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心理学的诡计: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博弈
8680200000012

第12章 自我保护的心理防线——避免被人伤害的心理防身术(3)

我们知道美国的女作家海伦·凯勒,因为小时候得了猩红热,结果造成她的失聪、失明,继而成了哑巴,处于一种相当严重的感觉剥夺状态中。但是凭借毅力,她在很大的程度上战胜了“感觉剥夺”,为自己赢得了宝贵的感观体验,即使这非常有限。

海伦在她举世闻名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里曾写下这么两段感人至深的话:“我,一个盲人,向你们有视力的人做一个提示,给那些善于使用眼睛的人提一个忠告:想到你明天有可能变成盲人,你就会好好使用你的眼睛。这样的办法也可适用于别的器官。想到你明天会变成聋子,你就会更好地去聆听声响,听鸟儿歌唱和管弦乐队铿锵的旋律;去抚摸你触及的那一切吧,假如明天你的触觉神经就要失灵;去嗅闻所有鲜花的芬芳,品尝每一口食物的滋味吧,假如明天你就再也不能闻也不能尝了。让每一种官能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为世界通过大自然提供的各种接触的途径向你展示的多种多样的欢乐和美的享受而自豪吧。”

海伦·凯勒用她的亲身体验,让我们对感觉的可贵有了充分的认识,她告诫世人,感觉与生俱来,看似平常,但是也要懂得珍惜,因为它对于每个人都特别重要,非常宝贵。

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却总是把自己封闭起来,不愿意和外界接触,这样的行为很容易导致一些畸形心理的产生,如社交恐惧症、焦虑症等。这样的人因为害怕受到某种伤害,所以刻意地剥夺自己的感受,结果造成很多不良的影响和结局。

为了避免处于感觉剥夺状态中,我们要积极地、尽可能多地去接触社会,尽情地体验人生,领略各地的风土人情,拥有丰富的知识、见闻以及情感,这样才使自己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

不是教你诈

人们往往会因自身的生活丰富多彩而感到满足和快乐,如果刻意地切断与外界的交流,无法得到身心的刺激,就会产生种种不良的感受和心理,所以人不是孤立的,学会广泛地接触社会,才会有更多美好的体验。

某中学的两个学生,相互都有好感,于是成为同学们眼中公认的一对。刚开始的时候,双方的家长和老师都百般的干涉和阻挠,说服教育,甚至破口大骂,这使两个孩子之间形成了同盟一样坚固的关系。

最终,校长改变了策略,把这两个学生双方的家长、老师都叫了过去。他并没有批评这两位当事人,而是说,他们之间是纯洁的感情,老师和家长都误会他们了,玷污了他们之间的感情。并叮嘱他们在学习上要相互鼓励。

此后,他们之间还是照样来往,但是没过多久,就觉得缺乏共同的语言和志向而疏远了,最终发现对方与自己理想中的公主王子相差太远而分开。

在很多时候,家长、老师总是视早恋为洪水猛兽,一旦自己的孩子或学生有此现象,就会劳师动众、苦口婆心、威逼利诱,觉得孩子们是道德败坏,选择的是绝路悬崖,粗暴干涉、强行压制,结果却只会使孩子们更加叛逆,更加要在一起,而如果正确地进行说服教育,可能二者发现不合适,就会自动分开。

为什么外部的干涉,反而使其爱情更加牢固了呢?

心理学家用“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来解释这一现象,外部的干涉有时候并不能减弱恋人之间的爱情,反而会起到推波助澜、火上浇油的效果,使他们的感情更加的牢固,干涉越多,反对越强烈,他们反而会更加相爱。

这正如在莎士比亚的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描写的男女的爱情悲剧,由于罗密欧与朱丽叶两家有世仇,他们的爱情得不到双方的认可,受到百般阻扰,但他们的爱情并没有因此而断绝,两人反而相爱更深,最终双双殉情。

心理学家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

人人都有自主的需要,都希望能够凭借自己的意志进行选择,而不愿意做受人控制的傀儡。一旦别人干涉自己,代替自己做出选择,并且将选择的结果强加给自己时,就会觉得自己的主权受到了威胁和侵犯。从而产生一种对抗的心理,排斥自己被迫接受的事物,而对自己被迫放弃的事物念念不忘。当有外力干涉的时候,两人就具有了共同的语言、命运、遭遇和体验,这将会造成两人同甘苦、共患难的局面,促使他们更加团结,一致对外。

另外,越难得到的东西对人的吸引力越大,在人心目中的地位越高,价值越大,而轻易得到的东西或已经得到的东西,其价值往往会被人忽视。

因此,粗暴的干涉,硬性的阻止往往并不能起到预期的效果。在现代孩子的中间,产生早恋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家长和老师应该采用更为明智的“静观其变,循循善诱”的策略,对孩子进行正面的引导,利用爱情自身的挑战,相信在没有外在压力的条件下,孩子们自身思想和感情的不成熟性就会暴露出来,从而知难而退。

