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两性恋爱中小哲学
86349000000001

第1章 序章:无论是谁都会对爱情感兴趣

在研究心理学和哲学的同时,我给护理专业的学生们教授过多年心理学课程。当他们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时,与患者、同事、上司之间的沟通交流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课堂上,我会有意识地针对人际交往这方面详细讲解。

我不希望只是枯燥地讲课本,我想先了解学生们所关心及疑惑的事情,再在此基础上进行授课。所以,每次上课前,我都会在讲台上放一个小罐子,让同学们在字条上写下自己的疑问,放进罐子里。上课时,我会选出大家最关心的几个问题当场进行解答。

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五花八门。其中有关于专业方面的困惑:“感觉自己不适合做护士工作,该怎么办?”“实习期间有哪些注意事项?”等。也有大家普遍会遇到的人际交往问题,比如有关性格、朋友关系等;其中,每次都会出现关于恋爱问题的字条,比例占了半数以上。

恋爱也是人际交往的一种形式,与其他形式没有本质区别。我相信,在帮助同学们解决恋爱难题的同时,也能让大家从中学到未来与病患之间的相处方式。因此,我会尽量仔细地回答大家的问题。

每当此时,我总会联想到奥地利著名精神病医师及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经历。

阿德勒晚年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了美国。刚到美国时,他基本没什么工作,只好每天重复着四处演讲的生活。据他回忆,当时在讲座上遇到最多的,也是关于恋爱方面的咨询。虽然当时的阿德勒已经六十多岁了,但我推测他本人和照片上不苟言笑的形象稍有不同,一定是位会微笑着倾听的人。如果他真的是位令人敬而远之的大叔,应该也不会有那么多人向他吐露关于恋爱的烦恼吧。

同理,我猜测,一直给同学们答疑解惑的我,应该也不算是特别威严的类型。当然,也会有一些学生故意给我出难题,心想“这么刁钻的问题一定答不出来吧”,比如,有人会问:“要怎么做才能跟正在交往中的男友分手呢?”即使这样,我也相信所有被投进小罐子里的字条都包含真心,所以我会认真地给出我的答案。

进行心理辅导时,也有人会问我关于恋爱方面的问题。某天,我正聊到一些较为深入的恋爱方面的话题,我话音刚落,台下一位青年说道:“老师真是挺过了一场又一场惨烈的战斗呢!”

青年的一句话让我回过神来。他之所以误以为那些是我本人经历过的事情,可能是因为我描述得过于真实。

谈论恋爱这个话题,不能只讲大道理或抽象概念,如果不从具体案例来分析,就难以让人感同身受。所以在这本书中,我会尽可能让大家具体地去了解恋爱这件事。

从没有哪本书专门写幸福的恋爱与婚姻

在恋爱中受挫时,人们或是找好朋友聊聊,或是读读关于恋爱的书,或是看看电影和电视剧,从这些活动中,尝试寻找能解决目前困境的线索。学生们来找我咨询恋爱难题,也是出于同样的目的。

阿德勒说:“市面上有很多关于恋爱和婚姻的书籍,但真正教我们为恋爱和婚姻做准备的书在哪儿呢?的确,无论什么类型的文学作品,都会描写到爱情故事,但我从未看到任何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关于幸福婚姻的书。”[1]

正如阿德勒所言,电影、电视剧或小说里描绘的大多都是痴男怨女的故事。那么,为什么这样的作品比比皆是呢?

为什么越是不幸的爱情故事越受追捧

对此,阿德勒是这样解释的:“不幸的爱情故事如此泛滥的原因,大概源于读者内心深处的渴求。”[2]

那么,这里的“渴求”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这世上,有许多人试图逃避恋爱和婚姻。

如果恋爱只有幸福甜蜜,不必经历失恋心碎的话,就找不到逃避的理由。

相反,如果爱情之路充满荆棘,自己的真情总是无法让对方感受到,就会有人下定决心不去谈恋爱了。因为,假如不向对方表白心意,或是从一开始就没有喜欢上对方,就不必经历失恋心碎。

