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习惯认为,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比别人付出足够多的努力。其实很多时候,天才和普通人的区别就在于能比别人多想一步。海伦·凯勒曾经写道:“真正的盲人,并非双眼失明的人,而是那些对问题短视、缺乏远虑的人。”因此,我们千万别为了顾全眼前看到的事物,而轻易放弃可以让问题获得解决的机会。因为这只会让自己所面对的问题陷入更难解的情况。
找准自己的位置
每个人的性格、爱好、特色、专长都不一样,如果知道自己的特质,并予以充分发挥,就会跟别人不一样。反之,如果将自己变成了“批量生产中的一个”,就会像一般的商品,即便做工再精细,充其量可以将价格提高个十元八元的,但永远不可能变成“传家之宝”。因此人应在年轻时,设法找到自己的优点,并且把它充分发挥出来。
每个人活着,不管大事小事,肯定有一份适合你干的事业,你要耐心地去寻找属于你的那个事业的开关,你得充分估计自己的特长和能力,当然你肯定要寻找摸索好久,东碰西撞最后跌得鼻青脸肿;但只要你找到了那个开关,轻轻一按,灯就会亮了,它就会把你的人生、你的前途一下子全部照亮。
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不仅在于你会什么,还在于你会多少别人不会的。
贝尔蒙多出生于巴黎一个贫困家庭。他天生迟钝,学无所成。为此,他的母亲一筹莫展,望子成龙的热情也日益消减。
贝尔蒙多十几岁的时候就被迫辍学,面对母亲疲惫的脸,他除了懊恼沮丧,就是把家收拾得一尘不染,做些点心以博得母亲舒心的笑。
在家无所事事,他就摆弄几个苹果,做成可口的甜点。这不但没有博得母亲的称赞,反而使母亲对他的前途更加忧心如焚,继而对他放任不管。
一个偶然的机会,贝尔蒙多去了巴黎一家非常豪华的大酒店做小伙计。他相貌普通,又无特长,谁都可以对他指手画脚。后来他去餐饮部当了一名打下手的小厨师,帮助一位甜点大厨师洗水果、配调料。当时他会做的唯一一道甜点,就是把两只苹果的果肉放进一只苹果中,那只苹果就显得很丰满,而外表上一点儿也看不出是两个苹果拼起来的,果核也都巧妙地去掉了,吃起来特别香甜。
一次,这道特别的甜点被一位长期包住酒店的贵妇人发现了。她品尝后,十分欣赏,并特意约见了贝尔蒙多。这个一直不被重视的憨小伙激动地表示他将再接再厉以不辜负夫人的赏识。
贵妇人虽然长包了一套最昂贵的套房,可是一年中也只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在此度过,但是她每次来这里,都会点那道贝尔蒙多做的甜点。
那几年,巴黎经济萧条,酒店里每年都裁去一定比例的员工。然而毫不起眼的贝尔蒙多却年年安然无事——那位贵妇人是酒店最重要的客人,而他,可爱的贝尔蒙多是酒店里不可或缺的人。
酒店举行豪华庆典的那天,每个大厨师做了一道自己的拿手菜。轮到贝尔蒙多时,他仍然精心地做了那唯一一道甜点,对着家属席中的母亲,他热泪盈眶,喃喃地说:“我是一个很普通的人,我曾想给母亲带来一点点不同,可我没有做到。我希望今天,当我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为自己争得一席之地时,母亲能尝尝我10年前就做过的这道甜点心。”
在众人的注目中,那位年迈的母亲眼里含着幸福的泪花,一口一口地品尝了这道该酒店远近闻名的招牌佳肴。她终于知道,贝尔蒙多不是一个碌碌无为的人,因为上帝给了他两个苹果,他却巧妙地调制成一个独一无二又令人刮目相看的苹果。当年,她忽视了他,幸好,上帝从来没有轻视卑微的生命,尽管上帝能够给他的,只是两个普通的苹果。
人生在世,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禀性和天分,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实现人生价值的切入点,你只要按照自己的禀赋发展自己,不断地超越心灵的羁绊,你就不会忽略了自己生命中的太阳,而湮没在他人的灯光里。
犹太法典说:“如果你不做自己,那么要叫谁来做你呢?”我们不可能成为别人,因为我们早已经是自己了,我们更不可能成为别人的复制品。因为别人正是在发挥他自己的优点,才能够有那样的成绩,而我们怎么会刚好也具备了像他一样的优点呢?正如鱼无法模仿鸟去学飞一样,鱼只能在游泳方面发挥自己的长处。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唯有自己才知道自己真正想干什么,适合干什么,能干成什么。而且选择自己的道路,是你最基本的权利。不要去走那些拥挤的道路,换条捷径我们可能更快地走向成功。
别给心灵上锁
看足球比赛,我们会发现,最优秀的射手就是最善于捕捉射门机会的人,他们总能在正确的时间出现在正确的位置上。好射手是会跑位的人。
其实,一切“顶尖高手”和成功人士都是很懂得把握时机、选择环境的。有人曾总结出一个“一二三定律”,即恋爱不要超过一年、学外语不要超过两年、在一个工作岗位不要超过三年。这似乎是戏言,但却可以给人一些启发。人只有在不断的变化中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提升自我,而较久的停滞往往会使人心理趋向麻木、心态变老,导致思维定性和过于专业化,同时在一个环境居留过久,也会因恩怨过多而不利自身的发展。所以我们常常看到,那些不断流动的人往往升迁更快。那些南来北往的人往往容易发大财,那些不断挑战的人往往会摇身一变而成名人。
