓狂。当你仔细审视镜子里的自己时,就会发现镜子中的人既是自己的朋友,同时也是自己的敌人。尤其当你受到刺激,就要失去理智的时候,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就会做出令你后悔莫及的事情来。
蒙瑞斯曾说过:“我们常常纵容自己为一些不值一提的小事沮丧不已。事实上,想想人生几何,我们何必介意那些可能一年后就没有人会再介意的小事呢?何不让我们把这些一去不回头的宝贵光阴用在可贵的感情、重大的思想、真诚的爱意以及恒久的事业上?毕竟生命易逝,不容轻掷呀。”
生活中总会有一些人,因为一点小事而抓狂,也正因为如此,常常使他们因小失大,甚至会要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
有一场举世瞩目的比赛,台球世界冠军的卫冕之战已经到了如火如荼的时刻。
只要他把最后的一个8号黑球打进球门,胜利的音乐就会响起。
谁知,就在此时,一只苍蝇不知从什么地方飞来。那只苍蝇第一次落在了他握竿的手臂上,很痒,冠军停了下来。苍蝇飞走了,这次竟落在了冠军紧锁的眉头上。冠军只好极不情愿地停下来,烦躁地去打那只可恶的苍蝇。苍蝇又敏捷地逃离了。冠军作了一次深呼吸准备再次击球。天啊,那只苍蝇又飞回来了,像一个幽灵一样。这次竟落在了8号黑球上。
冠军怒火中烧,拿起球杆就朝苍蝇捅过去。苍蝇受到惊吓又飞走了,球杆却碰到了黑球,黑球没有进到洞里。按照比赛规则,该轮到对方击球了。对手抓住最后的机会死里逃生,一口气把自己该打的球都打进去了。卫冕失败,冠军恨不能把那只苍蝇捻成粉末。面对观众的一片哗然,冠军感到无地自容,不久就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临终时他还在对那只苍蝇耿耿于怀。
一个冠军的命运和一只苍蝇交织在一起,也许是偶然。如果冠军能控制自己的情绪,静静地等待那只苍蝇飞走,故事的结局该是另一番样子。
因为一点小事而发狂,结果却让自己付出巨大的代价,因而只有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才会获得真正的胜利。不然,失去理智的愤怒只会输掉自己。曾经有一个人带着网去打鱼,就在这时下起了大雨,他一气之下撕破了网,接着又因愤怒一不小心栽进了河里,再也没有爬上来。因为气恼而丢了自己的性命,是多么的不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