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心灵狩猎
87372600000001

第1章 名校女生死亡谜案

01

陆晓君把家从J城搬到B城后,不知不觉间已经过去了九个多月。

二〇一七年九月十五日,周五。在北风的吹拂下,B城的天空一片瓦蓝。

早上九点钟,B城A大学明德楼,陆晓君正在研究室中查阅犯罪心理学资料,突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敲门声。

陆晓君打开房门,门口出现了刘立鹏警官结实的身影和微笑的脸庞。陆晓君惊喜地跟刘警官握手,赶忙请他来到屋里,在右侧靠墙的沙发上坐下。

刘立鹏坐在沙发上,趁着陆晓君给他倒水的空当,扫视了一下室内的布置。房间并不算大,大约有二十多平米。靠里的西侧墙边,摆着一张红棕色的办公桌,桌面上收拾得干净利落。

陆晓君给他递上一杯温水,刘立鹏接过来喝了两口,然后用他温和却又锐利的标志性眼神,对着她上下打量了一番。

跟去年他们联手侦办程路明案件时相比,陆晓君看上去精神了不少,也开朗了许多。(注:程路明案件的具体内容,请参见新星出版社二〇一九年十月出版的《心路迷宫》一书)

陆晓君身穿一件素青色的粗布长裙,头发随意而整齐地扎成一个马尾辫,整个人看上去优雅而干练。稍稍上挑的细长眉形,把她深邃的双眸衬托得格外明亮;眼神好似阳光照射下深不见底的一泓潭水,清澈而沉静。

自去年八月份程路明一案结案后,刘立鹏只见过她两次。一次是去年年底,陆晓君从J城搬至B城时,他宴请其一家为之庆贺。另外一次则是今年上半年,两人在B城市公安局组织的一个研讨会上不期而遇。

“刘警官……啊,现在应该叫你刘局了……几个月不见,别来无恙啊。听说你高升啦,调到H区公安分局做副局长了,恭喜呀!”

“嗨,晓君,可别拿我开玩笑了,你以后就叫我立鹏好了。我的工作确实有些变动,今年五月底刚调到H区分局,主要分管刑事侦查工作。调动工作这段时间,工作都没理顺,也没顾得上抽空过来看你。我看你的精神状态比去年好多了,现在工作和生活还顺利吧?你们一家人搬来B城大半年了,老人和孩子都好吧?”

嗯,刘立鹏虽然升职了,但性格还是像原来一样,真诚而细致。

除去工作上的联系外,生活中他算是陆晓君在B城为数不多的朋友之一。

陆晓君搬到B城后,工作、生活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她本想静下心来,把这大半年来的一些经历讲给刘立鹏听,但看到他满脸笑容之下隐隐透出一丝忧虑之色,便知道这位老搭档一定是遇到大麻烦了。

“立鹏,看你这两个大黑眼圈,最近肯定没休息好,是不是遇到让你头疼的案子了?”

听到这里,刘立鹏收起脸上的笑容,正色说道:“晓君,没有什么事情能瞒过你的眼睛!好吧,今天来找你,我确实是带着一个难题来的,还希望你这个天才能帮我一把呀。”

“哦?什么难题?快说来听听!”

陆晓君的眼睛一下子瞪圆了,她丝毫不掩饰内心的好奇。

刘立鹏看到她脸上急切的神情,不由得笑出了声,但他马上收敛笑容,清了下嗓子,开始讲述起来。

近来在土城西路,发生了一起疑似自杀案件。

案件发生于后村亭小区。这是一个普通的老旧小区,离这里大约也就几公里远吧。小区有很多回迁楼,里面主要住着一些老人,还有一些房子租给了在附近上班的年轻人,或在周围一些大学里读书的学生。

在我提到的案子里,死者就是著名的北方大学医学部的一名女博士生,名字叫柳若冰,今年二十六岁。她租住在小区的一间一居室里,在这里已经住了两年多时间。

一周前的九月八日晚上,这个女孩儿无声无息地死在了自己的房间里。

第二天早上,她的男朋友韩彬来找她。

当韩彬用钥匙去开她的房门时,发现门锁从里面反锁,但当他敲门时房间里却没人应答。于是他便开始拨打柳若冰的手机,只听到手机铃声从屋里传出来,但没有人接电话。

韩彬随后又绕到楼房后边,想从房间南侧的窗户观察屋里的情况。

窗户倒是没有拉上窗帘,从外面可以看到房中的情景。不过,由于窗子是在房间南墙靠近东侧的位置,而柳若冰的床却位于房间西南角,所以韩彬从窗子外边,并不能看到她是否躺在床上。

韩彬当时很着急,便打电话给她熟悉的几个同学,但大家都说不知道她的去向。他又询问了旁边的几个邻居,他们也都声称毫不知情。小伙子当时束手无措,于是在大家的建议之下,很快就报警了。

接到报警电话后,辖区内的两名警员十分钟后就赶到了现场。

跟韩彬核实完情况后,两位警员马上打电话跟支队长汇报了案情,并建议尽快打开房门查看。得到上级的批准后,两名警员使用专用工具破坏了门锁锁芯,顺利打开了房门。

幸运的是,在现场出警的两个人当中,有一位姓李的警官,是个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刑警。

李警官站在门口往房间里面仔细观察,发现最里侧的床上确实躺着一个人,他便让其他人在门外等候,自己则与另一位同事先行入室查看情况。

经过简单检查,他们发现床上的女孩儿已经身亡。李警官马上向支队长报告此事,并决定留在房外保护现场。他的这个决定,为H区公安分局接手此案的专案组同事们,保全了难得的现场线索。

下述几条信息,是陆晓君事后整理出来的的一些细节。

警方选调了四位同事,在H区公安分局内部,成立了一个专案组。专案组经过多次现场勘查,得到了如下主要事实:

第一,当天早上柳若冰家门的门锁,确实是反锁的。经过对防盗门和门锁类型的分析发现,除非从房间内部进行反锁,门外的人是不可能进行反锁,或伪造成反锁的样子的。

第二,除了房门之外,该房间只剩下一扇窗户能让人进出,但现场检查时发现当天早上窗户的把手也是扣紧的,外人无法从窗外把窗户关上或打开。

第三,法医检查报告已经出来,柳若冰被确认为因服用氰化物中毒而死,死亡时间为九月八日晚上九点半至十点之间。

第四,专案组详细勘查了房间的每一个角落,并对小区有关人员进行排查和走访,但均没有发现可疑迹象。

第五,在柳若冰家中的门窗把手和一些常用日用品上,只发现有柳若冰及其男友韩彬的指纹,没有发现其他人的指纹。而韩彬平时不住在这里,他在亦庄上班,单位距此处较远,所以工作日都住在单位附近的宿舍里,只有周末才过来与女朋友同住。

“晓君,专案组成员在跟我汇报时,全都言之凿凿地说,柳若冰肯定是自杀身亡。现在我把案件的基本情况都告诉你了,你觉得这是一桩自杀案件吗?”

