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每天一个惊悚故事
863700000027

第27章 死城——【美】迈克尔克莱顿 (1)

(十五)死城——【美】迈克尔·克莱顿 (1)

这是二月的一个寒冷的夜晚,十点多了,尚中尉带着助手奇利,驾驶着搜索车奉命寻找“北斗”卫星,他们有点疲倦。卫星的信号越来越强,看来是接近“北斗七号”了。奇利查看地图,前面是亚利桑那州一个叫做比蒙的小镇,有四十八口人。尚中尉带着助手奇利向小镇方向走去,路上他们看到了像兀鹫的飞禽,他们不时开着玩笑,全然不知将要发生什么。整个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三百英里外,金卢中尉坐镇凡登堡大本营,关注整个搜索过程。扬声器里播送起尚中尉的现场报告:“我是‘雀跃一号’。凡登堡,收到吗?我们已经驶入比蒙镇,刚经过一个加油站。看上去这里没有可疑的迹象。卫星信号逐渐加强。”金卢中尉按照“北斗”计划守则录了音,以供日后参考。扬声器隐约传来那边汽车引擎的声音和两人的谈话。他们似乎说看到了死人,而且是一个又一个死人横尸街头,一阵沉默后,奇利又说有一个穿着白色睡袍的人朝他们走来,他们在商量着离开这个鬼地方。就在这时,通信中断了。

听到这里,金卢中尉和其他几个人商量着找蒙查上将处理此事。蒙查是个大胖子,高血压,原隶属于军部,因为成绩不错被提升为凡登堡的主管。他的主要优点是沉着冷静。大家在讨论中排除了技术故障的原因,最后决定派出用于间谍侦察最优良机种——“清道夫”型侦察机前去拍摄现场图片,以供后续工作使用。

外号“大炮”的韦尔逊驾驶着“清道夫”型侦察机巡视回来。大家反复研究巡视结果得出,该镇只剩一个穿着白袍的老头还活着,其他人都死了。蒙查上将宣布立即进入紧急状态,基地所有人都不准离开,暂时中止一切对外联系,巡视的录像要绝对保密!说完他走出放映室,急步走到控制中心。

蒙查上将踏入具备隔音设备的电话间,在电话机前坐下来。他想起当年听过的“野火”计划。思索之后,拨出了一个二进制电话号码,电话接通了,这时刚好是子夜十二点整。

电话那头传来声音说:“本次通话将会录音,请留下您的姓名、工作地点和报告事项的内容。讲完请挂上电话。”这是“野火计划”的全自动化装置线路的开端,全程都将是自动化完成。蒙查对着电话说:“我是凡登堡空军基地‘北斗’计划控制中心蒙查。我们有确切的资料认为必须马上实行‘野火’计划。资料已全部保密。”电话挂断不到十分钟,全美最机密的热线通信机都收到2封电子邮件:一封是通知“野火”计划戒备开始,另一封则是通知“野火”计划的五位重要人物归入ZEDKAPPA编制。

这五位分别是史东?舍利、利维?彼德、波登?查理斯、曲嘉?奇利斯、克鲁?马克。就这样,除了患盲肠炎卧病在床的曲嘉,另外四个人分别从朋友聚会、手术台上集合到事发地点。路上他们分别读了一个文件夹上的资料,上面是关于“北斗”计划和“野火”计划的资料。

“野火”计划由英国权威生物物理学家麦利克在1962年的长岛会议上发起,以研究外太空生命为宗旨,并为此建立了一座可以完全隔离的实验室。“北斗”计划则是为了配合生化战部门,负责到大气层以外搜寻外太空生命,用以制造新的生物战争武器。整个计划预计将要发射17枚卫星,现在已经发射了7枚。资料里面对这已发射的7枚卫星还有一些简单的介绍。

