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叫面相
所谓面相,是指一种通过观察一个人面部特征的方式来判断运势的方法。
面部充分表现一个人的容貌和仪表,并且是身体健康情况和内心世界的表征,因此人们历来对面部非常重视,面相学家更是注意到它的相术价值。
俗话说“相由心生”,一个人是善良还是凶恶,可通过面相反映出来。例如个性善良的人,通常具有亲和力、善良的面相;心地凶恶的人,通常具有比较凶恶的面相。不过,反过来讲并不一定成立。有一句话说面善心恶,就是说看起来善良的脸,心地却是邪恶的;又有一句话说面恶心善,则是说一张看起来邪恶的脸,但其实心地是善良的。
根据面相判断一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绝非易事,这需要专业的面相技巧。虽然,有些比较敏感的人,可以凭直觉通过面相判断一个人的好坏,但并不能全面用直觉来判断一个人,还是需要专业命理分析。
2.面相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上古时期,面相学“诞生”
根据《大戴礼记》记载:昔尧取人以状,舜取人以色,禹取人以言,汤取人以声,文王取人以度。此四代五王之取人以治天下如此。可见,上古时期的帝王们已经开始通过观察人的面貌、肤色、语言、声音和风度来选拔人才。
春秋战国时期,面相学进一步发展
据史料记载,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孙膑求学于鬼谷子,鬼谷子看见孙膑脸上泛有凶气,便对他说,日后行事宜小心,否则有性命之忧。后来,孙膑果然因过分信任同门师兄庞涓而几乎送命。结合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儒学家荀子“相人之形状颜色而知其吉凶妖祥,世俗称之”的感慨看,春秋战国时期,面相学已经得到进一步发展。
两汉时期,面相学广泛流传
两汉时期,人们热衷于面相学。上至天子重臣,下至黎民百姓,莫不信从,甚至出现专门论述这一问题的著作,如许负的《五宫杂论》、《德器歌》。
唐宋时期,面相学发展到鼎盛时期
与两汉时期相比,唐宋时期看相的习俗不仅具有普遍性,而且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人们更多关注自己的命运,希望通过面相预知科举和仕途。
至宋代,中国面相学发展到鼎盛时期。北宋画家张择端的风俗长卷《清明上河图》中,即有看相批命的相师这一职业形象,可见面相学在宋代是怎样的昌盛。
明清时期,面相学著作整理汇编
明清是面相学著作整理汇编的重要时期。一些有远见的人为保护中国传统文化,对面相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最经典的内容记载下来。
永乐年间,明成祖命令解缙等人编辑《永乐大典》,自明以前的各类图书都得以汇总,面相类亦不例外。
到了清代,《古今图书集成》收集了康熙以前所有出现过的重要、正统的面相学典籍,并将这部分内容取名为《神相全编》。《神相全编》是中国传统面相学的荟萃,代表了当时中国面相学研究的最高成就。
乾隆年间编撰的《四库全书》,基本上包罗了乾隆以前中国古代的重要著作。面相书籍又得到一次系统的整理。
3.面相与中医有何渊源
扁鹊,姓秦,名越人,战国时期著名的神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鼻祖,发明望、闻、问、切四诊法。其中,望诊与面相学中通过气色察人疾病生死的内容极为相似。
《史记》记载,扁鹊与蔡桓公三次见面时,分别判定其病在何处,能否医治,以及死亡的大体时间。在表现扁鹊医术高明的同时,也有力地说明医学中含有一定的面相学成分。
中医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极大丰富了望诊的内容。一般望诊包括望神、察色、望五官等。
1.望神:如果一个人神志清楚,语言清晰,目光明亮,称为有神,表示身体健康或病情较浅;反之,则称为无神,是病情较重的表现。通过望神可对病人的病情有初步了解,做到心中有数。
2.察色:通过观察面部的颜色和光泽,可以看出一个人气血盛衰和疾病发展变化。对中国人而言,面色微黄、红润光泽则是正常表现,若面部出现异常色泽称为病色,常见的有:白色,主虚主寒、主失血;黄色,主虚主湿;青色,主寒主淤主痛,主小儿惊风;红色,主热;黑色,主肾虚。