刘立鹏说完之后,双眼直勾勾地盯着陆晓君,脸上露出了期待的表情,活像馋嘴的小孩看到糖果时的样子。

看到他的表情,陆晓君忍不住莞尔一笑。

“怎么了?你肯定是感觉有些地方不大对劲,这才会来找我,对吗?”

刘立鹏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是……是的,虽然说这些证据看似已很完备,要断定它是一起自杀案件也并不为过。但是,有了上次和你一起办案的教训,我心里确实有些犯嘀咕。尤其是在本案案发现场,并没有找到遗书或任何类似的遗留文件,这让我感到很古怪。这个案子,跟一般自杀案件的情况,可有些大相径庭呀,对吧?”

没错,确实是这样。

从常人的一般心理来讲,在知道自己将要去世或者准备自杀之前,都会给家人、亲友留下一封遗书,或者任何类似的信息。

人们之所以这样做,一来是为了说明自己去世的原委,以及对本人后事的安排,以免给亲朋好友或警方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二来是通过留给亲友的书面文字,权做告别之意,这也算是人之常情吧。

陆晓君道:“像这个女孩儿的情况,确实有一些蹊跷。因为如果她当真是服用氰化物自杀的话,那肯定是预先计划的结果,要知道氰化物可不是随处可见的普通药品。推想起来,既然其自杀计划早已准备妥当,她就没有理由不留下一封遗书,来安排好自己的后事。”

“对呀,我也是这样想的。可是晓君,你刚才听到我描述的案情和证据了,看上去她被人谋杀的可能性并不大。你觉得这个案子可能的破绽或问题,会出现在哪里呢?”

陆晓君听到这里,不自觉地用左手拂了拂发梢,高挑的鼻梁两侧绽出了几条浅浅的笑纹。

“哎呀,这我可不敢乱说。要是合适的话,最好我能去现场看看具体情况,再把专案组已有的案卷资料给我参考一下,到那时候咱们再交流吧。”

“太好了,当然合适啦,我就等你这句话呢。有你为本案提供专家意见,我才能够放心咧。你现在方便吗?如果可以的话,咱们马上就赶往现场。”

陆晓君点点头,简单收拾了一下随身携带的物品,并把这些物品放到皮包中。然后她便锁上研究室的房门,与刘立鹏一起乘电梯下楼。

很快,两人就坐上了刘立鹏的越野车,往事发现场驶去。

02

路上,刘立鹏问起陆晓君搬来B城后的状况,她简单介绍了一下。

过去九个月里,陆晓君带着儿子,与程路明的母亲一起,住在程路明留给她的房子里。随着时间的流逝,陆晓君和老人从程路明去世的阴霾中,艰难地走了出来。祖孙三人生活在这栋别具意义的房子里,欢声笑语逐渐多了起来。

在陆晓君生活稳定下来的同时,她的工作也逐步走入正轨。

陆晓君因在去年程路明一案中的卓越表现,获得B城市公安局孙世平副局长,以及专案组其他成员的高度评价和赞赏。

去年底,陆晓君考入B城A大学法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并接受孙局长的邀请,到他主导的犯罪心理学研究所担任研究员。除此以外,她还被聘任为B城市公安局的专家组成员,以正式编制人员的身份,参与刑事案件侦查工作。

陆晓君很快就适应了这份全新的工作。

听完陆晓君的介绍,刘立鹏颇感欣慰地笑了,他忍不住打趣起来。

“那就好,我一直挂念着你们,毕竟你目前的家庭状况很特殊。至于你的工作嘛,我可一点都不担心。虽然几个月没见你,但我的耳朵都快被你的名字灌满喽。市局的老同事们早已经告诉我,说你在好几个刑事案件中的表现,可是让大家都很惊讶呢。你现在是我们的传奇红人哪,陆晓君这个名字,在刑侦系统都已经传播开啦!”

陆晓君摇着头笑了起来,“哎呀,你可别来取笑我啦。我算是哪门子的传奇,只不过是刑侦领域的菜鸟而已。”

“欸……晓君,这我可没有乱说。大家确实很佩服你的天赋,这跟你从事专业研究的时间长短,并没有多少关系。天才就是天才,很多人穷其一生的时间,专注于某个领域的研究,但仍然很难解决实践中的难题呢。”

约十分钟后,汽车便到达了案件发生的后村亭小区。刘立鹏把车停好,两人下车后从小区南门走入院中。

陆晓君站在院中的小道上,抬头四处打量着周围的环境。

这确实是一个非常老旧的小区,除了北侧有几幢高高的塔楼之外,其他楼房都是六层的旧式老楼。那些六层旧楼,应该就是刘立鹏刚才提到的回迁楼。

这些楼房的外墙,都覆盖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造的住宅建筑,特别常见的那种砖红色墙皮。

家家户户的窗子,也是当年多见的普通钢窗,每扇窗户都被钢条分割成几小块独立的玻璃。这种旧式钢窗,跟近些年来新建楼房常用的塑钢窗相比,保温性能可就差得远了,隔音效果也不够好。

刘立鹏带着陆晓君,来到了小区最南侧的七号楼楼下。

七号楼楼体甚是狭长,向东西方向延伸,每个单元的楼门都是北向的。这栋六层矮楼一共有三个单元,案件发生的房间位于中间的二单元。

两人走到二单元楼门外,陆晓君仔细观察着四周。楼房外墙估计很多年没有翻新,很多地方的涂料已经脱落,露出了里面灰白色的水泥墙体,看上去一副饱经风霜的样子。

楼门门洞低矮,将将容得下高个成年人通过,门廊中泛着一股潮气。放眼望去,单元门内外两侧的墙壁上,贴满了各种小广告——主要是通下水、办证件、开门锁、置换旧电器之类的宣传单。整栋建筑,就像一位年迈的老人,活生生被涂抹成牛皮癣病人的样貌。

对周边环境有了些大致印象后,陆晓君开始关注单元门附近是否装有摄像头。很遗憾,像大部分类似的老旧小区一样,楼道内外没有配备任何监控设备。

两人经过楼门和门廊,走进一楼黝黑、潮湿的楼道中。

一楼一共有四户人家,中间两家的房门离得很近,右手边一〇三房间的房门上贴着白色封条。这两个房间,应该就是刘立鹏刚才介绍的小户型一居室。

果不其然,刘立鹏伸手指了下一〇三房间,随后从口袋里掏出一把钥匙。他撕掉封条、打开防盗门后,两人步入了室内。

刘立鹏率先走进屋内,示意陆晓君站在门口。他打开墙上的顶灯开关,走到南侧窗边拉开窗帘,回到门口说道:

