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丝绸的发源地,早在先秦时期,秦国就常以丝绸和西域交换战马,并经过西北游牧民族运往西方。据公元前五世纪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被后世称为希腊历史之父)说,希腊商人曾在公元前六七世纪到过“绢国之都”。希腊文称丝为“塞尔”(Ser),称中国为塞里斯(Seres),意即丝国。公元前五世纪的另一位希腊史学家克泰西亚斯在他的《史地书》中,则称“塞里斯人身高近二十英尺,寿命超过二百岁”。还说在塞里斯国中没有乞丐,没有小偷,没有妓女,对中国充满着美好的向往。
丝绸服装一直是高贵典雅的代表。在日本,丝绸和服是最高贵的服装;在西方,中世纪十字军东征归来向教堂敬献的圣物以丝绸来包裹;里根总统访华期间,第一夫人南希身穿中国旗袍出席答谢酒宴。
丝绸服装不仅质地高贵,并且还是友谊的代表。汉代古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张褰向西域各国国王奉上的礼物是丝绸。丝绸在当时与黄金等价,被誉为纤维皇后,只有王公贵族才能穿戴。对于当时还只有羊皮和麻布的西方人来说,神奇的丝绸惊动了世界!从此之后,丝绸产品通过这条着名的中西文化交流之路开始流传到西方。
在中国通往西域的大路开通以前,中国丝绸在罗马与黄金等价,只有少数贵族妇女才穿它,以相互炫耀。公元前1世纪罗马共和国末期凯撒大帝穿中国丝绸的袍子看戏,议论的人还说他过分豪华,随后不久罗马贵族男人穿绸的就渐渐多了起来。到罗马帝国初期,提庇留皇帝曾禁止男子穿用中国丝绸做的衣服。可是不但没有禁止,贵族之家锦衣绣服反而习成风尚。当时中国丝绸运往罗马要路经波斯,波斯就操纵着中国与罗马间的丝绸贸易,从中牟取暴利。到东罗马拜占庭帝国查士丁尼皇帝时,东罗马为想摆脱波斯的贸易控制,双方经常发生战争。公元528年(梁武帝大通二年),拜占庭和波斯又发生战争。拜占庭乃与埃塞俄比亚国王联盟,希望埃塞俄比亚代替波斯进行丝绸贸易。公元540年拜占庭又用提高商税、控制丝绸定价等办法去抵制波斯,结果丝价飞涨,最后拜占庭只得每年补贴波斯现金一万一千镑和波斯言和。另一方面则努力寻求自己生产蚕丝的办法,于公元552年派遣几个僧侣到中国边境,将蚕子藏于竹杖中带回拜占庭育养。中国丝绸在汉、唐时期千余年间一直源源不断从中国西北两条陆路,经过中亚运往欧洲,这两条陆路通道,后来被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1833年~1905年)称之为“丝绸之路”。
古代丝绸之路,起点是中国的长安(今西安)。长安是西汉和唐朝的国都,当时各地丝绸和其他商品集中在长安以后,再由各国商人把一捆捆的生丝和一匹匹的绸缎,用油漆麻布和皮革装裹,然后浩浩荡荡地组成商队,爬上陕甘高原,越过乌鞘岭,经过甘肃的武威,穿过河西走廊,到达当时的中西交通要道敦煌。另外经过青海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再往西便是新疆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丝绸之路是当时对中国与西方所有来往通道的统称,实际上并不是只有一条路。第一条是沿着昆仑山北麓到达安息(今伊朗),直至印度洋,称为南道。第二条顺天山南侧行走,越过帕米尔高原,到达中亚和波斯湾等地,称为北道。但西汉以后天山北路又增加了第三条丝路,通往地中海各国,称为北道,或新北道,原来的北道(即顺天山南侧行走的那一条)就改称为中道了。除了从长安出发运往欧洲外,还有其他“丝绸之路”
(1)南方丝绸之路:长安-成都-保山-缅甸-印度-欧洲(2)海上丝绸之路:扬州、泉州、珠海-经马六甲-欧洲中国丝绸自秦始皇修筑“栈道”“略通五尺道”和开凿灵渠之后,也由巴蜀商人贩运到夜郎(今贵州)、滇国(今云南昆明一带)、邛都(今四川西昌东南)、南越(今两广),并经缅甸转道身毒国(今印度)、大夏(今阿富汗一带)、大秦(罗马)。南方经过海道至南洋、苏门答腊、爪哇、加里曼丹诸岛,从那些地方换回琉璃珠宝等服饰品。中国丝绸还运销到朝鲜、日本等地,为丰富人类的服饰文明做出卓越的贡献。
丝绸的贵重及其他的良好性能与它的成分有直接的关系。丝绸的成分:蚕丝(包括桑蚕丝、柞蚕丝、木薯蚕丝等)是由蚕体内的绢丝线分泌出的液体凝固而成的,是一种成分复杂的天然蛋白质纤维,它含有丝氨酸、赖氨酸、天门氨酸等十八种氨基酸。这些氨基酸的分子结构上大多含有亲水性的基团,而且蚕丝纤维本身呈多孔性结构,因此蚕丝具有良好的吸湿性(吸收汗水)和放湿性(向外排汗),穿在身上有一种滑爽的感觉,与皮肤接触时感觉柔软舒适,无异物感,所以被誉为人的“第二皮肤”。
随着丝绸贸易的发展,其他国家及国内少数民族的服饰文化,也与中国发生了密切的交往,并且对中国服饰文化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