3.望五官:中医学认为五脏开窍于五官,五官内应于五脏,通过望五官可以了解一定的内脏病变。如两目上窜,直视或斜视为肝风内动;牙龈肿或出血属胃热亢盛;目赤红肿,多为肝火或风热;耳轮干枯焦黑为肾精亏耗;鼻翼煽动为邪热蕴肺。
从中医内容和面相学内容来看,二者互相包含,医学中含有一定面相学成分,面相学也包含不少医学内容。面相学和医学起源都很早,若想分清到底是谁借鉴了谁,至今仍没有一个确定的结论。
4.地理环境影响相貌成长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生长在不同地方的人,其相貌特点、性情禀赋都会有所不同。
1.南方人天庭饱满
天庭,即额头。额头位于面部至高之处,即可类比理想性与精神性。额头宽广的人,其思想与视野必然较为发达。
南方素称鱼米之乡,物产丰富,交通便利,人们不愁温饱。一旦有了物质基础,人们就会向往精神生活,重视文学艺术。久而久之,代表理想性和精神性的额头自然发达。
2.北方人地阁饱满
相对于南方,北方自然条件差,谋生不易。地理环境造就北方人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刚毅性格,所以,代表物质性的地阁相理较为发达。
难怪相书上云:“南人重天庭,北人重地阁。”观南方人的面相,要注重天庭相理;观北方人的面相,要注重地阁相理。
5.面相来自父母祖辈的遗传
面相主要来自先天遗传,所以,孩子的相貌通常与父母比较相似,甚至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比如下颚遗传:父母任何一方有突出的下巴,子女毫无例外地长着酷似的下巴。青春痘遗传:若父母双方均长过青春痘,子女们长有青春痘的概率比无家族史者高出20倍。肤色遗传:父母的皮肤较黑,子女的肌肤也较黑;父母的皮肤白,子女的肌肤也白;若一方白、一方黑,子女的肌肤就会不黑不白,长有“中性”肌肤。
相貌遗传
孩子从父母那里获得的遗传基因的影响力是相同的,一般说来,父母是艺术家,孩子从小就显露出艺术才华;父母长得眉清目秀,孩子长大后也会很秀气。但是和先天遗传相比,后天的生活环境更重要。父母对孩子的关注程度、家庭和学校的教育情况、居住的小区环境等,都可以影响小孩的身心智力发展。倘若孩子从小接触艺术、经常得到父母夸奖,即使父母不是艺术家,长相一般,那么他长大后也会变得具有艺术家气质,因充满自信而富有魅力。反之,若没得到良好的教育,经常被父母忽视,即使具有很高的艺术天赋,终究会被埋没。
6.中国古代文人也会相面
在中国古代社会,面相十分风行,无论是贵族阶级还是平民百姓都笃信面相,虽然其愿望、目的不同,但十分相信命运。文人作为社会生活的一员,一样深受面相学影响。一时间,面相几乎成了文人墨客饮酒清谈的主要话题,有的传播相术故事,欷歔不已,有的现身说法,言辞凿凿,甚至一些大文豪也免不了参与进来。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欧阳修了。
《东坡志林》记载:欧阳文忠公尝言:少时有僧相我,耳白于面,名满天下,唇不箸齿,无事得谤。其言颇验。耳白于面则众所共见,唇不箸齿,余亦不敢问公,不知其何如也。
苏东坡在其语录中记载这段文字,不但表明欧阳修曾被相士相过面,就是苏东坡本人看来也以为面相确有其事。
文人关于面相的描述反映了不同时代的市井风情面貌,也说明他们对面相的关注或研究。不过,每个人关注或研究的出发点不同,有的人称赞面相学,有的人对面相的分析产生质疑,有的人直接讽刺或嘲笑面相……
不管文人态度如何,面相受到大众的追捧却是不争的事实。
7.走上相师之路的两类人
会看相的人有很多,但不一定都是相师。所谓相师,是指以相术为职业的人。在古代,走上相师之路的无外乎两种人。
第一种人:仕途坎坷者
文人饱读诗书是为了日后显达、经世济民,但现实生活却将他们的理想打碎。徇私舞弊的科场作风,不合理的选官制度,黑暗的官场内幕,残酷的权力倾轧……使大批的知识分子不屑进入官场,以保持人品清白和精神的洒脱。
但在现实面前人人都需要低头。为解决温饱,也为寻找精神寄托,失意文人将谋生手段锁定在相师一职上。作为相师,既可发挥自己口才、学识,又不必为生计发愁,最可贵的是和官场相比,精神自由,不受折磨。如果相术精深,日子过得也很殷实。
第二种人:被名师相中者
在相术风行的年代,竞争激烈且残酷,有些相师把自己的看相本领视为“天机”、“绝密”,轻易不传于人。所传之人多是亲属,如唐代袁天罡与袁客师,明代袁珙与袁忠彻都是父子相承。如果相师没有子嗣,则寻找有特异禀赋与素养的人加以传授。
8.面相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面相学在其发展与应用过程中,对民族文化心理的潜移默化,对社会各个方面的熏染渗透,影响深远。