在现代社会中,很难做到无缘由地逃避恋爱,必须找个合理的理由。这个时候,就有人站出来冷嘲热讽地说:“爱情不过就是这么回事吧。”[3]他们冷言冷语,把喜欢上他人当作一件难以启齿的事。

他们也许曾经因为经历失恋而痛彻心扉,为了让自己不再悲伤心痛,决意不再陷入爱情。由于不愿意将恋爱失败的原因归结为自己的问题,所以不得不否定爱情本身,认为它毫无价值。

这样的人就像在《伊索寓言》里登场的那只狐狸——一只饥肠辘辘的狐狸来到果园的葡萄架下,它抬头看着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挂满枝头,馋得直流口水,但高高的葡萄架还是让它望而却步。最终,它望着眼前的葡萄自言自语地说道:“这里的葡萄一定还没熟呢。”

阿德勒说:“悲惨的爱情故事,也被人们以同样的目的利用着。”他指的是那些对恋爱和婚姻态度消极的人,为了正当化自己的行为,将不幸的爱情故事当作挡箭牌。为了逃避恋爱,他们必须从内心认定并宣称恋爱是一件困难重重的事。这些人最喜闻乐见的便是那些悲惨的爱情故事。毕竟,如果想要下决心不去爱人,那些幸福美满的爱情故事对他们来说没有任何用处。

灰姑娘式的恋爱

当然,也有很多书籍、电影和电视剧以圆满结局收尾,看过这些圆满结局后,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谈恋爱。但实际上,就算能遇到自己喜欢的人,并步入恋爱阶段,普通人的爱情故事也不会像书籍和影视剧里描绘的剧情那般轰轰烈烈。最终,虚拟世界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也许会让人大失所望。

但如果是与现实生活毫不相干的“灰姑娘”的故事,就又另当别论了。毕竟,许多人都会憧憬这样的故事。“灰姑娘式的爱情故事”和“悲惨的爱情故事”一样,十分受欢迎。

由于这种理想的爱情故事与现实生活实在相距甚远,人们喜欢按故事里的标准来衡量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人,甚至有人因此将恋爱对象从候补名单中剔除。因此,将那些“浪漫的、理想的或是求而不得的爱情”[4]展示给观众看就够了。

献给为情所苦的你

如上文中所说,恋爱属于人际关系的一种形式。回想起课堂上学生们一开始写的字条内容,很多人都把“喜欢”当作了“恋爱”。因此,我从一开始就告诉学生们,“喜欢”只是恋爱萌芽的出发点而已。

就算你特别喜欢对方,你们依旧会发生争执;就算没到争执的地步,你们之间也并没有做过真正意义上的沟通,不明白对方心中所想,甚至连自己的想法都无法向对方传达。那么,你们之间根本就不存在“爱”这回事。

恋爱,是向喜欢的人坦承自己的心意。但即使你知道对方有着和自己一样的心意,也并非万事大吉。

就算你们已经互相确认了心意,然后走到一起,也可能因为思维方式和对事物的感知方式不同而产生分歧,若是其中一方或双方将自己的关心转移到了第三者身上,那么你们恋爱初期的热情就会迅速消失殆尽。刚开始恋爱时,两个人只要待在一起就十分幸福。但慢慢地,如果两个人的关系发展得不如预期那样顺利的话,不满的情绪就会越积越多,最终,这场恋爱带来的就不是甜蜜,而是痛苦。

我想,在恋爱中顺风顺水的人,或者就算有过磕绊也能自信面对下一次恋爱的人,应该不会选择读这本书。因此,我将这本书的读者群定位为以下三个类型:一是在恋爱中尝过苦涩滋味的人;二是因为不想让恋情再次以失败告终而试图逃避恋爱的人;三是虽然有恋情或结婚伴侣但正为情所苦的人。

在人际交往中可获取幸福

为什么逃避恋爱会成为一种问题呢?的确,爱情总是令人受伤,总是无法朝着理想的方向发展。

不仅仅是恋爱关系,任何人际交往都是烦琐复杂难以处理的。只要和他人有接触,都会遇到被人讨厌、记恨,甚至受到伤害等情形。无论处在多么圆滑的人际关系当中,都难免会发生摩擦。

