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搞懂金融的第一本书
8734200000011

第11章 加息咋就这么难 (2)

从近40年的事实来看,美联储一直企图将美元利率维持在4%~5%的水平;日本政府和日元的信誉一直比较好,所以2001年以来,日本央行可以持续多年维持着0.01%~0.1%的历史罕见超低利率;拉美国家政局动荡,动辄陷入通胀危机,于是我们就看到1990年元旦前夕,阿根廷银行为大储户提供超过7200%的年利率。

零利率与QE

总结5000年的利率史就可以发现,在以金属铸币充当货币的小农社会,利率往往异常高昂,如果国王或者有权有势的人能够以低于10%的利率为人民提供借贷的时候,常常被视为一种善良之举。

随着现代市场经济逐步发达,当一个社会的货币价值稳定的时候,那些有足够信誉的政府、公司和个人,常常能够以5%~6%的利率实现融资。

如果一个国家陷入通货膨胀,尤其是严重的通货膨胀,其利率常常能够飙升到10%以上,甚至达到20%以上,比方说1980年前后的美元和英镑。这是因为所有人都想及早拿到钱用来换成实物,避免自己的财富受到通货膨胀的侵蚀,而后来的钱相比此前的钱,其购买力也确实下降很多,这自然而然就推高了利率。

如果陷入恶性通货膨胀,像德国1922年那样,早上能买一栋别墅的钱,到了晚上只能换一个面包,那么利率也会飙升到匪夷所思的高度,比方10000%。

其实,在恶性通货膨胀下,更有可能的是,无论你声称多么高的利率,也没有人愿意借钱给你,因为大家都急着立马把手头的现金换成实物。著名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曾说过,在国民党1940年的通货膨胀时期,他每次领到工资后,第一件事情就是要跑步去买米,而且跑慢了与跑快了米价都是不一样的——可想而知,这个时候你拦住这位未来的国学大师,声称给他按照多少多少的利率支付法币,你认为他会借给你钱吗?

纵观整个世界历史,利率变化之大的确让人瞠目结舌。然而,即便在过去5000年中已经见识过各种各样的利率,但面对今天我们各个中央银行所设定的低利率,估计还是要让人目瞪口呆。

到底怎么回事?

原来,自2008年9月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在“挽救世界经济”名义之下,全球央行的老大——美联储在2008年12月17日,将美元的基准利率降低到0~0.25%的历史低位。

此后全世界其他央行纷纷跟进。

2009年5月7日起,欧盟央行将欧元的基准利率降低到1.00%的历史低位;同日,英国央行也将英镑利率降低到0.5%的历史低位;

瑞士央行,2009年3月12日将瑞士法郎的利率降低到0.25%的历史低位;

日本央行更是及早动手,在2008年12月19日就将日元利率降低到了0.1%;

其余的,加拿大央行,在2009年4月21日,将加元的利率降低到0.25%的历史低位,新西兰元0.25%,挪威克朗 1.75%,丹麦克朗1.2%,瑞典克朗0.25%,韩元2%,港币0.01%,台币1.625%……

相比之下,当时中国央行2.25%的一年期存款利率,不是太低,反而是太高了。

更要命的是,以上国家经济总量相加的话,差不多要占到全球经济总量的70%以上!

无怪乎有人感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让人类一起跨入信用货币时代;本次金融危机,则是让人类携手跨入了“零利率时代”!