“晓君,咱们站在这里,我简单给你介绍一下情况。虽然调查人员已多次到现场勘查取证,但我不能保证他们已经把所有线索,都发现和记录下来了。所以,我在专案组刚开始介入时,就要求除了取证必需的行动外,他们不能移动房中的任何物品和布置。”

说到这里,刘立鹏把房门关上,指了指防盗门背后的门锁。

“防盗门上的锁芯已经更换过,钥匙在我和专案组的两位同事手里,其他人没法进入房间。这就是说,你现在观察到的房间布置,跟辖区民警刚接到报案时所看到的情况,基本上是完全一致的。”

房间是方方正正的一居室,呈现出规则的长方形布局。室内面积估算起来,差不多在四十平方米左右。房间东西长度约有八米,南北宽度则在五米上下。

陆晓君双臂交叉环抱在胸前,从门口的方向,向屋里的物品依次看过去。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张老式的铁架双人床,床体沿东西方向摆放,床头冲西。铁床位于房间西南角,紧贴着墙壁,跟东北角的防盗门刚好成对角线分布。

在铁床北边,靠近西侧墙壁摆放着一个衣橱和一个书柜,都是枣红色的老式家具,估计是房东留下来供租客使用的。

屋里仅有的一个窗户,镶于房间南墙上、紧挨着东侧墙壁,也就是说位于防盗门的正南方向上。

在防盗门和窗户之间,靠近东侧墙壁处有一张黄褐色的长条木桌,看上去是作为餐桌和书桌二合一之用。据刘立鹏介绍,案发时长桌上原本放有一台笔记本电脑,后来被专案组拿走检查了,并没发现太多有价值的线索。

在北侧墙边,有一台冰箱和一个小型开放式灶台。灶台西侧是一个灰绿色玻璃隔断形成的独立空间,看上去应该是浴室和卫生间。

房间地面铺有乳白色的地板砖,是房间里所有的家居物品中,唯一看上去还算较新的地方。不过,室内装饰和设施虽然老旧,但从整体的视觉印象来说,这个名叫柳若冰的女孩儿,应该是一个井井有条、喜欢整洁的女生。

房间地面和所有家具都被擦拭得干干净净,虽因过去一周内无人打理,落上了一层薄薄的灰尘,但仍然能看出原本整洁的样子。

除了室内整体布局之外,还有一些细节值得注意。西南角铁床旁边的墙壁上,贴有几张印有星体图案的张贴画;东侧餐桌上有一个小小的花盆,一株水仙静静地立在盆中,好像在淡淡地诉说着什么;东南角的窗台上,则放有一盆兰花,姿态优美而素雅。

陆晓君的双眼像探测器一样,把整个房间缓缓地扫视一遍。接下来,她决定从北侧墙壁开始,沿着逆时针方向,对房间内每一处细节进行毫米级的搜查。

她为什么要按照逆时针方向来搜索呢?这倒不是出于什么科学原因,只是陆晓君的一种工作习惯而已,就像她喜欢把手表戴在右手腕上一样。不过,陆晓君的这些日常习惯,可以让她以与常人相反的思维方式来观察和思考问题,这倒经常会带来不同的思路和启发。

因为陆晓君不是一线刑警人员,所以她每次出现在案发现场时,都已经是在调查人员做过勘查之后,其实这倒是给了她不同的视角。她不用像那些调查人员一样,进了房间就直奔尸体而去,并重点查找表面上与受害者密切相关的线索。

陆晓君的工作习惯与此不同,她更乐于按照自己的固有程序,来一一检查现场的所有物品。检查完毕后,她会运用独特的逻辑去重构所有线索,并尽力针对受害人和其他相关人员,往他们深层的生活习惯和心理领域拓展。

陆晓君拿出一双薄手套戴在手上,取出一个黑色的长方形录音器,并打开了其电源开关。她回头看了下刘立鹏,他会意地笑了笑,便带上房门走了出去,让她一个人留在屋里工作。他自己则站在门口等候,并注意不让外人进入房间。

看来经过去年程路明一案中的合作,刘立鹏对陆晓君的工作风格已经非常熟悉,这使得他们彼此之间,有了一种难得的默契。

03

陆晓君转过身体,沿着右边的墙壁慢慢前进。

北侧墙边放有一台中型冰箱,冰箱旁边是一个约八十公分高的开放式灶台,灶台上方悬挂着油烟机。灶台台面不大,只有一个灶眼可用来烧水、做饭,余下的位置上,放有一个微波炉、一个电热水壶,还有几个摆放整齐的餐具。

陆晓君观察着灶台上的物品,把微波炉门和电热水壶的壶盖,都打开往里边看了看。然后她拉开冰箱门,把里面上下两层的食品,都逐一清点了一遍。

她按住录音器上的录音键,快速而清晰地说道:

“灶台很干净,没有任何饭菜残渣或油迹,电热水壶中还有约四分之一的剩水。从灶台遗留下来的痕迹,和冰箱中剩余的食物、食材来看,柳若冰平时应该没有在家做饭的习惯。她似乎习惯于使用电热水壶烧水喝,饮用的水源,应该来自于灶台旁边的哇哈哈大桶水。”

陆晓君俯下身体,仔细查看着灶台上的餐具。

“第一个问题,柳若冰在九月八日周五晚上,是否吃过晚饭?如果吃过晚饭,是在什么地方,跟谁一起吃的?她在用晚餐时的心情如何,是否遇到过意外的事情?如果她真是自杀的,当晚是否有做过自杀准备的痕迹?在她胃中发现的氰化物,是在什么器具中发现的残留物,药物具体是什么成分?第二天警方接到报警后,在发现尸体的第一时间,盛有氰化物残留物的器具出现在什么地方,呈现出什么状态?该器具旁边的桌面或地面上,是否有遗洒的水痕或遗留物?”

