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中医、针灸按摩
8794700000071

第71章 王惟一发明的铜人

一千年前,宋朝有个太医署,是专为皇帝和贵族官僚治病的机构,王惟一就是那机构里教针灸的先生。

在教学过程中,王惟一觉得有些书上说人身上有三百六十五个穴位,还有些书上说穴位只有三百五十四个,位置也有所不同。这种混乱的情况,对于针灸传播发展非常不利。穴位不一致,教的人有困难,学的人也不容易学好。

王惟一就向皇帝宋仁宗写了一道奏章,指出穴位的数目、位置、治疗的方法和注意事项,都应当统一起来。宋仁宗根本不理会这样一件关系到人民生命的大事。王惟一先后写了多道奏章,都石沉大海,音讯全无。

得不到皇帝的支持,王惟一毫不气馁。他把古书上的记载和前人的经验,结合自己在医疗实践中的体会,仔细核对了人身上所有的穴位,一一加以订正,还画了一幅人体图,把所有的穴位统统标在图上。这个附有穴位的人体图,就叫《明堂图》。

有了这张《明堂图》,穴位的位置固定了,名称也统一了,老师和学生都感到方便多了。

时间一长,王惟一又觉得不行,因为人的身体是立体的,《明堂图》画得再高明,也只是一幅平面图,总不能把穴位的位置表示得十分确切。王惟一一直在想:能画出什么样的图才能让学生们看得更加明白呢?他把学生们叫到一起商量,商量了很久,也没有想出好办法。

一天,王惟一正在为这事发愁,愁得在书房里走来走去,忽然,他的目光触到茶几上的花瓶,那花瓶上绘了许多小人头。他的心砰然一亮,能不能做个立体的人体模型来表示穴位呢?

他把自己的想法跟他的学生们一说,大家都认为这是个好主意。

于是,王惟一赶到一家铸造厂,想请那里的师傅们帮助他铸造出一个铜结构的人体模型。

一位师傅听了他的要求,说道:“嘿呀,那铸出来的人该有多重哪!谁能搬得动?”

王惟一想想也是,那么重的铜人谁能搬得动?再说,这得要多少铜呀。他犯难了。这时,他的脑海里不知为什么又冒出那只花瓶,心想:花瓶不是空心的吗?为什么不能铸个空心铜人呢?王惟一把自己的想法跟师傅们一说,大家都认为这是个好点子。对,就这么办吧。

师傅们开始铸造了,王惟一忽然又有了一个主意,他走上前,对师傅们说:“既然把铜人铸成空心的,那么,再给它配上五脏六腑,不就跟真的人一样了吗?”师傅们听了,连声称赞:“好主意,好主意!”

经过铸造师傅们的努力,王惟一设计的铜人铸造成功了。铜人身上有几百个小孔,一个小孔就是一个穴位,还注明了穴位的名称,位置都极其精确。

为了说明铜人的实用意义,王惟一还写了一部书,取名叫《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经过不断的实践,王惟一又想出一个好主意。他在整个铜人表面涂满了黄蜡,内部灌满了水。考试的时候,老师指定某个穴位,学生就用针去扎。如果扎准了,水马上就从针眼里渗出来,扎不准,水就不会渗出来。这确实是个训练和考核学生的好办法。

这个铜人,就成了中国最早的医学教学模型,曾为中国古代的针灸学做出了巨大的项献。

当时,像这样的铜人一共造成了两具,一具放在当时的太医署供教学应用,还有一具放在皇宫里,被贵族们霸占了。

宋朝末年,金王朝把宋王朝打得大败,宋朝皇帝只好屈辱求和,愿意割地赔款。金朝的统治者指定要一具铜人作为赔偿。由此可见铜人在医学和艺术上,有多大的价值。

后来,这两具铜人一具下落不明,另一具到了清朝还保存在宫廷里。八国联军武装入侵中国,这具铜人被日本帝国主义者抢去了。

现在北京历史博物馆陈列的一具,是按照明代仿造的铜人复制的,与王惟一当时铸造的铜人已经有所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