新时代的央行们,不仅有零利率,还有“定量宽松(Quantitative Easing,QE)”……

定量宽松,也称为量化宽松,“定量”指的是扩大一定数量的货币发行,“宽松”就是为市场供应更多的货币,当银行和金融机构的有价证券被央行收购,新发行的钱币便被成功地投入到经济体系中。

说白了,QE就是凭空印刷钞票送给金融机构的一个好听说法。

比方说,美联储在2008年宣布的QE1,说白了就是凭空印刷1.75万亿美元钞票来收购华尔街金融机构那些卖不出去的垃圾债券;2010年11月份的QE2呢,是美联储确定再次印刷6000亿美元钞票去市场上购买各类债券……

在纯信用纸币时代,无论是“降低利率”还是“定量宽松”,其目的都是为了增加社会上的钞票供应,而一般情况下,出现“定量宽松”都是因为利率已经降无可降了,也就是说,“零利率”差不多是“定量宽松”的前提。

信用货币时代,在中央银行规定的某个利率下,大家都从央行来借钱,由于不必受到借贷数量的限制,只要不存在印刷钱币的纸张或者油墨不足的情况——钱嘛,对于借贷者来说,只要你愿意接受约定的贷款利息,只要银行同意你来借,可谓是能借多少借多少,而对于中央银行来说,则是“我的地盘我做主,想印多少有多少”!

因此,只要能够将利率降得足够低,就一定能鼓励人们更多的贷款、更多的借债,而这种贷款和借债的最终源头呢,归根结底还是央行的印钞机——降低利率之前,全世界有1万亿元钞票,利率降低之后,信贷规模扩大,全世界的钱变为2万亿元了,你说多出来那1万亿元钞票是怎么来的?

要知道,对于央行们来说,货币政策就像武林高手的绝招,看似神秘莫测、天下无敌,但实际上全世界央行加起来的招数,也无怪乎调整利率(包括贴现率)、存款准备金率以及公开市场操作这“三板斧”,据说,这“三板斧”足以打通经济运行的经脉。

如果真的三板斧过后还是不行的话,那就只能采取所谓的“非传统措施”了——这就是QE。某种程度上说,QE就类似于华山论剑中西毒欧阳锋变疯了之后所练的绝世蛤蟆功,“经脉倒行,五脏俱废”。

当今的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Ben Shalom Bernanke)在欧洲吹牛说,“零利率”和“定量宽松”是美联储的“重要创新”,也真得佩服他说谎话不打咯的脸皮厚度——无论是零利率还是定量宽松,美联储都绝对不是第一个实践者,所谓的“创新”桂冠,怎么也应该戴到日本央行头上!

由于房地产泡沫破灭和银行体系坏账造成的经济衰退,从1991年7月11日到1995年9月8日,日本央行连续9次下调官方贴现利率,由最初的5.5%下调至0.5%;1998年9月将无担保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由接近官方贴现利率水平的0.5%降至0.25%……

可是,日本经济还是丝毫不见起色,怎么办呢?

于是,1999年初日本央行干脆将无担保隔夜拆借利率调低到0.02%,让日本那些本来应该倒闭破产的大银行从中央银行得到贷款,由于当时日本银行业短期融资的手续费也是0.02%,两者相抵为零,日本央行实践的“零利率”比伯南克还要彻底!

甚至,将凭空印钞票文雅称之“定量宽松”,也还得归功于日本央行2001年的“创举”。

2001年~2003年,当时日元的利率已经降低到零,降无可降,但日本仍有大量银行资不抵债处于破产边缘。为此,日本央行凭空印钞大量买入市场上无人认购的政府和企业债券,向银行体系注入大量资金,试图为经济体系创造新的流动性,以便鼓励开支和借贷。

想想看,这和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美联储干的事儿有什么本质区别吗?

至于“零利率”和“定量宽松”到底有没有效果,用一句广告词来说:“谁用谁知道!”

下图是日本央行1972年以来所执行的基准利率情况,看看是不是1999年以来基准利率都一直在0那儿“趴窝”呢?

再对比一下日本从1981年以来的经济增长情况。

看看上面两幅图的对比就知道,日本的“零利率”和“量化宽松”的蛤蟆功练了十多年,迄今也没有能够让日本走出经济泥沼。

根据主流经济学家的权威说法,日本遭遇了所谓的“流动性陷阱”!