陆晓君从灶台旁边走过去,西侧是浴室、卫生间合二为一的玻璃隔断房。

灰绿色的玻璃房,大约有三平方米大小。浴室是半开放式的,只有一个手持造型的花洒挂在墙上。

玻璃房内的地上有一道凹槽,凹槽上面挂着一道半透明的塑料帘子,把浴室和卫生间隔了开来。卫生间里有一个坐式马桶,马桶旁边紧挨着一个象牙白色的梳妆台。梳妆台上方的墙面上,镶嵌着一个椭圆形的镜子。

梳妆台上有一把小号的蓝色牙刷,一把大号的白色牙刷。卫生间里有一大(白色)、一小(蓝色)两条浴巾,其中小号浴巾挂在墙壁上。大号的牙刷和浴巾,则被单独放置在一个白色的收纳箱中,看起来不常使用。

梳妆台上的其他洗护用品,都是女士用品,包括洗面奶、洗发水、沐浴液、精华液、面霜、眼霜、护发素、身体乳、指甲油、木制梳子、香水、剃毛刀等。梳妆台上方镶嵌的椭圆型化妆镜,擦拭得非常干净。

浴室里面的墙壁也很干净,排水地漏里残存了少许毛发,其中大多是黑色的长直头发,有少许的黑色短发和卷曲毛发。

马桶内外,同样都刷洗得极其干净。从这些细节来看,柳若冰是一个极爱干净甚至可能有洁癖的女生。另外,平时应该会有男人到家里来洗漱,但似乎前来的频次不高。

陆晓君花了十多分钟时间,对浴室和卫生间进行了细致的检查,然后对着录音器开始讲话。

“第二个问题,柳若冰的梳妆台非常干净,牙具摆放的很整齐,但是大号的牙刷和浴巾都放在收纳箱中,这是否意味着九月八日晚上没有男人来到家中居住,或者说是被人故意摆放成目前的样子?从洗护用品的种类和档次来看,柳若冰应该是个很懂得料理自己的女生,但为什么她为男伴准备的洗护用品,会如此之少呢?平时在她家洗漱的男人,是她的男朋友韩彬吗?他多长时间前来一次?”

陆晓君从浴室里出来,走到西侧墙边。

她先来到书柜前面,书柜差不多有两米高。上半部约四分之三的部分,为两扇覆盖着透明玻璃的柜门,下面则是两个木制抽屉。

书柜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有着淡蓝边框的玻璃相框,里面放有一张女孩子的照片。

陆晓君睁大眼睛,把玻璃相框拿在手里,对着灯光认真地端详着。

照片里是一个秀气、漂亮的年轻姑娘。白皙的皮肤,细长的眼睛,鸭蛋脸型配上整齐的齐颈黑发,整体看上去是一位少有的知性美女。

不过,在女孩儿清秀的外表之下,似乎蕴含着一股难以琢磨的气质。她的眼神有些飘忽,双眼似乎聚焦在遥远的地方。除此之外,她身上还有一种疏离、孤寂的感觉,把她跟身边的世界隔了开来。

照片里的这个女孩儿,应该就是柳若冰吧。在看过她的照片之后,陆晓君感到对于她的去世之谜,变得更加好奇了。

书柜里共有三排书籍在列,其中大都是医学专业书籍。在这些书籍中,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神经科学等方面的教材和专著,占了一大半。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心理学方面的著作。

陆晓君对着这些书的书脊,看着书名一一浏览过来。其中有两本薄薄的学科培养方案,引起了她的注意。

陆晓君把这两份培养方案从书架上抽出来,拿在手里翻看着里边的内容。其中一份是北方大学医学部中,基础医学专业(八年制)最新的本、博连读培养方案。另外一份,则是几年前的北方大学心理学双学位培养手册。

陆晓君的一位高中同学,高考时凭借成为家乡城市高考状元的好成绩,考上了北方大学这所全国闻名的名牌大学,进入其医学部学习。毕业后,他又去了该大学附属的一所医院工作。在近几年,陆晓君曾经与他有过多次交流,所以对该医学部的学科设置有一定了解。另外,她对北方大学心理学院也比较熟悉,这要得益于她之前在B城A大学学习时,跟随导师所做的几项研究课题。

陆晓君猜测,柳若冰生前应该是北方大学医学部八年学制的在读博士生,并且原来读本科时,曾辅修过北方大学本部的心理学双学位。

这些信息,她后续会去跟专案组的其他成员确认。今天她没有时间对这些书目做更深入的探究,等以后有空的时候再来整理吧。

至于旁边的衣柜,里边的衣物并不算多,而且看上去都是简洁的款式,衣服的颜色也大都偏向于单色的冷色系。在衣柜右侧部分,放有一些秋衣、家居服等衣物。这些衣物看上去并无异常,唯一给陆晓君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这些衣物都非常干净、整洁,散发出一种消毒水特有的味道。

陆晓君把衣柜的柜门关上,走到了铁床边。

嗯,这本来应该是最重要的取证之处,但在之前尸体转移的过程中,改变了床上的原有布置。现在看来,床上有一条适于夏秋季使用的薄被,稍有些凌乱地堆放在床面南侧。西侧床头摆放着一个中等大小、适合女士使用的枕头,枕头上面覆盖着一件蓝色的枕巾。

看来柳若冰很喜欢蓝色,她的衣柜里放有多件蓝色的衣服,而面前床上的所有用品,也几乎都是蓝色的。蓝色的被套、蓝色的床单、蓝色的枕巾……

在床尾靠近里侧墙壁处,摆放着一个大大的熊猫毛绒玩具。除此之外,床上没有其他东西了,不知道专案组在现场检查时,是否还带走过其他什么物品。

床头旁边紧挨着墙壁的地方,有一个小小的床头柜。柜子上边放有一盏蓝色的台灯,应该是柳若冰平常睡觉之前看书时使用。

陆晓君拉开床头柜的柜门,里面只有一层,叠放着三本书。

她把里边的书拿出来,都是心理学方面的著作。三本书打开后,里面没有夹带任何物品,但在很多书页上都有一些铅笔写成的文字。

这些文字,是柳若冰看书时所做的注释吗?陆晓君又往床头柜中看了一眼,果然在柜子深处的阴影里,发现了一支自动铅笔。她把头低下来,斜着身体伸手把铅笔取了出来。

陆晓君在取铅笔时,眼睛的余光隐隐看见在床头和柜子中间的缝隙里,似乎有一朵黄色的小花掉落在地上。她不由得心中一动,马上把床头柜往旁边推开,弯腰将它捡了起来。

这是一朵黄色的干菊花,装在一个小小的透明密封袋里。袋子和里边的小花都很干净,看来花的主人对它很是珍惜。

陆晓君对着三本书和一朵菊花看了半天,最后她把书放回了书柜中。至于那一朵干菊花,她决定要把它带走。当然,在把菊花装到包里之前,她用手机先拍了几张照片。这是刑事调查必需的程序和证据,容不得一丝马虎。

她把这几件物品收拾妥当后,又抬头观察铁床附近墙上的张贴画。

这些张贴画,跟刚才她在门口远远看过来时,感觉不太一样。在每一张画上,都有一些不同形状的天体。在这些天体中,有类似于太阳形状的恒星,有比地球大了很多的行星,还有深不可测的黑洞和巨大的星云。

这些大幅的张贴画,是柳若冰贴上去的吗?她为什么会喜欢这些贴画呢?

