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夜空中最亮的星
88627500000006

第6章 去西藏,逆向朝圣

顾倾城/文(原载于“秦朔朋友圈”2015年11月8日。作者:90后,西藏作协会员。)

“世上有多少个朝圣者,就有多少条朝圣路。”这是他人评论周国平先生《各自的朝圣路》里的一句话。借用这个书名和这句话,并不是想要沿着周先生和他人的思想足迹来讲述今天的我和生活。只是,作为在西藏学习生活了一年多时间的一名90后,我越发真切感受到众生道路的各不相同和命运的迥异变化。这样的体验曾被许多北上广深的朋友们羡慕嫉妒恨,也让许多还在学校四角天空里的学生们萌生一次又一次退学远行的念头,但这或许只是个人的一种失败,也顿生许多悲悯。

一、各自的殊途同归

在西藏,每一寸被神灵眷顾和万物恩泽的土壤,都衍生出无限的可能和绝妙的玄机。贴上日光和信仰的标签,诸神和自然力量的加持,让西藏成为一个巨大的心灵磁场,以传递佛陀梵音和聆听自然密语的神姿俯瞰众生,拂却万丈红尘。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朵莲花,午后的西藏,阳光散去,面朝西方,走向远方。

有人说,旅行就是从自己活腻的地方再到他人活腻的地方,想想也确实如此。自己离开故乡至今,已经五年有余了,故乡的记忆在脑海深处已逐渐隐淡了许多,老家门前崎岖蜿蜒的乡村公路,清澈明亮的溪流,夏日池塘的蛙声和稻田里晶莹发亮的萤火微光……在现代文明尤其是工业文明不断延伸到农村的时候,一切的美感便都来源于那些儿时的记忆了。如今身在千里之遥的西藏,但也愈发有种思乡情怯的感受。这也是一种对故乡故土故人的逆向朝圣吧,人总是难以捉摸和理解当下,反而更加愿意不断回望过去和憧憬未来。

西藏成为众多人心中的旅游目的地不是偶然,虽然朝圣和虔诚经常被周围的许多朋友和广大驴友挂在嘴边,想想也不过是贪恋此处的异域风情吧。对于未知和可能,人们永远充满无限的向往。而拍照、美食、艳遇便是人们远足的三个最主要目的和表现。相机成为眼睛的延伸和记忆的助手,同时也是寻找存在感的有力佐证;远方多未知,到他人活腻吃腻的地方,中国式土豪和中国大妈也顿时大国上民范儿十足;而必不可少的艳遇也成为很多人衡量旅行价值的标准。无法去批判什么,连古人都乐于今朝有酒今朝醉、一日看尽长安花,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想想偶尔的快意风流也不为罪过吧?

更多人来西藏朝圣的并不是佛陀的慈悲怜悯与宽仁大爱,仅仅只是自己的人生态度和理想生活。

想想,归根结底自己也是如此。

二、在高处,也在生活

这片土地让我每天都有新鲜感和亲近心,从不拒绝任何一缕阳光和任何一场酒局。从每日午后拉萨城的倾城日光直射到一方室内开始,一天的生活就从音乐与厨房之间,延伸到酒吧与拉萨城角落之中。他们说,人生有三件事是无法隐瞒的:咳嗽、贫穷、真爱,不嗜烟酒,不拒新词,生活从来不缺未知与新奇。似乎在许多朋友看来,我应该过着苦行僧式的清修生活,抑或整日里游荡在雪域之上,才不枉或不负在西藏。

拉萨城东,我所居住的小区外面有两所学校,远处是西藏大学,窗外便是拉萨特殊学校,但是怎么个特殊法,我至今也未弄明白。在西藏,有许多事情和规律无法用我过去二十年的生活阅历与社会经验解读,因为在这里,往往会有许多令你诧异的事物存在。近来没完没了的失眠让我愈发恐惧和焦灼,黑夜让人性毫无保留地露出本质。人生活在一个与自己对立的、变幻的世界之中,注定是一场悲剧。人唯一不能离开的便是自己,绝对自由的人也是烦恼和无所依靠的孤独者,他不适合任何一种思维模式和惯性,包括未来。那些可能不可名状,但永远接近太阳。

