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放贷款之后,一大堆穷光蛋们的欠条窝在银行的手里,看着多窝心啊!所以有聪明人就想到了华尔街的那句名言:“如果要增加现金,就把它做成证券;如果想经营风险,也把它做成证券。”
对啊,证券化啊!
按揭抵押债券(MBS,Mortgage Backed Securities)一词由此而来,其大致意思就是将条件接近房屋按揭债务,集成在一起打包,然后制成标准的凭证,再将这些由按揭债务作为抵押的凭证卖给投资人,债务的利息收入与债务风险也同时“传递”。
简单解释,就相当于把一大堆性质类似的“欠条”,打包作为资产卖给别人。
别人也不傻啊,怎么才能卖出去呢?
这就用到我们娱乐圈的话了——包装、包装、还是包装!
房利美公司(Fannie Mae)和房地美公司(Freddie Mac)以及华尔街五大投资银行,都是干这种“包装”业务的顶级高手。根据过去几年房价猛涨的势头,他们首先将那些房屋MBS按照可能出现还款拖欠的几率分类,其中违约可能性较小的自然被叫做“特优级放贷”;违约风险中等的叫做“优质级放贷”,违约风险最高的,就叫做“次优级放贷”。
真是“坑爹”的时代啊,连褒义词都大贬值了!
你看见“优质”或者“次优”两字你就真以为是优质或者次优了,实际上这是最烂的贷款包,典型的资产毒垃圾——美国的“次贷”全称是“次优级房屋贷款”。
将MBS划分等级之后,投资银行这时候找到评级公司(如穆迪、标普等),按照过去几年房地产价格连续上涨所形成的数字,用一堆公式演算一番——天啊,这些“特优债券”都是收益大、风险低的良好投资产品,这还用说,大笔一挥,投资评级“AAA”。
市场嘛,一看,专家都说话了耶!那还想什么,赶紧踊跃响应评级公司的号召,购买、购买、再购买,这些购买者当中包括了国外主权投资基金、美国各州的保险基金、政府基金、养老基金、教育基金等。
出售MBS的房利美、房地美和银行把握在手里的欠条换成了大笔现金,笑得合不拢嘴,投资者买到了心仪的投资品,自以为大赚而特赚,也是心里偷着乐,看似皆大欢喜。
别忙,还有“优质级放贷”和“次优级放贷”呢,标普和穆迪都不好意思太昧良心乱给评级,可对投资银行和“两房”来说,总不能把这些“资产”砸在自己手里吧?
怎么办?买保险呗!
投资银行或者房利美、房地美,主动为这些“欠条”将来的违约买一份保险,这就是贷款违约保险——CDS,将违约风险转嫁给卖保险的那家伙身上,果然是天衣无缝、滴水不漏!
最不可思议的是,房利美、房地美以及这些投资银行,他们自己也大量吃进MBS和CDS。
你该奇怪了,这些投资银行不是一边自己在处理这些资产吗?为什么自己又参与进来?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骗人骗多了,连自己都信”——从2001年以来,美国房屋价格蹭蹭蹭一路上涨,房屋市场一片火爆,眼看着那些MBS和CDS都成了聚宝盆,干这行当的那些投资银行、保险公司把钱赚得盆满钵满,谁不眼红啊?
那些投资银行的领导们,作为职业经理人,和中国的官员们一样,都是一届一届的,这一届只要为公司挣了大钱,奖金、分红都是几千万、上亿美元的,CEO们发了大财,哪管下一届的时候公司会出什么问题!
于是,从2003年起,华尔街的各个投资银行、保险公司以及房利美、房地美之间,也开始互相买卖各种MBS和CDS,转了几圈下来,CDS的总额急剧上升。到了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前夕,为各种金融品提供担保的CDS总额和全球GDP总量相当。
或者,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葵花宝典”——欲练神功,必先自宫!
到了2007年年初,美国的房价上涨无以为继的时候,MBS开始大幅度贬值,CDS开始清算了,这立即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比方说2007年8月,贝尔斯登一家投资银行就面临高达13万亿美元CDS清算,能不破产吗?就在2008年9月8日当天,房利美和房地美就面临高达1.4万亿美元CDS清算,能不破产吗?
2008年~2009年的金融危机中的美国国际集团(American International Group,AIG)为什么成了美国政府援助最多资金的公司(美国政府先后对其援助1800亿美元)?
因为它就是个保险公司,在没有倒闭的公司当中,它卖出有关“次贷”的CDS最多!
说到这里,你不妨猜猜看,现在全世界的金融衍生品的规模有多大?
说出来的数字吓死人——614.67万亿美元国际清算银行2010年5月10日公布数据,截止到2009年底,场外交易的金融衍生品规模达到了614.67万亿美元,而这其中,商品期货和信用违约掉期两个项目名义价值还分别比2008年减少了21%和9%。
,而其中大约有相当大一部分是CDS!
对于陷入主权债务危机的国家来说,投资者购买CDS,就相当于为他们自己手中国债违约买一个保险,无论是针对这个国家国债的CDS价格急剧上升还是CDS总额急剧上升,都说明投资者不看好这个国家的偿债能力。这样一来,这个国家很有可能在金融市场上根本就借不到钱,或者像希腊那样承受畸高的利率。
中国股市——离成熟有多远?
