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哈佛家训ⅲ:决定成败的细节
8764100000017

第17章 浇灌情谊的园地 (2)

就在柯林斯挂断电话之前,他对母亲说:“妈妈,你最好给迪基打个电话。”他会给柯林斯的朋友传话,告诉他们柯林斯已经从越南回国,失去了一只胳膊和一条腿。他会负起责任的。俩人是在幼年童子军相识的,大概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吧。从那以后他们就总是顶牛。他至今还说,那是六年级时候的事情。第二天,柯林斯的母亲和两个姐妹到迪克斯堡医院去探望他,这是他们六个月以来第一次见面。柯林斯的样子惨不忍睹:体重只剩下102磅,幸存下来的那条腿上也有许多大伤口,双眼深陷进眼窝里,全身插满了管子。总之,柯林斯再也不是他们第二次去越南前所见到的那个身高6.2英尺、体重180磅、头戴绿色贝雷的柯林斯了。

在柯林斯的家人离开之后,他的房间被迪克·埃利希以及由他集拢来的几位朋友给挤满了。即使柯林斯当时的外貌使他感到震惊,他也没有流露出来。一年后他告诉柯林斯:“你当时看上去就像是被单上的一条卷纹,真是太瘦小了。”柯林斯所能记住的,只是当他腋下夹着装有六个瓶装食品的纸匣大步流星跨过门口时,柯林斯的泪水禁不住直往下淌。当他们准备离去时,柯林斯的一位朋友牛蒂说:“你得准备好过劳动节,我们要把你带到长岛的家里。”对于柯林斯来说那是很遥远的事,当时他只希望能把他的疼痛止住。

在以后的两个月里,只要有可能,迪克就从很远的地方来医院看望柯林斯,这段路程要花掉他三个半小时的时间。其他朋友也常来。他每个星期都给柯林斯打电话。他想象不到,在柯林斯的家人和熟人面前装作若无其事之后,伏在他的肩膀上哭泣对柯林斯来说意味着什么。只要他在那里,那就意味着比什么都重要。劳动节到来时,柯林斯的朋友们按原定计划要柯林斯和他们一起去度周末。柯林斯吓坏了,他必须要离开医院这个安全地带了。于是柯林斯开始编造各种借口,但是他们来了,非要把他带走。

周末过得很愉快,看来生活还不是完全糟糕。柯林斯甚至鼓起勇气叫迪克替他把腿部残肢上的敷料换掉。他并没有畏缩。柯林斯怀疑,如果换了他自己,他是否也能为他这样做。

迪克开车把柯林斯送回医院。劳动节那天在路上颠簸了四个小时之后,他把车停在医院附近的一家饭店前。柯林斯态度强硬起来,迪克假装没有注意到他的偏执,只是说:“想吃点什么吗?我饿坏了,开车回家还有好长一段路呢。”

“我不饿,”柯林斯答道,“我在车里等你好了。”

他把手放在柯林斯的肩膀上,双眼直视着柯林斯的眼睛。“瞧,尽管我痛恨那场战争,但你还是我的朋友,我为你感到骄傲。好了,让我们试试吧。你单脚跳着坐到轮椅里,我把你推到餐厅的座位前,你再从轮椅里跳出来,坐下,然后我们就吃东西,好吗?如果这令你感到难受,我们离开就是了。我答应你,我向你保证,事情不会弄到你想象中那样糟的,不会完全是那样的。”

事实的确像他所说的那样,情况真的不是那么糟糕。这对柯林斯来说无疑是又一次炮火的洗礼,是第一次跳伞,第一次交火,柯林斯没有被生活淘汰。

第二年夏天,柯林斯依旧在医院里进行治疗,但他却在海滩度过了另一个周末。那时柯林斯已经重新装上了一只假臂和一条木腿。柯林斯努力地通过了到达沙滩的路。

迪克还记得,在他们还是十多岁的孩子时,柯林斯是多么喜爱做冲浪运动,所以他问柯林斯:“想冲浪吗?”

“不,我想,看看书就行了。”

“冲浪会令你心烦吗?”他问道。

“那么,看来我们最好还是冲浪了。”

柯林斯拿掉他的假臂和假腿,扶着他的肩膀,然后单脚跳进浪涛中。柯林斯一往无前。

就在那一年柯林斯迁到加利福尼亚读大学,然后又进了法学院。在后来的几年中,每当有什么事令他“心烦”时,他都像那次冲浪一样,决不退缩。他学会了滑雪,还学会了跳降落伞,并用了三个夏季环游世界。

从1979年至1981年,柯林斯接管加州自然资源保护队,那是为18到23岁的青年人做出的工作安排。在“基础训练”结束时,柯林斯总是问那些队员,他们是否看过《猎鹿人》,那些知道这部电影的人全部认为,那是一部与越南有关的电影。而柯林斯总是耐心地向他们解释:“不对,那是一部关于友谊的电影,是一部描述那些毫不犹豫地为你做一切事情的人的电影。”