铁床周边,再无其他值得关注之处。接下来,陆晓君移步来到她最感兴趣的地方,即那扇镶嵌于南侧墙壁、紧挨着东南墙角的窗户。

陆晓君明白,如果柳若冰之死真是一宗他杀案件,那整个房间中这唯一的窗户,就必定是发现案件真相的关键之处。

毕竟一〇三房间总共只有两个出口,而防盗门已被证实案发时从房内反锁,并且几乎没有人可以从门外做到这一点。如此想来,这扇窗户有没有可能被人做过手脚呢?

窗子面积不大,是传统的平推式、双窗扇设计。左侧的窗扇是固定死的,只有右侧的窗子可以打开。

两扇钢窗呈对称分布,窗扇外缘通过铝合金材质的合页固定在窗框上,看上去很结实。窗玻璃擦拭得很干净,整体上都镶嵌在两扇窗子的窗框里,看上去没有任何先被人把玻璃取下来,从窗口爬出去后再重新安装上去的可能性。

在右侧窗扇上,安装着传统的旋转式把手,以用来把可以活动的右窗扇关紧,而把手也是由铝合金制成的,质量非常可靠。

陆晓君伸出右手,把窗户把手由关紧的竖直状态调到水平方向。她先是把右窗扇拉开一条缝隙,然后又把它关上,转动把手将右侧窗扇锁紧,最后还用力拽了一下把手。

嗯,把手很结实,而且窗户的安全性能也很好。整体来说,房间中这仅有的一扇窗户,虽然看起来有些年头了,但是仍然非常坚固,而且完全没有遭人破坏的痕迹。

透过窗子上的玻璃看出去,窗外大约两米多远的地方,就是后村亭小区高高的南院墙。在七号楼和小区南墙之间,是一条铺着灰色地砖的小路。

陆晓君又仔细观察了一下窗户里外的窗台,窗台很窄,内外两侧加起来也就在四十公分左右。窗台中间稍偏右侧的位置,放着一个瓦盆,瓦盆里是一株茂盛的兰花,看上去生机勃勃的样子。窗口挂有一个铜制的铃铛,用一根红色的丝线拴在右窗的把手上。

陆晓君伸出右手,轻轻地晃动了一下红丝线,铃铛发出了悠扬的“丁当”声。

除此之外,窗口就没有什么其他的物品了。

陆晓君用两手的拇指,按了按自己双侧的太阳穴。她慢慢地转过身体,观察了一下旁边餐桌上的布置。餐桌上有一个塑料盆,里面放了若干碗碟和几双筷子,桌边靠墙处是一盆小小的水仙花。

好了,房间里边主要的设施和物品,她都已经检查完毕。陆晓君拿出手机,把刚才检查过的每个角落、每件物品,都认真地拍了照,有些地方她还从不同的角度做了拍摄。

那么,在陆晓君心里,她会怎么看待这个案子呢,这可能是一桩精心策划过的谋杀案件吗?

04

陆晓君走到房门口,抬手看了看右腕上的手表。检查完柳若冰并不算大的房间,她竟然用了接近两个小时。

她推开房门,走到了屋外。刘立鹏马上从不远处的楼道口走过来,他身后还跟着一个身材魁梧、脸盘宽大的警官,看起来大约有三十五、六岁的样子。

“晓君,检查完了吗?辛苦啦!来,我给你们介绍一下。这位是H区公安分局的李红森副队长,也是负责柳若冰案件的专案组组长。”

刘立鹏在狭窄的楼道里让开一点空间,让李红森站到陆晓君面前。然后他把右手掌展开、手心朝上,客气地对着陆晓君示意一下。

“这位漂亮的女士,就是在B城刑警系统里如雷贯耳的陆晓君博士。红森,你快来认识一下!”

李红森伸出右手,一边跟陆晓君握手,一边客气地说道:“陆博士,久闻大名,请多指教!”

陆晓君微笑着跟李红森握手,同时抬起眼睛飞快地看了一下他的脸。虽然对方脸上挂着客气的笑容,但在他的眼神里面,却似乎飘过一丝惊讶而傲慢的神情。

李红森的眼神中,惊讶的成分可以理解。很多人第一次见到陆晓君时,都会因为其年轻美丽的外表,跟传说中她的神奇事迹带来的固有印象大相径庭,而不由自主地表现出讶异之情。但是,李红森眼中一闪而过的傲慢和嘲弄之色,也许是源于对陆晓君的怀疑和不信任吧。

刘立鹏问道:“晓君,你检查完房间了吗?感觉怎么样,有什么可疑之处吗?”

“嗯,我把房间全都看了一遍。我相信专案组原来肯定也做过详细的检查,如果方便的话,等会儿我想看一下之前的资料和证物。”

“好呀,没问题。你是我们请来的专家,本身又拥有公安局的编制,本案所有的资料和信息对你都是开放的。咱们马上就回公安局,召开专案组会议讨论案情。红森,有关此案的卷宗,现在整理得怎么样了?”

刘立鹏前半部分是对陆晓君说的,问后面的问题时,则把脸转向了李红森。

李红森翻起双眼向左上方的天空看去,好像在盯着楼道顶棚角落里的蜘蛛网。其实这是李红森的一个习惯,每当思考问题或者讲话时,他总愿意盯着旁边的某个物品,而完全避开身边其他人的视线。

“前期所有的现场勘查报告、证人调查记录,以及法医检查报告等,都已经归入卷宗。我们现在回去,应该都能够看到了。”

刘立鹏把房间的窗帘拉上,让李红森把房门锁好,并在门外重新贴好封条。随后,刘立鹏请陆晓君坐上自己的越野车,李红森则独自驾驶一辆警车,相继向H区区公安分局驶去。

二十分钟后,他们到达了公安局大院。三人来到主楼大厅,坐电梯来到五楼,走进一间会议室。会议室位于向阳的南侧楼道,面积并不算大,中间摆着一张长条会议桌,两侧各放着五把椅子。

有一位小伙子送来盒饭,三个人匆匆地吃完。

不一会儿,身穿警服的其他专案组成员,先后来到了会议室。除刘立鹏和陆晓君之外,专案组共有四位成员。大家分坐于会议桌两侧,刘立鹏先把陆晓君介绍给大家,宣布邀请她作为柳若冰一案的特别顾问,全程参与本案的侦破工作。

