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北京人
88605300000001

第1章 增订版自序

《北京人》一书,是18年前即1995年出版的一本旧书。尽管后来这本书在台湾和韩国先后出了中文繁体字版和韩文版,我心里却一直觉得当时写得有些匆忙而随意,没有能够将北京这座古都的风貌风韵,尽可能地写得深入一些,涵盖面更广一些,便一直希望有一个弥补的机会。承蒙南京大学出版社的美意,成全了我的心愿,现在,补充了《北京人·续》,使得这本书稍稍厚重一些,让读者可以更多一些了解并感悟新老北京和五味杂陈的北京人。

所补充的《北京人·续》,大约15万字,这是出版社给予我的字数要求,是怕书印得太厚。当我整理这些文字之后,发现这18年来,除了2006年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蓝调城南》和2007年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八大胡同八章》两书之外,陆陆续续写的关于北京的其他零星文字,远远超过了15万字。只好删繁就简,最后选出了这15万字。这只是我自1995年后关于北京的写作的一部分,却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同时,在书后附录了一组“城南诗草”,是近几年随手写下的旧体诗,或许,可以和书中的那些文章互文,映照一下彼此的心情。

我自幼长于北京,对这座城市熟悉,喜爱,也愿意写它。这座帝国古都得天独厚的历史,让它的文化积淀极其丰厚,即便踩上再破旧却古老的哪一条街巷的尾巴,也会让整座城市的头跟着一起动。我所写的再多,也只是沧海一粟。遗憾的是,我所写的那些老街巷,老宅院,老店铺,如今随着那些老人的逝去,好多已经不复存在。有时候,我会感慨,拆迁的速度远远超过了我的笔的速度,便庆幸自己能够在它们尚健在的时候,走访过它们,并记录下了它们,起码可以让后人在文字中还能看到它们,找到一些回忆的依托。

有时候,我会到前门一带转转。我在那里度过了整个童年、少年和青春期。可以说,那里几乎所有的街巷,那时候,一天不知要跑多少次。那里熟悉得让我可以如数家珍,让我感到格外的亲切。如今,每一次走到那里,总会有一种昔日重现的感觉。只是,如今那里已经面目皆非。新修的前门大街,簇新得如同热热闹闹待嫁的新娘,每天簇拥着不明就里的外地人前来围观。城市建设,不能够唯新是举。城市当然可以和社会、经济一起飞速发展,但作为一座古老城市的遗存,是历史积淀下来的文化,是我们祖辈脚下踩出来的泡,即使现在看来已经不那么好看了,我们可以治疗这脚下的泡,却不可以将脚下的泡移花接木转移到脸上,去点上时髦而好看的美人痣。

早年读李健吾先生文章,看他说道:“繁华平广的前门大街就从正阳门开始,笔直向南,好像通到中国的心脏。”当时看到这句话,真让我的心怦然一动。在老北京,前门大街真的有这样大的力量,能够通到中国的心脏吗?想想,李健吾先生说的没错,这条街是老北京任何一条街都无法比拟的,因为它位于帝京中轴线南端,直接通往天子祭天拜农的天坛和先农坛。在这样一条通往中国的心脏的街道两旁,可以看到,胡同和四合院是作为整体铺展连成片儿的,血肉和筋和皮是长在一起的。那样壮观的景象,在全世界都是绝无仅有的。通向中国的心脏,如今通向哪里呢?我有时候会很迷茫,每一次从那里回来都对自己说下次再也不去了。过不了多久,忍不住还是又去了那里。

便也忍不住接着又写了下去。

2013年2月24日元宵节写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