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桥曾说:“习惯和偏见既可怕又有趣。住伦敦,天天早上坐火车进城,不难从英国人在火车上看的报纸分辨出他们的身份。”董桥先生观察得确实地道而仔细。
同样观察天天早上(或傍晚)乘坐地铁上下班的北京人,一样可以通过他们看的报纸分辨出他们的身份。
爱看戏剧电影报的,大多是年轻人,尤以女性为多,她们即使不再做那些虚无缥缈的明星梦,对明星的隐闻秘事却依然极感兴趣,对如今当红的明星可以如数家珍,亲热得如同自家的亲戚。
看体育报足球报的,大多也是年轻人,尤以男性为最。如今不看足球不关心体育的男人,简直像当年嘴里不挂个“革命”、“斗私批修”名词一样不可思议。足球乃至整个体育永远是他们一道常吃常新、久吃不厌的时令菜。
看美容健美报的,大多是中年妇女,青春逝去的怅惘,常让她们捧着这样的报,对照报上的青春艳丽的照片,追忆起自己的似水年华,寻觅着去掉眼角皱纹和腹部脂肪的梦境。看这样的报,给她们安慰,也让她们的生命涌出愤愤不平的感慨。
看金融股票类报的,大多是中产知识阶层。他们不见得拥有多少股票,却关心着上至国家经济宏观调控,下至家庭主妇菜篮里斤两价格。他们可能不是什么领导,但站在拥挤的地铁里看这样的报,让他们多少生出一些天下为己任的劲头。这是他们血液里剔除不掉的成分。
看周末报的,许多是文学爱好者,因为那上面有文学专版,文学作品短小也平易,脱下昔日华丽的披风,如鸟飞进寻常百姓家,和他们贴近起来,喁喁絮语般,和他们促膝相谈起来。
看文摘报的,许多是机关干部,他们一般时间充裕,一张文摘报大到世界风云,小至鸡毛蒜皮,远到大洋彼岸,近至自家后院……能让人立刻胸中四海翻腾、五洲震荡,这样的报拿在手中就像一张一年四季久演不衰的节目单。
看漫画报的,老少咸宜;看养生报的,却是老人。看健康报的,男女都有,性生活栏目是共同扫描的第一眼。看服饰报的,是女人;看赛车和兵器报的,是男人。看电脑报的,中学生居多;看童话报的,小学生居多。看食品报的,常是那些经常光顾大饭店和经常去不成大饭店的两类人。看消费报的,常是那些兜里有钱和兜里没钱两类人,外加总买伪劣产品又总找不到说理地方的一类人。看音乐报的,发烧友或准发烧友居多,看完之后骂骂高级音响太贵、伪劣唱盘臭了街。看集邮报的,集邮者和倒邮者兼有。看法制报的,一般出了地铁看见罪犯不敢挺身而出;看房地产开发报的,一般开发不了房地产而可能是缺房户。看读书报的,永远是百无一用的读书人;看《参考消息》的,永远是循规蹈矩的中低层干部……
在北京乘坐地铁,地铁各站都有琳琅满目的报摊,万国旗一样飘飘洒洒,蜜蜂巢一般飞进飞出,飞到列车厢里人们的手中。全国许多报纸一下子都可以云集在地铁车厢里,品种繁多,众口调和,各取所需,方才有了北京人看报的洋洋洒洒的景观。
只是在地铁车厢里,一般难以找到看《人民日报》或《北京日报》的,因为只要出了地铁,单位里都订着这样的报纸。地铁看报的节目单上,便不会出现这样一幕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