接下来,李红森把其他几位成员,分别介绍给陆晓君。

经验丰富的刑侦专家程东远,是一位四十多岁、不苟言笑的矮个男人。他看上去一副严肃而又精明能干的样子,嘴角总是抿得紧紧的。

技术专家林志浩,是位三十岁出头的年轻人,本就不高的鼻梁上架着一副厚厚的近视眼镜,脸上竟然有些腼腆的神情。

第三位是年轻女警员蒋欣,看上去不到三十岁,是一个喜欢微笑、充满青春活力的短发姑娘。

陆晓君跟大家打了个招呼,她能感觉到他们好奇的目光中,那种带有研究和揣度意味的神色。

刘立鹏让李红森将专案组原有的一些调查结论和判断,先给陆晓君介绍一遍。李红森清了清嗓子,双眼紧盯着对面墙上的电灯开关,开始了自己的介绍。

关于柳若冰一案,警方是九月九日上午接到报警的,那天是个周六。

接到报警后,出警的两位警员请示了上级,决定拆掉门锁的锁芯入室查看。等他们进入房间后,发现柳若冰躺在家里的铁床上,早就已经死亡。

当时,现场一位经验丰富的警员当机立断,有效地保护了现场,并通知分局的同事来处理此案。没不久,我和程东远、林志浩便一起来到后村亭小区,并对案发现场进行勘查。在现场勘查过程中,我们发现有如下几点值得注意。

第一,当我们检查柳若冰的尸体时,发现她面容平静地躺在铁床上,身上穿着整齐的衣物,而且脸上还化着淡妆。

我们三人一致认为,柳若冰的穿着值得探究。当时,她身上的衣服并不是睡衣或家居服,而是一套整洁的蓝色修身长裙。据柳若冰的同学和韩彬事后说,那是她最喜欢的一件衣服。

从她的面容、表情、衣着打扮和身体姿态来看,似乎案发当晚所发生的这一切,都是柳若冰精心准备的结果。

经过检查,可以发现当时尸体的尸表,有部分位置出现了一些异样。比如说,柳若冰的耳廓上有樱红色的斑块,嘴唇有扩散性的紫绀,手臂等位置也有些淤血斑块呈现。

在柳若冰的床头柜上,放有一个玻璃水杯,水杯里残留了一部分液体,闻上去似乎有一股怪味。由此我们怀疑,死者可能是因服用药物而引起中毒身亡。

接到通知后,分局所属的法医小组,很快便赶到现场进行尸检。

根据现场的尸表检查,和随后在法医实验室中所做的解剖检验、病理检验和毒化检验结果来看,柳若冰生前没有经受任何的暴力侵害和性侵犯,而是死于致命的氰化钾中毒。

根据法医对死者尸体十二指肠处的取样检测,并将其与水杯里残留物的检查结果进行比照,可以确认氰化钾毒物就来自于床头柜上的这个水杯。

据法医报告证实,柳若冰所服用的氰化钾剂量较大,很可能在服药后一分钟内,甚至是几秒钟的时间里就已经身亡。其具体死亡时间,应该是在九月八日晚上九点半至十点之间。

第二,我们对房间仅有的两个出入口,进行了详细的检查。

首先检查的是房门,以及门上的门锁和锁芯。

经取证勘查,可以发现房门里侧的门锁把手和反锁旋钮上,所有清晰完整的指纹都是柳若冰生前留下的。整个门锁完好无损,没有任何人为破坏的痕迹。

可以确定的事实是,除非房间里边有人自行反锁房门,外边的人不可能进行反锁,或伪造成反锁的样子。所以,我们完全可以排除外人进入房间作案,然后从房门离开,并伪造门锁反锁现场的可能性。

除了房门外,房间还有一扇窗户可以供人进出。

但经现场检查发现,当天早上窗户的把手也是扣死的,外人无法从窗外把窗户关上。我当时曾拉了一下窗户把手,发现把手扣得很紧,并不是松松垮垮地挂在上边。窗户内外两侧的窗台上,也未发现有人新近留下的脚印痕迹。

从我们的判断来说,似乎也可以排除有人作案后,从窗子逃离的可能性。

第三,专案组详细检查了房间的各个角落,但没有发现什么可疑的迹象。

在屋内一些常用的物品上面,只有柳若冰和她男朋友韩彬的指纹,其中韩彬的指纹数量相对较少。除了两人以外,没有发现其他人的指纹。

经调查,韩彬平时不住在柳若冰家里。他在亦庄上班,单位距此很远,所以平时都住在单位附近的宿舍里,只有周末才过来与女朋友同住。

据韩彬介绍,他在周五晚上八点左右,曾经给女朋友发过一条微信,告诉她自己会在周六早上过来找她。柳若冰当时同意了,此后两人便没有更多交流。

韩彬说,周六早上八点左右,他从宿舍出发,坐地铁前往后村亭小区。当他坐上地铁后,还曾给柳若冰发过另一条微信,告诉她自己已在路上,但柳若冰并没有回信息。

关于上述两条微信,事后在检查柳若冰的手机时,已经证实了其真实性。

专案组还对柳若冰生前的熟人,进行过详细的访查。

据大家反映,虽然柳若冰喜欢独来独往,与大家的交往并不密切,但是其身边的同学、朋友,都说她是个安静的女孩儿,平时主要就是上课、做实验和从事研究工作,没有听说与社会上的人士有什么交往。

最近一段时间,大家似乎都觉得她更加沉默寡言,几乎不与他人交流。有人猜测这可能与柳若冰的父亲,于去年六月份因病去世有关。

说到这里,我补充一下柳若冰的家庭情况。

在柳若冰三岁时,她的母亲因为夫妻感情不合弃家而去,从那以后便再也没有回来看望过女儿。她的父亲一人把她拉扯长大,生活颇为不易。但幸亏柳若冰是个懂事、努力的孩子,高考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方大学医学部。所以才有人猜测,可能父亲的猝然离世,给她带来了致命打击。

综合考虑现场勘查、法医尸检和事后的调查结果,专案组初步认定,柳若冰应该是因生活中备受打击,所以才有计划地服用氰化钾自杀身亡。

哦,对了,根据我们此前的核查,她在实验室做研究的过程中,是经常会接触到氰化钾这种致命药物的。

在李红森介绍的过程中,陆晓君从包里拿出一个黑皮笔记本,一直在上面写着些什么。

李红森讲完后,刘立鹏挨个看了看几位同事的脸。见大家都表示没有其他补充之处后,他转身向陆晓君问道:“陆博士,你听完红森的介绍后,有什么问题或思路,要提出来跟大家一起交流吗?”

