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任志强内部讲话
8834700000043

第43章 管理者要具备一种创新精神

具有创新能力的管理者才能做出伟大的事情。

一个优秀的企业必然会集中一批有极强个人能力的勇士,而如何将一群个人作战能力都很强的侠客变成一支理念统一且纪律严格的军队则是一种对管理者、指挥官的挑战。具有创新能力的管理者才能完成这样的事情。

——任志强在2010年7月中国企业家论坛CEO圆桌会议上如是说

背景分析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领导者是否具有创新精神,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任志强是一个注重创新的企业管理者,正是由于他注重创新,华远才能取得辉煌的战绩。

任志强的创新在市场规则创新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在与华润分手之后,任志强失去了很多优势,但是他学会了以一种全新的标准来做自己的公司,具体的创新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创建了房产全程担保制度。在这个担保制度出现之前,市场上有两种担保方式,但是这两种担保方式都是有弊端的,它们都没有很公正地维护消费者的利益和公平处理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的权利责任关系。于是,任志强创新出第三方担保方式,具体就是房地产开发前由建筑公司向保险公司投保,与开发公司一起明确经济风险和经济责任。

这种创新带来的好处是,一旦出现风险,消费者可以先获得补偿,再由房地产开发商与保险公司理清事故责任。这对保障消费者利益是大有裨益的。

第二个方面是创造性地运用国际先进方法解决本土问题。在我国房地产开发过程中,诸如面积和产权问题、物业公司和业主利益关系问题等对房地产开发企业造成了影响。针对这种情况,华远制定了自己的业主权益规则。比如户外广告方面,华远的做法是物业公司与业主共同分享收益。

任志强如此的创新,无疑给华远带来了口碑,这也是华远能够在房地产市场占有一席之位的重要原因。

拓展透析

如今,全球化进程中更多显现为这样一种趋势:只有依靠创新,才能迅速使企业壮大。任正非一直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力量”,从华为成立之日起,他看重的就是创新。在他看来,机会、人才、技术和产品是公司成长的主要牵引力。在这4种牵引力中,人才所掌握的知识处于最核心的地位,而资本则被搁置在牵引力之外。这是一种与传统理论完全相反的理念。从这个理念出发,华为确立了“人力资本不断增值优于财务价值增值”的发展原则。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靠知识创造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华为当初投入的几万元资金只是为了工商注册的需要,只有象征的意义,今天的华为绝对不是靠这些资金积累而成的。华为在知识和经营力上无形的投入使华为形成了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并由此走上了强大之路。

第二,华为每年坚持按10%的销售收入拨付研究经费,这意味着华为每年起码有50%的利润被用于研究。这种投入方式的实质是把财务的增值转化为人力资本的投资,再以人力资本增值推动财务资本的增值。人力资本与财务资本联动,形成了有形资产与无形资本的良性循环。

现如今,华为已经发展成销售额过千亿的大公司,正在向创新型公司稳步迈进。这就是创新带来的实际效果。

当今社会经济环境一变再变,企业想要掌握商机、追求最大获利目标,要靠释放全体组织,加强对内对外的协调联系、分工合作,让运作系统更有活力。也就是说,让每个员工用新的工作态度,用诚意交谈、沟通交换创新的点子,使企业的每个环节动起来,活力四射。而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管理者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个善于创新的企业管理者总是能够引领着企业不断向前发展。而创新是一种系统而艰苦的工作。所谓的创新和企业家精神,实际是一种创造性破坏。那么,作为企业管理者应该如何把自己塑造成精于创新的企业管理者呢?

首先,要实现成功创新,创新者必须依靠自己的优势。一个人取得成功只能靠自己的优势,而不能依靠自己的劣势;一个企业要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必须保持自身的核心优势,并且要不断地改善自己的优势;创新者要创新也必须依赖自身的优势,不能发挥自身优势就没有成功创新的可能。

其次,要实现成功创新,创新者必须有很好的心理素质,必须敢于承担责任,敢于突破传统,敢于接受挑战。创新是一种独创性的活动,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者需要知识,需要通过不断地汲取知识来提升创新能力,但这只是对创新者最基本的要求。创新是一种非常艰苦的劳动,需要顽强的毅力去面对困难,创新者需要激情,需要承担风险和责任。缺少创新的企业,必然会被市场淘汰,所以创新者必须有这样的心理前提:创新可能有风险,不创新肯定有风险。只有敢于突破传统、接受挑战的人,才能胜任创新者的工作,才能真正降低风险。

再次,要实现成功创新,创新者必须紧贴市场,以市场为导向。创新会对社会产生影响,只有被社会接受的创新才能真正产生绩效。海尔集团为什么能迅速从一个濒临倒闭的小厂成长为一个跨国集团,其核心动力就是以市场为导向进行创新。海尔人也是以创新为企业文化的内核,不断强化这一理念。海尔善于创新、贴近市场,这是其成功的奥秘之一。

最后,企业家会抛弃那些错误的方向,甚至还有那些过去正确而将来越来越不合时宜的方法。企业家为了获取更好、更新的事物,就必然而且不得不放弃那些过时的、无用的、低生产力的事物。这个过程就是不断地否定过去,不断地颠覆传统的过程。

作为高效的管理者,他们必须每天处理很多事情,为此,管理者必须抛弃过去,立足现在,专注地面向未来。管理者必须抛弃“行将就木”的过去,立刻把组织内部最有价值的资源,尤其是弥足珍贵的人力资源从无效的领域中释放出来,并投入到充满机遇的未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