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百科知识-艺术百科-影视文化(科普新课堂)
8821600000104

第104章 高清晰度电视

自从彩色电视问世以来,在电视领域里发生的最大变化之一当数高清晰度电视的出现。那么,何谓高清晰度电视呢?

高清晰度电视就是图像的水平以及垂直方向清晰度比现有电视系统高近1倍,宽高比加大到16:9,总像素数和信息量增大4倍的电视系统。高清晰度电视有模拟方式和数字方式两种,模拟方式采用时分多工制(日本采用MUSE、欧洲采用MAC);数字方式有美国的几种方案,它们是Digicipher、DSC-HDTV、ADTV和ATVA-9等,将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统一的新制式。

高清晰度电视的屏幕面积虽然很大(甚至就是一面墙),但图像的质量却非常清晰,真切感人。高清晰度电视技术已经使电视画面的清晰程度达到了35毫米电影投像的清晰程度。日本研究高清晰度彩色电视机几乎从彩电播出时代就开始了。众所周知,扫描行数越多,电视图像就越清晰。日本广播协会开发的MUSE(缪斯)制式使电子图像的分解能力达到了每幅图像1125扫描行数的程度,这个数字比美国标准高出一倍以上,与PAL制和SECAM制(625扫描行)相比,也几乎高出了一倍。

在此,我们简单地给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扫描。电视摄像机中摄像管的靶面和电视接收机中显像管的荧光屏,由电子射束按一定规律扫射到上面,以完成摄像和显像的过程。对于一个矩形图像,电子射束由左上角以很小向下的斜度向右扫描完一行,再快速向左回扫,然后以相同规律扫描第2行、第3行……直到扫描完最后一行。电子射束以较大向上的斜度向上扫描一些行以后,回到图像左上角,完成一帧的扫描,再按照相同的规律扫描第二帧、第三帧……这种扫描方式称为逐行扫描,扫描的轨迹称为逐行光栅。对图像由左向右的扫描称为行正程;由右向左的回扫称为行逆程;由上向下的扫描称为帧正程;由下向上的回扫称为帧逆程。世界各国采用的扫描方式是把一帧图像分为2场来扫描。第一场(奇数场)扫1、3、5……奇数行;第二场(偶数场)扫2、4、6……偶数行,2场光栅相嵌组成隔行光栅,称为隔行扫描。它可消除逐行扫描出现的光栅闪烁现象。这时,每一场由上向下的扫描称为场正程;由下向上的回扫称为场逆程。我国采用的电视标准是:每帧扫描625行,每场扫描行数为3125行,每秒扫描25帧、50场。

1981年,日本广播协会(NHK)首批展示高清晰度电视,便令全世界为之咋舌。每秒钟可以通过60幅画面,宽与高的比例不再是以往的4∶3,而是16∶9。它的清晰度和逼真度可与电影相媲美,肉眼几乎看不到点状扫描线。它的色彩更加艳丽,高保真度立体声音频信号与宽屏幕的画面浑然天成。日本的电视剧制作者们甚至提出,拍HDTV时,演员的化妆要一直到耳朵内。

1989年6月3日,日本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每天播出高清晰度电视节目的国家。

虽然日本在高清晰度电视的研制开发中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并且,高清晰度电视机业已投放市场,但由于MUSE制式的制约,使得高清晰度的新制式不能与原来的NTSC制式互相兼容。如此一来,用高清晰度发射机播放的节目,普通电视机要安装一个昂贵的解码器才能收到,而图像的清晰度也还在原来的电视机的局限之内。换句话说,如果采用了日本MUSE制式,那么,现存的电视机便全部成为了废品。

1990年,美国的高清晰度电视的研制工作初见成果。美国将最先进的数字转换技术运用到了高清晰度电视中。

1991年,欧洲成立了高清晰度电视联营集团“电视1250”。“1250”意味着新制式的扫描线为1250行。参加这个联合研制活动的有欧洲大陆最具实力的荷兰菲利浦公司、德国的西门子公司、英国广播公司、意大利广播电视公司和法国电视公司等。在海牙举行的欧洲科技“尤利卡”计划第9次部长会议确认,欧洲高清晰度电视以HD-MAC为唯一的标准制式。MAC系统的设计理论充分应用了电视直播卫星传送技术的优势,按照设计要求,MAC系统可以兼容目前欧洲各国普遍采用的PAL制式和SECAM制式的普通彩色电视发射信号。因此,经过兼容处理之后,普通彩色电视机所接收到的图像质量将大大高于目前的质量,清晰程度将与现有的电视机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