第二天上午九点五十九分,一架K-4型喷气式直升机从凡登堡出发直趋亚利桑那州。机舱内,驾驶员和乘客都穿着透明的塑料防毒服。波登今年45岁,在约翰?霍金斯大学医学院任教,同时他还担任国家太空研究中心的生物学顾问,是“细菌影响人体器官”方面的权威专家。史东也是公认的细菌学权威,在他36岁获得了诺贝尔奖。他们对望着,开始研究比蒙镇人暴毙的原因。他们惊骇这极快的死亡速度,并对此进行各种推断和猜测。

说着,驾驶员告诉他们已经到了比蒙镇。史东吩咐他先绕镇盘旋一周,好让他们看清楚下面的小镇。那里除了兀鹫外,似乎没有什么生气。他们担心兀鹫吃了污染的人肉,把死亡元素带到别的地方去,于是抛下了毒气炮弹。顿时,数十只兀鹫也没了生机。

史东吩咐驾驶员飞到大街中心,跟地面保持二十英尺距离时,放下绳梯。等到他们着陆后,再把飞机升高至五百英尺上空等候,直至他们发出信号再降下来接他们。如果他们发生不测,请飞机立即返回“野火”计划总部。

史东和波登戴上消毒头盔,背上足够两小时使用的氧气罐,检查完装备,便顺着绳梯到了陆地上。笨重的氧气装备减缓了他们行走的速度。他们观察着周围情况,奇怪为什么这些人都穿着单薄的睡衣死在街上,而且这些人虽然都紧抓胸前,表情却都安详。这些人不像是窒息而亡,因为他们没有扯开自己的领扣。惊人的发现是死亡没有造成血流成河的景象,包括伏在方向盘上,脸上被划开长长口子,鼻梁也弄断,本应满脸是血的尚中尉。

他们又来到镇北一幢挂着“拜迪医生”牌子的单层木屋门前。前门敞开,他们进入了诊室,卫星就在那里。三英尺高,圆锥形,边沿因重返地球时经过大气层摩擦而有点破损。它的一边已经被强行打开,地上还放着几件工具。旁边的办公桌后,坐着一个矮胖的白发男人,他应该就是拜迪,就是这傻瓜闯的祸。史东一边骂着拜迪,一边匆匆关好卫星,将它放进带来的塑料袋,并封了口。

拜迪医生的尸体上也没有流血的痕迹,连淤血都没有。史东小心地切开拜迪的手腕动脉。没有血!再切深一点,依然没有!只滚出一块红黑色的血凝块。他们又打开他的胸口,在左心室切开一个小口,里面是海绵状的血块,也没有流动的血!他们接着进入几户人家,死尸的血都凝固了,但能看得出其中一些是来不及反应就死了,还有一些是自杀的,譬如吊在房梁上的老太太……

现在他们可以确定的是:灾难发生在“北斗七号”降落之后;死亡速度极快;死亡与血液瞬间凝结有关。就在这个时候,他们听到周围有婴儿的哭声。循声找来,小宝贝躺在摇篮里,脸哭得通红。史东提议带着小孩,立即飞返基地。他认为,保存手上的一个生还者,比寻找那个不知道现在是死还是活的白袍老人更有效。

他们回到街中心发送信号招呼直升飞,波登用毛毯裹着婴儿,史东拉着卫星跟在后面艰难地攀上绳梯。突然,史东发觉身后不远的地方站着一个人,正是那个穿着白袍,满脸皱纹,头发灰白的老人。老人说自己叫吉臣,他激动着不断哀求史东不要伤害他,接着脚步不稳地跌倒在地上,吐了几口深红色的血,然后昏迷了。他们动用了飞机的起重设备才把老人搬上了去。

利维和克鲁来到“野火”总部,实验室建在地下,共有5层,每层都是不同的颜色。他们经过复杂的计算机检查进入“第七号会议室”,史东和波登已经在那里了。彼此寒暄后,史东摸出银色和红色两把钥匙。史东把红色钥匙交给克鲁,并告诉他是特选代表。说着,走到墙角,按下一个暗扭,墙上露出一块闪光的金属板。他把银色钥匙插进一个匙孔转了一下,金属板亮起一盏绿灯。随后又关上暗门。