人际关系如此复杂,用阿德勒的话来形容就是:“人世间所有的烦恼归根结底都是人际关系的烦恼。”[5]我想,正为人际关系而苦恼的人,一定特别理解这句话吧。

但反过来说,活着的喜悦、幸福感等也都只能从人际交往中获得。不管你曾有过怎样痛苦的经历,甚至已经痛下决心不再喜欢别人,可你会发现自己不知不觉中还是会倾心于人。这是因为,你在内心深处知道,自己通过恋爱的确获得了幸福。

也有人认为,人们无法通过意志来控制“喜欢”这种情绪,所以即使知道会受伤难过,也依然会情不自禁地喜欢上他人。关于这种看法,我会在本书中偏后的章节进行详细分析。在本章中,我论述的前提条件是“明知无法变得幸福,就不必再喜欢上人了”。

例如,如果你想和长期稳定交往中的对象结婚,那是因为你已经确信,和对方在一起自己一定能够得到幸福,即使数年后你可能会发现,当初的决定是个错误。当然,没有人会在明知未来婚姻会失败的情况下还选择和对方结婚。

即使是深受爱情之苦、决意不再倾心于人的人,也不是从一开始就抗拒爱情的。

总之,就算有些爱情会走向令人难过的结局,但当一个人爱上另一个人、想携手步入婚姻的时候,没有人会不祈求自己拥有幸福美满的结局。既然如此,我们就必须思考,在这段关系里,到底是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

当然,也有很多人并非一味将过错怪在爱情本身,而是从自己或对方身上寻找问题所在。不过不久之后,他们就会发现自己的想法只对了一半。

因为问题并不在于你所爱的对象是谁,而在于你是如何爱对方的。也就是说,毛病并非出在对方身上,而是出在爱的方式上。不是只要有缘邂逅,就应该会顺利地进入恋爱阶段。对于三番五次在恋爱中受挫的人来说,他们清楚地知道,恋爱绝不会这么顺利。

幸福的爱情故事

依照阿德勒的说法,本书旨在讲述“幸福美满的爱情故事”。但首先我们还是得认清恋爱失败的症结所在,如果不清楚问题的根源,无论再重新谈几次恋爱,换多少个对象,都依然会陷入失败的泥潭里。

当然,即使知道恋爱中哪个环节出了差错,并将其解决,也不能保证接下来的恋爱就能顺风顺水。许多恋爱中的人并没有提前构想出最理想的恋爱关系。如果从一开始,脑海中就没有对于理想恋爱关系的定义,那么即使将现阶段中的恋爱问题解决了,之后还会源源不断地出现其他问题,这很不利于培养良好的恋爱关系。

换言之,如果脑海里有清晰的理想恋爱关系的构图,就算现阶段的状态跟理想的恋爱状态差距很大,两个人也能够朝着理想中的恋爱关系共同努力,这恰恰也是一段良好关系的有力证明。

在这本书中,首先会深入探究为什么你的恋爱没有为你带来幸福感,并从中寻找问题的根源;其次,将探讨关于结婚、生子之后夫妻二人将直面的困难;最后,在明确了“爱一个人”到底是怎么回事的基础上,大家将学到具体该如何去“爱人”。

如上文所说,爱的问题并不在于对象。也就是说,与其期待自己会和谁相遇、爱上谁,不如多思考怎样去爱别人。

恋爱并非只要存在对象就能够顺利进行的活动。有许多情侣邂逅了,却不能携手走下去,最终黯然分手。因为维持两人的恋爱关系需要后续的经营,这种为两个人的美好未来所做的努力,也可以称之为“为了喜悦的努力”。

当然,恋爱并不是年轻人的特权。就算是已经长期生活在一起的两个人,也不要只将过去的恋爱当作一期一会的逸闻趣事。如果各个年龄层的人都能通过阅读本书获得一些改善恋爱关系的小灵感,我将十分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