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调查研究卷(上)
8791000000050

第50章 红西路军的历史是英勇而悲壮的征战史(1)

红西路军的历史是一部英勇而悲壮的征战史

李屺阳在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我们不能不深切怀念由红四方面军大部分领导、指战员组成的红军西路军。他们曾在甘肃境内,从西渡黄河到景泰,经河西走廊到甘新边界的星星峡,用鲜血和忠诚谱写了一部光荣而悲壮的征战史。以往西路军曾一度被错误认定;现在党中央已作出肯定西路军历史的结论,提出纪念“三红”,即红军、红西路军、红军失散人员,这是非常英明的。

我在甘肃工作几十年,到过西路军经过的许多地方:景泰、一条山、五佛寺、大靖、土门、古浪、武威(凉州)、永昌、山丹、张掖(甘州)、临泽、高台、倪家营子、梨园口,直到祁连山腹地西路军最后一次开会决定分散的地方石窝(现名红石窝),之后又到过安西,到过去星星峡路过的白墩子和红柳园,那里是西路军最后一次激战的地方。西路军从受命组建到悲壮失败,经过5个月之久,在长达150余天中,西路军无日不战,毙伤敌人25000余人,在千里路上倒下了一万多名先烈,他们的热血洒遍了甘肃疆场。

回首往昔,我总是会深切怀念他们在甘肃大地上留下的足迹,总是会想起他们在漫长的河西走廊上洒下的殷红鲜血。在今天的日子里,为怀念西路军,我阅读了一些书刊和资料,写成此文,对西路军英勇悲壮的历史作了概括的叙述,希望读者能对整整70年前西路军在甘肃的这部史无前例的悲壮征战史有所了解,希望我们能够永远怀念他们,希望我们能把怀念变成行动,希望我们能够弘扬西路军不怕艰苦、克服万难的精神,以唯物主义的眼光,运用科学发展观,从实际出发,把甘肃建设得更加美好,以告慰那些在甘肃大地上光荣牺牲的万千西路军指战员的英灵。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日本侵华猖獗,东北沦陷,华北告急,中华民族危急。党中央、中央军委为了建立巩固的西北抗战后方,决心打通国际路线,取得苏联的军事援助,决定实施宁夏战役计划,以红军主力西渡黄河,先取宁夏,后取甘西,从两个方向接通苏联。为此,1936年10月出动红四方面军的三十军、九军、五军、三十一军、四军以及方面军总部直属队,从靖远附近突破黄河。不料四军和三十一军尚在河东,渡口已被敌军占领,红军被分割成河西和河东两部分。

河西部队占领五佛寺渡口,北进控制了一条山地带。随即面临青海、甘肃的“二马”三万部队加十万民团的凶猛攻势。“二马”既怕红军占领其地盘,又怕打不赢红军,国民党嫡系部队来替代他们,因而拼命抵抗红军西进。红军四天激战,毙敌千人,马家军的攻势也被迫停止。不料共产国际告知从宁夏运送物资已不可能,问可否派部队从新疆方向接运物资。中央军委遂命名过河部队三个军共21800多人为西路军,任命陈昌浩为西路军军政委员会主席兼政委,徐向前为副主席兼总指挥。陈昌浩、徐向前、曾传六、李特、李卓然五人为常委,杨克明、王树声、李先念、陈海松等为委员,统一管理军事、政治、党务,率领西路军执行占领河西、打通新疆的西进任务。从此,西路军开始了孤军奋战的艰难历程。

西路军主力部队红九军攻占了古浪县城,“二马”非常惶恐,急调马家军三个骑兵旅、两个步兵旅、四个民团快速集中古浪地区,于是红九军遭敌重围。敌军于11月16日拂晓突袭红九军,双方血战三昼夜,几经肉搏厮杀,红九军难以支撑,徐向前遂派李先念的红三十军部队接应突围。这一仗死打硬拼,毙敌2000余人,自己伤亡2400余人,军长孙玉清负伤,以后被俘,押到西宁被杀害。军参谋长陈伯稚牺牲,还牺牲师团级干部数人,连排干部伤亡更加惨重,部队元气严重挫伤。

