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尔维斯·普斯里(1935—1977),昵称“猫王”,美国知名摇滚乐歌手与演员。他的音乐超越了种族以及文化的疆界,将乡村音乐、布鲁斯音乐以及山地摇滚乐融会贯通,形成了具有鲜明个性的独特曲风,强烈地震撼了当时的流行乐坛,并让摇滚乐如同旋风一般横扫了世界乐坛。
普莱斯里,1935年生于密西西比州,父母是贫穷的佃农。普莱斯里从小生活在布鲁斯和乡村音乐声中,家里虽然贫穷,但父母还是想方设法为7岁的儿子买了把吉他。13岁时,正处于性情不定和反叛性十足年龄的普莱斯里随家迁到田纳西州,在贫民区安了家。
集一代人反抗精神的共性于一身
1953年,普莱斯里高中毕业,找到了一份开卡车的职业,每周挣42美元。工余时他便抱着吉他弹唱,或去夜总会听歌。一次为母亲的生日录歌时,偶然认识了经纪人山姆·菲利浦斯。
1954年的一天,菲利浦斯打电话给普莱斯里,告诉他有一首乡村歌曲很适合他唱,便问他是否愿意一试。据说,当时普莱斯里听毕便一口气从家里跑过25个街区,没等菲利浦斯放下电话,普莱斯里已经站在他面前了。
一次录音中间休息时,普莱斯里弹起了吉他,唱了一首布鲁斯老调《没关系,妈妈》,菲利浦斯听后冲进录音室,大声说:“你在唱什么?”普莱斯里和乐手们大为窘迫,一时无法对答。菲利浦斯接着说:“赶快搞出来,我们马上把它录下来。”山姆·菲利浦斯发现了新大陆——一位能唱黑人歌曲的白人。
到1958年为止,普莱斯里已有了12张金唱片,代表歌曲主要有:《伤心旅馆》、《猎犬》、《温柔地爱我吧》、《浑身震动》、《监狱摇滚》和《精明的女人》。无怪乎,随之而来的“普莱斯里狂热”像传染病一样侵袭了全美国,从没有哪一位歌星像他那样在一周之内倾销7张不同的专辑;没有哪一位明星像他那样在举办音乐会时需要那么多的救护车、医生、护士、警察和保镖。普莱斯里主演的电影也是上座率最高的。
普莱斯里已不再是自己的形象代表,而是一个时代、一代人的代表——蕴涵了巨大潜力的整个年轻一代在他身上找到了反抗精神的共同性。他在台上扭动臀部的动作使得电视台的摄像机镜头只敢对准他的上半身;他为记者摆的姿势招来正统人士的一片非议。《纽约时报》曾经抨击说他“吐舌头的表情和无词的歌唱简直令人恶心”。
他用过的便池圈都成了无价之宝
然而普莱斯里确实有一种巨大的魔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除了他迷人的歌喉使人越听越着迷外,他那俊俏的外貌、天生高傲的神情也是他的魔力之一。而实际上,他本质里还是位彬彬有礼的南方孩子,并不是反叛强烈的青年。他对记者总是嘴上挂着:“是,先生。”
“不,女士。”他喜欢家庭烹饪,尤其是苹果饼和爆米花;他比许多讨厌他的成年人更具有爱国心;他极富幽默感,时常自嘲。
1958年,处于巅峰时期的普莱斯里应征入伍,被派往西德某地驻扎。1960年退役归来后,他的嗓音尽管仍不亚于当年,新灌制的歌曲也在6天中卖出了100万张,但在排行榜上,他没有像以前那样压倒一切地名列前茅,甚至曾一度被盖过。
普莱斯里最后几年中吸毒成瘾,身患疾病且举止怪异。1977年,埃尔维斯·普莱斯里英年早逝,年仅42岁。摇滚乐坛失去了猫王,忠实的歌迷们为之痛心疾首。在猫王的葬礼上,来自各地的歌迷挤满了整个孟菲斯城。之后,人们争先恐后地收藏与他有关的一切:从猫王的皮带扣到他用过的便池坐圈,都成了无价之宝。普莱斯里死后掀起的狂热高潮,让柯特·罗素主演的影片《埃尔维斯》的上座率打破了《乱世佳人》保持的纪录。
名人逸闻——他确定了摇滚乐的特点
普莱斯里被誉为摇滚乐之王——“猫王”,是当之无愧的。他一生灌录的140多张唱片皆被列入排行榜,销售量达3.5亿多张。1956年,他的歌曲几乎独霸了美国娱乐界。他确定了摇滚乐的特点——他的唱法、发型、弯曲着的双膝、突出的臀部、粉红色的上装及皮夹克,这一切在当时是反抗精神的象征。他是第一位明星偶像。《大英百科全书》把他定义为:美国摇滚歌唱家。他的巨大成就改变了美国大众的文化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