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管理者是最受欢迎的管理者?什么样的管理方法是最有效的管理方法?长期以来,在人们的心目中,管理等同于“规章制度”,管理者往往居高临下,显得冰冷无情。
在李嘉诚看来,管理并不是一个空泛的概念,管理是一门艺术,是一个企业高效运作的保证。李嘉诚的管理之道融合了东西方文化的精髓,是一种以追求效率和盈利为核心的管理方式。
创业者问:
怎样当好管理者?
怎样做好管理工作?
管理最忌讳什么?
李嘉诚答疑:
若要当好管理者,首先要知道自我管理。
管理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
在任何组织内,优柔寡断者和盲目冲动者均是一种传染病毒。
若要当好的管理者,首先要知道自我管理。
2005年6月28日于汕头大学长江商学院“与大师同行”系列演讲《管理的艺术》。
语录解读
在讲座中,李嘉诚强调了管理者自我管理的问题:“在我看来,若要当好管理者,首先要知道自我管理,在变化万千的世界中,发现自己是谁,了解自己要成为什么模样,建立个人尊严。自我管理是一种静态管理。在人生不同的阶段中,要经常反思自问,我有什么心愿?我有宏伟的梦想,但我懂不懂什么是有节制的热情?我有与命运拼搏的决心,但我有没有面对恐惧的勇气?我有信心、有机会,但有没有智慧?我自信能力过人,但有没有面对顺境、逆境都可以恰如其分行事的心力?”
李嘉诚强调自我管理,他认为一个不能管理自己的人,肯定是无所作为的人。他把做人之道与管理之道紧密结合在一起,严格要求自己,宽厚对待他人。他曾经给自己规划了九个方面的管理内容:第一,“勤”是一切事业的基础。要勤于工作,对企业负责、对股东负责。第二,对自己要节俭,对他人则要慷慨。处理一切事情以他人利益为出发点。第三,始终保持创新意识,用自己的眼光关注世界,而不随波逐流。第四,坚守诺言,建立良好的信誉。他认为一个人良好的信誉,是走向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第五,决策任何一件事情的时候,应胸襟开阔,统筹全局。一旦决策之后,则义无反顾,始终贯彻一个决定。第六,给下属树立高效率的榜样。在集中讨论具体事情之前,应提前几天通知有关人员准备资料,以便对答时精简恰当,从而提高工作效率。第七,政策的实施要沉稳持重。决定一件事情之前,要想好一切应变办法,绝不冒险盲进。第八,要了解下属的愿望。除了给予员工生活上的保障外,还应给予员工良好的前途。第九,不断提升自己。及时掌握最新信息,了解本行业以及其他行业的最新动态,以便及时调整思路,跟上时代步伐。
当你们有野心做领袖的时候,你们有没有服务于人的谦恭。
2004年6月29日在汕头大学毕业典礼致辞。
语录解读
2004年6月29日,李嘉诚对长江商学院学子们说:“当你们梦想伟大成功的时候,你有没有刻苦地准备?当你们有野心做领袖的时候,你们有没有服务于人的谦恭?我们常常都想有所获得,但我们有没有付出的情操?我们都希望别人听到自己的说话,我们有没有耐性聆听别人?”
2006年4月8日,内地30多位企业家在香港集体拜会李嘉诚,李嘉诚用类似的话作了开场白:“当我们梦想更大成功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更刻苦的准备?当我们梦想成为领袖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服务于人的谦恭?我们常常只希望改变别人,我们知道什么时候改变自己吗?当我们每天都在批评别人的时候,我们知道该怎样自我反省吗?”
