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炜说:“当天下的读书人都被科举制度吸引到功名利禄上面去的时候,有一些特立独行的知识分子聚徒讲学,以传播儒家文化和道统为己任,独立承担起文化延续精神传承的使命,这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传统!”
在日渐世俗化的当前精神处境中,虽然也面临一些责难,有时候,甚至还遭遇一些市场经济中生存面临的巨大困难,两年来,万松浦书院还是吸引了大批的支持者。不仅传统文化议题在这里得到了激烈的讨论,而诸如“现代书院与当代文化”研讨会、“应试教育”笔会及研讨会等各类当前社会及文化问题,也常常进入到书院这种民间方式的关注之中。
张炜说,独立的院产,讲学、游学、藏书和研修的功能,稳定和清晰的学术品格,传播和弘扬文化的恒久决心和抱负,是书院的基本要素和功能。
这一点,在刚刚建立的白鹿书院中也有清晰的体现。陈忠实说,“创办白鹿书院,一是要探讨传统文化精华对今天的意义;二是关注当代人文心理新的倾向:三就是想做点实事。”据介绍,为体现这一精神旨意,白鹿书院将定期举行“白鹿论坛”,并考虑申请设立“白鹿文学奖”等,与国内外文学界、学术界进行高层对话,意图将书院建成思想、文化交流的一方重地。
书院,重现的传统或幻象?
书院,这个曾经充满精神瞻仰意义的指引性符号,今天再度以不同的面目出现在我们的文化生活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就是,“万松浦书院”、“岳麓书院”、“白鹿书院”、“中国文化书院”已日渐构成了中国文化版图中东南西北四大格局。
“守住中国文化的根”,让中国传统文化薪火相传,这是白鹿书院的宗旨。但面对今天复杂的文化处境,白鹿书院创办者、陕西作家陈忠实却不得不承认,改变传统文化日渐式微的处境,书院的作用微乎其微,因此,他提出的一条解决之道,那就是加大中国传统文化在学生课本中的比例。“实际上,更核心的还是教育部门”,陈忠实说。
中国传统书院在今天的再度出现,历史文化学者、中山大学袁伟时教授说,“其实它是今天的知识分子在现代教育体制之外的一种努力,中国书院无疑是对现有教育机制的补充。”
袁伟时教授说,“20世纪最后20年来,特别是中国文化书院起到很好的作用,在中国不能自由办学等诸多限制下,它在这一时期的思想发展方面,以启蒙为内容,兼容了传统文化,针对改革开放初期的情况,做了十分重要的工作,没有第二个书院能与之相提并论。”
据介绍,20世纪80年代中期,人们对文化的热情空前高涨,这个时期,中国文化书院举办了“中国知识分子”、“中国宗教”、“中国的近代化”等多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并编辑出版了《论中国传统文化》、《中西文化比较》等具有影响力的书籍。
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化书院在传统和启蒙方面“为往圣继绝学”,出版了《神州文化集成》(50本)、《国学举要》、《20世纪西方哲学输入中国史》、《中国佛教史》、“道教文化研究丛书”、“远近丛书”(中法文对照)、《跨文化对话》(中法文对照)等,影响巨大。
近20年来,包括中国文化书院在内的许多书院相继建立,袁伟时认为,“这体现了各个知识阶层派别从各自角度或爱好出发,或传习传统文化经典,或以西方文化为启蒙,都无可厚非。”
他说:“只要不是将书院变成一个封闭的堡垒,传习传统文化只要不是将之变成民族主义的东西,都是有益无害的。因为它们构成了中国多元的文化事实。”实际上,中国书院的重要意义正是它对今天教育机制及无法自由办学的补充功能。
而对于书院的兴起,有一些学者认为,20世纪整整一个世纪,中国的传统文化经历了各种革命及运动的“全面否定”,今天,人们又开始认识到它的价值,书院正是象征性的对当今的现代教育制度进行反拨。有人甚至认为:“书院的重新出现是中国文化保守主义兴起的一个基本事实。”
与这些解释稍有分歧的是,袁伟时认为:“现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经济发展了,人们的文化信心开始增强了,中国怎样发展,很多人开始面向中国历史和文化传统,去那里寻求资源。”而与这种观点相同的是,齐鲁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王志民也认为,现代书院的创办,显示了中国作家、学者自觉的文化使命感和以积极的文化创造姿态:而其对于我国的文化体制,也是一种创新和探索。
书院的历史
书院是中国传统教育的重要形式,春秋时期孔子办私学,可以说是书院之雏形,而汉唐时候的精舍,可以说是书院的前身,五代北宋时候,书院正式确立。书院的最大特色在于,它是由民间办学者传办,没有政府认可与资助。
书院与藏书阁,是千百年前的高等学府与图书馆,成为名流学者讲经论道之所,文人学士向往之地。在中国古代的文化传播中,没有一种形式能如书院呈现得这般自由。书院承载的精神气质和文化使命大约与现代的大学类似。
宋代是书院发展的高峰期,有著名的四大书院: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善化的岳麓书院、河南省登封嵩阳书院和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