“嗯,我还真有几个想法,要跟大家沟通和探讨。当然啦,这些只是我听了李队长的介绍之后,第一时间产生的一些困惑吧,还谈不上什么成熟的思路。”

陆晓君微笑着抬起头,看了看在座的各位,然后翻看着手中的笔记本,慢条斯理地讲了起来。

第一,李队长刚才介绍发现柳若冰尸体的情况时,提到当时她身穿整齐的裙装,并化着淡妆;从其面容表情和身体姿态来看,她似乎都是做好准备,有意自杀的样子。上述与事实有关的推断我很赞成,这是符合基本逻辑的。

但是如果从人的心理要素来推测的话,在这一点上我感觉想不通。

柳若冰既然在去世之前做了这么精心的准备,自然是希望自己死后,能够给亲友和世人留下一个良好的形象,这也算是她与整个世界所做的最后告别。那如果事情真是这样,她为什么不留下一封遗书,来把她自杀的缘由说清楚呢?

根据常理来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任何遗言就自杀身亡,亲友在发现后一定会向警方报案。而警方接到报警后自然会介入进来,并且为了查清死者去世之谜,就需要进行法医学尸体检查。

这样想来,那在事后的尸检过程中,肯定会破坏她精心准备的衣着妆容。这与柳若冰生前做这些准备的初衷,是完全相悖的,对吗?这一点可是完全不合情理呀!

第二,李队长刚才提到过,根据法医给出的检查结果,柳若冰的死亡时间,是在九月八日晚上九点半至十点之间;另外,韩彬在前一天晚上八点左右给柳若冰发过一条微信,告诉她自己会在周六早上来找她,柳若冰当时同意了。

从以上事实来看,先让我们假设柳若冰确为自杀身亡,那么在当晚八点左右韩彬发来那条信息时,她肯定应该已经有了自杀的念头和准备吧?毕竟在一个多小时之后,她就实施了自杀的计划。

仔细推想起来,在这一点上也存在矛盾之处。

既然柳若冰决定当晚自杀(为此还从衣着和妆容方面做了精心准备),并同意韩彬次日早上来找她,那就意味着她不但已经下定自杀的决心,而且还希望第二天韩彬到来时,由他发现自己去世的事实。

试想一下,以自己最美丽的样子离开世界,给最爱的人留下永远的美好形象,确保他尽早并且第一个发现她去世的事实(事实上,如果韩彬第二天不来的话,估计也没有其他人能够及时发现这一点),这应该是人之常情,对吗?

好了,如果我上边这个假设符合常理,那么柳若冰在自杀之前,为什么要把房门反锁呢?

柳若冰明明知道第二天早上韩彬会来找她,她也希望由他来发现其自杀的现场,那她就不应该在门锁方面给他制造额外的麻烦,对吗?这个问题的假设,和现实情况之间的小小矛盾,不是很不合理吗?

换句话说,我们是根据“门锁反锁”这个事实,作为将案件定性为自杀的关键证据之一。而沿着这个证据链推理下来,却发现自杀案的女主角,却又在用该事实,故意给男朋友和警方设置发现自己自杀的障碍。

根据逻辑推理法的基本规则,如果某个假设和由该假设推导出来的结论,本身是自相矛盾的,那就说明这个推理的过程,肯定是在某个环节上出了岔子。

这个问题,很难解释得通呀!

第三,据李队长介绍,在最近一段时间里,柳若冰身边的熟人似乎都觉得她愈发沉默寡言,几乎不与人交流,有人猜测这可能与她父亲去年六月份因病去世有关。

这一观点乍看上去有一定道理,毕竟柳若冰从年幼时就失去母亲的关怀和疼爱,而自小把她养大的父亲又猝然去世,这肯定会给她带来很大的打击。

关于这个看法,我在目前没有深入了解事实的情况下,倒是提不出支持或反驳的意见。但是,我觉得有一个细节应该引起注意,那就是柳若冰的父亲,是在大约一年三个月之前去世的。

试问一下,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柳若冰的心理状况发生了什么变化?她都遭遇了些什么事情?

我觉得这两个问题必须要了解清楚,否则我们无法解释这样一个事实,即为什么柳若冰不是在去年父亲去世后马上崩溃自杀,而是到了一年多之后才决定离开这个世界呢?

各位,上面就是我现在想不通的几个困惑,想法还不够成熟,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听陆晓君讲完她的观点,专案组的几位成员不由得面面相觑,除了李红森之外,其他人的脸上均都露出了惊奇之色。

对于这些科班出身的刑警人员来说,侦办刑事案件讲究的是查找实际证据,并在证据和案情之间,建立起严密而可靠的链条。所以,他们特别重视运用现场勘查和尸检等技术手段,得到各种检查结果、客观事实,并会在后续的调查过程中,去检验这些结果和事实的真伪。

虽然有些经验丰富的刑侦人员,也会分析涉案人员的情感和心理来验证已有证据的可靠性,但像陆晓君这样仅凭听取他人的介绍,就能够敏锐地发现不同调查方向之中隐含的逻辑矛盾,以及假设和结论间所存在的漏洞,这还是大大超出了大家的预料范围。

李红森的脸上隐隐浮现出一层红色,他的目光移到陆晓君身边的皮包上,颇不服气地开始了反驳。

“陆博士,虽然你刚才的话听起来挺有道理,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这些推测,就完全推翻柳若冰自杀的可能吧!毕竟,在人们的实际生活中,都会有各种各样不同的遭遇,每个人的性格也会有很大的区别。比如说您刚才提到的门锁反锁之事,也许柳若冰在自杀的时候,因为情绪低沉根本没有注意到这一点,或者随手反锁房门是她的一种习惯呢。这些可能性都是我们无法完全排除的,对吧?不管怎样,房门反锁和窗户关紧这两个事实,是目前这个案件可以定性为自杀,最有力的证据了。如果不能推翻这两条证据,其他所谓的心理分析或逻辑推理方法,好像也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说到这里,李红森的情绪稍微平复了一些。他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

“另外,我还要提醒大家一个疑点,那就是根据法医尸检报告的结果来看,柳若冰的尸体表面除了氰化钾中毒的典型指征之外,还有几处旧伤值得注意。这几处旧伤,分别位于前臂、腿部和后背。在这其中,位于背部、腿部的旧伤应该已经存在很多年了,看上去似乎是勒伤和抽伤所留下的痕迹。而位于前臂胳膊处的伤痕中,有一些跟上述陈旧伤痕类似的勒伤痕迹,但在左手腕还有几条短促、平直的伤痕,看上去可就新多了,法医报告说很可能是最近两年才添加的。而且这几条新伤痕的样子,非常像用锋利的刀刃划上去的,我们推断很可能是柳若冰以前的自戕行为造成。关于这一点,虽然在调查中尚未得到证实,但有很大概率是真正的事实。”

李红森在说话时,视线一直没有离开过陆晓君的包,似乎那是一个神话传说中的魔球,能够与他进行灵魂上的对话和交流。

陆晓君把手中的笔记本放在桌上,道:“是的,李队长,我认为您说的很有道理。其实,我刚才提到的三个困惑,仅仅是让我在逻辑上想不通的细节而已,并不是说就可以据此排除掉柳若冰自杀的可能。我希望能够尽快查阅已有的案卷资料和相关证据,这样我才能更多地了解案件的情况。另外呢,如果方便的话,我还想跟柳若冰身边的熟人,展开一些面对面的交流。刘局,您看这样可行吗?”