长江商学院首期“中国企业CEO课程”学员班在香港为期5天的培训中,把拜会李嘉诚作为“香港模块”的一个重要内容。2006年4月8日上午11点,当马云、牛根生、朱新礼、郭广昌等30多位中国内地企业家来到香港维多利亚港湾的中环长江中心大厦第70层时,电梯门打开,李嘉诚出现在门口。他亲自站在电梯口迎接,并谦恭地和每一位来客握手。这是谁也没有想到的事情。就在拜会的头一天晚上,每一位企业家都收到了李嘉诚的请柬,请他们到长江中心大厦共进午餐。按照吩咐,请柬必须送到企业家本人手里。这给企业家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认为,以李嘉诚的地位,通知大家一声就行了,用不着这么正式。午餐前,企业家们按要求抓号码,并按号码落座。因为企业有大有小,年龄也老少不齐,不好按顺序排座。李嘉诚的细心让每一位受邀者都受到了尊重。午餐时,企业家们分成四桌,并按事先抓好的号各自归位。李嘉诚从第一桌开始,每桌坐半个小时,不停地回答提问。三个小时过去后,当大家离开时,李嘉诚笑容可掬地与大家握手告别,并亲自送到电梯口。
平易近人,彬彬有礼,这是企业家们对李嘉诚的共同印象。他们认为,以前只是感觉他在商业上很成功,这次面对面地交流,感觉到他的成功是在做人上。
领袖领导众人,促使别人自觉甘心卖力;老板只懂支配众人,让别人感到渺小。
2005年6月28日汕头大学长江商学院“与大师同行”系列演讲《管理的艺术》。
语录解读
在演讲中,李嘉诚强调,作为一个成功的管理者,不能只会支配别人去做事,而是要有号召力,使别人心甘情愿为自己做事。他说:“我常常问自己,你是想当团队的老板还是一个团队的领袖?一般而言,做老板简单得多,你的权力主要来自你地位之便,这可来自上天的缘分或凭仗你的努力和专业的知识。做领袖较为复杂,你的力量源自人性的魅力和号召力。要做一个成功的管理者,态度与能力一样重要。领袖领导众人,促使别人自觉甘心卖力;老板只懂支配众人,让别人感到渺小。”
李嘉诚有高尚的人格,是一个克己自律的人,他认为经商要走正途,要正当地发展。他给员工优厚的待遇,但反对员工贪腐。他乐于助人,对自己节俭,对别人慷慨。他戒绝浮华的心态,经常和员工一起吃工作餐,不抽烟,不喝酒。他衣着简朴,常常一套西装穿十年八年,皮鞋十双有九双是旧的,皮鞋破了,补好继续穿。他拼搏刻苦,一切以取得成就为目标,不因自己是富豪而过上奢华的生活,不因过度享乐而消磨个人的意志。在困难和失败面前,他往往会冷静地分析受挫的原因,鼓励员工尽心为企业效力,为社会提供有用的产品和服务。他既有企业家的谋略和智慧,又有政治家的坚毅和忍耐,他在逆境中奋进,在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最终成就一代伟业。
李嘉诚在日常生活中,给员工作出表率,他不仅是创业者的楷模,同时也是管理者的典范。他认为,做人最要紧的,是让人由衷地喜欢你,敬佩你本人,而不是你的财力,也不是表面上让人听你的。
聪明的管理者会精确地算出支点的位置,因为支点的正确无误才是取得成果的核心。
2005年6月28日汕头大学长江商学院“与大师同行”系列演讲《管理的艺术》。
语录解读
李嘉诚在演讲中说:“领袖管理团队,要知道什么是正确的‘杠杆原理’,以效率和节约为出发点。‘杠杆定律’的表现者阿基米得是古希腊学者,他曾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举起整个地球。’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个概念被简单地扭曲为四两拨千斤,教人以小搏大。但聪明的管理者会精确地算出支点的位置,因为正确无误的支点才是取得成果的核心。这门功夫倚仗领导人的专业知识与综合能力,倚仗其能否洞察那些看不见的联系。今天我们看到,很多公司只注意千斤和四两的转化可能忽视了支点的寻找,因过度扩张而陷入困境。”
企业在扩张过程中如何寻找支点?如何避免企业因极度发展、过度扩张陷入困境?经济学家郎咸平在他的文章《李嘉诚如何思考大策略》中认为,李嘉诚经商数十年,在经历数次危机后,仍能平稳发展的四大“法宝”是:业务多元化、业务全球化、策略性保持稳健财务状况和投资“不为最先”策略。具体说来,也就是以收购实现业务全球化,达到多元化经营;在策略性保持稳健财政状况,降低财务危机风险、保持充裕实力的同时,保证成功收购;当一切准备就绪,以“不为最先”策略寻找较佳切入点增加成功的机会。
海尔集团在企业实施多元化战略时,主要采取了两大战略:第一,东方亮了,再亮西方。即首先要把自己最熟悉的行业做好、做大、做强,在这个前提下,再进入与这个行业相关的行业经营;进入一个新的行业,做到一定规模之后,一定要进入这个行业的前3名。第二,以纵向排列、实行产品的跟进式推进。占领国内市场是这样,占领国际市场也是这样。排在金字塔形阵列第一位的,无疑是海尔冰箱,随后是冷柜、空调、洗衣机,然后是微波炉、热水器、电话、彩电、传真机等。张瑞敏说:“这种纵向排列就像一把尖刀,它的最大好处是,可以最有效地减少杀伤。”