一位心理学家曾说:自我,往往就是一种长期形成的习惯,并被这种习惯紧紧束缚住灵魂的故我。一个人如果不能突破这个故我,那么他就会在自设的“固执”或拘泥于习惯的陷阱中不能自拔。一个人如果被故我完全封闭了起来,那么,他就成了一头拉磨的驴子,看起来他也非常忙碌和勤奋,但他再也不是一匹在天地间呼啸向前的骏马了。
着名的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曾经讲过一个很经典的故事:
约翰和汤姆是相邻两家的孩子,他俩从小就在一起玩耍。约翰是个聪明的孩子,学什么都是一点就通,他知道自己的优势,自然也颇为骄傲。汤姆的脑子没有约翰的灵光,尽管他很用功,但成绩却难以进入前十名,与约翰相比,他时常流露出一种自卑感。然而,他的母亲却总是鼓励他:“如果你总是以他人的成绩来衡量自己,你终生也不过只是一个‘追逐者’。奔驰的骏马尽管在开始的时候总是呼啸在前,但最终抵达目的地的,却往往是充满耐心和毅力的骆驼。”
聪明的约翰自诩是个聪明人,但一生业绩平平,没能成就一件大事。而自觉很笨的汤姆却从各个方面充实着自己,一点点地超越着自我,最终成就了非凡的业绩。约翰愤愤不平,以至郁郁而终。他的灵魂飞到了天堂后,质问上帝:“我的聪明才智远远超过汤姆,我应该比他更伟大才是,可为什么你却让他成为了人间的卓越者呢?”
上帝笑了笑说:“可怜的约翰啊,你至死都没能弄明白:我把每个人送到世上,在他生命的‘褡裢’里都放了同样的东西,只不过我把你的聪明放到了‘褡裢’的前面,你因为看到或触摸到自己的聪明而沾沾自喜,以至误了你的终生!而汤姆的聪明却放在了“褡裢’的后面,他因看不到自己的聪明,总是在仰头看着前方;所以,他一生都在不自觉地迈步向上、向前!”
在这个讲求速度、讲求效率的流动性极强的时代,一切事物都是在流动中得到发展从而超越自身的。对于一个渴望成功的人来说,有时就必须离开熟悉的环境,离开熟悉的领域到更远、更有利于自己发展的地方去开拓,去进取。须知,一个坐着不动的人,是不可能在正确的时间出现在正确的位置的。
很遗憾,我们大多数人所受的教育并没有教会我们怎样学会对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说“不”。在竞争的压力下,要对一个自己并不喜欢却又有些诱惑力的“鸡肋”工作说“不”,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干一行爱一行”远比“爱一行干一行”成本高得多。因为“干一行爱一行”的机会成本是自己所爱的一行,而“爱一行干一行”的机会成本却是自己不爱的一行。
一位有着类似经历的约翰曾经后悔道: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在从事一项自己并不喜欢也不擅长的工作。每当我产生变化一下的念头时,都会为下一步无所适从而忧虑,于是一项自己并不喜欢的工作就一拖再拖地干了下来。可是,时间越久,我发现存在的问题越大——下一项工作总是要受到前一项工作的影响,我在这个行当干得越久,我要摆脱这个行当的成本也就越大。
终于有一天,我在朋友的劝说下对自己当初的抉择说了“不”。真正抽身出来才发现,事情并没有我所想象的那么糟。尽管经历了不小的波折,但是摆在自己面前可选择的天地却宽了许多,想象中的压力在现实中也没有那么可怕。我的朋友用“逃跑”来形容我说“不”时的狼狈,但我却很感激他教会了我“用脚”来进行另一种方式的选择。
一位着名的经济学家曾经讲述过怎样选择才会有一个“经济”的人生。他认为一个人在生活之初,选择学习和工作的方向应该更加偏重于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而非眼前的一些“现实”利益。自己所认定的容易找到的工作和容易录取的专业,对于平等竞争的他人来说也同样是容易的。
人才的市场也遵循着市场经济的普遍规律,“看不见的手”会把今天看起来前景不错的职业,自动调整到供求平衡的程度。从一个较为长期的趋势看,各个专业和领域之间的竞争程度是相同的。能否在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归根到底还是看一个人能否在自己选择的领域做出比平均值更高的“生产率”。所以一旦发现自己选择的领域不是自己喜欢的或是增长的,就应该及时做出调整,因为现在调整,浪费的只是几年时间,今后再调整,浪费的就有可能是整个一生。
学会享受工作
在任何情形之下,都不要对自己的工作表示厌恶。厌恶自己的工作,这是最坏的事情。如果你为环境所迫,而做着一些乏味的工作,你应当设法从这乏味的工作中,找出乐趣来。要懂得,凡是应当做而且必须做的事情,总能找出它的乐趣来,这是我们对于工作应抱的态度。有了这种态度,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能有很好的成绩。有了这种态度,完全可以把苦日子过甜。
美国西雅图有个很特殊的鱼市场,在那里买鱼是一种享受。在那个鱼市场里没有一般鱼市场常有的刺鼻的血腥味,进入市场,扑面而来的是鱼贩们欢快的笑声。他们面带笑容,像合作无间的棒球队员,让冰冻的鱼像棒球一样,在空中飞来飞去,大家互相唱和:“啊,5条鳕鱼飞明尼苏达去了。”“8只螃蟹飞到堪萨斯了。”这是多么和谐的生活。
有人问当地的鱼贩:“你们在这种环境下工作,为什么会保持愉快的心情呢?”
