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丁(1265—1321),意大利诗人,现代意大利语的奠基者,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开拓人物之一,以长诗《神曲》留名后世。恩格斯评价说:“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大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但丁1265年诞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他幼年相继失去父母,靠亲友抚养长大。但丁学习刻苦,他广泛涉猎修辞学、文学、伦理学、史学、哲学、神学等各种知识,十分欣赏荷马、维吉尔等诗人的作品,从而培养起对诗歌的最初兴趣。
他的作品充满批判和挑战
在情窦初开的青少年时代,但丁曾经迷恋过一个名叫贝雅特丽齐的姑娘,但不幸的是,贝雅特丽齐芳年早逝。但丁悲痛万分,把他在那些年中创作的情诗用散文加以连缀写成第一部诗集《新生》。
在但丁生活的年代,他的故乡佛罗伦萨已是意大利最繁荣的手工业中心和文化中心,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地区。但丁参加该市最高行政会议并担任公职。后因党派之争被放逐,浪迹意大利各地。颠沛流离的动荡生活,加深了他对社会各阶层的了解。
在流放期间,但丁完成了三部重要著作。《论俗语》一书批判了拉丁文的一统地位,主张把俗语作为文学和科学的语言,从而奠定了意大利民族语言的基础。《飨宴》则是第一部用意大利俗语写成的作品,它打破了中世纪著述必须使用拉丁文的规矩,批判了封建等级观念,歌颂了人的伟大。《帝制论》一书首次从理论上阐述了政治和宗教平等的观点,主张政教分离,反对教皇干涉政治,向神权至上论提出了挑战。
他的《神曲》是各种社会问题的缩影
为了进一步启迪人心,寻求政治上和道德上的复兴,但丁立志要写一部具有强大艺术感染力的作品,表现人类如何经过苦难的磨炼而达到真和善的幸福境地。通过长期酝酿和精心构思,在1307年前后,他开始创作长诗《神曲》,并为此花费了十多年的心血。全诗分为《地狱》、《炼狱》、《天堂》三部,共100章,堪称世界文化史上划时代的鸿篇巨制。它以众多的人物和广阔的场景反映了意大利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的深刻变革,揭露了天主教会的虚伪腐败和封建统治的专横残暴,表达了人文主义的先进思想,标志着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开端。
《神曲》的情节很简单:一个人(一般认为此人就是但丁)奇迹般地被赋予进行一次超越尘世的旅行的本领,这使他看到了地狱、炼狱和天堂的一些幽灵。他有两名向导:一名是带他通过地狱和炼狱的维吉尔,另一名是把他引入天堂的贝雅特丽齐。通过从1300年耶稣受难日之夜到复活节后几天种种虚构的遭遇,但丁获悉了正在等候他的流放(当然,流放在他写《神曲》时已经开始了)。这一构思使但丁不仅得以根据他正在经历的流放生涯来创作一篇故事,也使他能够说明他借以克服个人不幸的办法,并为解决意大利的困难提出各种建议。于是一个人的流放便成了一个国家的各种问题的缩影,也成了人类堕落的典型。
在用全部身心完成了《神曲》这部伟大诗篇之后,但丁的健康状况急剧恶化。1321年,他因病在客居地与世长辞。
同莎士比亚一样,但丁根据历史人物创造了多方面的典型,并在这一过程中极大丰富了现代神话的宝库。他的创作标志着欧洲中古文学向近代文学的过渡。恩格斯称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名人逸闻——但丁的“地狱”
在但丁的《神曲》中,地狱分为九层,形状如漏斗,越往下越小。罪人的灵魂依照生前罪孽的轻重,分别被放在不同地方受苦刑惩罚,罪行愈大者愈居于下层。但丁按照基督教的观点,把生前贪色、贪吃、易怒和邪教徒的亡灵放在地狱中受苦,但他更把那些在社会上作恶的人放在地狱的下层。如第八层里受罪的是淫媒和诱奸者、高利贷者、伪君子、盗贼、诱人作恶者、伪造者以及罗马教皇。在第九层受罪的则是叛国卖主的人,被冻在冰湖里,他们是但丁所痛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