管理者要赋予企业生命。
2005年6月28日汕头大学演讲《管理的艺术》。
语录解读
李嘉诚在演讲中说:“人的认知力是理性和理智的交融贯通,我们永远不是也永远不能成为‘无所不能的人’。有时我会很惊讶地听到,如今有的管理者还以‘劳累’为单一卖点。‘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的方法重要,君子的定义也同样重要——要保证企业生生不息,管理者要赋予企业生命,这不单是像时下流行的那样,在介绍企业的幻灯片上打上‘使命’二字,或是说上两句有人文精神的语言,而是在商业秩序的模糊地带力求保持正直、诚实。”
如何赋予企业生命,李嘉诚认为,好的管理者真正具有的艺术是其接受新事、新思维并与传统中和更新的能力,以保持企业生生不息。他在演讲中指出:“这条路并不好走,企业的核心责任是追求效率及盈利,尽量提高自己的资产价值,其立场正确而必要。商界每一天都如严酷的战场,负责的管理者需要捍卫企业和股东的利益,每天已经精疲力竭,永无止境的开源节流、科技更新及投资增长,却未必能为社会创造就业机会,市场竞争和社会责任每每难以兼得。很多时候,企业也只能是在众多社会问题中略尽绵力而已。”
李嘉诚旗下的和记黄埔集团,员工十几万人,在全球数十个国家经营港口及相关服务、地产和酒店,零售、制造及能源与基建业务也在集团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互联网和电信服务领域也频频崭露头角。对于一个经营庞杂业务的大集团,李嘉诚选择了财务为主的管控模式。也就是说,和记黄埔的总部只是作为一个投资决策中心,李嘉诚将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财务管理、投资决策和实施监控上。他关注的只是下属单位的盈利情况和自身投资回报、资金的收益,而对子公司的生产经营不予过问——它们只要达到财务目标就可以。和巴菲特一样,李嘉诚极其厌恶财务风险,总是保持正现金流,实行稳健的财务策略,并将此列为对员工负责的金科玉律。
工商管理方面要学西方的科学管理知识,但在个人为人处世方面,则要学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
2008年8月4日人民网教育频道《李嘉诚的教子经》。
语录解读
李嘉诚经商强调做人。他认为,作为企业家,每时每刻都在跟人打交道,与人交往的言行举止、态度都非常重要。他告诫他的孩子们:“工商管理方面要学西方的科学管理知识,但在个人为人处世方面,则要学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不断修身养性,以谦虚的态度为人处世,以勤劳、忍耐和永恒的意志作为进取人生的战略。”
李嘉诚的身上体现出东方的儒雅、聪慧和西方的精明、进取。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他身上可以看到中国商人的和气、灵活和睿智。他经商讲求稳妥、以和为贵,同时最具耐性,是一种温文尔雅的行商风格。他所说的自我管理,与中国儒家的“修身”一脉相承。在对人的管理上,他提倡宽厚为怀的“仁爱”思想,在管理中重视感情投入,也因此赢得员工的信赖和尊敬。在他的身上,还能够找到儒家思想的一些高尚的精神,如诚信、仁爱、和谐、奉献、济世报国、自强不息等。
西方管理科学随着西方社会从工业社会向商业社会过度,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不断成熟。随着信息经济、知识经济的到来,其管理体系更加完善和严密。西方管理更注重指标体系的完备及管理环节之间各指标的对应性,西方管理强调量化指标,有时为了完成任务很多指标的设定毫无弹性。
李嘉诚将中西方管理方法和管理文化相结合,他以中国文化为手段,以西方企业制度贯穿于企业管理始终,这是一种高超的管理艺术。李嘉诚说:“以外国人的管理方式,加上中国人的管理哲学以及保存员工的干劲和热忱,将无往而不利。”
我认为要像西方那样,有制度且比较进取,用两种方式来做,而不是全盘西化或是全盘儒学。
2007年12月12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
语录解读
访谈中,李嘉诚说:“我认为要像西方那样,有制度且比较进取,用两种方式来做,而不是全盘西化或是全盘儒学。儒学有它的好处,也有它的短处,儒学在进取方面是很不够的。”