中国有一个成语叫做“债台高筑”,这个词儿来自于春秋战国时期。
周朝最后一任天子周赧王向富人借债组织一支军队去伐秦,钱花完了,伐秦却没有成功,债权人拿着那些债券天天来找周天子追债,周赧王无奈之下,只好叫人修筑了一个很高的楼台,然后自己跑到台上去躲债——这就是成语“债台高筑”的由来。
到了明末清初之时,一些投资大、收益期限长且又具有较高风险的行业,如四川井盐业、云南矿冶业和山西金融业等已经较多地采用“招商集资、合股经营”的经营组织形式,这可谓是中国最早的“股份制公司”。
不过,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证券在中国出现,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的事。
随着第一批外国洋行进入中国通商口岸,西方的有价证券及其交易在中国出现,外资在华设立的各类股份制公司企业,把西方国家已普遍采用的股份制公司的生产经营形式和集股筹资的方法带到了中国。
在大陆,1872年上海轮船招商局成立,随着其第一期股本的认定和筹集,中国第一家近代意义的股份制企业和中国人自己发行的第一张股票诞生。随后,保险业、矿业、纺织业和通讯电报业等方面普遍采用股份制方式建立公司,于是又有一批华商股票应运而生。
1894年清政府为筹措甲午军费,仿效西方国家政府债券的发行,向国内发行公债“息借商款”,此后又发行了“昭信股票”和“爱国公债”两种公债。甲午战争之后,在金融、机械制造、电力、采矿、棉纺和其他工业方面华商创立了众多的股份制公司,华商股票的发行量也随之大幅度地增加。
随着鸦片战争后殖民经济的初步繁荣,外商证券交易也日趋活跃,买卖证券的掮客于是在1891年组织成立了“上海证券掮客公会”,即“上海股份公所”。
1913年,上海一些兼营证券买卖的大商号成立了“上海股票商业公会”,北洋政府还于1914年颁布《证券交易所法》,旧中国的证券交易开始走上正轨。1920年2月,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在总商会开创立会,1920年7月上海股票商业公会经北洋政府的农商部批准改组为“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以上海为龙头的全国证券市场开始形成。
1949年5月上海解放,随后不久,上海证券交易所停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为了吸纳、疏导社会游资和支持股份制企业公司,政府一度成立了天津证券交易所和北京证券交易所,但到了1952年10月,两个交易所先后关闭。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中国提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概念,证券市场再度成为中国推动社会资源配置改革的重要力量。
1984年11月,上海飞乐音响面向社会发行1万股股份,成为新中国第一支公开发行的股票,在海内外引起巨大反响;1986年9月,上海飞乐音响的股票在上海南京西路的静安证券业务部正式挂牌买卖;1988年4月,深圳发展银行的股份在特区证券公司柜台开始了最早的证券交易,随后深圳市国投证券部和中行证券部相继开业,万科、金田、安达、原野等公司的股票也陆续上柜交易,这五家公司的股票被称为“老五家”。
1990年11月底,由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建立的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12月19日,包括延中实业、真空电子、飞乐音响、爱使股份、申华实业、飞乐股份、豫园商场、浙江凤凰在内的8只股票开始上市交易,他们被资深股民们称为“老八股”——当天,上海证券综合指数基点设为100点,当天开盘96.05点,无量涨停。
1991年7月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也开始正式营业,同年10月31日,首家B股公司深南玻B也开始了公开招股。
在远离证券市场近40年后,中国再度开始与证券交易所“亲密接触”。
上海证券交易所重新成立这二十年来,中国的证券市场可谓是风云激荡、几经沉浮,在缔造无数财富神话的同时,也让许多人梦碎股市,锒铛入狱甚至丧失性命。
证券市场形成初期,股票点燃了人们的财富梦想,大量的投资者涌向深圳和上海交易所,争相入市抢购股票。一时间交易所内人山人海,一些持有原始股的股民一夜暴富,证券交易达到十分疯狂的地步。
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讲话”鼓励开展股市试验,5月21日上证所取消股市交易价格限制(开始是1%,后来是0.5%),交易价格尝试由市场引导。当天,上证指数直接跳空高开在1260.32点,较前一天涨幅达104.27%,随后3天,所有股票价格都一飞冲天,5只新股的市价竟狂升2500%~3000%!
3天时间财富暴涨25倍、30倍,想想这种暴富模式的示范效应有多大?
也正是从这个时候起,人们开始将中国的股市比喻成“赌场”。
1992年10月,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务院证券委和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这两家机构于1998年合并为证监会。
1993年,中国股票发行试点在全国推广,全国各大省会城市相继出现证券公司营业部。
1992年底中国股市开始被爆炒,到1993年2月已上涨至1558点,3个月内暴涨303%,随后出现暴跌,这成为中国股市第一次快速的牛熊市转换。
由于庄家操纵股价明显,管理层采取一系列打压股市措施,被戏称为“12道金牌”,1996年12月中国股市开始实行10%的涨跌停制度,并开始新股网上认购。
上海交易所和深圳交易所在最初成立之后,国债交易一直占交易量的大头,1995年5月政府宣布国债期货暂停交易,股票从此占据了中国资本市场的绝对主导地位。
1999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证券市场建设步入法制化和正规化阶段,同年9月,沪深两市上市股票突破1000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