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中国人的生活哲学:菜根谭人生解读
8823000000022

第22章 菜根第三味甜(2)

“我无多想。”这是每一个赢家的秘密。当已铁定要干,那么就干,并且要干得很铁。这时会有快感,一种甜蜜的苦干精神让每一个团队中人微笑着前进,苦与累成了大饼上的芝麻,嚼起来特别有滋味。这才是干事的样子。所谓“干事”,就是把事情干了,办了。这话有点俗,但你若不压倒它,它就压倒你。真正干事的人对所干的事又爱又恨,但很快把所有感情放下,只是狠狠地干,进入肉搏的环节。人生无疑是场博弈,最怕对方有高人指点,而我这边只是无尽的空虚,并且我对我做的事还不熟悉。这个时候怎么办?退还是上?上!失败了祝贺对方,成功了我知我强。无尽的空虚里藏有无限智慧,夜半孤枕,浮现惊天变局,赶紧制定宏大计划。做事不熟悉更好,每一步都有新意。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换旧人。世界每天在换血,人每天在换气,新陈代谢,交换着来,这就是我们成功的法宝。宝塔最大的一层在底下,我不需要“大”,相反我应“小”,才能登上最高一级,享受高层境界。

干事要狠下手要轻。不可以唐突佳人,要先礼后兵。她爱美就给她美,她爱钱就给她钱,她爱什么就给她什么,最后她想得到你的全部,就会想得到你这个人,你就得到她了。做事也是这样,君子只做三种事:

非我不可的事

有大好处的事

上帝喜欢的事

最后一条最重要。怎么知道一件事情上帝喜不喜欢?很简单,问心。我们的心不叫心,叫心灵,意思是说有上帝的灵在里面。你现在就问你的心,我保证里面就有声音在答应。它会告诉你该干什么。中国古代帝王每临大事,便向神祷告,杂事退去,祖先的训词自然浮上来。

只要记得“不触禁忌”,便可放手去干。来看《贞观政要》,看看大唐君臣是如何办事的。

“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朕闻周、秦初得天下,其事不异。然周则惟善是务,积功累德,所以能保八百之基。秦乃恣其奢淫,好行刑罚,不过二世而灭。岂非为善者福祚延长,为恶者降年不永?朕又闻桀、纣帝王也,以匹夫比之,则以为辱。颜、闵匹夫也,以帝王比之,则以为荣。此亦帝王深耻也。朕每将此事以为鉴戒,常恐不逮,为人所笑。’魏征对曰:‘臣闻鲁哀公谓孔子曰:有人好忘者,移宅乃忘其妻。

孔子曰:又有好亡甚于此者,丘见桀、纣之君乃忘其身。愿陛下每以此为虑,庶免后人笑尔。’”(《贞观政要》卷三《君臣鉴戒》)大唐君臣真是坦白,唐太宗、魏征互相警戒不留情面,这才是干事的样子。我们且不说这君臣二人论“勿忘己身”的部分,且看他们共同认可的办事方针。针对暴秦“好行刑罚”,他们赞赏仁周“积功累德”,这是其指导思想。我们知道,“好行刑罚”是有效的做法,大操大办,血淋淋的一双手挥动一面同样血淋淋的旗,谁敢曰不然?然而旗手本身就很快受不了,何况跟的人。周朝其实霸道得比后来的秦朝还狠,武王伐纣“血流漂杵”,但因为他下手轻,便成了仁政。

君子四条

士君子处权门要路,操履要严明,心气要和易,毋少随而近腥膻之党,亦毋过激而犯蜂虿之毒。

君子当权,要行得正,对人要和气,自己心态要好,位置摆正。不可以随便结交人,也不可以激进。

以上文字平淡无奇,却最是惊心动魄。凡不认真思考的人,没有不跌倒的!孔子说:“人之过各由其党。”接近“腥膻之党”,难免身上有腥味。孔子又说“过犹不及”,做事而犯“蜂虿(蝎子)之毒”,等于屠场看客主动把头伸进铡刀之下,何太性急也?那蜂虿又毒又狠,见人就蜇,我们岂能迎上那根针?做人做事,应以圆融为正,以阴柔为刚,刚正不阿,并非都是硬的。包文正一腔子仁爱,黑脸红心,又有一番荤素都来的手段,皇帝才放心让他办事。

要有原则。连唐太宗都说:“朕每闲居静坐,则自内省,恒恐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怨。但思正人匡谏,欲令耳目外通,下无怨滞。”让正人进谏规劝,意在上下都把握住原则。拿刀的人自己没原则,先断了自家的手。

要有手腕。先前说的“荤素都来”指拿肉要稳,拈刀要轻,切肉要准,煮肉要烹,吃肉要等,分肉要均。这是讲“荤”,下面讲“素”。盆里种花不用去山上,笼中养鸟不用去林边,放水种田要人看见,养蚕织布要在房间,弹琴先要焚香,下棋让人在先,读书理同养犬,观画暗自头点。荤素都说完了,总结两句。

