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1564—161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代表作有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喜剧《威尼斯商人》等和一百多首十四行诗。是“英国戏剧之父”,马克思称他为“人类最伟大的天才之一”。
莎士比亚1564年4月出生于英国的斯特拉特福镇。父亲原来是自耕农,后靠从事手工业和经商而逐渐富裕,母亲是一显贵家族的旁系后裔。莎士比亚7岁时曾被送到当地文法学校接受启蒙教育,学习拉丁文、历史、哲学和诗歌;13岁以后因家道中落而被迫辍学,未能进入大学深造。1584年,他与年长他8岁的哈撒韦结婚,生过三个子女,但儿子早夭,只有两个女儿存活下来。
剧院门卫的作品引起轰动效应
大约在1587年前后,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迅速发展和对农村的渗透,“圈地运动”不断高涨,失业农民纷纷涌入城市,莎士比亚也来到伦敦,在剧院门口给人看管马匹,靠伺候那些有钱的绅士获得一点儿微薄收入。莎士比亚自小对戏剧有着浓厚的兴趣,加之他长期在剧院内外工作,遂产生了对戏剧深入了解的念头。英国剧作家马洛的悲剧深深感动过他,对他后来的历史剧和悲剧的写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由于伦敦有几家固定的剧院,需要经常变换节目,迫切需要剧本。1590年,莎士比亚便试着开始创作戏剧,为这些剧院提供可演出的素材,他的编剧工作是从改编旧剧开始的。
到16世纪末,以英国历史为题材的剧本在伦敦舞台上竞相演出。为迎合观众,莎士比亚从13世纪初到15世纪末的英国史实中取材,在1592年以前,编出了《亨利四世》、《理查三世》和《错误的喜剧》三部剧作,在剧院演出后引起了轰动效应,尤其是他的《亨利四世》使剧院售票率直线上升。他的一炮走红引起了当时名噪一时的戏剧作家格林的嫉妒和攻击,莎士比亚为了用实力证明自己并不比这位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才子”差,便开始写诗歌和喜剧。1593年他的长诗《维纳斯与阿都尼斯》发表,此诗描写了爱神维纳斯追求美貌猎手阿都尼斯的故事,表现了爱与美相统一的主题。该诗一出版便风行一时,赢得了广泛的赞誉。莎士比亚成了令人瞩目的后起之秀。
他用戏剧揭示人性的复杂
从1593年到1600年,莎士比亚一共完成了9部喜剧,并把其中的6部搬上舞台。1595年完成的《仲夏夜之梦》成为莎士比亚喜剧走向成熟的标志。该剧肯定了爱的力量,把神话世界与现实矛盾相结合,具有强烈的幻想性和抒情性。《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喜剧的代表作。该剧除了具有莎翁剧作所固有的抒情浪漫风格外,还具有讽刺性,除了表现爱情主题外,又表现了悲剧中欺诈报复的主题。它与随后的《无事生非》、《皆大欢喜》、《第十二夜》一起被称为莎士比亚四大喜剧。
从1601年到1607年,莎士比亚用他的悲剧大力批判了现实的黑暗,悲愤阴郁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色调。1601年他创作了他所有剧作中最著名的《哈姆雷特》。这部取材于12世纪丹麦历史的复仇故事,真实描绘了文艺复兴晚期欧洲社会的面貌,表现了作者对文艺复兴运动的深刻反思以及对人的命运与前途的深切关注。主人公哈姆雷特的形象由此成为世界文学史中最著名的典型人物之一。它与《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并称为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
莎士比亚的悲剧往往通过英雄的毁灭以及对人性的复杂性的深刻剖析,揭示权势和金钱导致人普遍堕落的事实。悲剧主人公往往代表着人性的善和人类的正义力量,他们以自身的毁灭显示人类向善、趋善的力量,给人以自救的信心。这也正是莎士比亚的悲剧显得悲壮而崇高、哀而不伤的内在原因。
他用语言为文学设立价值指向
莎士比亚成名之后,通过他的艺术庇护人,南安普顿伯爵亨利·娄塞斯雷的帮助,替父亲申请并获得了家徽,使他的家庭由平民跻入世袭乡绅阶层,并在家乡购置房产和田地。1611年他由伦敦迁回家乡,同两个女儿居住在一起,但仍间或给剧团写作剧本。1616年4月23日,莎士比亚辞别人世。他的忌日正巧也是他的生日,终年52岁。
去世后的莎士比亚被看做是文艺复兴时期文化的集大成者,他一生的创作都在探索情感与理性、原欲与道德、个体与群体之间和谐发展的道路。莎士比亚作品的永恒魅力还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语言的创造。他的诗歌和剧本中有优美高雅的诗句,也有粗犷俚俗的言辞;有哲学的议论,也有幽默的诙谐。他对社会各个阶层的口语、谚语、格言的娴熟运用使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与表现力。莎士比亚在人文主义思想与基督教精神的双重选择中,把希腊罗马文化和希伯来文化融为一体,成了近代以来西方文学的基本价值指向。
名人逸闻——待解的莎翁身世之谜
虽然是个大文豪,莎士比亚却没留下一封书信或一本日记。一如威尔逊所说:“莎士比亚以52岁的年龄逝世,但有关他前半生28个年头的史实,几乎等于零。”就是因为这种缘故,莎士比亚成了谜一样的人物,同时也产生了莎士比亚另有其人的说法。一些学者认为,一个仅受过初中教育而又在乡下长大的青年,是无论如何写不出那样伟大作品的,一定是受教育程度高过他的某一个人,借用莎士比亚之名,陆续发表出作品。有人说幕后操笔的是培根,也有人说是牛津伯爵,还有人说是伊丽莎白女王。莎士比亚是谁,谁又是真正的莎士比亚,成了文学史上的难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