流动性陷阱,说的是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额外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一旦发生“流动性陷阱”,再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无法改变市场利率,使得货币政策失效。

这种专业的概念那是相当让人头疼——所以我来给大家做一个通俗的解释。

中央银行使劲地降利率,一直降到了“0”这个极限,是个人都明白现在利率是历史最低,所以大家都知道将来利率一定会升高,现在的物价也可能是最高,所以中央银行无论增加多少货币供应,大家还是宁愿把钱存起来,等着将来花,结果导致央行和政府期望通过“居民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想法泡汤。

说白了,就是央行和民众之间“斗智斗勇”——老百姓日益增强的经济智商与央行货币愚弄手段日益拙劣之间的矛盾!

早在2000年,日本央行刚刚开始实施零利率货币政策的时候,美联储内部的研究人员就对此进行过审慎研究,并发表了零利率货币政策效果之研究报告。其基本结论是:“零利率条件下的诸般政策工具有内在的局限性,它们的实际效果是非常不确定的。”

既然有了日本的前车之鉴,为什么以美联储为首的全世界的中央银行还是坚持把利率降到接近于零,而且还不遗余力地搞“定量宽松”呢?

原来,有一些学者提出了貌似有理的 “零利率货币政策”发挥作用的机制。

仔细分析一下这个理论,各国央行依然还是期望忽悠民众,和民众玩“心理战”。“零利率”条件下,央行虽然无法改变利率,但只要动不动来一下QE,民众总会嗅到“无限量印刷钞票”的信号,人们将会恐惧物价的上涨,从而不再将钱存储起来而是用于消费。

而美联储从QE1的1.75万美元到QE2的6000亿美元,而且似乎将来还要追加QE3、QE4……就是想要验证这个机制是否能够发挥作用。

关键是“无限量供应钞票”这样的信号一旦被人们确认,恐怕不仅仅是促进消费和投资的事了,更有可能是严重的通货膨胀。这样一来,人们的确是跳出了所谓的“流动性陷阱”,但恐怕从此也一下子跌进了恶性通货膨胀的万丈深渊!

负利率之罪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不仅仅有零利率,还有负利率呢!

在百度百科上查阅“负利率”,你会得到如下定义:“是指通货膨胀率高过银行存款利率。”进一步的解释是,“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快速攀升,导致银行存款利率实际为负”。

而这种负利率还只是老百姓计算自己实际存款财富损失时候所说的负利率,实际上还有名义上的负利率。

名义负利率极为罕见,至少在1971年之前5000多年的时间里没有出现过。

罕见是有原因的——利率倘若为负值,意味着借钱人不用从事生产,只用借钱就行了,杨白劳从黄世仁那里借到钱之后,黄世仁从此必须源源不断地给杨白劳送钱花,而且越来越多……这是什么样的“美好时光”啊?

不过,“极为罕见”并非意味着“从未出现”!

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救市”过程中,就有一家央行实施了史无前例的名义负利率——这就是瑞典央行。为了鼓励商业银行放贷给个人而不是囤积现金,从2009年7月8日开始,瑞典央行对商业银行放在央行的存款准备金支付负利率,也就是说,往央行存钱,不仅收不到利息,还要倒贴钱。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瑞典央行规定的这个负利率是对银行的,不是对普通大众的,因为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必须强制放入央行的,所以这个负利率也就是强制的。瑞典央行对此做出的解释是,按照传统的理论,“0”是借贷利率的极限,实际上绝非如此,即便是纸币这样极其容易存储的钱,也是有存储成本的。

可不,你买个保险柜也还要钱呢!

美联储就估计,纸币的实际存储成本大概介于现金价值的1%~2%,这意味着-1%或-2%的利率,可能不会引发人们一下子都冲到银行去提取现金。在这个利率水平上,人们还是愿意把现金存到银行,而不是把它藏在床底下、墙缝里,并雇佣几个彪形大汉24小时看守。

正是根据这一理论,2010年10月25日,参考美国的CPI数据,美国财政部发行了规模100亿美元的通胀挂钩债券(Treasury Inflation Protected Securities,TIPS),设定的利率居然是-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