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一的分析经营,常常会“踏破铁鞋无觅处”;多角地观察市场,往往能“得来全不费功夫”。习惯与传统令我们不自觉的在原地打转,逆向与创新却让我们发现一片新天地。经营需要机遇,机遇特征越明显,追逐的人就越多。对获得机遇效益的期望值就越高,追逐的方向和目标就越集中,从而形成一股巨大的“目标流”,也往往会出现“一哄而上”的局面。这就给企业带来竞争和取得最后成功的难度。中小企业为避开众多强硬对手,往往放弃这众矢之的第一目标,去捕捉被人们忽略了的、伴随着明显机遇而来的第二目标,以满足市场中次要需求。它旨在避开第一目标,着力服务于第二目标,取人之弃,独得其利。这种“各打各的”的策略是一种化不利为有利,转劣势为优势的很有效的策略。在19世纪中叶,美国加州出现一股找金热,这是一个目标明显的机遇,成为第一目标。17岁的小农夫亚默尔也准备去碰碰运气。他穷得买不起船票,跟着大篷车,风餐露宿奔向加州。亚默尔在加州没有因挖到金子而发财,却以卖凉水赚了钱。原来,矿山里气候干燥,水源奇缺,找金子的人痛苦的是没有水喝。这一需要是伴随着第一目标而出现的。许多人一边寻金矿,一边抱怨,“要是有一壶凉水,宁愿给他一块金币。”“谁要是让我痛饮一顿,我出二块金币也干。”这些找矿人的牢骚给亚默尔一个非常有用的点子。他想,如果卖水给寻金人喝,也许比找金子赚钱更快。于是,他毅然放弃了找金矿这个第一目标,开始挖水渠引水,经过过滤,变成清凉可口的饮用水,把水装进桶里、壶里,卖给找金矿的人们。当时有不少人嘲笑他,说上加州来是为了挖金子,发大财,干这种蝇头小利的生意,何必背井离乡跑到加州。亚默尔不在意,继续卖饮用水。在很短的时间里,赚了6000美元。这在当时是很可观的。许多人因找不到金矿而忍饥挨饿流落他乡,亚默尔却成了一个小小的富有者。
——摘自美国《财富》杂志1987年,湖北省医药工业研究所开发研制了一种具有8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的新型胃药,取名为“迪乐”。当时,因该所急需一台制剂干燥机,但苦于资金匮乏,就提出:谁家能提供这台时价3万元的干燥机,谁就可以分享科研成果,作为“迪乐”的共同研制者,并获得生产权。武汉市制药厂与省医工所是近邻,“近水楼台”,他们最先得到这个花3万元就可以“分享”的讯息,曾与省医工所多次协商,但厂里决策层在“花3万元是否划算”的问题上,统一不了认识,最后只得放弃。
1990年,广东“丽珠”制药厂得知这个被人“遗弃”的讯息,有关领导具体分析了“迪乐”的药理性能,联系自己厂里的生产设施和技术条件,预测开发生产此药的前景,认为:把此项技术的潜在价值变成现实价值,是“病人得乐,厂里得发”的大好事。决心抓住人家“放弃”的时机,不惜重金独家买断此药。厂领导亲自赶到武汉,以40万元与湖北省医工所拍板成交,获得该药的生产技术和新药证明书,并将原来药名“迪乐”,改为和厂名、药物效应相谐和的“丽珠得乐”,迅速投产。第二年,“丽珠得乐”的产值便达1.2亿元。这类“人弃我取”的事例全球范围内更多。意大利某航空公司一架客机在地中海上空失事后,曾请美国某飞机制造公司紧急提供一架新型客机,该公司鉴于时间太紧,要求太急而拒绝了。意大利航空公司转而向波音飞机制造公司紧急求援。波音公司弄清事情的缘由后,认为抓住解危帮困之机,就是抓住“明天的订单”。这“一”机,可能是个序数,后面跟着二、三、四……于是,调整了供货计划,迅即满足了意大利客户的要求。情况的发展果如所料,意大利航空公司得到一架波音727型客机,解决了燃眉之急后,取消原定某飞机制造公司订购的计划,转而向波音公司订购了9架747型客机。在抓机遇,用机遇中,人们常说“捷足先登”,甚至埋怨别人“抢先一步”抢走了机遇。从上述两则事例中可以看出,并非全然如此,“捷足”固然重要,可以先与机遇碰面,然而关键还在“识货”,正确认识机遇所隐含的价值和作用,立即抓住。否则就会“有眼不识泰山”,送上门来的机遇也会失之交臂,轻易抛弃。这两例都是捷足者弃之不用,终为后到一步者所得。
“人弃我取”的成功者的共同点是有胆有识,慧眼识机遇。从创新思维角度看,胆识来自思维方法从封闭到开放,视野从只看眼前到放眼长远。囿于眼前,固定在一个点上想问题,就只能看到“花3万元不划算”,“时间太紧难以供货”等消极因素。于是,近在眼前的机遇,也就随障目之“叶”,无声飘失;而开放式思维,就像一把张开的伞,由伞心向四周发散,空间宽广了,时间延伸了,内容扩展了,看到“病人得乐”里有“厂家得发”,也就有了比3万元多10多倍的40万元一举买断“迪乐”的决心。“丽珠得乐”也因此而成了病人、生产厂家都“得乐”的产品。同样,看到“今天解危帮困”中有“明天的订单”,就有临时调整供货计划的决心,于是,就有紧跟而来的订购9架波音747客机的生意,因此,面对机遇,要有开放式思考,在广阔的背景下,看到明天的前景和趋势。这就是“人弃我取、后来居上”的奥秘所在。