他说,事实上,几年前的这个鱼市场本来也是一个没有生气的地方,大家整天抱怨。后来,大家认为与其每天抱怨沉重的工作,不如改变工作的品质。于是,他们不再抱怨生活的本身,而是把卖鱼当成一种艺术。再后来,一个创意接着一个创意,一串笑声接着另一串笑声,他们成为鱼市场中的奇迹。
他说,大伙练久了,人人身手不凡,可以和马戏团演员相媲美。这种工作的气氛还影响了附近的上班族,他们常到这儿来和鱼贩用餐,感染他们乐于工作的好心情。有不少没有办法提升员工士气的主管还专程跑到这里来询问:“为什么一整天在这个充满血腥味的地方做苦工,你们竟然还这么快乐?”他们已经习惯了给这些不顺心的人排忧解难,“实际上,并不是生活亏待了我们,而是我们期求太高以致忽略了生活本身。”
有时候,鱼贩们还会邀请顾客参加接鱼游戏。即使怕腥味的人,也很乐意一试再试,意犹未尽。每个愁眉不展的人进了这个鱼市场,都会笑逐颜开地离开,手中还会提满了情不自禁买下的货,心里似乎也会悟出一点道理来。
这说明,不要使生活太呆板,做事也不要太机械,要把生活艺术化,这样,在工作中自然会有兴趣,自然会尽力去工作。
出色的工作就是高贵的荣衔。一个认真而又诚实的工匠不论做哪一门手艺,只要他尽心尽力,忠于职守,除了保持自尊之外别无他求,那么,他的高贵品质实不亚于一个着名的艺术家。世上没有世袭相传的贵族。做人堂堂正正才是唯一真正的高贵的人。
日本有一项国家级的奖项,叫“终生成就奖”。在素来把荣誉看得比自己的生命更为重要的日本人心目中,这是一项人人都在梦寐以求却又高不可攀的最高荣誉。在日本,无数的社会精英、博学才俊一辈子努力奋斗的目标,就是能够获得这项大奖。但最近一届的“终生成就奖”,却在举国上下的企盼和瞩目中,出人意料地颁发给了一位名叫清水龟之助的邮递员。
清水龟之助是东京一位普通的邮递员,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将各式各样的邮件,快速而准确地投递到每一个相关的家庭。与那些长期从事能够推动人类历史快速发展的高尖端科技研究的专家学者们相比,清水龟之助所从事的这项工作,简直就是微乎其微,甚至根本不值一提。然而,就是这位长期从事着如此平淡无奇的邮递员工作的清水龟之助,却无可争议地获得了这项殊荣。这是因为在他从事邮递员工作的整整25年中,清水龟之助的工作态度始终与他到职第一天的那种认真与投入没有什么两样。在不算短暂的25年中,他从未有过请假、迟到、早退、脱岗等任何缺勤情况。而且他所经手投递的数以亿计的邮件,从未出现过任何差错。不论是狂风暴雨,还是地冻天寒,甚至在大地震的灾难当中,他都能够及时而准确地把邮件投送到收件人的手中。
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持着清水龟之助得以几十年如一日、持之以恒地把一件极为平凡普通的工作,铸造成了一项伟大无比的成就呢?清水龟之助对此不无感慨地说:“是快乐,我从我所从事的工作中,感受到了无穷的快乐。”他说,他之所以能够二十五年如一日地做好邮差这份卑微的工作,主要是他喜欢看到人们在接到远方的亲友捎来的信件时,脸上那种发自内心的快乐而欣喜的表情。自己微不足道的工作,竟然能够给别人带来莫大的心灵安慰和精神快乐,这使他感到欣慰,感到自己的工作神圣而有意义。他说,只要一想起收件人脸上荡漾开来的那种快乐的表情,即使再恶劣的天气,再危险的境况,也无法阻止我一定要将邮件送达的决心。正是这种快乐的力量,支持清水龟之助完成了这项伟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