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电影能否产生理想的社会和艺术效果,反映生活现实的本质,能否引起观众心理上、感情上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鲜明、深刻的主题。
所谓电影的主题,是影片通过描写现实生活和塑造艺术形象所表现出来的主要含义和中心思想,是电影艺术家对生活的认识、评价和理想的表现。主题是一部影片的灵魂,是决定影片思想和艺术是否完全统一的关键。(前)苏联著名电影导演普多夫金说:“电影像其他艺术一样,对主题的选择是没有限制的。唯一的问题是它对于观众是否有价值。”也就是说,一部影片的思想性和战斗力,首先取决于主题是否正确地反映了现实生活的本质和规律,是否提出和回答了生活中的重大问题,是否深刻地反映了时代精神。
电影表现主题的方法、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如艺术形象的塑造,情节的安排,细节的选择,对话的运用等。但是,不论采取什么表达主题的方法、手段,都不是把主题直接告诉给观众的,而是从影片展示给观众的生活画卷和人物、事件的矛盾冲突中自然流露出来的。也就是说,影片的主题是通过其独特的艺术手段传达给观众的。
一部影片的主题,表达了一个电影艺术家对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独特的认识、独特的见解,或者说体现出他们对生活现实所具有的新的、不同于别人的态度和评价。因此,我们在分析一部影片的主题时,首先应该研究影片的时代背景,它可以带领我们对影片主题的真理性、鲜明性、深刻性作出正确的判断与评价。
在主题的把握上,最难的是情节复杂的电影的主题。往往在一部大型故事片中,由于描写的生活画面非常广泛,使它们丰富的内容表现出多个相对独立性的思想内含。例如(前)苏联电影《乡村女教师》描写了教育家华尔华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卫国战争等重大的历史事件中的革命生涯。影片所展示的华尔华拉的思想,如忠诚于教育事业、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等,都是由其所处的社会环境与自身的矛盾所构成。这种多角度、多侧面的体现和深化影片总体意念的描写应当是充分肯定的。但是应当注意当代电影创造中所出现的追求主题多义性的倾向。我们说:“多义性”的主体,绝不是“说不清”的主题,相反,主题应以单纯为前提,以明确为原则,而不能是漫无边际的包揽一切的大杂烩。主题要明确,表现却要含蓄,这是电影创作过程中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方面,“一下子能说清主题的作品,那就不是伟大的作品”。这话是有道理的。明确是对客观事物本质的清醒的认识和对创作活动的自觉的把握,含蓄则是艺术表现上一个规律性的美学要求。这就要求电影主题必须富有运动性和情感性。它必须是从人物的分离动作的最深处挖掘来的,必须是从人物动机的确切了解中体会出来的。
另外,我们在分析一部电影的主题时,还应尽可能的多了解一些有关作者、导演的思想、生活经历以及他们的创作风格、意图等情况,这对于正确认识和获得电影的主题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