37年前柯林斯遇上了他的猎鹿人。

谢谢了,迪基。

帮  助

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外力作为一种辅助力不可或缺。

——吕西蒙

早在15世纪,纽伦堡附近的一个小村子里住着一户人家,这家有18个孩子。18个孩子!光是为了糊口,一家之主、当金匠的父亲几乎每天都要干上18个小时——或者在他的作坊,或者替他的邻居打零工。

尽管家境如此困苦,但家中年长的两兄弟都梦想当艺术家。不过他们很清楚,父亲在经济上绝无能力把他们中的任何一人送到纽伦堡的学院去学习。

经过夜间床头无数次的私议之后,他们最后议定掷硬币——失败者要到附近下矿四年,用他的收入供给到纽伦堡上学的兄弟花费;而胜者则在纽伦堡就学四年,然后用他出卖作品的收入支持他的兄弟上学,如果必要的话,也得下矿挣钱。

在一个星期天做完礼拜后,他们掷了钱币。弟弟阿尔勃雷喜特·迪奥勒赢了,他离家到纽伦堡上学,而哥哥艾伯特则到危险的矿井做矿工,以便在今后四年资助他的兄弟。

阿尔勃雷喜特在学院很快引起人们的关注,他的铜版画、木刻、油画远远超过了他的教授的成就。在毕业的时候,他的润笔费已经相当可观了。

当年轻的画家回到他的村子时,全家人在他们的草坪上祝贺他衣锦还乡。吃完饭,阿尔勃雷喜特从桌首荣誉席上起身向他亲爱的兄弟敬酒,因为他多年来的牺牲使阿尔勃雷喜特得以实现自己的志向。

“现在,艾伯特,我受到祝福的兄弟,应该倒过来了,你可以去纽伦堡实现你的梦了,而我应该照顾你。”阿尔勃雷喜特以这句话结束他的祝酒词。

大家都把期盼的目光转向餐桌的远端,艾伯特坐在那里,泪水从他苍白的脸颊流下,他连连摇着低下去的头,呜咽着再三重复:“不……不……不……”

最后,艾伯特起身擦干脸上的泪水,低头瞥了瞥长桌前那些他挚爱的面孔,把手举到额前,柔声地说:“不,兄弟,我不能去纽伦堡了。这对我来说已经太迟了。看……看一看4年来的矿工生活使我的手发生了多大变化!每根指骨都至少遭到一次骨折,而且近来我的右手被关节炎折磨得甚至不能握住酒杯来回敬你的祝词,更不要说用笔、用画刷在羊皮纸或者画布上画出精致的线条。不,兄弟……对我来讲这太迟了。”

寻  找

帮助他人也就是帮助自己,世间的一切都是相辅相成的。

——爱默生

那时,利特挺年轻。有一回利特将车停在佛蒙特州南部的森林里,一位附近的农夫倒车时不小心将利特的汽车撞瘪了一块,而利特并不在场。当利特前往取车时,发现车窗上贴着一张纸条,上面工工整整地写着一行字:“我们等着您。”下面是一个电话号码。

后来利特是如何在农夫家的饭厅里同他相见,并交换各自汽车投保情况的情节的,利特已想不起来了。但利特清楚地记得,当利特就农夫主动承担责任的精神表示感谢时,他平淡地回答说:“这是我们做事的习惯。”他的妻子则微笑着在旁用围裙擦干手,附和着丈夫的话。

许多年过去了,可利特始终记得这场面、这句话。这对正直、体贴人的农家夫妇生活得好吗?利特决定再次拜访他们的农舍。

带着自家烘制的馅饼,驾驶着汽车朝佛蒙特州的南部驶去。一路上利特使劲地搜索着记忆中的小屋。停下车,利特向路人描绘着记忆中的农场——低矮的苹果林边有一个用石头砌成的谷仓,大片的向日葵地,屋前的花坛里种着太阳花、瓜叶菊和毛地黄。路人笑着对利特说:“我们这个州有1/3的地方类似这样,先生,除非你能说出他们的姓名。”可利特说不出。

“许多人都会这样干的。真的,这是我们做事的习惯。”一个老妇人听利特复述往事后这样说。

几个小时后,利特把车开进了野餐区,这是一个有清澈小溪、种植着大片菠萝的美丽地方。可利特正为此次重返旧地一无所获而心情不佳。

“对不起,先生,我打搅你一下。”一对陌生人过来,他们正为自己的车钥匙被锁进了汽车而不知所措。

“我可以替他们打电话请来锁匠,或者让他们搭我的车回城……”利特想。

于是利特请他们上了利特的车向城里开去。一路上,那位夫人向利特介绍说,她丈夫是个植物学家,他们正一路旅行去北方收集蕨类植物。

他们终于把锁匠从城里带回了野餐营地。锁匠工作时,他们夫妇和利特则在露天餐桌边坐下共同分享利特带的馅饼。植物学家兴奋地说:“您真好,您真肯帮忙。”利特笑着回答:“这是我们做事的习惯。”接着就把当年的故事告诉了他们,并倾诉了寻找无着的懊恼。

