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学生必背古诗词
88613000000006

第6章 步出夏门行·观[1]沧海

汉·曹操

东临碣石[2],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3]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4]

日月之行,若[5]出其中。

星汉[6]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7]

【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具体信息,请参看《短歌行》一诗。

【注释】

[1]观:观看,欣赏。

[2]临:登上。 碣(jié)石:碣石山,在现在的河北昌黎。

[3]何:多么。 澹澹(dàn dàn):水波摇动的样子。 竦峙(sǒng zhì):高高地耸立。

[4]萧瑟(xiāo sè):秋风吹过草木时发出的声音。 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

[5]若:好像。

[6]星汉:银河。

[7]幸:庆幸,幸运。 甚:极其,很。 至:极点。 哉:语气词。 以:用来。 志:志向,理想。

【翻译】

我向东登上高高的碣石山,眺望苍茫的大海。海水汹涌澎湃,海中的山岛高高地耸立着。在山岛上,有丛生的树木,也有无数茂密的花草。这时候吹来了萧瑟的秋风,海上泛起了巨大的波浪。太阳和月亮,好像都从大海中升起一样。那灿烂的银河,也像从大海里出来一样。看到这壮阔的景象,我非常开心,所以就写下了这首诗歌。

【赏析】

建安十二年(207),曹操北征乌桓,凯旋途中经过碣石等地,写下了《步出夏门行》这组诗歌,本诗就是其中的一首。

首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点明作者“观沧海”的地点是在碣石山。作者登山远眺,大海的景象尽收眼底,因而有了下面的描写:“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作者先是对海中的景象进行了概括描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耸的海岛,周围是宽广的海面。紧接着作者对海岛和海面进行了细致的描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虽然秋天已经来到,但岛上面的树木和花草还很茂盛,看不出一丝萧瑟的气象。海面上泛起了汹涌的波涛,显示出大海磅礴的气势。作者又将目光从海面移向了更为宽广的宇宙:“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几句诗使用了互文的手法,太阳、月亮、银河的运行,都在大海的范围之内进行。诗人既写了眼前的实景,又将想象和夸张融入其中,体现了大海的宏伟气象。这样的气象,没有广阔的胸襟是无法描绘出来的,体现了诗人宏大的政治理想和积极乐观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