1.政治
封建统治者在皇位继承、选拔人才、制定决策等方面都离不开相面。如唐太宗不欣赏王显,是因为“口即无贵相”;唐玄宗不赏识王庆,是说他“王庆虽有功,而前定不合富贵”。这些野史不可全信,但面相与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是毋庸置疑的。
2.经济
关于这点,多用于个人。地主商人如何发财、守财,经常请相师看命。贫穷者则问相师到何处发展、经营什么买卖容易致富。
3.军事
在古代,相师往往随军出征,他们是高级军师,甚至是组织和策划战争的重要人物。《明史·方技传》记载,永乐皇帝北征,著名相命大师皇甫仲和袁忠彻也在军中出谋划策。
4.文学艺术
将面相学引进文学作品中,丰富其内容。例如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借贾雨村之口对命学有一段精辟的阐述。
5.婚姻生活
旧时,结婚前看女子面相,看她是否克夫,有没有富贵相,身体健康与否……此风直到20世纪前期仍盛行不衰。
趣闻奇谈
皇帝如何选妃子
中国古代,帝王为天下至尊,富有四海。为了把江山传给自己的子孙后代,所有皇帝都希望自己子孙满堂,人丁兴旺,因此他们广纳嫔妃。
自古以来,上层贵族乃至帝王笃信面相,所以选妃纳妾此等重要的事自然离不开相面。作为为皇帝选择嫔妃的负责人,需仔细观察每位进宫女子的五官、头发、皮肤以及声音、步态等,其中,“泪痣”最为忌讳。
说起泪痣,我们不得不提到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因为她的命运深受“泪痣”影响。
根据民间传说,王昭君天生丽质,聪慧异常,琴棋书画,无所不精。被选入宫后,她为人正直,拒绝贿赂画师,结果被贪财的毛延寿在她的画像上做了手脚,点了一颗大大的“泪痣”……这是一副克夫的面相,皇帝十分忌讳。随后,王昭君被贬入冷宫三年,无缘面君。
前33年,北方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对汉称臣,并请求和亲,以结永久之好。汉元帝从后宫妃嫔中选择,王昭君主动请命。呼韩邪临辞大会,昭君丰容靓饰,元帝大惊,不知后宫竟有如此美貌之人,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便赏给她锦帛二万八千匹,絮一万六千斤及黄金美玉等贵重物品,并亲自送出长安十余里。
昭君出塞后,汉族、匈奴两族团结和睦,边塞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和平景象。
一个人,两个面相
从前,有一个青年以制造面具谋生。
有一天,他的一位远方朋友来访,见面就问他:“你近来脸色不大好。到底是什么事使你生气呢?”
“没有呀!”
“真的吗?”他的朋友好像不大相信,也就回去了。
过了半年,那位朋友再度来访,见面就说:“你今天的脸色特别好,和从前完全不同,什么事情使你这么高兴啊?”
“没有呀!”他还是这么回答。
“不可能的,一定有原因。”他的朋友道。
在他们交谈后,这个青年才想起。原来半年前,他正忙着做魔鬼强盗等凶残的假面具,做的时候心情总是在想咬牙切齿、怒目相视的面相,因此自然也表露在脸上了,看起来很可怕。而最近,他正在制造天使的假面具,心里所想的,都是可爱的笑容。脸上也随着显得自然柔和了。
西方研究证实:相由心生
中国人常讲“相由心生”,近年来,西方学者经过研究也证实此说法的准确性。
若一个人的鼻子、嘴巴、眼睛、耳朵的形状和结构都很和谐,整个面部神态和他的神情发散出慈爱、亲切、宽容、乐观的光芒,让人们感受到愉悦、美好、宁静,那么这样的人就是有福之人。大家都愿意接近他们,也愿意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机遇,如此,“幸福”常常降临在他们身上。
若一个人的鼻子、嘴巴、眼睛、耳朵不和谐地“堆砌”在一起,看起来眉头紧锁、龇牙咧嘴、面目狰狞,给人不友善、愁眉苦脸、城府深的感觉,那么这样的人就是具有“凶相”的人。因为面部特征可充分反映出他们内心的狡猾奸诈、心胸狭窄,试问有谁喜欢这种感觉,有谁渴望与他们并肩前行?缺少朋友的帮助,好运也不会光顾他,凶险与厄运就会随之而来。
有人说:“一个人的面孔是折射他内心世界的镜子。”若想让自己变得平易近人,常交好运,最好的方法就是修炼我们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