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老子略释
86859000000001

第1章 自序(一)

我为本书写了两篇序言,如果读者是研究《老子》的专家学者,可以直接阅读下一篇。本篇为非专业读者而写。

自2012年研习《老子》到《老子略释》出版之际有七个年头了,期间我一直想写一本书阐述自己对《老子》的理解,今天终于了却这桩心事。

本书的结构安排考虑到读者阅读习惯、背诵习惯,对目录、正文、附录的结构都作了认真安排。

和一般的“解老”作品相比,本书有如下三个特点:第一,不追问老子是谁。在我看来这个问题的必要性不大,原因有二:一是老子不希望我们知道他是谁,那何必强人所难呢?二是一个人的思想的产生,超不出其社会历史环境与个人天分。在春秋战国之际出现《老子》这样的书符合当时的时代特点,而个人的天分必然蕴含在其个人作品之中。

第二,还原字义并与时俱进。还原字义是指《老子》一书中的很多字,必须还原为字的本来意思,同时在解读章句时要考虑到老子生活时代的特点。与时俱进指《老子》一书所呈现的原则必然是超越时代的,可以通过老子之后的历史和我们当下这个时代的事实印证。我认为:生活是史书的注脚,史书是经书的注脚,经书是道的注脚。经书为圣贤所作,而道只有一个,所以先贤才说“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第三,基本能一以贯之。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而曾参对此的解释是“夫子之道,忠恕而已”。仅从这两句话来看,曾子当时并未彻底明白孔子之意。那么如果老子说“吾道一以贯之”,我会怎么解读呢?我会这样说:老子之道,损而已。老子之道和儒家之道、佛家之道不二,损到最后就是空,一旦悟到了空,就意味着悟到了道。悟道即意味不能再损,不能再损时则“一切在我心中”,这也说明为什么王阳明讲“心外无物”。

《老子》改变了我对世界的认知,我也希望自己能改变世界对《老子》的认知。

记得上大学时有一位学者到校讲学,听到他引用“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时,虽然当时不能理解其意几何,但彼时的我心潮澎湃、莫名感动。

2013年7月自认为理解了《老子》之后,我认定自己的人生使命是“为往圣继绝学”。就是希望能把中国圣贤的智慧传遍给世人,让这个世界更加美好。

为往圣继绝学,任重而道远。但我坚信“为之,则难者亦易矣。”由于个人能力及精力有限,书中问题在所难免,欢迎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