每天早上,周围学校的歌声便会响起,初升的朝阳也会从我目之所及的达孜县城那边投射到拉萨城。一般来说,阳光亲自撒向我的床上之时,一天的生活便开始了。洗脸刷牙、开电脑、做饭……然后便是漫步于悠闲惬意的拉萨城的大街小巷。

我喜欢一些人迹罕至的巷子,但是在拉萨,特别是主城区,很少会有游人不曾踏足的地方,但是看看周围的当地人坐在一起喝茶晒太阳聊天却也是一种很舒适愉悦的事情。到过最多的地方便是八廓城区了。这里有着拉萨城最为集中的人口和最至尊殊胜的场地,同时,也是整个雪域高原的神经所在。在西藏这么久,大昭寺也就进去过一次,布达拉宫也是隔了一年之后才去。对于许多游客热衷和追捧的事物自己反而缺少更多兴趣和耐心。嗯,那就坐在街道旁的凳子上,看看来自世界各地的观光者们,看看络绎不绝的信徒们,看看百态人生和迥异装束,也看看芸芸众生里的自己。

我不懂得怎样的人生才是正确的,但是来西藏,是自己作的第二个正确选择。在西藏,若想赎过,就去转经吧,去朝圣吧,去行善吧,或者,吃素也是不错的选择。或者,行走在巨大法力加持的西藏也是可以的。那么,去八廓街吧。

三、与时间并肩的人

和所有年轻人一样,对自由和远方的向往成为过去两年我人生当中的主旋律,在人生最美好的年龄和最该远行求学之时,与时间赛跑;在即将步入社会,投身于为生活奔波之前,逐渐与时间并肩。而对于时间的流逝,除却现代科技的量化,便是我们自身对工作和生活的分解,对自身而言,不怕死亡,但怕苍老。此刻,我窗前的西藏犹如远方的南方,像值得交付理想与爱情的模样。我想,旅行是不需要目的的。正如我们的人生,哪有那么多的对与错的选择,因为有时候,你别无选择。

此刻,我在西藏。相对于我所待过的武汉、上海、北京而言,西藏从地理位置与精神高度而言,更显鹤立鸡群、遗世独立。但是恰是这片被自然神灵眷顾和加持的圣地,却成了自己探寻心灵和追求物欲之外的最佳道场。物质的贫乏并没有让这里的人们感到恐惧,相反拉萨市民的幸福指数在全国一直遥遥领先。我想,没有什么比跟随心灵自由生存和坚守理想信仰更令人向往和感动的了。

四、你有你的方向

对于往事,许多人选择更为高调的宣扬和炫耀。仿佛那是一种散不掉的荣光会伴随自己走过每一条道路,仿佛会世袭。人们过多地去描述过去,不过是为了安慰当下。

曾经,或者是去年,我能很坦然地对所有好奇的人们讲述自己经历的一些事,包括为什么会选择这片土地。而如今,似乎有些腼腆和羞愧。人总是在不断的前行之中不住地否定过去。那些疯狂而难忘的时光,仿佛是黑暗之中的划破夜空的一声嘶叫。

偶尔,自己也会向多年不见但仍未见面的好友讲讲一路走来的经历感受,然后在他人的憧憬羡慕之中,迅速转向年华易逝、斯人渐老的感慨之中。人类总是喜欢为一切不如意和失败找借口,而往往在这时候已经注定了下一场的悲剧。

来西藏之前的自己,对西藏的印象仅仅存在于几个藏族歌手的歌声之中,以及摄影师们的胶卷之上,多少年的时间里,都是他们带着我聆听雪域西藏的天籁,以及跟随他们的视野在心里不断延伸对这片土地的揣测和希冀。

冬天的北京倒也不是十分寒冷,但是来自北方肃杀的寒风难免会让人期待有日光倾城的地方,以及有更多未知和新奇的西藏。感情、生活、事业让一个人的北京难免有些疲惫吧,或许西藏是个不错的选择。

逐渐入冬的西藏,早晚寒气逼人,每天的生活从下午开始,延续至下一日的凌晨,人迹稀落的拉萨更觉闲适而宽心。有人曾说,“少”才是真正的丰饶、富足之境地。于这片土地而言,对西藏和西藏文化的过度消费,是一场不可避免的劫难。冬日便是最佳的疗养时间,也是更加接近真相和本质的阶段。

而如今,一年多的时间过去了,我仍在这里。和所有背负整个雪域阳光上路的人一样,我有我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