但到了清代,书院逐步官学化,书院特质基本消亡。清政府曾下令:“各提学官督率教官生儒,务将平日所习经书义理躬行实践。不许别创书院,群聚徒党及号召他方游食无行之徒,空谈废业。”从清开国后的90余年,书院一直处在被禁或停滞的状态。
而1905年废除科举与变书院为学堂,是全面引进西方教育体制的重要标志。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传统书院曾一度表现出复兴之势,例如四川马一浮主办的复性书院、梁漱溟主办的勉仁书院、云南张君劢主办的民族文化书院,都曾经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与专业化的学校教育的主导地位相比,此种影响基本上不具有全局性的意义。
书院对中国文化影响巨大,随着近代教育体制的逐步建立,书院被取代,中国知识分子发生了一次根本性的演变——由传统儒者向具有近代人文思想和专业知识的近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转化。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陈忠实而今也与西安思源学院联手在白鹿原上办起了白鹿书院。在其获得第四届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白鹿原》里写到一个白鹿书院。据陈忠实介绍,《白鹿原》中其他人物都是虚构的,唯有白鹿书院的山长朱先生是有原型的,其原型是蓝田县清末举人牛兆濂,白鹿书院原型是牛兆濂当时主持的蓝田县的芸阁学舍。
2002年,几位学者与陈忠实讨论文学问题和陕西文化如何发展时,有学者建议,何不在白鹿原上建一个白鹿书院,把小说中的物事搬到现实中来,让中国文化精神薪火传承。
书院是教育和学术研究机构,同时它又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象征。陈忠实说,新成立的白鹿书院是一个平台,是一个广泛团结、联系国内外的作家、评论家和学者,开展文学和文化交流活动的机构。书院将设坛讲学,让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生机。
(原刊2005年6月28日《三秦都市报》)
新开拍的电视剧肯定有超越王扶林版的地方
对薛瑞生先生深刻生动的讲演,听讲的学子时时报以热烈的掌声。讲演结束后,新入学的西安思源学院学生站起来激动地说,希望这样的学术讲演以后多多举行。白鹿论坛主持人、白鹿书院常务副院长邢小利说,白鹿论坛每半个月开讲一次,我们请的都是国内一流的专家、学者和作家,欢迎同学们参加。
薛瑞生先生讲演结束后,同学们纷纷提问。有的同学请薛先生讲他眼里的秦可卿,有的同学问到悲剧艺术和喜剧艺术哪一种更能打动人心。有同学问薛先生对20年前的《红楼梦》电视剧是否满意,薛瑞生先生说,无论《红楼梦》被改编成哪种艺术表现形式,都无法超越原著,王扶林版的电视剧《红楼梦》拍得有特色,而新开拍的电视剧《红楼梦》也一定会有超越王扶林版的地方。
白鹿书院院长陈忠实先生代言西安半坡博物馆张书韵
2006年5月12日上午,西安半坡博物馆举行了半坡博物馆与该馆文化代言人陈忠实先生签字仪式。白鹿书院院长陈忠实先生、白鹿书院常务副院长邢小利、著名文艺评论家李星、著名文艺评论家王仲生等文化艺术界人士以及西安半坡博物馆领导参加了此次活动。
2006年6月,西安半坡博物馆新建成的半坡遗址保护大厅即将对社会开放,沉寂了三年多的半坡遗址连同新出土的祭祀遗址将展现在世人面前。为了共同探讨博物馆文化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和地位,在更深层次上发挥博物馆这一文化机构的社会作用,西安半坡博物馆决定聘请陈忠实先生为西安半坡博物馆文化代言人。
聘请文化学者为博物馆的文化代言人,在全国博物馆尚属首例。博物馆负责人表示,他们希望借此使社会公众对博物馆及博物馆文化有新的认识。
在大会上,半坡博物馆馆长张礼智阐述了聘请文化代言人的意义,并邀请陈忠实先生发表讲话。在随后的签字仪式中,张礼智馆长与陈忠实先生签署了协议书,并为陈忠实先生颁发聘书,赠送给陈忠实先生珍贵的礼物——原版半坡遗址考古发掘报告和人面鱼纹盆(复制品)。并邀请著名文艺评论家李星、王仲生,陕西省文物局局长赵荣发表感言。
仪式结束后,在博物馆领导的陪同下,来宾参观了新落成的半坡遗址大厅。
我院院士江文湛先生从艺五十周年花鸟画作品巡回展西安展开幕章文
2006年11月18日上午,白鹿书院院士、全国著名花鸟画画家江文湛先生从艺五十周年花鸟画作品巡回展西安展于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开幕。白鹿书院院长陈忠实、常务副院长邢小利参加了开幕式以及作品研讨会。历经两年的筹备,江文湛先生花鸟画作品巡回展在杭州、广州、西安、南京、徐州、北京六地展出,展示江文湛先生近20年来花鸟画精品70余幅。
江文湛先生是鲁人,更是秦人的骄傲,自1957年于西安美术学院附中学习绘画开始,迄今已近50年。江文湛先生的绘画独抒性灵,纸如雪,墨似漆,淡如薄云,朗如皓月,洗尽了浊气。将西方绘画中的色彩、空间、构成等元素融合于传统水墨的点线使转、墨色韵致之中,攀上了中国花鸟画的一个艺术新高度。
江文湛先生有一篇美文日《待月黄昏后》,讲其于终南山红草园每年待梅花发,犹如待月黄昏后的心情。而这位年逾花甲的艺海跋涉者从艺五十周年作品展出,其实也是一次待月黄昏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