此刻,那位夫人甜甜地插上了一句:“寻找?您已经寻找到了这里的‘习惯’。”

红色玻璃球

只有当你给你的朋友以某种帮助时,你的精神才能变得丰富起来。

——苏霍姆林斯基

在1930年经济大萧条的艰难岁月里,路易斯住在堪萨斯州东南部一个小社区里。因为食物很紧缺,钱也很少,人们经常以货易货,进行实物交换。那时,路易斯常光顾米勒先生的货摊,买些新鲜的蔬菜。

一天,当米勒先生帮路易斯把土豆装到袋子里的时候,他注意到一个小男孩正贪婪地盯着一篮新摘下来的豌豆。男孩身体瘦削,穿着打补丁但很干净的衣服。路易斯付了土豆的钱,但也被新鲜的豌豆吸引住了,因为他非常喜欢奶油豌豆加土豆的滋味。在他考虑是否买豆子时,听到了米勒先生和男孩的谈话。

“你好,白瑞,今天过得怎么样?”

“很好,米勒先生,谢谢。这些豌豆看起来真棒。”

“确实很好,白瑞,你妈妈好吗?”

“还好,比过去精神多了。”

“你不想带回点豆子吗?”

“不了,先生,我没有钱。”

“嗯,那你有什么东西做交换吗?”

“只有一颗赢来的玻璃球。”

“是吗?让我看看。”

“给你,它很漂亮。”

“嗯,只是我想要一颗红色的玻璃球,而不是蓝色的。你有红色的吗?”

“好像没有……不过,下次很可能会赢一个。”

“这样吧,你把这包豌豆带回家,等你下次来的时候给我带一颗红色的玻璃球来。”

“好,谢谢你,先生。”

米勒太太走过来帮路易斯装豌豆。她笑着对路易斯说:“在这个社区里还有两个这样的孩子,他们家境都非常贫寒。吉米(米勒的呢称)愿意送给他们豌豆、苹果、西红柿这样的果蔬。当孩子们下次带着红色玻璃球来时,他又会说其实他不喜欢红色的,然后给他们一包蔬菜让他们下次带绿色的或橘红色的球来。”

“米勒真是个好人!”路易斯听了非常感动。过了一段时间,路易斯就搬到科罗拉多居住了,但他从没有忘记米勒先生和男孩们换玻璃球的事。时光飞逝,很多年后,路易斯才有机会回到那个小社区拜访老朋友,也是在这时,米勒先生去世了。

他们在晚上为他举行告别仪式,因为朋友们都去参加,路易斯也一同跟随前往。当他们到太平间的时候,碰到了死者的很多亲属,他们只能尽量说些安慰的话。走在他们前边的是三个年轻人,一个穿着军装,另外两个西装革履穿着职业装。米勒太太尽量克制着悲痛,温和地站在丈夫的棺材旁边。三个年轻人走到她的面前,每一个人都和她拥抱,亲吻她的面颊,简短地说几句话,然后就走向米勒先生的棺木。米勒太太泪眼朦胧地看着他们一个一个地来到棺材旁边,用他们温暖的手握一下死者冰冷的手,然后他们流着眼泪,慢慢地走出太平间。

轮到他们走到米勒太太面前的时候,路易斯告诉她他是谁,又和她提起了有关玻璃球的往事。米勒太太拉着路易斯的手来到棺材旁边,说:“那三个离开的年轻人就是当年我跟你说起过的三个男孩。他们刚才告诉我自己是多么感激吉米和他们做的‘交换’。现在,因为吉米已经不能再改变主意不要不喜欢的玻璃球了——他们就来‘还债’了。”

“我们从来没有发过财,”她接着说,“但现在,吉米可以自豪地说他是这个社区里最富有的人。”然后她轻轻抬起丈夫的右手。路易斯吃惊地发现米勒的手里握着三颗精致的闪着亮光的红色玻璃球!

善有善报

以德报德是恩惠所固有的特点。不但他人的恩惠要回报,而且自己也要开始施惠于人。

——亚里士多德

大家叫他傻子、白痴。他的真名叫安托希·苏钦斯基,是个乌克兰农民。因为他对有生命的万物都敬之惜之,连一只苍蝇都不忍心打死。所以,住在波兰与乌克兰边境上的扎布罗夫村的人都嘲笑他。

1941年,希特勒的军队攻入该村,把村子里的犹太人一车一车地运到灭绝人性的集中营去。傻子苏钦斯基这时再也不能袖手旁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