此时,中央军委来电,要西路军停止西进,在永昌、凉州、山丹、民勤一带创建根据地,牵制马家军,使之不能向陕甘根据地东进。但凉州至山丹相距较远,是一个狭长地带,人烟稀少贫瘠,筹粮十分困难,人员弹药有耗无补,缺乏粮食、冬衣;敌军虽已伤亡5000多人,但可就近补充兵员、粮草,仍能与红军继续作战。敌军处于进攻态势,红军处于防御态势。在此形势下,陈昌浩却认为马家军已基本击溃,形势大好,创建根据地很有把握;徐向前则认为,河西地区缺乏建立根据地的起码条件,不从实际出发,停止西进,问题很多,遂与陈昌浩发生激烈争执。陈昌浩认为徐是“右倾机会主义”,甚至想开会斗争徐向前。最终因陈是主席、政治委员,有最后决定权,所以仍在永昌、凉州地区建立根据地,致使西路军停留在山丹、永昌一带,不进不退。

西路军停留山丹、永昌地区,虽起到了配合河东红军作战及国共谈判的任务,但打通国际通道的任务实际上被搁置起来,而“二马”此时为了保住地盘,必然拼死与红军争夺这些地方。事实证明,在凉州地区无法实现创建根据地的任务,徐向前不得不向中央电告实际情况,说明在这一带建立根据地是根本不可能的,并有被敌分割包围的危险。中央复电,仍要西路军停止西进,就地打开局面,建立根据地。西路军胸怀对党的无限忠诚,坚决执行中央命令,这种坚强的组织纪律观念和大无畏英雄气概,确实令人敬佩。此后,西路军在山丹、永昌地区坚持作战,经过凉州一战、永昌三战、山丹一战,歼敌六千以上;但自身有耗无补,大量减员,气候越来越寒冷,部队越来越饥疲,被动态势已无力扭转。

12月12日西安事变发生,举世震惊,党中央以民族大义为重,使事变得以和平解决。为取得国共谈判的有利地位,中央要求西路军继续执行西进任务,西路军遂撤离山丹、永昌地带,继续西进。董振堂军长率五军攻占临泽县城,继而攻占了高台县城,徐向前、陈昌浩率总指挥部及李先念三十军进驻倪家营子,计划准备就粮休整后,继续向肃州(酒泉)、安西前进。

但局势又突然发生变化,蒋介石回到南京后,背弃诺言,公然扣押张学良,并调集重兵进逼西安,内战有一触即发之势。于是,中央军委电令西路军“暂时勿再西进”,在临泽、高台地区建立根据地。于是,西路军屯兵临泽、高台地带,准备消灭进攻之敌。此时西路军只剩15000余人,战斗人员不足10000人。

敌人以一部钳制临泽地区的红九军和红三十军,以三个骑兵旅、一个步兵旅及炮兵团、特务团和大批民团,共两万余人的绝对优势兵力,配以飞机、大炮猛攻高台。红五军将士与敌血战九天八夜,弹药殆尽,就用大刀、长矛与敌搏斗。女战士、后勤人员、机关干部全部上了城头,用石头、砖头、木棒打击敌人,用木椽捣翻敌人的云梯,用滚烫的面糊糊朝敌人头上泼洒。伤病员们只要能走动的,就顽强地爬上城墙,和敌人扭打,用手抓、牙咬,有的抱着敌人滚下城头,同归于尽。在此关键时刻,不料收编的部分民团突然叛变,打开城门,让敌人涌入城内。红五军的指战员同敌军展开激烈巷战,逐街逐屋与敌争夺,血战九小时,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以下将士2000余人,壮烈牺牲。

董振堂,1922年保定军官学校第九期毕业,曾在冯玉祥的国民军中任过旅长、师长,是1931年宁都起义的领导人之一,中央军委决定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时,他被任命为军团副总指挥兼十三军军长,后又任五军团军团长。他指挥红五军团在中央苏区第四次、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在长征中,在与四方面军会合后的转战中,英勇作战,作出了重要贡献。五军团后与四方面军的三十三军合编,成为红五军,他任军长。红四方面军南下期间,他一面积极完成作战任务,一面站在朱老总一边,对张国焘的分裂活动进行了坚决斗争,引起张国焘对他的不满。张派黄超担任五军政委,调走了董振堂的一部分老部下,企图架空董振堂。

此次高台惨烈战斗,红五军面对弹药充足的数万敌军,董振堂心里很清楚,如若不突围,只有死路一条。因此,他准备带领部队突围。就在组织部队突围时,五军政委黄超派人送来信(红五军的电台被黄超留在了临泽)说:高台是打通国际路线的关键地区,地理位置重要,总部命令一定要坚守。董振堂坚决执行总部命令,立即召开营以上干部会议,动员全体指战员死守高台,“誓与高台共存亡!”敌军入城后,董振堂带领战士和机关干部,与敌人展开巷战。战至最后,他领着几个随从爬上城墙,继续与敌战斗,不幸胸部中弹,掉下城墙,壮烈牺牲。噩耗传来,西路军全军上下无不悲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