另外,对待婚外恋也是如此,如果受到亲友的干涉、舆论的声讨,他们反而会更加难分难舍,恨不得天天厮守在一块儿。而一旦他们如愿以偿,柴米油盐地共同生活,也许会发现原来两个人在一起不过如此,可能还会觉得原来的伴侣更适合自己。

因此,对于很多事情,强制干涉并不是最好的方式,有时反而会起到相反的效果,学会因势利导,才会有效地化解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处理问题的时候,要保持冷静的头脑,而不能意气用事,越是生气,越是阻挠,越不能到达效果。

不是教你诈

如果人们的选择是自愿的,人们会倾向于增加所选择对象的喜欢程度,而如果是被迫的话,那么就会降低对所选择对象的喜欢。所以,对待不适宜的爱情,最好不要横加干涉,而是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引导。

在现实生活中,谁都会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情,在内心极度懊恼、生气、压抑、愤怒的时候,我们就会忍不住说一些脏话,把别人数落一番,把不顺的事情抱怨一通。但是咒骂之后,我们会发现自己内心舒服很多,因为不良的情绪已经得到了宣泄。

现代社会讲究文明礼貌,我们需要克制自己的一些不雅的言行,不能说脏话,不能骂人打架,当然这是值得提倡的。但是从某种角度讲,禁止某些言行,其实也是对人的本能的一种压制。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强调人们都有攻击本能。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就很容易理解,说脏话的目的在于满足那些被压抑了的攻击愿望。对此,美国心理学家和脏话专家这样解释:“咒骂是人类的原始本能,甚至是人类灵魂的止疼药,因为咒骂能让我们的脑子自由。”

尽管我们从小被警告不能讲脏话,但当我们突遇不顺时还是会骂一些脏话,骂后顿时会感到发泄许多,痛快许多。在这个层面上脏话是有其益处的。越愤怒、越压抑就越需要得到顷刻间的发泄。而脏话无疑是最容易实现,起作用最快、最直接的宣泄途径。要宣泄就要有出口,事实上,人们一直也在充分利用身上的出口表达攻击。比如,瞪眼,通过眼睛表达出愤怒和怨恨;还有人喜欢用唾沫啐人,也是一样道理。

通常,人们会对说脏话的男人更为宽容,认为他们不拘小节,甚至有男子汉气概。而且也认为男人说脏话的频率要比女性高。而美国语言学家托马斯·穆雷在记录下4000名男女学生的谈话后发现,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他们说脏话的时间比例一样多。实际上,我们心目中的关于女性不说脏话的观念,只是来自那些受过高等教育、穿梭于办公室的女白领形象。而在边远的山村或农村,很多妇女甚至可以站到马路上相互对骂,其运用脏话的娴熟程度足以让男人们瞠目结舌,甘拜下风。当然这是不文明的表现,但是从另一个侧面则体现出,骂脏话确实是人们的一种本能的发泄,可以起到宣泄情绪的作用。

脏话不仅可以满足我们宣泄情绪,还可以代替我们的拳头。有时,我们真想结结实实地把某些人揍上一顿。但事实上,你很少碰过他们,最多也只是骂几句,而且多数还是在背后骂的。这时,这些脏话就代替了你的拳头。因为脏话本身就有许多龌龊、暴力的意思。

打人,是为了让他痛苦,那么将脏话作为暴力、肮脏的信息传递给他,不是同样达到伤害他,让他痛苦的目的了吗?于是,通过咒骂的发泄,揍人的愿望消失了。在这个层面上,说脏话也能消弭争斗,否则人们早就鼻青脸肿了。

另外,在某些特殊的场合,说脏话能帮助我们更快地融入团体。刚做武将的人,即使不会喝酒也要学着大碗喝酒,即使是书生也要试着大声骂人。同样,如果你参加朋友的派对时,在场的每个人都在爆粗口,一旦你也爆出粗口,就能立刻表明你是“我们的人”,你们之间的谈话是“我们的谈话”。于是,朋友之间的心理鸿沟瞬间被拉平,轻松愉快的氛围即刻形成。

脱口而出的脏话,可以让我们表达愤怒、宣泄情绪、抵抗伤害,同时也能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显示自己的存在和力量。正是因为有这么多益处,才使得这种另类的语言伴随人类走过漫长的历史。

不是教你诈

脏话对我们也有益处,当我们情绪极度紧张、烦恼、愤怒、压抑时,不妨狠狠地咒骂一通,只要不是公共场合,也无伤大雅,而且有利于身心健康。但是不能不分场合都是满口脏话,那就会有损我们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