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写给北中原的情书
88213900000006

第6章 夜游珠江

已经是第三次来广州了。可对广州的印象,却是一夜间好起来的。前两次都是来去匆匆,也为着一点什么,时过境迁,并未留下很深刻的印象。这次略有不同,作为《香港商报》作家采风团的一员,只带了“眼睛”和“耳朵”行走,相对的轻松,还真的是走进来了。

应该说,作为一个外地人,真正认识珠江三角洲,认识了广州秀美柔和的一面,是在那天晚上。一个城市,若是有了一湾活水,就有了温润和诗意,有了滋养和凭借,也就有了风光和气象。珠江龙摆尾似的,在广州这么弯了几弯,就弯出了旖旎的情怀,弯出了南国的雅致与秀丽。

那天晚上,我们受邀乘船游珠江。华灯初上,南国的珠江之夜是风韵多姿的,水与灯相映,桥与船应答,两岸高楼的霓虹灯闪闪烁烁,迷离的色彩仿佛要在水中写尽女儿国的万紫千红。但我要说的并不是这些,我说的是“生意”。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我这里所说的“生意”,不是贸易,也不是交易(当然,这里是海内外有名的南国商埠,是对外贸易的口岸)。我说的是“过日子”,是一个城市的味道,或者叫生活态度。这是要细细品的。

是的,这也是我的惊诧之处。坐在船上游,看夜幕下的广州,两岸风情尽收眼底。灯光下的广州,楼贴着楼,窗挨着窗,檐檐相连,密度极大。影影绰绰地,在一幢幢茶肆酒楼里,处处可见“晚茶”食客们的剪影,汤汤水水的汁香气漫散在夜空里,仿佛那常人的日子近在眼前,逼仄而又亲近……人声,桨声,水声,市声,声声鲜活,就好似当代的一幅《清明上河图》……行走间,忽闻有娇娃高声道:“看,小蛮腰!小蛮腰!”何为“小蛮腰”呢?南国美女吗?不好意思,叫人禁不住四下去寻。可抬头往前一看,呀,这“美女”怕是当世无双了。凭栏远望,夜幕下的“小蛮腰”婀娜多姿,高高在上,真像是从天国走来的南国美女,正一阶阶走下T台,细腰柳态,顾盼生辉,不时变换着装束,一时粉裙,一时绿裙,一时蓝裙,那裙裾映在水面上,荧荧地、闪闪地、梦幻一般地缓缓飘落在水面……呀,不禁让人看得发呆!

再近些时,便知这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广州电视塔了。这电视塔的造型可谓美轮美奂,如今已成了广州的标志,所以百姓们昵称为“小蛮腰”。塔高达六百米,仅塔身观光平台就高达四百五十四米。站在观光平台上,凭栏远眺,整个广州城尽收眼底。

我当然知道,广州一向是开风气之先的地方。它既是当年辛亥革命的发源地,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但是,最让我惊讶不已的,还是广州人的生活态度。

后来,当我先后体验了每天流量六百万人次的广州地铁,参观了南国最大的华南植物园,游历了花城广场,特别是走进一个个街口小巷,在逢源街等社区访问民间生活状态时,就更多地体会到这里平实而又昂扬的“生意”——当然是生活的“生”。

在我原有的印象里,广州是特大城市,是充满竞争意味的商埠重地。可所到之处,无不体现着浓郁的、真正城市化了的、南国广州独有的生活况味。这生活况味不仅仅是早茶和晚茶,也不仅仅是珠江的秀丽、南国的万紫千红,甚至还有些“保守”——一个写满辉煌历史的光荣城市的持重和保守。我惊讶于楼房的密度,惊讶那种踏踏实实过日子才会有的逼仄;惊讶于写在时间中的老旧牌匾;惊讶于巷口与巷口间的交叉错落;惊讶于窗窗相闻、檐檐相亲、卖声互应;惊讶于贴窗生长的一盆盆花草;惊讶于在大变革的岁月烟云中仍保持不变的“吃茶”功夫和生活常态……抑或可以称为“市井之声”,是没有口号和标签的、活鲜生香的“人间烟火气”。

是的,我对广州的印象一下子就好起来了。

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