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听十大总裁讲故事
882900000016

第16章

第三章第三节确保资金链健康、有效——先进钱后花钱

“尽管新东方的商业模式非常好——先进钱后花钱,基本没有应收账款,但是新东方一定不要把应收账款都当成公司的现金流,所以也应该恪守这个原则。”

资金链短缺曾经让许多中国知名企业,或轰然倒下,或受重创放缓脚步,令人叹息。例如:曾经名噪一时的地产黑马顺驰地产,鼎盛的时候其老总孙宏斌甚至叫板王石的万科地产,后来因为大面积购地,遭遇地产“寒冬”,无资金支撑新开发的楼盘而土崩瓦解;赵新先的“三九胃泰”曾经传遍大江南北,却因盲目多元化导致资金危机,连引以为傲的立在纽约曼哈顿广场的巨幅广告牌都被悄然拆除;巨人集团的史玉柱因为高估当时企业和市场的大好形式盖巨人大厦,结果因资金不足,不仅让大厦没有树立起来,还拖垮了其他业务。当然他通过后来的经营和奋斗,又回到商海的潮头。

警钟长鸣,引以为戒。同在商海泛舟的俞敏洪当然认识到资金链的重要性。事实上,任何一个经济组织的生存和发展都需要一条健康、有效的资金链来维系和支撑。近年来,英语培训行业因为需求增加,增长速度飞快,引来了众多企业经营者的目光,使得竞争更为激烈,淘汰率也非常高。

赫赫有名的南洋集团是从太原起家的,后来经过快速扩张,成为中国民办教育的翘楚。南洋的发迹应该归结为该公司的“教育储备金”这一历史产物。其内容是如果学生家长一次性交一笔8~20万元不等的储备金,此后就不需要交纳任何学费和伙食费等费用。等学生毕业之后,储备金将全额不加利息如数返还家长。所收取的储备金,学校则用来继续扩大规模,开设新学校,快速发展。

可是,世事难料。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受其影响,我国内需严重不足,央行为了鼓励消费连续8次降息,这使得靠“教育储备金”的集资方式运作的民办教育成为高危险群体。到2005年秋季,南洋到期的各校教育储备金无法兑现,各地形成挤兑风潮,2006年,南洋集团由于储备金问题全面崩盘。除南洋外,双月园、金山桥也因同样的原因相继垮掉。

同样是民营培训学校,新东方的资金链问题也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尤其是2006年新东方的上市,让人们有这样的猜测:新东方上市是不是因为缺钱呢?

俞敏洪就这些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说,新东方不缺钱,也无须圈钱。为什么还要上市?真实原因之一是上述问题的延续。他希望用严厉的美国上市公司管理规则来规范内部,以制度说话,避免前面出现的人情和利益纠葛。

他还说,那些学校垮掉有两个原因:一是资金链问题,一是模式的问题。比如南洋采取的储备金模式,学校收取学生高额储备金,承诺学生毕业时返还,只收取利息用来办学。这在早些年利息高达10%以上的环境下还行,但后来国家降息,低到只有3个多百分点,学校就难以为继,不得不动用学生的储备金,最后出了问题。

这番话是俞敏洪在2006年新东方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时候说的,虽然有“马后炮”的嫌疑,但分析是一针见血的。当时受这些学校的影响,人们还猜测新东方的上市是不是遇到资金瓶颈问题。对此俞敏洪给予坚决、自信的回答:新东方上市,坦率地说是个例外,因为新东方从来没有缺过钱,新东方的账上加起来,原则上一般都不会少于2亿人民币,所以从来没有缺过钱。

事实上新东方的资金运作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93~2000年,新东方的发家时期,主要是坚持“一个班搭一个班”的发展模式,选择短期培训,依靠自身资金滚动式扩张;第二阶段是借助外力的时期,那是自2000年之后。

当然,每个企业的发展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新东方也有资金短缺的时候。

2003年底,正值新东方成立十周年的时候,俞敏洪下决心投资3亿元人民币购买一座集教学与办公为一体的现代化办公楼。他认为购买后不仅房产的产权归新东方所有,还能以此为优质资产做抵押,到银行获得巨额贷款,可以投入到新东方期待已久的基础教育领域。经过反复权衡,他最终选择了中关村金融中心。

但是事与愿违。2004年1月新东方与对方签约、支付了首期款11亿元,到5月16日,俞敏洪发现原本买楼时最看重的人文景观“鸡鸭佟”(一处清朝古建筑,原位于北京海淀区中关村中街)的位置被八个庞大的制冷塔占据,制冷塔运行时发出的巨大噪音,将会严重干扰新东方正常的办公和教学。因与开发商的谈判不欢而散,于是双方对簿公堂。

按照一审6个月、二审3个月的诉讼周期,新东方迁入新总部的日期变成了一个未知数,而且支付的11亿元资金也有被套牢的风险,于是有人担心新东方是否会陷入资金链断裂的危险境地。对此俞敏洪出面解答了公众的疑惑,他说,这件事对新东方的现金流有一定的压力,但还没有超过新东方现金流的警戒线,新东方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投资原则,其中有一条就是“30%原则”——新东方付出去的钱不能超过储存现金的30%。

“30%原则”是大多数国际公司所实施的财务安全原则,这一做法新东方是经过咨询许多财务顾问公司和专家才最终确定下来的。俞敏洪进一步解释新东方的财务原则:尽管新东方的商业模式非常好——先进钱后花钱、基本没有应收账款,但是新东方一定不要把应收账款都当成公司的现金流,所以也应该恪守这个原则。

所以在中关村金融中心的项目上,虽然与开发商之间出现了意外,但是因为新东方在此之前早有准备,即便购买失败,或者第一期款项暂时无法收回,新东方的正常运作也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

事情终有结果。2004年10月,新东方的官司有了转机。双方达成和解,签订谅解合同,开发商承诺将制冷塔移走,新东方于10月8日撤诉。2005年11月16日,新东方正式入驻金融中心B座,开始新的征程。

事实上在与开发商产生官司纠纷的时候,俞敏洪已经开始着手寻找新的融资渠道了。2004年12月,新东方引入老虎环球基金,募集了2250万美元。不久,该基金又向新东方注资185742万美元,至新东方搬入新总部,依靠这笔资金,俞敏洪很快还掉贷款,并加速了他在基础教育领域的步伐。

事后,俞敏洪从这件事中悟出一个融资道理:如果今天仍然是赚三五年的钱再去做一个项目的话,就会被许多竞争对手甩在身后而难以追赶,如果有一个资金杠杆的话,就会使你的事业成倍地发展。

2006年9月7日,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在纽约交易所敲响了股市钟,一直坚信“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的俞敏洪,终于抢在当年9月8日“红筹”公司境外上市的“闸口”收拢之前,带领新东方成功上市。这既是他融资的完美演绎,又是他“从绝望中寻找希望”的“人生精神”的深刻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