要有通融。不能说,可以做。

要有忍耐。准备失败,但不放弃。底线是身体极限。这很残酷,但假如不趴那么久,一跃而起就不能奏效。

不立善名,进入“礼”的操作实境

标节义者,必以节义受谤;榜道学者,常因道学招尤。故君子不近恶事,亦不立善名,只浑然和气,才是居身之珍。

标榜气节的人必然因为气节受攻击,标榜学问的人必然因为学问遭指责,因此君子不做坏事,也不立好名,只是一个和气,这才是立身的根本。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正”、“知”、“明”君子三德,岂非“善名”?没错,是善名,但最大的善名是什么?老子说:“有名天地之始,无名万物之母。”原来有名只是开始,无名才是关键。最大的善名是无名。上帝造人,只给亚当一个人取名字,剩下的人自己命名吧。无名才有可塑性,无位才有建设性。大事都是无名无位的人做出来的,君子最忌有什么善名、美名,那意味着到头了。

标榜什么就毁在什么手上,因此最好什么也不标榜,只是和气待人,这样最好。

“和气”是做任何事的核心!

一件事大家和和气气,就能成。

一件事大家伤了和气,必然不成。

新手做事,专攻技术。老手做事,只是搞好关系。有了好关系,什么都有了。因此,我们每天的任务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说轻松也轻松,说艰巨也艰巨,那就是学习与人相处。

学习与人相处,先必学会与自己相处,然后学会与自己人相处,然后再学会与合作伙伴相处,学会与买家卖家相处,学会与上下级相处,学会与全社会相处。

不要有任何信仰与文化的偏见,要养成“随喜”的习惯,虚心学习礼节,很关键。

一件事之所以成,在于有礼节。

一件事之所以不成,在于没有礼节。

孔子说的“礼”,实在是一件奇妙的东西,它能让毫不相干的两件事成为一件事,毫不相干的两个人成为朋友,甚至成为一个人。你说神奇不神奇?

“礼”让成的必成,让已经不成的有面子。

“礼”让杀机转生机。讲个故事。汉末荀巨伯去看望生病的朋友,刚好碰上胡人攻城。朋友说:“你走吧,别管我。”巨伯说:“我这么远跑来看你,你让我走,置我于何地?”他偏不走。不多久乱兵杀到,乱兵头子见了巨伯说:“我军开到,满城都逃跑了,你是什么人,敢大摇大摆在我眼皮底下?”巨伯说:“我朋友病了,我来看他,不忍心抛下他不管。如果你要杀就杀我好了,我代他死吧。”那些人互相看了看说:“我们成了无义之人,到这有义之国来丢人现眼。”于是撤退,一个城的人都得救了。这个故事出自《世说新语》,这就是“礼”、“义”的力量。不知道故事有没有夸大,道理是没错的。当然也有“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的时候,怎么办?没办法。记住,千万记住:没办法也要讲礼节,可以避免进一步恶化。

“礼”可以绝处逢生,约瑟因为懂礼节、有知识,即使他不是埃及人,法老也让他做了埃及宰相。

“礼”让众人心齐,开疆辟土。当埃及已不能容人,摩西带领犹太人出埃及。他重申上帝律法,就可以重建家园。

“礼”是天道不是人心,最终齐了天道人心。

“礼”是约束不是自由,最终通过约束给自由。

“礼”让人委屈,最终给人面子。

“礼”让人得造就,最终成为人。

无疑,“礼”是君子至宝,得礼即得仁,大家来维护它。

真心待人必然就爽

遇欺诈之人,以诚心感动之;遇暴戾之人,以和气熏蒸之;遇倾邪私曲之人,以名义气节邀励之,天下无不入我陶冶中矣。

朋友,遇到欺诈的人你就用诚意感动他,遇见有暴力倾向的人就用一团和气感染他,遇见走邪路的人就用正道激励他,这样,整个天下都在掌握中。

控制天下,并非要玩弄他,而是塑造他,这叫“陶冶”。好比陶匠制陶,一定要拿在手里才做得出。不怕陶胚转得快,我的手跟得上。从来没听说用脚来制陶的,那样只会踩成烂泥巴,又回去了。

要呵护。天下是个蛋,正在孵化过程中,我们当不了它的爹妈也不要搞破坏。天下是个球,我们要检查它是不是结实才开始玩。天下是个鱼缸,人类就是缸里的鱼。别看游来游去多优雅,要记得换水、投食,那鱼缸很脆弱,千万乱碰不得。

人心隔肚皮,没关系,我们拥抱就能听到心跳。大家都见过艳光四射的舞蹈,那是人心在跳舞。草裙舞也不是草裙在跳舞,是腰在跳舞。霓裳羽衣舞也不是羽衣在跳舞,是手臂在跳舞。在天地人生的大舞台中,有人用嘴巴跳舞,有人用耳朵跳舞,有人用鼻子舌头跳舞,有人用眼神跳舞,你看见他向你发出光辉,就知道他向你发出了邀请,就应该上前拥抱,一起舞动。你说你不会跳,没关系,笨拙更有风趣。

你说你身体太沉重,还有病,不宜跳舞,要知道一舞治百病,跳一跳就好了。

什么人都渴望快乐的生活,恶魔也有自己的情趣,抓住这一点,可以沟通。沟通高手的标志是:三秒钟就看出对方喜欢什么,第四秒就开始为他提供服务。

喜欢靠“骗”过日子的“欺诈之人”内心空虚,他连自己都不相信,这时你就要给他实实在在的好处,首先让他相信了再说。这好处看得见、摸得着,不由他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