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青少年最想知道的100个著名人物
8772000000092

第92章 上帝的小花——印度修女特里莎

特里莎修女(1910—1997),世界敬重的天主教慈善工作者,主要替印度加尔各答的穷人服务。于1979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并被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列入了天主教宣福名单。目前特里莎修女的名称也变为真福特里莎修女。

特里莎修女,1910年出生于一个信奉罗马天主教的阿尔巴尼亚人家庭。她的故乡当时是土耳其帝国的一个省。在她7岁时,父亲被人谋杀。

她是麻风病中心的怪人

特里莎12岁那年,初次感悟到自己的职业是“帮助穷人”。17岁时,她不顾家中阻挠,加入了在孟加拉湾工作的罗莱特修女团。她先在都柏林的罗莱特修道院学习英语,并于1937年在此正式宣誓加入罗莱特修女会。她选了特里莎作为自己的教名,以此纪念传教圣女——利西尔斯的圣·特里莎。后来,特里莎到加尔各答的中学当历史和地理教师。在这她度过了一生中最不受尘世干扰的20年恬静生活。

20世纪中期,修道院正处于加尔各答最肮脏的地区之中。当特里莎目睹1946年发生在伊斯兰教徒和印度教徒之间的残杀以及由此所造成的一系列血腥场面后,她毅然离开修道院,正如她自己后来所叙述的那样:“我听到了主的召唤,放弃眼前的一切,随他到贫民窟,帮助那里最贫困的人。”同年她加入印度国籍。

起初,在一些人眼中,特里莎是个怪人,直到她在加尔各答郊外,在印度政府拨给的一块土地上建立了麻风病中心。当时印度加尔各答的街头巷尾有很多麻风病人,许多人避之唯恐不及。而特里莎对麻风病人却真诚照顾,这改变了许多加尔各答人对她的看法。年轻医生们开始报名充当志愿者。

她创建了临终关怀院

1950年,特里莎修女在加尔各答成立了自己的慈善传教团,旨在“全心全意无偿地为最贫困的人服务”。在她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人走进了这个慈善教会,她们的服务项目也逐渐增多。除了开设初中学校,她们还办了诊所、药品分发处、弃儿之家、濒死者之家、麻风病人村等等,教会甚至还提供紧急援助,参与救灾。

特里莎产生创建“临终关怀院”的念头是偶然的。那一天特里莎去医院开会,路过车站的广场边时,看到一个垃圾桶里有个老妇人在痛苦挣扎并呻吟着。她赶紧走到近前,发现老妇人浑身爬满了蚂蚁和老鼠,头上被老鼠咬了一个洞,伤口布满了苍蝇和蛆虫。之后,特里莎开始频繁奔波于加尔各答市的各个部门。在市卫生部门的帮助下,特里莎终于找到了她的“临终关怀院”的理想场所。在这里,一位老人临终前拉着特里莎的手低声说:“我一直生活得像条狗,而我现在死得像个人,谢谢你。”

特里莎修女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建立慈善传教会基地,到了70年代,她在5个大洲中建立了57个基地,无论是罗马、委内瑞拉,还是澳大利亚的土著人居住地,世界上的大部分土地都留下了特里莎修女的足迹。另外,她还在越南南方、柬埔寨的金边建立了难民营。

1979年,诺贝尔和平奖授予了修女特里莎。在接受奖金时,特里莎修女那极为谦恭的态度让在场的每一位来宾都深受感动。她说:“作为我个人来说,这份奖金我受之有愧,今天,我以全世界的穷人、病人和孤独的人的名义接受这份荣誉?选”第二天,全世界的许多报纸都报道了特里莎获奖的消息,人们把她称为圣母。

1997年,这位人间圣母因心脏病突发与世长辞,享年87岁。印度政府特地为她举行了在印度只有总统和总理才有资格举行的国葬。前往参加她的葬礼的有20多个国家的四百多位政府要人,其中包括三位女王与三位总统。葬礼上,加尔各答大主教说:“或许她给我们留下的最重要启示就是生命的价值和尊严。”

名人逸闻——她开辟了“纯洁心灵之地”

特里莎慈善团的修女们每天工作近16个小时,但当她们亲眼目睹特里莎修女用破裂的手从乞丐的伤口里往外挑蛆、轻抚麻风病人残肢的情景,就会不顾劳累与肮脏地投入到工作当中去。特里莎修女还申请到神庙的两个房间,用以收容那些街头病人、医院拒收的和无人照看的人。这里被人们称为“纯洁心灵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