李嘉诚对自己14岁之前的求学、求知经历,曾有过这样的感叹:“少年时期学到的知识弥足珍贵,令我终身受益。”可以说,家学渊源对李嘉诚的影响是深刻而久远的,他的许多优秀品德就是在这些深厚的家学中获得的。李嘉诚三岁就能咏《三字经》、《千家诗》等诗文,正是幼童时代的启蒙读物,使李嘉诚接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李嘉诚五岁就被送进小学念书,年幼的他并不满足于先生教授的诗文,极强的求知欲使他展开了更为广泛的阅读,尤其对那些千古流传的爱国诗篇,他更是沉醉其间,这在李嘉诚幼小的心里,深深埋下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根基。李氏家族的古宅,有一间珍藏图书的藏书阁,李嘉诚每天放学回家,便泡在这间藏书阁里,孜孜不倦地阅读诗文。少年时代国学知识的汲取,为李嘉诚后来的发展与辉煌奠定了宝贵的基础。
李嘉诚最崇尚的儒家精神一个是孔子的“过犹不及”,另一个是老子讲的“知止不败”。“过犹不及”是说企业如果过度地扩张,过分贪婪,容易出问题;但如果过度保守就不容易跟人家竞争。“知止不败”是说任何企业,任何一个行业,什么时候应该止,什么时候应该扩张,要寻找一个“支点”,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四两拨千斤”。找准这个“支点”,才能将小型企业发展到中型企业,然后逐步扩大,以至于扩大50%也不会影响资金。如果盲目冒进,成功也快,失败也快,后患无穷。
在数十年的从商经历中,李嘉诚将儒学和西方管理很好地结合起来,一方面他有着东方的谨慎谦虚,始终坚持东方企业家关心、重视员工的长远前途的传统;另一方面也像西方饱受职业训练的经理人一样重视数据、依靠组织和合理的管理法则,也像外国商人一样发自内心的乐于迎接竞争带来的压力和成就感。这使得他拥有一群追随他多年、得力可靠的高级行政人员,令他引以为傲。
管理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
2005年6月28日汕头大学长江商学院演讲。
语录解读
2005年6月28日,李嘉诚在汕头大学长江商学院作“与大师同行”系列演讲《管理的艺术》,在演讲完毕后的互动环节中,李嘉诚在与学员们交流管理心得时说:“管理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
针对学员的提问:“在建东方广场的时候,您甚至对建东方广场的每一块大理石都亲自过问。对于您管理的长江实业这么大的企业,发展到现在分布全球52个国家,超过20万员工的企业,您又是从最底层开始创业的,在这个过程中您是怎么样处理微观和宏观、细节和大局的关系的?”李嘉诚回答说:“从我们整个地产业务来看,东方广场不算最大的项目。还有很多比它大的项目,从来都是我的同事负责去看地盘,从开始到完工我都没有去看过,但是我每个礼拜都要同他们开会。”
李嘉诚认为,关于宏观和微观的问题,以他个人的经验,做生意决定一件大事业的时候,从宏观上来说,一定要了解清楚业务在今天以及在未来的发展前景,并充分掌握竞争对手的情况。一旦决定开始做这个项目,每天做的事一定要微观,一定要非常仔细地把握每一个细节,看看每天做的事情还存在什么问题,随时关心世界有什么变化。人家接近一点点,迈进一点点,你就需要在360度之间微调一两度,这些都是微观的。随时关注宏观和微观的动态变化,才能保证一个项目的成功运行。
在任何组织内,优柔寡断者和盲目冲动者均是一种传染病毒。
2005年6月28日汕头大学长江商学院“与大师同行”系列演讲《管理的艺术》。
语录解读
在演讲中,李嘉诚说:“有两点不要忘记,第一,管理人员特别要花心思在脆弱环节;第二,在任何组织内优柔寡断者和盲目冲动者均是一种传染病毒,前者的延误时机和后者的盲目冲动均可使企业在一夕间造成毁灭性的灾难。”
在经商过程中,对一些在短期内看不出前景的项目,李嘉诚的态度是当断则断,不做无畏的冒险。生意多的是,他情愿去开拓新的领域,开始一项新的业务,也不必费力去挽救一桩亏损的生意。宁可不赚也绝不能亏损,这是李嘉诚一贯的行事风格。
CT2是和黄行政总裁马世民的一项重要投资。1992年,和黄在英国率先推出CT2,但推出后市场反应冷淡,客户不到1万,不及预期的1/5.最令李嘉诚担心的是和黄要投资60亿港元,建立电信网络,另加一二十亿港元的辅助投资,总投资额近百亿港元。对这种未被市场认可的高科技项目,李嘉诚不似投资地产那么有把握,故而坚决地要停止这个项目。
从1992年中开始,和黄关闭了在中国台湾、孟加拉地区的CT2业务,退出澳洲等3个流动电话网络的竞投。李嘉诚认为收缩得还不够,主张卖盘,全线撤退。李嘉诚认为对CT2的投资不同于对地产的投资,地产是能短期见效且十拿九稳的投资,如果拿近百亿元去砸一个似是而非的目标,极有可能陷入不能自拔的境地,那将会使以前的心血付之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