史东刚刚开启了一个自动爆炸的核装置。这个装置是在万一工作有了闪失,实验室被污染时,最下层完全被污染后的三分钟内自动引爆。这把红钥匙则是用来解爆的。三分钟的时间是让克鲁考虑并决定是否解爆。选择克鲁是因为哈逊氏研究院测试,显示克鲁做出决定的正确度最高。

下面他们开始行动。波登简明扼要地把他们降落比蒙镇后的发现跟利维和克鲁说了一遍。短时间毙命、疯狂自杀、动脉闭塞和没有流血等现象,同时还有两个生还者。这些让克鲁目瞪口呆,利维则不断摇头。他们逐层消毒,这大约需要一整天的时间。在进入第五层之前可以休息六小时,然后等待检验身体报告。

柔和的钟声响起,说明他们可以进入第五层了。第五层是蓝色世界,他们都换上蓝色工作服。这一层和上面几层一样是圆形的。最外面一圈是厨房、食堂和工作间;中间一圈是各种实验室;中央则是绝密房间,完全隔离以保证安全,现在放置着收回的卫星和两名生还者,使用实验室内一种无菌的大型人体操作隧道可以接触到他们。

史东把一只装着几只老鼠的笼子放在卫星旁边,老鼠瞬间就翻倒死了,其中一只是注射了抗凝素的。机械手又拖出一只装着猴子的笼子,重复刚才的实验,突然间它也死了,死前摸了摸自己的胸口,像是十分诧异的样子。他们确定了卫星内还存在着这种致命的活性物,强度比比蒙镇弱不了多少。利维建议用显微镜扫描卫星。史东则根据三人的特长,安排波登解剖刚刚死掉的老鼠和猴子。克鲁则被安排检查两个生还者。他们各自到自己的实验室,盼望着能有什么发现。

史东和利维坐在控制室内,用显微镜观察卫星。史东负责操控机械手,利维负责显微镜扫描。他们先用五倍放大镜看,没有什么发现。把放大倍数增至二十,扫描时间延长十六倍,依然没有结果。于是他们又将扫描器伸入卫星内,加强光线,小心地检视里面每一个地方。他们从五倍一直放大到四百四十倍,观察到里面有一块不明物体,其表面到处凹凸不平,唯有左面边沿像人工加工过一样光滑,可那不是油漆。它上面有绿色的小点,很有规律地变为紫色又回到绿色,不断重复着。最后他们发现,那是物体在分裂和繁殖。这时,十一个小时已经过去了。

波登那边实验发现:“死亡因素”不是气体或分子,也不是蛋白质和病毒;大小有两微米,跟细胞相似,可能是某种细胞,但不具备传播疾病的能力;动物把“死亡因素”吸入肺部,它进入血管,引起血液凝固;血液凝固是致死的原因,数秒钟之内便能破坏全身血液的循环;抗凝素不能制止死亡;尸体内发现不到其他生理上的变化。

克鲁则在助手的帮助下,检查出老头有严重的贫血,婴儿则一切正常。老头一直处于昏睡状态,原因是失血太多了。克鲁吩咐助手给老头输血,检查发现老头的血是酸性。克鲁不禁皱起眉头,机器提醒他查询病历,可老头一直昏睡,克鲁一时间无法获得病历。

蒙查上将吃过晚餐,刚拿起两天以来没有看过的报纸,突然电话响起来了。是比什上校通知蒙查,在42分钟前,犹他州大头镇上空一架飞机失事坠毁了。蒙查一时间不明白这事情和自己有什么关系。原来是因为这架飞机驶入“野火区域”,就是比蒙镇周围的地方。蒙查上将到达现场了解情况。飞机失事后已起火焚烧,机身也已摔成碎片,还有一堆没半点皮肉的像是打磨过的白骨。通信录音显示,飞机坠毁前,驾驶员曾描述飞机上的橡胶制品都被慢慢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