刘立鹏抬起右手,干净利落地朝空中挥了一下。

“求之不得呢,陆博士!我之所以邀请您来,本来就希望您作为专案组的专家顾问,全面参与柳若冰一案侦破工作。刚才您针对我们原有的假设,所提出的三方面的剖析,非常具有启发性。我觉得专案组后续的工作重点,就是要在侦破过程中,去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各位同事,我曾经跟陆博士在其他案件中,有过深度而成功的合作。对于她在犯罪心理学和逻辑推理领域的天才智慧,我从没有丝毫的怀疑。”

说到这里,刘立鹏扫视了一遍所有人的神色,站起身来走到旁边的白板前。

“各位同事,本案虽然看起来并不复杂,但是有两方面的要素,导致我们需要把它当作重点案件对待。”

在刘立鹏的讲解之下,专案组其他成员都不由地感觉到,身上的压力在成倍增加。

其一,本案的死者柳若冰是北方大学医学部的博士生,本身具备良好的知识能力和人文素养。

她的疑似自杀案件,已经在大学校园里引起很大的反响。甚至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批评的声音,认为是现行教育体系出了问题,才导致大学校园中屡屡出现类似的事件。

姑且不管这个案件是否真得与现行教育方式有关,但专案组无疑肩负着重大责任,去查清楚这样一个恰逢人生最好年华的优秀女生,其猝然离世的死亡真相和背后的真实原因。

其二,通过过去一周专案组的调查结果来看,该案案情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假如该案真是一桩自杀案件,那么柳若冰为什么自杀?她在自杀之前,为什么没有留下任何的遗书或遗言?她的自杀行为背后,是否有更多需要深挖的真相和复杂背景?

反之,如果该案不是自杀,而是一个精心布局的他杀案件的话,那么背后的凶手可就非常可怕了。到目前为止,专案组没有任何证据,甚至没有任何线索指向任何嫌疑人,那就意味着幕后谋划这一切的设计者,可是个非常难缠的对手。

“本案的真相,想来也不外乎就是上述两种可能性之一。但是每一种可能的情况,都需要极强的犯罪心理学分析能力作为支撑。所以,各位同事,我要求你们在后续的侦破过程中,跟本案相关的所有信息和进展,都要及时与陆博士通气交流,并请她全程都深度参与进来,大家都明白了吗?”

听完刘立鹏的话,几位专案组成员都响亮地回答道:“刘局,明白了!”

唯独李红森看上去似乎有些迟疑,但他还是轻轻地点了点头。

05

会议结束后,陆晓君留在会议室里,其他人各自回办公室去了。

刘立鹏让女警员蒋欣把柳若冰一案相关的所有资料,都拿来供陆晓君参考。另外,他要求尽快给陆晓君配备专案组工作证,以利于她正常地参与调查工作。临走时刘立鹏对陆晓君说,他先去参加另外一个会议,等她看完所有的资料后,他们再详细交流。

没过几分钟,蒋欣就把厚厚的几个资料袋送过来了。

陆晓君坐在桌边,把这些资料都取出来,放在桌面上。她先查看了一下资料清单目录,这里边主要有三类资料。

第一类资料,是案件登记表、接警记录、立案决定书、指定管辖决定书、分局内部专案组成立决定书等,这些都是正常的刑事案件程序类文书。

第二类资料,是跟本案有关的侦查证据,主要包括报案材料、现场勘验笔录、现场勘查照片和图片、尸体解剖通知书、尸检报告、死因鉴定意见、尸检工作记录、尸体检查照片、调取证据清单、询问通知书和证人证言等。

第三类资料,是法律规定的侦查工作呈请报告和文书,比如初步侦查工作方案,以及呈请领导的批示文件、调查计划等。

对于第一类资料,陆晓君粗略地浏览了一遍。

第三类资料主要是一些程序类文书。从中可以看出,专案组似乎在现场勘验、法医尸检结束之后,已经有了明确的侦查思路和调查计划。调查的基本方向,都指向了柳若冰自杀致死的基本假定。

陆晓君最感兴趣的是上述第二类资料,这是最有参考价值的部分。她花了一个多小时,把其中的每一份报告,每一份勘验笔录,每一张照片和每一份问询记录,都认真阅读和推敲了几遍。然后她从笔记本上撕下一张纸,写下了自己的后续调查计划。

恰在此时,刘立鹏推门走回会议室。陆晓君把刚刚写好的调查计划,交给了他。刘立鹏看完这份计划后,向她伸出了大拇指,然后打电话把李红森叫到会议室,让他配合陆晓君的计划,尽快安排相关调查事宜。

李红森把调查计划放在桌面上,用手机拍下一张照片。随后,他在手机上打开一个名叫“侦察助手”的App,这看上去是专供公安人员使用的应用软件。

李红森让陆晓君下载安装了这个App,并拉她加入一个任务小组,名字叫“0908专案组”。这个任务小组包含专案组的四位成员,加上刘立鹏和陆晓君,一共有六个人。除了组员名单外,任务组的应用菜单里,还有组员联系方式、工作交流群、工作计划、电子文档资料等,看上去便于使用。

李红森把刚才拍下来的图片,发到工作交流群中,并安排蒋欣协助陆晓君,尽快按照计划开展调查工作。

陆晓君的第一项任务,是对死者男友韩彬的问询谈话,这是她第一个想要调查的对象。此外她在案卷材料里,还发现有一个名叫陈瑶的女孩儿,曾经接受过专案组的问询。陈瑶是柳若冰的同学和好闺蜜,似乎对柳若冰非常了解。

陆晓君要求蒋欣,尽快安排她跟韩彬、陈瑶的见面。

蒋欣办事倒是干净利索,很快就约好了见面时间。于是,在当天下午四点钟,陆晓君就来到后村亭小区附近的一家咖啡厅,等待上述二人的先后赴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